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千阳城区街道地图 ===
=== 千阳县资讯概况 ===
千阳县2009年社会和经济发展公报:综合:2009年千阳县GDP达到1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3亿元,比上年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4.62亿元,比上年增长27.0%;第三产业增加值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37.7、34.7、27.6,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242元,比上年增长16.3%。财政税收工作成绩显著。坚持开源节流、强化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383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税收收入2652万元,非税收入731;地方财政支出35363万元,比上年增长46.9%。劳动就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年末千阳县从业人员6.59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52人,实现再就业74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经济结构调整稳步发展,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农业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开展”一村一品、文明家园“活动,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建陶工业实现历史性突破,千阳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千阳县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取得显著成效。城镇乡村建设、居民住宅等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继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县后又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县,省级平安建设示范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生态示范区等荣誉。
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星级管理为抓手,加快构建农民增收多元化格局,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做大做强奶畜、蚕桑、蔬菜、果业四大主导产业。粮食生产连续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6.43万吨,增长5.7%。桑蚕生产稳步提高。千阳县桑园面积稳定在5.4万亩,其中:当年新增桑园1710亩,加强桑园管理,大力实施省力化温室设施养蚕,进一步提高优质桑园和优质蚕茧数量,全年蚕茧总产量达到1345.2吨,比上年增长7.0%。林业生产良性发展,绿色千阳建设效果显著。全年造林面积6.4万亩,其中飞播面积1.0万亩,封山育林2.6万亩,林产品产量达到1613吨,比上年增长62.3%。奶畜大县建设步伐加快。着力培育高产奶牛核心群,做强莎能奶山羊品牌,畜产品商品率迅速提高,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30个奶牛养殖小区基本建成,”八戒、新绿“两个千头奶牛厂建成进展顺利。千阳县大家畜年末存栏5.51万头,其中奶牛3.65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4.3%和8.9%;奶山羊年末存栏6.91万只,比上年增长18.1%;生猪年末存栏3.37万头,比上年增长69.3%;家禽年末存栏19.01万只,比上年增长93.9%;肉类总产量0.77万吨,比上年增长37.5%;蛋类总产量0.09万吨,比上年增长12.5%;奶类总产量11.09万吨,比上年增长7.1%,千阳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7442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9%。
工业、建筑业: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资源为依托,盘活闲置资产。占地6平方公里、设计50条生产线的建陶工业园初具规模,一批工业企业入住园区,”锦泰“、”隆达“等6家陶瓷企业建成投产;总投资20亿元、日产5000吨海螺水泥生产线项目开工建设,建材工业集群迅速崛起;电力供应业生产保持稳定;丝绢制造业,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其他行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有增有减。千阳县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34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分别比上年提高了8个和3个百分点。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年内施工工程272个,其中:本年新开工250个。
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千阳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13亿元,同比增长97.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24亿元,同比增长13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亿元,同比下降21.7%。投资过亿元的海螺水泥和宝汉高速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乡集中供水项目,陶瓷园区建设、”五大中心“建设,惠民家园等成就显著。完成通村水泥公路33公里,硬化村庄街巷65公里。坚持以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县为重点,以重点项目为支撑,着力营造最佳投资环境、最佳人居环境,全方位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合同引进资金13.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6亿元。
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千阳县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1810人,比上年下降9.7%;职业中专学校1所,在校学生1316人,比上年增加47.7%;千阳县共有初中10所,在校学生5768人,与上年比减少5.6%,连续五年呈现下降趋势;小学56所,在校学生10075人,比上年减少6.9%,学龄儿童入学率99.96%,幼儿园11所,入园学生2210人,比上年增加10.2%。2009年考入本科学生368人,增长1.2倍。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城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科学技术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千阳县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个,市科普”金桥工程“项目2个,桃花米种植技术研究及品种保护等4个市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举办各种培训班332场次,培训农民2.42人次,农民科技意识明显增强。
