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剑阁城区街道地图 ===
=== 剑阁县资讯概况 ===
气候条件: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东经105°9′46″~105°49′24″,北纬31°31′40″,幅员面积3228平方公里,海拔高程388米至1318米之间,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4.9℃,有效积温5451℃(≥10℃),日照时数1358小时,太阳年辐射能92.4千卡/m2,无霜期270天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1086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行政区划:区划概况:剑阁县总面积3204平方千米。总人口67万人(2007年)。县人民政府驻下寺镇,下辖23个镇、34个乡,邮编:628300。代码:510823。区号:0839。拼音:JiangeXian。剑阁县辖23个镇、34个乡:下寺镇、普安镇、龙源镇、城北镇、盐店镇、柳沟镇、武连镇、东宝镇、开封镇、元山镇、演圣镇、王河镇、公兴镇、金仙镇、香沉镇、白龙镇、鹤龄镇、杨村镇、羊岭镇、江口镇、木马镇、剑门关镇、汉阳镇、江石乡、田家乡、闻溪乡、姚家乡、北庙乡、西庙乡、义兴乡、毛坝乡、凉山乡、垂泉乡、秀钟乡、正兴乡、马灯乡、高池乡、碗泉乡、迎水乡、国光乡、柘坝乡、公店乡、吼狮乡、长岭乡、涂山乡、圈龙乡、碑垭乡、广坪乡、禾丰乡、店子乡、摇铃乡、樵店乡、锦屏乡、柏垭乡、高观乡、张王乡、上寺乡。
区划沿革:2000年,剑阁县辖23个镇、34个乡、11个督导室、1个开发区管委会。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6797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普安镇44156、龙源镇16062、城北镇22098、盐店镇8553、柳沟镇9361、武连镇13241、东宝镇13414、开封镇15680、元山镇29782、演圣镇11437、王河镇10411、公兴镇12168、金仙镇9496、香沉镇14593、白龙镇18483、鹤龄镇24391、杨村镇11835、羊岭镇17993、江口镇14369、木马镇11505、剑门关镇17349、汉阳镇17390、下寺镇22216、江石乡6798、田家乡7471、闻溪乡8238、姚家乡8244、北庙乡9551、西庙乡7977、义兴乡8502、毛坝乡6072、凉山乡8697、垂泉乡4848、秀钟乡8981、正兴乡6469、马灯乡5944、高池乡7172、碗泉乡8097、迎水乡8123、国光乡8346、柘坝乡7472、公店乡7376、吼狮乡9429、长岭乡10103、涂山乡11759、圈龙乡9020、碑垭乡9996、广坪乡8254、禾丰乡8887、店子乡11687、摇铃乡8709、樵店乡9662、锦屏乡8179、柏垭乡6967、高观乡10547、张王乡9961、上寺乡4457。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侗族、瑶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2003年12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34号)批复同意剑阁县将原城北镇的一、二、三居委会划归普安镇管辖。2004年,剑阁县辖23个镇(下寺、普安、龙源、开封、鹤龄、东宝、江口、公兴、城北、盐店、元山、汉阳、柳沟、王河、演圣、金仙、香沉、羊岭、白龙、武连、杨村、剑门关、木马)、34个乡(田家、闻溪、姚家、义兴、张王、高观、凉山、北庙、禾丰、摇铃、碑垭、吼狮、上寺、秀钟、碗泉、迎水、高池、毛坝、垂泉、西庙、正兴、圈龙、涂山、长岭、锦屏、柘坝、广坪、店子、国光、公店、江石、樵店、柏垭、马灯)。
区划历史:
