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孝昌城区街道地图 ===
=== 孝昌县资讯概况 ===
历史沿革:孝昌历史悠久,孝昌县,始建于南朝刘宋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建制史。建县前这里就是一个孝子辈出之地,“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温被、孟宗哭竹”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元朝人郭居敬还将其辑入《二十四孝》中。南朝刘宋时期,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三个儿子刘骏讨伐上年弑父篡位的长兄刘邵,夺得帝位。刘骏即位以后,改年号为“孝建”。为取信于民,巩固皇位,他大力倡行孝道,赏赐有孝行的人,并于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在孝子辈出、孝名远扬的安陆县东境、黾县(今河南省罗山县)南境置一新县,取名“孝昌”,以褒扬此地民风之淳朴、孝行之昌盛,自此历史上就有了孝昌县。孝昌建县之初,隶郢州江夏郡。南朝齐隶司州南义阳郡。南朝梁隶义州安陆郡。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入魏境,改孝昌为岳山郡,置岳州。北朝北周武成元年(559年),省岳山郡,入安陆郡。隋初废诸郡,以州统县,隶安州总管府。炀帝嗣位,改州为郡,大业元年(605年),隶安陆郡。唐初属安州总管府。武德四至八年(621―625年),以县置环州并置环阳县。元和三年(808年),孝昌县入云梦县。咸通年间(860―874年),复置孝昌县,隶淮南道安州安陆郡。五代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为避其皇祖李国昌之名讳,改“孝昌县”为“孝感县”,取董永、孟宗行孝感动天地之义,隶安远军,属安州。至此,在历史上持续470年之久的孝昌县演变为孝感县沿用下来。北宋建隆元年(960年),隶荆湖北路,属德安府。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隶安陆镇抚使。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隶荆湖北道宣慰司德安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隶湖广行省德安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隶湖北省汉阳府,迄至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隶湖北省江汉道。1927年废道后,隶湖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区。1936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39年,孝感又改隶新成立的鄂东行署。1939年10月至1942年8月,孝感各地建立抗日根据地,中共鄂豫皖边区政府将县辖区分别划规五个区县管辖即:礼南县(孝感北部地区)、安应县(京广铁路以西、襄花公路以北地区)、云孝县(京广铁路以西、襄花公路以南地区)、汉孝陂县(南部湖泊地区)。1947年12月,建孝感县人民民主政府。1949年5月,湖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在现在的孝昌县花园镇成立,孝感县随即隶湖北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孝感县隶属于湖北省孝感行政区专员公署(简称孝感专署)。1960年1月,随孝感专署并入武汉市;1961年4月,又随孝感专署从武汉市分出。1966年9月,曾一度改名为东风县;1969年2月,又还名为孝感县。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孝感县设立县级孝感市,仍隶属孝感行政公署。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孝感地区,成立地级孝感市,原县级孝感市南部设立孝南区,北部设立孝昌县,县府驻地花园镇。
主要资源:土地:2003年,孝昌县国土总面积为1217平方公里,折合182.55万亩,其中耕地70.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8.56%(其中基本农田面积58.27万亩,保护率达82.77%),人均耕地仅1.14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孝昌县土壤类型为水稻土、黄棕壤、潮土、紫色土与变质石灰岩。土壤PH值在5.1~7.5之间,有机物含量在4%以上,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生长。
