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旬邑城区街道地图 ===
=== 旬邑县资讯概况 ===
行政区划:城关镇:辖24个村委会:西关村、赵家洞村、留石村、纸房村、焦家河村、连家河村、崔家河村、安仁村、肖咀村、下塬子村、东关村、小塔村、甘峪村、马渠村、史家塬村、窨里村、东头村、小塬子村、郭家掌村、乔儿沟村、七界石村、西庄子村、东柳村、神树岭村。
张洪镇:辖17个村委会:北胡同村、新丰村、新昌村、府池村、秦家屯庄村、鹏程村、鹏旗村、上皇楼村、下皇楼村、张洪村、陆家胡同村、高坪村、中街村、庆丰村、坳子咀村、官道咀村、郭家咀村。
土桥镇:辖25个村委会:北沟村、底宜庄村、南坡村、丰泉村、北家坊村、东尧村、南沟村、牙里村、侯家村、程王村、王村、东曹村、沟东村、郭赵村、马庄村、桥上村、胡同同村、牛家村、三王村、北堡子村、镇头村、新庄子村、小宁村、峰火台村、指甲坡村。
职田镇:辖21个村委会:职田街村、马家堡村、照庄村、景家村、早池村、车村、万寿村、那坡子村、新杨村、旧杨村、昌盛堡村、青村、上墙村、下墙村、牙里河村、武家堡村、小峪子村、岭南村、恒安州村、东棚村、文家川村、寺坡村。
太村镇:辖32个村委会:太村、凉坪村、军村杨家村、张家村、军村刘家村、后堡子村、安家村、店里村、杨坪村、店头村、杜家村、上南子村、姚家店村、文家村、畔子村、孟家咀村、罗家咀村、川子岭村、东河村、坳桥村、白虎玉村、屯庄村、东堡子村、赵村、杏坡村、野鸡红村、老虎渠村、南宫村、赵家村、琅琊洼村、赵家坡村、唐家村。
郑家镇:辖15个村委会:郑家村、马坊村、仁安村、高家湾村、南掌村、席家台村、贾村、王家村、李家村、葛村、葛子堡子村、凉泉村、曹家村、下赵家村、村南村。
湫坡头镇:辖19个村委会:湫坡头村、散集村、车门村、坪坊村、门家村、看花宫村、芝村、北崖头村、八王庄村、刘家庄村、西洼村、椒村、太堡村、旮旯子村、甘家店村、风火台村、罗家村、苟家村、埝桥子村。
底庙镇:辖18个村委会:底庙村、郭村、三家庄村、产场村、北庄村、麻院村、余家庄村、南五村、前村、东牛家坡村、西牛家坡村、房家村、咀头村、西庄子村、店子河村、刘家店东村、刘家店西村、万家川村。
丈八寺镇:辖17个村委会:丈八寺村、新店村、罗家村、义村、牛家村、王牌村、白村、柳峪村、甘老池村、白家塬村、蔡家河村、郝家村、韩家村、谈村、堡子村、苏村、太慈村。
马栏镇:辖23个村委会:马栏村、杨家店村、朱家店村、转角村、金盆村、杨家胡同村、黑牛窝村、后掌村、神崖沟村、于家川村、前掌村、前义阳村、后义阳村、长舌头村、西塬村、东昌镇村、北坡子村、雷庄村、杨坡头村、北咀村、南岭村、坪里村、蜈蚣岭村。
清塬乡:辖18个村委会:郝家村、曲家弯村、马崖腰村、坳里村、班村、南壕村、蒲舍村、庄河村、吕家村、苍儿沟村、姚家村、陈家村、赵家村、赵家弯村、趄洼村、石门村、暗门子村、水沟口村。
赤道乡:辖11个村委会:赤道村、南子村、义井村、上官庄村、甘坡村、九里红村、富村、均村、上魏洛村、下魏洛村、胡家村。
原底乡:辖16个村委会:庄里村、百子村、赵家村、上西头村、下西头村、南头村、店子村、于家村、刘家村、上堡村、郭家村、枣林子村、孙家村、蒙家村、岳家村、枣林河村。
排厦乡:辖19个村委会:排厦村、马家河村、陈家河村、胡洛村、庙店村、刘家村、戚家村、安洛村、大槐树村、魏家村、焦家村、刘家坡村、芋芝村、义章村、水家村、沟老头村、井坳村、后庄村、榆林子村。
建置沿革:秦(前221~前206)时,属内史,为栒邑县。秦始皇并六国后,为别于诸郡,特称京师为内史。《通鉴注》说:“秦内史兼治汉三辅”。《十道志》说:“秦兼天下,置内史以领关中”,本县地处三辅,或日处关中,正属内史。战国秦置栒邑县,秦统一后,因之不变,仍为栒邑县。西汉(前206~8)时,属右扶风,仍为栒邑县。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高祖元年(前206)属雍国(秦灭,项羽封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今兴平东南),二年属中地郡,九年(前198)属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属右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属右扶风。右扶风统县21,栒邑序列11。新莽(9~23)时,属京尉郡,仍为栒邑县。《三辅黄图》:“王莽分三辅为六都尉,渭城、安陵以西、北至栒邑、义渠10县,属京尉大夫。”,东汉(25~220)时,属司隶校尉部右扶风,,仍为栒邑县。《后汉书·郡国》一:司隶右扶风统县15,栒邑序列12。