第一节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剑阁政区:1950年1月,剑阁县基层政区设城关、元山、白龙、剑阁4个区公署,下辖1镇25乡。1951年3月,调整行政区划,全县分建8区、1镇、63乡、470村。5月,新建江石、剑生、柳垭、毛坝、回龙、公兴、石板、文笔8乡共为71个乡。1952年,政区调整较大。新建仁和、鹤龄2个区和甘水、鹤鸣、樵店、官店、石岩、姚家6个乡。政区序列是一区(城关)、二区(武连)、三区(开封)、四区(元山)、五区(仁和)、六区(金仙)、七区(鹤龄)、八区(白龙)、九区(江口)、十区(汉阳),下分设1镇74乡。1953年1月,划西庙、甘水、柳沟、毛坝、义兴等乡成立十一区(柳沟),区署改称区公所。6月,新建四合、观龙、柏垭、凉山等乡,全县为11区,1镇,77乡。不久,将五区全部划属梓潼县,又为10区,1镇,71乡。1954年7月,增加东兴、五福2乡。12月,将马迎乡划属梓潼。1955年2月,将西庙、甘水、凉山调入一区,茆沟、毛坝、义兴调入二区,有9区,72乡。10月撤第十区公所,其所属乡由县人民委员会直辖。12月,撤一、二、九区公所,留5个区公所,均以治地命名。乡镇调整合并为37乡1镇。1957年7月,城关、武连、江口、汉阳四区恢复区委会(党的基层机构),为9区、1镇、37乡,161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4月,增设城郊乡,有38乡。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改乡为人民公社。1961年5月,调整部分公社规模,新建闻溪、姚家、江石、土门、公店、时古、垂泉、凉山、吼狮、樵店、两河、石板、高观、小剑等人民公社。划西庙、凉山、义兴、茆沟、垂泉复建柳沟区。12月,又分设柏垭、毛坝、圈龙、水磨、广坪等人民公社,共57个公社。1962年3月,再分设柳垭、鹤鸣、马灯3个人民公社。1963年9月,恢复城关等5个区公所。至1965年,全县为10区、1镇、60个人民公社,531个生产大队,3369个生产队。1966年11月17日,经省人民委员会、绵阳专署批准,以地名命名的区公所和52个公社改为具有“革命意义”的新名称:北庙称五星,姚家称双丰,盐店称金星,龙源称新民,田家称火炬,江石称战斗,鹤鸣称光荣,柳垭称建国,柳沟称东方红,垂泉称红太阳,义兴称红日,毛坝称红光,西庙称红星,凉山称红峰,武连称五一,马灯称红灯,秀钟称星火,开封称工农,高池称灯塔,迎水称前锋,碗泉称新华,土门称东升,元山称跃进,王河称曙光,演圣称光明,时古称爱国,柘坝称黎明,公兴称前进,圈龙称红旗,香沉称先锋,涂山称东风,吼狮称向前,金仙称红卫,复兴称新建,鹤龄称赤卫,杨村称迎新,鸯溪称长征,水磨称解放,樵店称建设,太平称前卫,白龙称胜利,店子称永兴,碑垭称红垭,石板称高锋,两河称新生,广坪称前途,张王称上游,木马称幸福,高观称光辉,柏垭称光华,汉阳称永胜,抄手称新胜。1967年区、公社恢复原来名称。1968年5月11日,剑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区、公社、大队均成立革命委员会,生产队成立革命领导小组。1981年地名普查时,城关区更名龙泉,城关镇更名普安镇,公社更名的有:城郊改剑城,东兴改东宝,土门改国光,复兴改长岭,太平改羊岭,水磨改锦屏,石板改摇铃,两河改禾丰,对部分重名的大队也称新名。1984年初,剑阁县基层政区改制,政社分设,恢复乡镇建制,生产大队、生产队改为居民村、组。6月,撤剑城乡入普安镇。1985年1月,元山、开封、白龙、武连、剑门、龙源6乡改建为镇。1985年10月,江口、公兴、鹤龄、东宝四乡改建为镇。至年底,划为10区、11镇、49乡、529村、3474村民组。1989年,新建柳沟、汉阳为镇,全县为10区、13镇、47乡、529村、3479村民组、20城镇居民委员会、68居民小组。1991年,广元市中区的上寺、下寺、普广3乡镇20村132组划归剑阁县管辖,并新建下寺区。至此,全县为11区、14镇、49乡、549村、3611村民组、20城镇居民委员会、68居民小组。第二节县城、区乡镇简况
