当前位置:首页 >
=== 澄迈城区街道地图 ===
=== 澄迈县资讯概况 ===
旅游景点:澄迈县治设在澄江坡长达1285年,县治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参阅旧《澄迈县志》,旧时景点都以县治为中心,分布在今老城镇境内,曾经名噪一时的有“独珠回峰”、“双滩赴海”、“永庆丛林”、“大胜参天”、“北岸渔歌”、“通潮飞阁”、“伏波灵祠”等七景,唯有西峰牧笛一景在今桥头镇境内。古迹风光,山水名胜八景曾吸引着当年名人墨客。旅游观光,吟诗作赋,赞叹不已。如今尚有名作多篇,其中有宋朝的苏东坡路经通潮阁时的诗作。至于双滩中的内滩(亦称内水帘),当年曾被誉为天下奇绝。由于岁月飞逝,时过境迁,这些名山秀水发生变化,古迹更光,逐渐荒废,渐渐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今天再不能引起人们的注目。不过,我们回首追溯历史,了解我现古代风貌胜概,无不裨益。透过古人留下来的诗篇,可见当年之景观。
独珠回峰是指独珠岭,在老城以东七里铺处,山脉有马鞍山来,到七里铺处突起一峰,形圆如珠粒,因此得名独珠回峰,成为旅游景点,古人游览于此,留诗多首,其中明朝兵巡提学道姚履素所赋之诗:危峦孤耸碧空间,五指擎来镇百蛮。矫若苍龙初出海,团如玉兔半衔山。雨余忽讶清泉涌,云破犹疑和浦还。千载投珠传盛事,会留溟客扪萝攀。
双滩赴海指内滩和外滩,亦称内水帘和外水帘,均在老城墟以西,旧时通潮阁门外(内滩属如今老城糖厂范围之内)。内滩由澄江流至长桥(当今尚保存完整的里桥)之下,石障排列,砥柱江水,悬流飞坠,水帘如从天飞挂而下,声音似电击雷鸣。古时石桥旁边有石塔,还有通潮楼阁是古时交通驿站,今已荒废无遗。外滩(外水帘),从内滩西去一里许,在旧教场前,外桥江水奔流,石激成滩,与内滩声势相应,会同入海。元朝建塔纪之,如今遗物无存,旧址无踪。双滩赴海为古时天下奇绝,游人观赏,顿生诗兴,留诗多首,称赞不已,其中明朝知县曾拱璧有诗曰:萦回涧水出提陲,流自何年缘且漪。双练倚虹分有玉,合澜绕塔奏埙篪。势归海壑含千溜,景作蜃楼吐一奇。农事而今方举趾,滩头听雨长春澌。
永庆丛林在今老城真以东二里的盈滨村附近,古有永庆寺,周围多长树木,遮天蔽日,景色秀丽,环境幽雅,是古时游览胜地。永庆寺曾经几度修建,还是荒废,现没遗址。旧时永庆丛林,曾有不少名人墨客,赋诗作对赞美,其中有明朝曾沂以“永庆丛林”为题赋诗一首,选录以下,以供欣赏:梵宫森植有丛林,苑翳虬盘院宇深。四际不闻钟鼓响,在中只见影阴阴。……
济公山旅游度假区:该区位于文儒镇南面济公岭,又名蛟蛟岭,有一天然巨石,由表面石纹天然缀画出济公脸部全貌,形象逼真,活象济公。石像高2.5米,宽1.米。周围有孙悟空石、蛤石、龟石、蛇石、牛石、石床、石椅等20多个天然石像,千姿百态。登山眺望,周转百里,林海绿洲,景色壮观,令人留连忘返。
加笼坪热带季雨林旅游区:加笼坪热带季雨林旅游区位于澄迈西南端,总面积32800亩,该保护区东与屯昌县交界,西靠临高县、澹州市、南与琼中县为邻,距县城金江镇50公里。该区为原始热带雨林区,拥有胭脂、坡垒、青梅、厚皮搞、榴果等珍稀树种及水鹿、猴子、藤狸、穿山甲、蟒蛇、原鸡、山鹅鸽、金钱龟等珍稀野生动物。该区林海莽莽,还有山间瀑布,林间小溪,奇峰怪石,山顶天塘,加之鸟鸣兽跃,落英缤纷,构成一幅完美的生态图。这里还是当年琼崖纵队革命根据地―美合的原址。加笼坪热带季雨林旅游区不仅有优越的生态旅游价值和革命史教育意义,还是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
金山寺:金山寺位于澄迈县城金江镇尖岭的东南面,背山面水,风景别致,是海南大型的佛教寺院之一。该寺院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解放前夕毁于兵乱,1993年重建该寺院为仿古建筑物,建筑在岭腰层层殿宇,规模宏伟,建有钟楼、灵龟池、鼓楼、功德牌、天王殿、大雄宝殿、书画廊、各类佛像等整个寺院有金像42尊,雕刻工艺精美,各具特色,令游人香客饱尝眼福、留连忘返。
南轩石照壁:南轩石照壁在永发镇东兴村委会南轩村,系崇祯九年(1636)江南卢州府通判王炳儒(南轩村人)故居中庭照壁。照壁由56块石砌成,高270厘米、宽440厘米、厚30厘米;壁里外四周塑花纹图案,雕双鹿衔灵芝草;里外各阴刻“紫气东来”、“福星高照”在其上端正中;中央篆刻“寿”字。房屋俱剩断壁残墙,唯照壁及中庭地板尚存完好。
老城老街: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澄迈县治建于老城墟,古街位于古县城的东南边,现称老街,也叫下街。老街有百余米长,均由各种石条铺设而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已被摧毁,建成水泥路面。老街的两旁居住着老城居委会的居民,有的房屋依旧,但见散落墙角的石墩石刻,残碑断简。可以想象当时各路商贾纷至沓来,一派繁荣景象。
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澄迈实际,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改善投资环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变乡镇农村北强南弱格局,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水平,大力发展科技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把澄迈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发展定位:根据澄迈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和水陆交通便利条件,继续贯彻“一县一点一地”产业发展方针,未来五年,努力把澄迈建设成为海南新兴工业县、琼北旅游度假新热点和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基地,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迈出新的步伐。