三国(220~265)时,属魏之雍州扶风郡,后改属新平郡,仍为栒邑县,后省。据《三国郡县表附考证》记载,魏的扶风郡统县15,栒邑序列12。兴平元年(194)曹操分扶风、安定2郡数县设新平郡,栒邑属之。至文帝黄初七年(226)已无栒邑名。雍正《陕西通志》说)“魏省栒邑”。西晋(265~316)时,本县境置有3县,均属泾州新平郡,一为三水县。《中国地名大辞典》于“栒邑”条说:“北魏徙三水来治。”《陕西地理沿革》说:“汉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设三水县,北魏太延二年(436)迁设于今旬邑县。”《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均说:三水县属新平郡。《魏书·地形志》下:泾州统郡6,其三为新平;新平郡统县4,其三为三水。雍正《陕西通志·建置》二按:“晋邠邑,后魏改置三水县”。二为爰得县。西汉爰得县在今甘肃省泾川县东南,北魏迁设来县。三为高平县。西汉高平县设于今宁夏固原县境,北魏迁设来县。北朝西魏(535~557)时,先属恒州,次属南豳州新平郡,后属豳州新平郡,为三水县。《通典·州郡》三:“西魏置恒州,亦汉栒邑地。”雍正《陕西通志·西魏州郡县统属考》:恒州辖三水县。《陕西地理沿革》:“西魏大统元年(535)曾于县内兼设恒州(实为侨设),不久即废。”《辞海·历史地理》于“南豳州”条说:“州名。北魏置。以州境北有豳州相对而得名,治所在白土(今彬县西南),辖境相当今陕西彬县、旬邑、长武及甘肃泾川地。”南豳州于西魏废帝二年(553)改为豳州。《陕西地理沿革》:西魏豳州新平郡辖有三水县。北朝北周(581~618)时,撤销爰得、高平2县,辖地并入三水县,属豳州新平郡。雍正《陕西通志·北周州郡县统属考》:豳州新平郡辖白土、三水、永寿3县。隋(581~618)时,先属豳州,次属北地郡,后属新平郡,为三水县。《元和郡县志》:三水于“开皇三年(583)以县属豳州”。《辞海·历史地理》:“北地郡,大业初改豳州置。治所在安定(今宁县)。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县、合水、正宁、庆阳南境及陕西旬邑、彬县。”《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隋北地郡义宁元年(618)领安定、罗川、襄乐、朋原、新平、三水6县,二年(619)安定置归义县,以新平、三水属新平郡。”,唐(618~907)时,属京畿道邠州,为三水县。《通典·州郡》三:“大唐分置15郡,此(古雍州)为京畿关内道”。京畿道的邠州,按《通典》所列统4县,三水序列2。《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形》一、《元和郡县志》、雍正《陕西通志》、清代各版《三水县志》等,均谓邠州统有三水县。五代(907~960)时,先后出现10国,是唐末地方割据势力的延续,本县先后属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邠州,仍为三水县。《陕西地理沿革·旬邑县沿革表》列五代梁、唐、晋、汉、周均有三水县,均属邠州。北宋(960~1126)时,属永兴军路邠州,为三水县。《宋史·地理》三:永兴军路邠州统县5,三水序列3。《太平寰宇记》、《文献通考》同此。金(1115~1278)时,属庆原路邠州,为三水县。《金史·地理志》下:庆原路邠州统5县,三水序列末。《西安府志》:三水“唐属邠州,金因之”。元(1271~1368)时,初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巩昌路,为三水县,至元七年(1270)并入淳化县,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邠州。《中国历史地图集》七册13~14图,元陕西行省巩昌路辖县标有三水。关于并入淳化时间,《元史·地理》三、《大清一统志》、《元代行政地理研究·沿革陕西》、雍正《陕西通志》等都说是“元至元七年”(1270),而清康熙、同治《三水县志》、《创修城池记》等却说是“元至正十八年”(1358)。但“至正”是元代最后一个皇帝顺帝的最后一个年号,至正十八年到元亡只有10年时间,如果这时并入淳化,可以说觅代存设三水县。今查《大元一统志》中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邠州领县2,为新平及淳化,无三水县。各版旧县志于“官属”类中,金县令后紧接明县令名,中缺元县令,据此,“至正”显系“至元”之误,并入淳化时间,当以元至元七年(1270)为准。