一、县城:a.普安(老县城),剑阁县城所在地普安镇,位于县境中部偏北汉阳山麓,闻溪河畔,自南北朝至今,历为郡、府、州、县治地,以古普安县设此得名。唐时普安已成为军州重镇。宋末殷切毁于战火,明代复为剑州治所,重筑城墙,整修街市,州衙建在城中央高阜处。清代仍为州治,并设普安驿。民国元年,普安为剑州治地,改为剑阁县后,县公署设在原州衙内。民国24年6月,四川省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城区设立。川陕公路建成后,县城地当川陕要冲,民国29年始设普安镇。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下属机构内迁,城区党政军机构增多,难胞留城,军队过境,各种往来活动频繁,到民国38年已成川北地区政治、军事、文化活动的重要地区。新中国成立后,普安镇为剑阁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各项副业逐步恢复和发展,1979年以后,县城的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有了突破性的发展,1989到年,全镇面积46.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由0.5平方公里扩大为2平方公里,辖7个居民委员会,49个居民小组。郊区2个蔬菜生产合作社和10个居民村,71个村民组。全镇总户数9561户,总人口31270人,常驻城区非农业户6337户,20000人。设在城区的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有272个;有全民集体工厂企业92个,各类公司、商场和较大商店100余家,有完全中学、师范、初中、职业中学5所,小学、幼儿园6所,县镇医院3所,建有公园、川剧院、电影院、工人俱乐部、青少年宫等各种文化设施,已初步建成一座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城市,截至2003年,县城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余。县城普安镇由于地理、交通、水资源等制约因素,已不能适应剑阁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2000年6月22日,国务院批准剑阁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普安镇迁至下寺镇;2003年9月28日,剑阁县县城正式迁址新县城下寺镇。b.下寺(县城),剑阁县下寺镇,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就已于晋寿县境内新置剑阁县(治地在下寺镇大仓坝),与汉德县同属梓潼郡。下寺镇地处剑阁县北端,东邻广元市,西接青川县,南与天下雄关—剑门关山水相依,北边与广元市利州区联界。最高海拔1243米,最低海拔460米。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雨量1025毫米,全年日照时间1142.7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85天,夏无酷署,冬无严寒,自然条件优越。随着历史的发展,剑阁的需要,2000年6月22日,国务院批准剑阁县城由普安镇迁至下寺镇。2003年9月28日,剑阁县城由普安镇成功迁址下寺镇,翻开了剑阁历史的新篇章。新县城下寺镇,距剑门关12公里,距广元市45公里,距广元机场30公里,绵广高速公路、宝成铁路复线、国道108线在此交汇,清江河贯通城区,境内森林、矿产资源密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资源丰富。1996年,下寺镇被四川省政府公布确定为首批四川省试点小城镇;2002年,剑阁新县城全面开工建设;2003年,四川省政府公布确定其为“四川省重点镇”;2004年,国务院公布确定其为“全国重点镇”(广元市共4个:旺苍县东河镇、苍溪县陵江镇、剑阁县下寺镇、利州区宝轮镇等。);2006年,广元市政府规划确定其为广元市副中心城市、9个骨干城镇之一(除开广元市区[中等城市]、旺苍、苍溪[小城市]外,即下寺、乔庄、元坝、朝天、宝轮、普安、苍溪元坝、竹园、青溪等)。新县城规划面积13.2平方公里,人口15万(2020年)。城市基本布局为板块组团式,为四大功能园区组成(修城政治金融园区、沙溪商贸流通文教园区、拐枣坝剑门工业园区、大仓旅游文化休闲园区),后期开发中将新建立友于坝综合园区。