基本思路:按照“依托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澄迈;服务中心城市,不断提高澄迈;融入中心城市,缩小发展落差”的努力方向,认真实施“突出龙头、提升中心、拓展两翼、带动腹地、科学发展”的县域总体发展战略(“突出龙头”,即以老城开发区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工业;“提升中心”,即强化县城金江镇城市功能;“拓展两翼”,即推进海榆中西公路干线和南渡江沿江两岸小城镇建设;“带动腹地”,即推动西南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科学发展”,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和环境和谐共处),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打造产业、体制、环境特色,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把现代农业做大、新型工业做强、非公有制经济做活,在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建设跨上新的台阶。
主要目标:——经济总量显著扩大。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接近69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人均GDP超过16600元(2000美元以上);财政收总入达到12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1亿元,增长10%。——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实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三大任务,三次产业比调整为25:55:20,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全省新兴工业县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以旅游服务业和物流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农业产业化明显提高,无公害农业形成全国品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7元;就业、医疗和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服务工作上新台阶;“两基”教育成果继续巩固提高,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较大发展;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文化澄迈”框架初步形成;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卫生县建设富有成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强化,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改革开放取得新的进展,国企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主要任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切实解决“三农”突出问题,整治农村脏乱差,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按照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高三产。适应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和人们追求食品质量、安全和多样性的趋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及农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不断推进;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特征要求,认真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引进一批能够突出投资规模、产出强度、财力贡献力、就业机会和产业带动效应的大型特大型项目,做大做强新型工业,同时,认真抓好博士·院士产业园的建设,强化科技资源聚集效应,努力实现老城开发区工业经济新崛起;以激活盈滨半岛旅游资源为重点,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延长旅游服务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澄迈。突出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这一主线,促进经济和社会、城镇和农村、南北不同区域、人和自然等协调发展。