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三门城区街道地图 ===
=== 三门县资讯概况 ===
历史沿革:综述:三门历史悠久。从六敖镇尖坑山、亭旁镇包家上坟墩、邵家山根邵和满山岛等处的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三门这块土地繁衍生息。
夏、商、周:夏、商、周为瓯越地。春秋战国为越国,公元前306年,楚灭越,无强诸子争相自立,时为东越地。秦时,三门为东越地、隶属闽中郡。
汉: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今温州),史称东瓯王,时属东瓯国。建元六年,闽越王郢被诛,立郢之弟余善为东越王,时为东越地,属会稽郡,隶扬州。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东越王余善反,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杀余善,将其民徙处江淮间,东越地虚。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东瓯地建产回浦县,治章安,时为回浦县地,属会稽郡。东汉光武时(公元25-57个)改为回浦县章安县,时为章安县地。三国吴大帝时(公元222-252年)分章安县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时为临海县境地,属会稽郡,隶扬州。少帝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时属临海郡,隶扬州。大康元年(公元280年),分鄞县八百户,临海县安北乡二百户,置宁海县,时三门分属临海、宁海两县,属临海郡。
隋:隋废郡为州,临海郡废改入处州,并改东扬州为吴州,废宁海县,时为临海县地,属处州,隶吴州。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改处州为括州。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又改州为郡,废括州,置永嘉郡,时为临海县地,属永嘉郡。
唐: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以临海县置海州,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分临海县,复置宁海县,治海游,同年改永嘉郡为括州。时三门分属临海、宁海两县,隶海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海州为台州,武德七年,废宁海县并入章安县,八年又废章安县,并入临海县,时为临海县地,属台州。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台州隶江南道,治苏州。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分临海县东北部置宁海县,治广度里(今宁海城关镇),时三门又分为临海、宁海两县地,属台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台州复称临海郡。肃宗乾元元年(785年),临海郡复称台州。同年设海浙江东道,治越州,时属台州,隶浙江东道。
宋:宋时,于浙江境域置两浙路。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分两浙路为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时分属临海、宁海两县,隶台州。
元:元地方行政实行“行省”制度,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台州为台州路,置总管府,治临海。时三门分属临海、宁海两县,属台州路,隶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浙东道。
明:明地方政区制度袭元朝,改台州路为台州府。
清:清承袭明朝,设杭嘉湖、宁绍台、金衢严、温处四个道,时三门为临海、宁海两县地,属台州,隶浙江宁绍台道。
民国:民国初时,三门仍分属临海、宁海两县。民国29年(公元1940年)7月,自宁海县析出东南18乡镇,临海县东北隅析出5乡镇以及原南田县6个乡镇,设置三门县,治健康塘。9月移海游镇,隶台州(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2月17日三门解放,建立三门县人民政府,是浙江省第一个解放的县,隶台州专区。1952年4月南田区划归象山县管辖。1954年5月22日撤销台州专员公署,三门县划归宁波专区管辖。1957年7月恢复台州专员公署建制,三门县回属。1958年12月,撤销三门县建制,并入临海县,隶温州专区。1962年6月4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台州专区及三门县建制。1970年1月成立台州地区革命委员会,三门县属之。1978年9月,改置台州地区行政公署,三门县属之。1983年5月,宁海县沙柳公社划归三门县。199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建市,三门县隶属台州市。从六敖镇尖坑山、亭旁镇包家上坟墩、邵家山根邵和满山岛等处的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三门这块土地繁衍生息。夏、商、周为瓯越地。春秋战国为越国,公元前306年,楚灭越,无强诸子争相自立,时为东越地。秦时,三门为东越地、隶属闽中郡。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今温州),史称东瓯王,时属东瓯国。建元六年,闽越王郢被诛,立郢之弟余善为东越王,时为东越地,属会稽郡,隶扬州。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东越王余善反,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杀余善,将其民徙处江淮间,东越地虚。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东瓯地建产回浦县,治章安,时为回浦县地,属会稽郡。东汉光武时(公元25-57个)改为回浦县章安县,时为章安县地。三国吴大帝时(公元222-252年)分章安县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时为临海县境地,属会稽郡,隶扬州。少帝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时属临海郡,隶扬州。大康元年(公元280年),分鄞县八百户,临海县安北乡二百户,置宁海县,时三门分属临海、宁海两县,属临海郡。隋废郡为州,临海郡废改入处州,并改东扬州为吴州,废宁海县,时为临海县地,属处州,隶吴州。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改处州为括州。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又改州为郡,废括州,置永嘉郡,时为临海县地,属永嘉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以临海县置海州,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分临海县,复置宁海县,治海游,同年改永嘉郡为括州。时三门分属临海、宁海两县,隶海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海州为台州,武德七年,废宁海县并入章安县,八年又废章安县,并入临海县,时为临海县地,属台州。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台州隶江南道,治苏州。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分临海县东北部置宁海县,治广度里(今宁海城关镇),时三门又分为临海、宁海两县地,属台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台州复称临海郡。肃宗乾元元年(785年),临海郡复称台州。同年设海浙江东道,治越州,时属台州,隶浙江东道。宋时,于浙江境域置两浙路。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分两浙路为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时分属临海、宁海两县,隶台州。元地方行政实行“行省”制度,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台州为台州路,置总管府,治临海。时三门分属临海、宁海两县,属台州路,隶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浙东道。明地方政区制度袭元朝,改台州路为台州府。清承袭明朝,设杭嘉湖、宁绍台、金衢严、温处四个道,时三门为临海、宁海两县地,属台州,隶浙江宁绍台道。民国初时,三门仍分属临海、宁海两县。民国29年(公元1940年)7月,自宁海县析出东南18乡镇,临海县东北隅析出5乡镇以及原南田县6个乡镇,设置三门县,治健康塘。9月移海游镇,隶台州(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2月17日三门解放,建立三门县人民政府,是浙江省第一个解放的县,隶台州专区。1952年4月南田区划归象山县管辖。1954年5月22日撤销台州专员公署,三门县划归宁波专区管辖。1957年7月恢复台州专员公署建制,三门县回属。1958年12月,撤销三门县建制,并入临海县,隶温州专区。1962年6月4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台州专区及三门县建制。1970年1月成立台州地区革命委员会,三门县属之。1978年9月,改置台州地区行政公署,三门县属之。1983年5月,宁海县沙柳公社划归三门县。199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建市,三门县隶属台州市。
精神文明:近年来,三门县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各类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四个乡镇成为省教育强镇,六个乡镇成为市教育明星乡镇,县职业中专升格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卫生事业深入推进,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住院医疗保障工作全面铺开。县文化活动中心即将投入使用。2003年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评,2004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县”,2005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平安创建先进县。建立全省第一个“无毒县”,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生态县建设。
行政区划:三门县人民政府驻海游湫水大道9号,邮编:317100。代码:331022。区号:0576。拼音:SanmenXian。三门县辖10个镇、4个乡:海游镇、沙柳镇、珠岙镇、亭旁镇、六敖镇、横渡镇、健跳镇、浬浦镇、花桥镇、小雄镇;高枧乡、沿赤乡、泗淋乡、蛇蟠乡。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2000年,三门县辖10个镇、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1540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海游镇72387、沙柳镇12657、珠岙镇21912、亭旁镇20316、六敖镇24825、健跳镇22043、横渡镇10221、里浦镇22381、花桥镇19078、小雄镇22878、高枧乡17409、中门乡9330、坝头乡6866、沿赤乡13983、泗淋乡16711、蛇蟠乡2408。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