城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和建设,城市建设中坚持新蜀汉风格,现正成为川北地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城市发展速度迅速,短短几年间,一座现代化新城在剑门关下、清江河畔拔地而起。截至2007年12月,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2.14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剑阁县城被广元市政府规划确定为广元市副中心;被剑阁县规划确定为剑阁县政治、经济、文化、工业中心,剑阁县、青川县、广元市利州区、元坝区以及江油市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剑门关旅游接待中心和川北重要物资集散地。按照县政府规划,2000--2005年内实现政治中心转移;2005--2010年内建成中等县城规模,到2010年,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2020年,到2020年,建成面积达13.2平方公里、人口20万规模的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型小城市,并申报成立“剑门关市”。
二、区、镇、乡:龙泉区,治地普安镇。民国19年设普安一、二区和城厢保。民国24年冬设区署和城、凉、抄联保,辖城区、凉山、抄手等地。民国29年改为指导区,辖普安、武连2镇,西庙、木马2乡。民国31年辖1镇6乡以迄解放。建国后,1950年设城关区,次年称一区,1963年复名城关,1981年改称龙泉区。1989年,全区幅员面积472.9平方公里,辖龙源镇和江石、鹤鸣、田家、闻溪、姚家、北庙、盐店、柳垭8乡,共78村,479组。后分设为普安、城北2区,治地均为剑阁老县城城区。2003年9月28日,剑阁县政府驻地迁至下寺镇。为了加强对老县城的管理,2004年,剑阁县普安商贸园区成立,作为剑阁县委、县府的派出机构,管委会与普安镇政府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工作制度,迁至原县政府合署办公。2006年,剑阁县普安商贸园区被予以撤消。(注:鹤鸣乡已被撤消。),柳沟区,治地柳沟场,位于县城西部,距城24公里,其地有小溪古名柳池沟,因名。古驿道和今川陕公路穿街而过。隋、唐、宋时此地属武连县。宋元丰年间设柳池镇,元时划属普安县,明清时属武连驿,民国26年为柳、毛、龙联保驻地,民国31年始设柳沟乡。建国后于1953年在此设第十一区,后改为第五区,1961年改称柳沟区。1989年,全区面积273.1平方公里,辖柳沟镇,垂泉、凉山、毛坝、义兴、西庙5乡,共45村,277组。武连区,治地武连场,位于县西南部,距城45公里,古驿道和今川陕公路经其东侧,以古为武连县得名。南朝宋在此侨置武都郡下辨县,后改为扶风郡武功县,西魏改称武连县,元时废县,明清时设武连驿。民国2年为剑阁分县署,民国3年设明德团,后改明德区,民国29年置武连镇,后废镇为乡。建国后,1951年在此设第二区公署,后改称武连区。1989年,全区面积295.2平方公里,辖武连、东宝2镇和马灯、正兴、秀钟3乡,共49村,287组。开封区,治地开封场,位于县西南部,距城59公里,剑阁至㻴亭公路经此。蜀汉、两晋为梓潼县境域,南齐时于此置华阴县,隋唐时属武连县地,宋时设长江镇,明时辖于普成乡,清末设广诚保,民国3年改广诚团,民国19年为广诚区,民国29年置开封镇,后废镇为乡。建国后,1951年在此设第三区公署,后改称开封区。1989年,全区面积279.5平方公里,辖开封镇和国光、碗泉、迎水、高池4乡,共49村,275组。元山区,治地元山场,位于县境南部,距城87公里,剑阁至盐亭县公路经此,古为梓潼、华阳、黄安、普成、普安等县属地。清同治年间始于此设修睦保,清末改设诚睦镇,民国3年在此设修睦团,民国19年改称修睦区,民国25年设第二区署、元王联保,民国29年建元山镇,后改镇为乡以迄解放。建国后,1951年设第四区公署,后称武连区。1989年,全区面积275.0平方公里,辖元山镇和王河、公店、时古、演圣、柘坝5乡,共85村,355组。