坚持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摆上重要位置,促进人的关系融洽、和睦;有效化解社会各类矛盾,促进社会有序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更多地关注贫困落后地区和社会各类困难群体,促进共同发展,推进和谐澄迈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快金江镇路网的改造建设步伐,提升县城金江镇城市功能;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强化农村小城镇聚集功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快卫生镇(场)、卫生村的建设步伐,坚决治理城乡“脏乱差”,促进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农村硬化、美化、绿化建设,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文明生态村;切实加强林业生态县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认真解决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概况:澄迈县是海南省北部的一个古县。澄迈县全县2002年末总人口为49.08万,境内有10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5%。全县辖10个镇,分别是金江镇、瑞溪镇、永发镇、老城镇、中兴镇、加乐镇、福山镇、桥头镇、文儒镇、仁兴镇。县城设在金江镇。全县共有162个村(居)委会,790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农垦国营农场和3个省办农林场,分别是红光农场、昆仑农场、和岭农场、西达农场、红岗农场、金安农场和华侨农场、仁兴热作农场、太平林场。澄迈是海南人均寿命最高的县之一,2008年60岁以上老人有61713人,占总人口的12%。其中80岁以上老人有10916人,占总人口的2.09%,90岁以上老人有2525人,100岁以上老人有125人,占总人口的23.5/10万,大大超出中国和联合国“长寿之乡”规定的“存活百岁老人占户籍人口比例达到7/10万和7.5/10万”的标准。人均寿命高达75.3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3岁。2009年3月份,澄迈县正式向中国老年学学会申报“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老年学学会受理申报,并委托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于3月对澄迈申报百岁及以上老人逐一入户核实,对80岁——90岁高龄老人的年龄进行了抽样调查核实,并对澄迈县申报的12项考核指标认真调查复核,调查结果表明,澄迈县申报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中国长寿之乡”标准。澄迈正式成为“中国长寿之乡”。
历史沿革:“澄迈”县名已沿用1390多年,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迁县城于今老城镇的老城墟,因西有“澄江”东有“迈山”而取澄江,迈山之首字,名澄迈县。据史载,澄迈县名自此始。澄迈县建制历史悠久,是海南西汉时期三大历史名邑(即玳瑁、紫贝、苣中)之一,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30年)为苟中县,属珠崖郡,县治设在今美亭乡的美中墟。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迁县城于今老城镇的老城墟,属临振郡。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珠崖郡为崖州,澄迈隶属崖州。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又拆琼山地置曾口、颜卢、琼山三县,属琼州。曾口县治设在博罗村(今永发镇内)。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55年)把曾口县并人澄迈县。两县合并后,其县城仍设在老城。后因老城地区发生地震,瘟疫流行,遂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将县城迁至今治南渡江边的金江镇。金江镇旧名“打铁市”,相传几户打铁匠居于此而得名。后来,在清江发现江中沙土含金,故改名“金江”。1950年4月,澄迈解放,1958年11月澄迈和临高合并,县名暂称金江县。1959年1月13日,又称澄迈县,1961年,与临高县分开,恢复澄迈县建制至今。1995年底,澄迈县总面积2067.6平方千米,总人口43.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80万人,农业人口36.13万人;城镇人口6.54万人,农村人口37.39万人。辖18个乡镇、164个行政村、927个自然村,境内有7个国有农场。1996年底,澄迈县位于海南岛北部,东邻琼山市和定安县,南接屯昌县和琼中县,西与临高县和儋州市接壤,东北连海口市,北部濒临琼州海峡。总面积2067.6平方千米,总人口44.41万人。辖18个乡镇、157个村(居)委会、927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1个华侨农场。县城金江镇。1997年底,澄迈县位于海南岛北部,东北连海口市,东邻琼山市和定安县,南接屯昌县和琼中县,西与临高县和儋州市接壤,北部濒临琼州海峡。陆地面积2067.6平方千米。人口45.06万人。辖18个乡镇、157个村(居)委会、927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1个华侨农场。县城金江镇。1998年底,澄迈县陆地面积2067.6平方千米。