运输、邮电和旅游:交通运输业继续增长,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5827万元,比上年增长4.2%。年末千阳县民用汽车拥有量3113辆,其中:货车1670辆;客车1443辆。千阳县首条公交专线”千阳—海螺厂“开通运营,结束了千阳县无公交车的历史。全年完成货运量465.7万吨,比上年增长10.1%,货运周转量10682.6万吨公里,增长10.3%;客运量112.5万人次,增长11.6%,客运周转量5456.5万人公里,增长13.3%。境内公路里程1106.4公里、铁路里程31公里,第一条高速公路-宝汉高速千阳试验段建设工程进展顺利。邮电事业迅猛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081万元,比上年增长11.8%;本地电话年末用户达到12500户,比上年减少13.2%;移动电话51800户,比上年增长42.5%;建成宽带网运行系统,并发展数据用户2600户,比上年增长9.6%,信息资源渠道更加宽广,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旅游资源开发初现雏型,千湖生态风景旅游区、燕及望鲁台、莲花山狩猎厂、清崖洞等旅游景点,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商业贸易:千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7亿元,同比增长23.5%。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3.58元,同比增长24.2%;餐饮业0.29亿元,同比增长15.3%。肉、蛋、菜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服装、通讯、石油销售旺势明显;中、高档服装销售态势良好,千阳商场、武汉商贸城、好运来超市、民乐购物广场等商贸企业购销两旺;以移动电话为代表的通讯器材消费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金融、保险业:金融机构存贷实现双增。2009年,千阳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7.52亿元,同比增长38.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0.90亿元,同比增长27.5%。各项贷款余额5.15亿元,同比增长64.1%。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千阳县保费收入0.36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全年支付赔款及给付款0.05亿元,比上年增加0.02亿元。
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千阳县艺术表演团体2个,城乡文化站(馆)12个,公共图书馆1个;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千阳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数字电视顺利开通,播出数字电视节目81套,无线节目2套,自办节目1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千阳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8个,床位414张,每万人拥有病床31张,卫生技术人员503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实施。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举办了县级机关球类运动会和”地税杯“拔河比赛及”千人百村“农民篮球友谊联赛;组织参加了全市第九届运动会,在柔道摔跤、举重、田径三大项目比赛中有48人先后获奖,有两名优秀运动分别被省市选中,为千阳人民争了光。
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稳定。年末千阳县人口13205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433人,占13.2%;男性69243人,占总人口的52.4%,女性62812人,占总人口的47.6%;千阳县出生人口1620人,出生率12.3‰;死亡人904人,死亡率6.9‰;自然增长率5.4‰。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505元,比上年增长16.3%;城镇居民可人均支配收入14102元,比上年增长25.6%;农民人均纯收入3978元,比上年增长25.6%;城乡住房条件明显得到改善。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年末千阳县城镇职工中有5602名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13233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2009年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0.73万农民,参合达93.5%,住院报销药费984.5万元。13780名农村困难群众和3348名城镇困难居民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共发放低保金1734.9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累计参保53981名,为11376名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401万元,实施助学工程,救助贫困大学生42名,困难学生360名,发放救助金144.5万元。
农牧发展:千阳县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高粱、玉米、谷子、豆类次之。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辣椒、烤烟、大麻等。千阳县委、县政府按照"强化龙头上规模,扩大开放创大业,项目带动优环境,奉献创新富千阳"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奶畜大县、工业强县、蚕桑之乡和宝鸡近郊卫星县城(简称"四县")建设。全县奶畜存栏12.85万头(只),其中奶牛2.95万头,奶山羊9.9万只,新发展奶站28个,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品质最优的莎能奶山羊繁育基地,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6.7%;大力推广省力化大棚养蚕技术,建设优质桑园6万亩,养蚕2.6万张,亩均收入811万元,建成西部最大的蚕桑基地;以千川牌胡萝卜、雪山牌反季节蔬菜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菜、特色菜、加工菜,产业规模达到6.2万亩,成为省内有名的绿色蔬菜基地;干鲜果、速生杨、草业、种子、中药材等均已形成规模优势,建成了陕西最大的饲草基地,渭北最大的种子基地,速生杨成为千阳一大优势品牌;以柴胡、黄蒿为主要品种的中药材迅速发展,将被列为全国药材基地;开发销售工艺品36万件,实现销售收入700多万元,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工艺品之乡,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县;奶畜存栏8万头(只),紫花苜蓿留床面积15万亩;桑园面积4.2万亩,果品面积2.6万亩,年种植蔬菜4万多亩。胡萝卜、苹果、玉米、奶粉已取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历史沿革:夏商为雍州地。西周为矢国地。东周属秦国地。秦为汧县地。西汉设隃糜县。东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改设隃糜侯国。晋为汧县地。西汉设腧糜县,东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改设腧糜侯国。晋为县地。北魏属长蛇县。北周天和五年(570年(置汧阳县。据《太平寰宇记》:“以在汧山之阳为名。”1964年简化为千阳县。2000年,千阳县辖6个镇、8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2153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24120、崔家头镇8119、南寨镇20155、张家塬镇11488、水沟镇9315、草碧镇5517、红峰乡3466、沙家坳乡4450、文家坡乡9772、柿沟乡9474、寇家河乡8838、上店乡1904、普社乡3016、高崖乡1898。千阳地处炎帝氏族活动区。夏、商时期,在周部落的活动区内。周人迁邠后,相继被羌族和戎狄族占领。西周时,属矢国领地,是秦农牧并与西戎争夺的地区之一。春秋战国时期,为秦国地。秦统一六国后置湃县(治在今陇县),县地湃县辖。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六月,刘邦平定雍州,置5郡,领81县,分湃县,置隃麋县,以城东周代名泽定名,故城在今千川村。王莽新朝(8)时,改隃麋县为扶亭县。东汉初,恢复原县名,更“隃”作“渝”。建武四年(28),刘秀封武将耿况(汉扶风茂陵人,上谷太守)为渝麇侯,设相管理县政,县为侯国。建安二十三年(218)曹操灭耿氏三族,夺耿况五代孙耿援侯国袭爵,恢复渝麇县。隃麇县疆域较大,北魏的长蛇县(即唐代的吴山县),宋代的吴山、陇安、湃阳3县,均属汉代隃麇县地。晋初,隃麇县并入湃县。北魏孝昌二年(526),分湃县所属原隃麋县地,于长蛇川置长蛇县(县治在今宝鸡县香泉镇)。北周天和五年(570),分长蛇县原隃麋县东部地,置湃阳县,治所初在西魏时的马牢城(今千阳晖川河滩),以在湃水之阳(北)而名。《太平寰宇记》载,宋开宝二年(969),割湃阳县西南4乡(乡名无考)和故南由县地,置陇安县。元至元二年(1336),陇安县并入湃源县(今陇县)。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将麟游县雪白里(今高崖、普社两乡地)划归湃阳。1957年8月24日,又将麟游县后坡沟村6户180亩土地划属湃阳。1958年12月1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通知国务院11月21日决定,撤销湃阳县建置,属地归并陇县。1961年9月10日,恢复湃阳县建置,辖区仍旧。1964年10月,国务院公布,改“湃”为“千”。从此,凡地名中的“湃”,一律使用“千”。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