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全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舍书河穿境而过,但流量小,冬春季节下游时有断流。气候干燥,山大沟深坡陡,无霜期短,降雨量少,冬春风大,伏旱秋涝,有"一沟两分岔,土地两坡挂,土少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谣谚。村落多在半山,虽有乡村公路,交通仍为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为文县贫困面最大的贫困乡。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洋芋和其它杂粮,经济作物有花椒、核桃、党参等。乡境内野生牡丹较多,根部之皮可以入药。 特色产业:舍书乡是文县最偏远的贫困乡,地势陡峭,山大沟深,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耕地面积8000余亩,人口近5000人,人均年收入仅为720元左右,如何发展生产、改变当地贫穷落后面貌,让农民的钱袋子早日鼓起来,让光秃秃的山早日绿起来,成为舍书历届领导班子狠抓力抓的头等大事。2007年,乡党委、政府抓住机遇,积极响应上级关于“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农业特色产业”的号召,及时部署,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全县率先点播青皮核桃2200亩。2008年入秋以后,乡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青皮核桃点播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统一调苗,带领全乡人民在县农技中心和扶贫办技术人员手把手的指导下,统一挖坑,统一栽种,高质量、高标准完成3500亩青皮核桃点播任务。至此,舍书乡核桃产业已初具规模,5年后,核桃产业将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成为全乡人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而且全乡的绿化面貌也将大为改观。 简介:全乡辖10个行政村(板石、赵家堡、坪湾、扎多山、红崖、茹家、许家坝、坪河里、糜地场、黄瓦),29个合作社,29个自然村,1128户,4812人,劳动力2309个。全乡耕地面积8129亩,水浇地2505亩,旱地5524亩,梯田2585亩,经济林果4800多亩,党参720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68亩。2001年,全乡经济总收入524万元,其中多种经营收入212万元,粮食总产1368万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284公斤,人均纯收入712元。 发展构想:舍书乡党委和政府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四个确保(即确保粮食产量逐年稳步增长、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干部工资发放、村社干部报酬兑现),两个整体推动(即整体推动全乡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立足乡情,制定了全乡经济工作和农村的指导思想:坚持“农业富乡,科技兴乡,依法治乡”的战略方针和“高山药材半山椒,川坝蔬菜加核桃”的经济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三个增加”(增加粮食产量、农民收入、财政收入)为目标,突出抓好“六个产业”(冬春蔬菜、核桃、花椒、柑桔、纹党、黄芪)开发。强化政府班子整体素质,大胆改革干部管理办法,实行“双向选择”,村社干部选包村乡领导和包村干部,以竞标的形式,实行乡领导和一般干部竞争包村制度。着力抓好九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农村经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兴修水平梯田,到本届末梯田面积达到4000亩,改造低产田,大办水利,科技兴农,引导农民从事第三产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二是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做到整规划,分年度逐村逐社实施。三是搞好扶贫工作,重点是整村整乡推进,稳定解决群众温饱。四是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征收与减负两不误,加强宣传,依法征收,足额征收。五是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国策,坚决杜绝私早婚,加强环孕情服务。六是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舍书乡不仅耕少,而且土地贫瘠,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保护好耕地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把好农业用地审批关,保护好农田,坚决杜绝无批复建房、批甲占乙、批少占多现象。七是重视教育卫生工作。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解决一些学校无围墙、无大门的问题,抓好危房改造,兑现乡聘教师的报酬。配合卫生院,解决无办公设施的问题。八是加强通讯、公路、农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本届三年内架通光缆通讯,开通程控电话100门。立项拓宽改造舍书12.5公里公路,立项解决全乡农电线路照明问题。九是真抓实干,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加强管护,保障沟口、坪湾、红岩水渠的畅通。兴建坪湾三社、红岩、松林地、山里坪地、王家沟、山房咀、许坝、赵家堡等村社的人畜饮水工程,续建板石、上堡子、黄家、瓦石、刘家沟、马家湾、糜地场、张家等村社的人畜饮水续建工程。在全乡大力兴建集雨节灌水窖。兴建汗咀和上堡子两处人畜便桥。力争架通黄瓦、坪湾、赵家堡、糜地场、湾里、红岩、山里坪、茹家等村社的农电线路。 历史渊源:舍书乡,历史上曾名"敕书"。据传,宋朝年间,此地百姓贫困僚倒,无力交纳皇粮,而聚众抗粮,后府决定惩罚乡民,后朝廷下"赦书"一道,赦免百姓钱粮,遂得乡名"敕书",后演变为"舍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