人口45.57万人,辖12个镇(金江镇、加乐镇、长安镇、瑞溪镇、永发镇、新吴镇、白莲镇、老城镇、桥头镇、中兴镇、福山镇、马村镇),6个乡(太平乡、文儒乡、石浮乡、美亭乡、山口乡、仁兴乡)、157个村(居)委会、927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1个华侨农场。县城金江镇。1999年底,陆地面积2067.6平方千米。人口46.11万人。辖12个镇、6个乡、157个村(居)委会、927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1个华侨农场。县城金江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434598人,其中:金江镇67178人,长安镇23597人,加乐镇19215人,瑞溪镇29489人,永发镇26295人,新吴镇9755人,白莲镇20099人,老城镇19703人,马村镇8500人,中兴镇10808人,福山镇15806人,桥头镇19150人,山口乡14927人,太平乡14120人,文儒乡12408人,石浮乡10707人,美亭乡15245人,仁兴乡7688人,仁兴热带作物场1041人,国营红光农场18702人,国营红岗农场9509人,国营西达农场17481人,国营昆仑农场11958人,国营和岭农场10035人,国营金安农场8898人,澄迈华侨农场12284人。2000年底,陆地面积2067.6平方千米。人口48.28万人。辖12个镇、6个乡、15个行政村、823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县城金江镇。2001年底,澄迈县位于海南岛北部,东北连海口市,东邻琼山市和定安县,南接屯昌县和琼中县,西与临高县和儋州市接壤,北部濒临琼州海峡。陆地面积2067.6平方千米。人口48.55万人。辖12个镇、6个乡、157个村(居)委会、823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县城金江镇。(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112307户、总人口28554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1099人。),2002年7月15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澄迈县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琼府函[2002]69号)批准同意将澄迈县原有的12个镇、6个乡调整撤并为10个乡镇,具体调整如下:一、将金江镇、长安镇、美亭乡、太平乡与山口乡的山口、高山朗、善井、道南、仁丁等5个行政村合并,设立金江镇,镇政府驻原金江镇。区划调整后,金江镇行政区域面积为389.79平方千米,人口132552人,辖55个村(居)委会。二、将老城镇、马村镇、白莲镇合并,设立老城镇,镇政府驻原老城镇。区划调整后,老城镇行政区域面积为259.99平方千米,人口62556人,辖18个村(居)委会。三、将新吴镇与永发镇合并,设立永发镇,镇政府驻原永发镇。区划调整后,永发镇行政区域面积为127.3平方千米,人口36050人,辖19个村(居)委会。四、将文儒乡与石浮乡合并,设立文儒镇,镇政府驻原文儒乡。区划调整后,文儒镇的行政区域面积为130.3平方千米,人口32311人,辖13个村(居)委会。五、将中兴镇与山口乡的大云、旺商、福安、孔水、横滩等5个行政村合并,设立中兴镇。区划调整后,中兴镇行政区域面积为285.17平方千米,人口29155人,辖11个村(居)委会。六、撤销仁兴乡设立仁兴镇,其行政区划不变。七、瑞溪镇、加乐镇、福山镇、桥头镇原行政区划不变。调整后的乡镇为:金江镇、老城镇、永发镇、文儒镇、瑞溪镇、加乐镇、中兴镇、桥头镇、福山镇和仁兴镇。7月18日,澄迈县人民政府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澄迈县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2002年,金江镇、长安镇、美亭乡、太平乡、山口乡的山口、高山朗、善井、道南、仁丁行政村合并,设立金江镇;老城镇、马村镇、白莲镇合并,设立老城镇;新吴镇、永发镇合并,设立永发镇;文儒乡、石浮乡合并,设立文儒镇;中兴镇、山口乡的大云、旺商、福安、孔水、横滩行政村合并,设立中兴镇;撤销仁兴乡,设立仁兴镇。年底,澄迈县陆地面积2067.6平方千米。人口49.49万人。辖10个镇、162个村(居)委会、790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县政府驻金江镇。2003年底,澄迈县陆地面积2067.6平方千米。人口48.83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112881户、总人口48833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8748人。)。辖10个镇、163个行政村、790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县政府驻金江镇。2004年底,澄迈县陆地面积2067.6平方千米。人口50.03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114139户、总人口50026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6884人。)。辖10个镇、163个村(居)委会、790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县政府驻金江镇。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