金仙区,治地公兴场,后更名为公兴区,位于县境南部,距城59公里,剑阁至南部公路经此。原治地金仙场,宋为阆州西水县金仙镇,元时划属剑州,清为剑安保治地,民国31年改镇为乡。建国后,1951年于此设第五区公署,1958年迁治公兴场。1989年全区面积281.8平方公里,辖公兴镇和金仙、涂山、香沉、圈龙、吼狮、长岭6乡,共56村,483组。鹤龄区,治地鹤龄场(旧名火烧寺),位于县境东南,距城51公里,剑阁至苍溪县公路经此。其地踞山梁,左右为狭沟,远望如鹤凌空,场后小山,形似龟伏,山上树木葱茏,常栖群鹤,明代建寺于此,名鹤龄寺。后因庙失火,称为火烧寺,清代称火宁寺。这里古时为白水县、剑阁县、普安县和剑州辖地,清时置隆礼保。民国3年为隆礼团,后改为区,民国31年设鹤龄乡属第三区署。建国后,1953在此设第七区公署,后称鹤龄区。1989年全区面积259.4平方公里,辖鹤龄镇和杨村、樵店、锦屏、鸯溪、羊岭5乡,共47村,331组。白龙区,治地白龙场,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城43公里,因古刹白龙庙得名。去阆中的古驿道和今剑阁至鹤龄、剑阁至南部县公路过境。宋时临津县迁此,后废县设镇,明时为浆池屯,《剑阁县续志》载:明永乐间,八姓(陕西凤翔府富平伏、管、李、赵、程、左、刘、杨)屯田于浆池侧(即今白龙庙),为古胡原、临津、普安县属地。清末在此置信安镇。民国3年改为讲信团,民国19年改称讲信区,民国25年为第三区治地、民国29年设白龙镇,后改为乡。建国后,1950年在此设第三区公署,后称白龙区。1989年,全区面积291.1平方公里,辖白龙镇和禾丰、摇铃、碑垭、广坪、店子5乡,共46村,330组。江口区,治地江口场,位于县境东部,距城38公里,以闻溪河至此汇入嘉陵江而得名,剑城有公路至此。其地古为汉德县、白水县、剑门县、普安县辖域,明、清时属剑州,为广安保、团、区领地。民国26年属第四区署、民国31年设江口乡。建国后,1951年于此置第七区公署,后称江口区。1989年,全区幅员面积288.5平方公里,辖江口镇和木马、柏垭、高观、张王4乡,共50村,311组。剑阁区,治地剑门场,后更名为剑门区,位于县境北部,距城31公里,因大剑山群峰似剑,隘口如门,因而得名。古驿道和今川陕公路纵贯境内,此地历为军事要塞。三国蜀汉时于此设戍守,唐时置剑门县、大剑镇,宋时设剑门关都监和兵马钤辖使,明废县立关置驿,清为剑门驿,后置剑义保,民国2年为剑门分县,民国3年改为剑义团并为县佐驻地,民国19年设剑义区,后为第四区署,民国29年设剑门镇,后废镇设乡。建国后,1951年在此设第八区公署,后迁治汉阳铺称汉阳区,1984年再迁至剑门场,1989年复称剑门区。全区面积325.9平方公里,辖剑门、汉阳2镇和小剑、抄手2乡,共40村,280组。城北区,治地剑阁老县城城北镇辖区内,位于县境西北,从原龙泉区划出,辖城北镇、北庙乡、盐店镇、姚家乡、等。下寺区,1991年由广元市市中区划归剑阁县管辖,治地下寺场(沙溪坝),辖下寺镇、上寺乡2个乡镇。1996年,市委、县委决定实施县城搬迁战略,将剑阁县城由普安镇迁至下寺镇。为了配合新县城的开发建设,发展剑阁工业和乡镇经济,1996年,剑阁县下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正式成立,原下寺区机关并入开发区合署办公,实际上由开发区代行了下寺区的职能。2006年,为了理顺新县城城市开发建设管理体制,下寺开发区被予以撤消,同时,撤消了下寺开发区的下设局,只保留管委会机构,并新成立剑阁县剑门工业园区,由下寺开发区管委会代管。附:1、剑门工业园区,非行政区划单位,位于剑阁县下寺镇拐枣村、大桥村境内。2006年3月15日,经剑阁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剑阁县政府派出的下寺开发区管委会管理,规划总面积4543亩。2、剑门关景区,非行政区划单位,由剑阁县政府派出的剑门关景区管委会管理,并对该县所有风景区、景点进行代管。2006年6月14日,剑阁县撤销了普安、城北、柳沟、武连、开封、元山、公兴、白龙、鹤龄、江口、剑门等11个督导办公室机构。至此,剑阁县正式结束了“区”的建制历史,实行乡镇由县直辖。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