淳化县,按《元史·地理志》三所载,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邠州。明(1368~1644)时,属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邠州,初仍并归淳化县,后复置为三水县。《明史·地理》三于“三水”注说:“成化十三年(1477)九月,析淳化县地置”。雍正《陕西通志·建置》三:“成化十三年始割淳化十六里置此邑(指三水县)。”《创修城池记》:“成化丁酉(十三年),居民思复故邑,上陈制下,仍立三水为县。”《雍大记》、各版旧县志说法同此。可见,成化十三年前,三水仍并入淳化;成化十三年,和淳化分置,三水复为县。《大明一统志》: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邠州领县2,为淳化、三水。清(1644~1911)时,属陕西省凤邠道邠州直隶州,为三水县。《清史稿·地理》十于“邠州直隶州”注说:“隶凤邠道……雍正三年,升直隶州,领县3,三水、淳化、长武。”《大清一统志》、雍正《陕西通志》等同此。中华民国(1912~1949)时,依据《全国行政区划一览表》、《全国行政区划表》、《现行行政区划一览表蒡、《中华民国省道县区域表》、《全国行政区域简表》、《行政区域》及旧《辞海》“附条”等记载,初仍为三水县,民国3年(1914)1月,因和广东三水县重名,复名栒邑县。始属陕西省凤邠道,民国2年(1913)3月属陕中道,民国14年(1925)9月属关中道,民国17年(1928)撤道,直属陕西省。民国26年(1937)属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33年(1944)8月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1947)又复属第七行政督察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8年5月7日,在中共栒邑区委领导下,许才升率领本县农民武装暴动,攻克县城。12日成立栒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30日起义失败。但从此以后,国民党栒邑县政权,名义上管理全县,实际上辖区仅限于今本县的城关、张洪、原底、太峪等乡镇,不到县境的一半,并日趋缩小;其他乡镇,或为革命活动区,或为革命政权区。革命政权的中心区,先后在本境的有:关中分区原为关中特委,1935年11月设,区苏维埃政府驻今马家堡。1937年9月改为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行政专员公署仍驻马家堡。1940年初迁驻今看花宫,8月迁驻今马栏。1949年5月迁往三原。新正县1933年8月,在本县及甘肃正宁县交界成立正栒邠革命委员念,1934年10月改为新正县,驻马家堡,1940年迁驻看花宫,1941年迁驻阳坡头。设有4区21乡,共3479户,16820人。辖区约为今本县北部、东北部及甘肃正宁县南部、东部。赤水县1935年2月,成立赤淳县苏维埃政府,10月撤销,在所辖东区改设淳耀县苏维埃政府,西区改设赤水县苏维埃政府。赤水县政府1937年3月从淳化县马家山迁至本县今土桥马家庄,1941年3月迁往淳化县中嘴。设有4区26乡,共4005户,22289人。辖区约为今本县清塬、石门、土桥及淳化县十里塬、华家山以北地区。永红县1934年10月16日,在今本县底庙郭村成立,辖3乡26村,人口1.1万,面积65平方公里。1937年5月撤销。马栏县1949年5月,在今本县马栏设立,9月撤销。栒邑县1947年5月22日,成立栒邑县政务委员会,属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1948年4月,陕甘宁边区发展,栒邑县政务委员会政区扩大到今旬邑城关、太村、张洪、原底、郑家等乡镇。1949年2月12日撤销栒邑县政务委员会,成立栒邑县人民政府,3月改属陕甘宁边区西府分区。7月栒邑县政府迁入县城内。1949年5月20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政务委员会决定,栒邑县归属邠县分区,新正县、赤水县归属陕甘宁边区三原分区。6月20日,将原新正县所梏三区、四区、六区,赤水县所辖四区、五区,划归栒邑县,9月把马栏也划归栒邑县,仍属邠县分区。至此,全境一统于栒邑县,结束了数县并立,县域分割,县政不一的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中国近代政区表》记载,1950年1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栒邑县属陕西省邠县分区。