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白水江、中路河穿境而过,此外还有岷堡沟河、哈南河等溪流,水利资源十分丰富,为水电开发和农业灌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石鸡坝大渠始建于60年代,哈南和平渠始建于70年代,浇灌耕地面积均在1000亩以上,为文县"十大水渠"之一,此外还有岷新渠、毛过渠等水渠。1993年至1995年,在陇南地委主要领导亲自抓点带动下,石鸡坝乡实施万亩水浇地工程,。经过三年艰苦奋斗,全乡群众集资和投工折合人民币达到232万多元,投劳18万多个,建成44项水利工程,新增水浇地5525亩,加上原有水浇地4812亩,全乡水浇地总面积达到10335亩,成为陇南地区第一个建成万亩水浇地的乡,人均达到1亩水浇地,促进了全乡粮食生产。 发展构想:石鸡坝乡党委和政府主要工作任务是: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着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基本思路是:立足三大资源优势(光热气候,水能,地下矿产),强化两个基础(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以公路、电力和市场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四个产业(畜牧业,经济林果,中药材,冬春蔬菜),推进三个发展(大工业,村办企业,非公经济),全力把握抓水、稳粮、兴林、开矿、修路、办电等6个战略重点,努力形成以资源开发为龙头,以粮食生产为基础,以工业经济和产业经济为主体,以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为两翼的具有石鸡坝乡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新格局。 行政区划:全乡辖11个行政村(石鸡坝、陶家湾、朱元坝、插柳山、水磨沟、沙渠、边地坪、哈南、岷堡沟、薛堡寨、新关),42个合作社,31个自然村,2437户,10588人。坐落在岷堡沟里的薛堡寨村是一个藏族村寨,有藏族同胞548人。全乡耕地面积16124亩,其中水田814亩,水浇地10335亩,旱地4975亩,梯田4138亩,经济林果1800亩,党参1959亩,农民人均耕地1.54亩。2001年,全乡经济总收入1284万元,其中多种经营收入685.6万元,粮食总产320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03公斤,人均纯收入1000元。 矿产资源:境内新关、郭家坡、剪子坪一带有岩金矿。新关金矿为文县主要黄金矿山,金属藏量12吨。1992年,建立全县第一家股份制黄金企业--新关黄金开发有限公司,已累计生产黄金100多公斤。县上还在县城建起黄金冶炼厂,形成采矿、堆浸、冶炼一条龙。 旅游资源:境内柴门关地处文县与九寨沟县交界处,两县以青龙桥为界。柴门关为文县著名雄关,位于万山众中,是古阴平通往四川松潘的重要关隘。白水江自松潘流来,自柴门关流入文县境内。关内山势陡峭,悬崖连阁,栈道通径,江水湍急。峭壁上刻有"秦蜀锁钥"四个字。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古为拒吐蕃入关的险关要隘,历史上曾有征战厮杀,如今成为汉藏同胞的友谊之关。柴门关东南有哈南寨,位置极为险要,坐落在白水江南岸,属文县四大边寨之一,历史悠久,明代此处建有规模较大的王镇寨,东南西北四门齐全,城墙伟岸矗立,有寨墙遗迹,曾立建一大古庙,名"哈南大佛寺",全铜铸佛称"祖师爷",1958年大炼钢铁被毁。今该寨有390户、1800多人口,与四川九寨沟县草地乡接壤,过去双方曾因柴山和采金争执,引起两县政府关注,如今关系逐步得到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