矿产:孝昌境内矿产资源较丰富,矿产种类繁多,已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3种,矿床、矿点、矿化点85处。其中金属矿产6种,矿床、矿点17处;非金属矿产17种,矿床、矿点68处。金属矿产主要有铜矿9处、铝矿3处、锰矿1处、金矿1处、黄铁矿1处、重稀土矿2处,主要集中分布在小悟和周巷一带。非金矿产主要有化工原料矿产4处(磷矿2处、重晶石矿2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10处(白云岩矿4处、硅石6处);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54处(石灰岩3处、高岭土3处、砖瓦用粘土10处、陶土3处、河砂9处、花岗石7处、板石3处、红砂石3处、块石料4处、砂砾石3处、滑石矿3处、大理石矿3处),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小悟、周巷、小河、花园、陡山、王店、卫店等乡镇。矿产用途广泛,其中以铜、河砂、白云岩、石灰岩、高岭土、花岗石等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已探明矿产储量:锰矿储量40万吨,平均含量13.21%,可开采金属锰5.28万吨;石堰矿床铜矿可开采工业铜466.643吨,远景储量铜955.684吨,总储量为1422.326吨;公牧山铅矿可开采金属铅2969吨;重晶石矿石储量236.8万吨,平均品位87.18%;磷矿石储量797万吨,平均品位10%;白云岩矿石储量57648万吨;石灰岩矿石储量32万吨;花岗岩矿石储量21600万米³;硅矿石远景储量82.455万吨;砖瓦用粘土矿产储量85.85万米³;红砂石储量49863万吨。
水资源:全县水资源由境内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客水组成。水资源总量为12.07亿米³。其中境内地表水径流量4.21亿米³,入境客水径流量7.69亿米³,地下水0.168亿米³;可利用水量为3.562亿米³,其中境内地表水2.083亿米³,境外地表水1.311亿米³,地下水0.168亿米³。人均占有径流量683米³,耕地亩均占有径流量907米³,人均占有水量710米³,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县内有大中小型水利工程5.4万处,大小河流16条,大中小型水库29座,塘堰、河坝25988处,泵站(40KW以上)120处,水井5.5万口。平均每年可提供约3亿多方水量,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25%。其中澴东灌区(小河、小悟、周巷、邹岗、丰山、陡山、花园)水利工程可提供的水资源为13897万米³,国民经济各部门水资源需要量为15929万米³,年缺水2032万米³,占需要量的12.8%;澴西灌区(白沙、花西、季店、陡山、花园)水利工程可提供水资源量为10791万米³,水资源需要量为11628万米³,年缺水837万米³,占需要量的7.2%;“三店”(王店、卫店、季店)水利工程可提供的水资源量为6267万米³,水资源需要量为7352万米³,年缺水1085万米³,占水资源需要量的14.8%。全县年均缺水总量3954万米³,其中“三店”缺水是全县最多的地区,其次是澴东灌区,再次是澴西灌区。
动物:全县有陆生脊椎动物300余种,其中两栖类225种,鸟类30余种,哺乳动物40余种。主要家养畜禽有猪、牛、羊、鸡、鸭、鹅、狗、梅花鹿等。野生动物约40余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种:猫头鹰、灰鹤、金猫、穿山甲、豺、大头猫;省级保护动物30余种,如赤狐、黑斑蛙、花石狸、色眉、杜鹃、银环蛇、猪獾、狗獾、乌梢蛇、狼、喜鹊、大山雀等。
植物:全县林业用地48.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6.68%,森林覆盖率按有林地计算为16.4%,森林资源活立木蓄积65万米³。植物资源有70科147属240种。其中用材林占50.72%,品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湿地松、水杉、毛竹、香椿、泡桐、意杨、旱柳等;经济林主要有桃、李、枣、柿、柑桔、茶叶、油茶、板栗、葡萄等;薪炭林主要有青刚栎、石榴、枪树、刺槐、胡枝子、山胡椒等;防护林主要有池杉、水杉、旱柳、意杨、枫杨、重阳木等;观赏花木主要有白玉兰、广玉兰、紫玉兰、米兰、黄杨、雪松、月季、梅花、桂花、栀子花等。此外还有可利用的野生植物100多种,如黄连木、丹参、枸树;古稀名木10余种,如银树、圆柏、枫香等,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1种(银杏),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4种(楠木、杜仲、榉树、椴树),省级珍贵树种4种(凹叶厚朴、湖北枫杨、黄杨、黄檀)。
日照温度:日照时数为4427.2小时,每日平均在10.1~14.1小时之间,由于云雾的遮蔽,全年实有日照时间为2150小时左右。日照百分率最高的是8月份,达66.7%;最低在3月份,为35.9%。历年平均为48.5%。一年内太阳总辐射值为111.5千卡/厘米²。其强度比是:上半年逐月递增,下半年逐月递减。一年最高值出现在7月和8月份,最低值在1月和12份。全年有效辐射为52.5千卡/厘米²。其季节分配总的趋势是:夏多于冬,春高于秋,一年以7~8月热量最丰富,元月和12月热量最微弱。孝昌年平均气温16.1℃,年变化形成一个单峰型,即一年之中,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3.2℃,极端最低气温-14.9℃(1991年12月28日);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38.5℃(1967年8月9日)。平均气温年较差为25.3℃,极端气温年较差53.4℃。气温日变化的一般特征是,最高温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般在7℃~10℃之间变化。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