1950年5月2日,划归成阳专区。1953年1月23日,撤销咸阳专区,栒邑县划属陕西省宝鸡专区。1956年10月撤销宝鸡专区,栒邑县改由陕西省直辖。1958年12月合大县,撤销栒邑县,和长武同时并入彬县,直属陕西省。1960年12月划归咸阳市。1961年8月22日撤销大县建制,恢复栒邑县,同时复设陕西省咸阳专区,本县属之。1964年9月10日,因“栒”字生僻,选同音常用字,改为旬邑县。1970年咸阳专区改称咸阳地区,辖旬邑等13县。1983年10月5日咸阳地区改为咸阳市,旬邑县受辖至今。
农业经济:旬邑农业产业优势明显。农业产业主要有粮、果、药、畜、草、烟,粮经比为4.4:5.6。粮食生产以小麦和玉米为主,总产近年始终稳定在9万吨以上。旬邑苹果享誉海内外,是国内外、并且被生产实践验证了的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是全省首家优质苹果基地达标县、全国优质苹果三强县、苹果绿色食品生产重点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国家批准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生产的“旬宝”牌红富士、秦冠苹果以其“个大、形正、色艳、质脆、沣丰、甜香、耐贮藏、无污染”等特点,先后荣获第四届中国杨凌农博会“后稷金像奖”、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奖”等省部级以上大奖128项,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市场,并出口到俄罗斯、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全县14个乡镇全部种植苹果,苹果面积30万亩。其中,挂果16.3万亩。旬邑是全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境内天然地道中药材1260多种,群众长期种植的有230多种。近年来,先后与咸阳步长、陕西春晖、中药学院、西农等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建成了步长集团唐家蒙芪GAP科研认证和药源基地、春晖药业旬邑马栏南寺膜荚黄芪GAP科研认证基地。目前,全县种植中药材6万亩。旬邑是关中牧草种籽基地县,境内天然草场46万亩,全县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3.1万亩,人工种草保留面积12.3万亩。旬邑是陕西省畜牧业基地,畜禽以秦川牛、荷斯坦奶牛、布尔山羊、小尾寒羊、大约克猪、罗曼鸡等为主,建成了14个养殖小区和5个重点养殖乡镇。旬邑是优质烤烟生产区,年种植烤烟2万亩以上。2007年,旬邑县提出“把培植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脉,按照生态、绿色、无公害、有机化的标准要求,依靠科技应用推进,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向生态绿色有机农业转变,夯实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全面落实了苹果生产管理任务;采取贷款贴息、财政补贴、部门包扶等政策措施,帮助支持群众发展奶畜养殖。目前,全县确定新购奶牛户1000户、购羊户3000户,新增莎能奶山羊1.26万只,奶牛80头,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9个、400多间;全县种植地膜玉米13.6万亩,占计划任务91%;落实烤烟面积2.2万亩,育苗2.2万畦,移栽烤烟1300亩。同时,围绕改善农业发展条件,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筹资2200多万元,实施底庙烟田灌溉、马栏川道提灌、看花宫井灌、底庙标准化站、X3型智能化密集烤烟楼建设等工程。目前,底庙烟田灌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不仅彻底解决了底庙镇烟叶生产用水问题,而且使该镇12个村、2万人的饮水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