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伊宁城区街道地图 ===
=== 伊宁县资讯概况 ===
矿产资源:伊宁县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知的有煤、金、高岭石、石膏、石英、云母、石灰石、重晶石、银、铁、铝、锡、铜等。伊宁县有亚麻原料、溶剂、乳品、丝绸、针织、酒、水泥、水泥预制、高岭石加工、皮毛加工、粮油加工、煤矿等近百家各类企业。储量50亿吨,黄金远景储量250吨,近期可采60吨。在县城西北62公里处的科古尔琴山中,已建成年产超万吨的全疆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阿希金矿。
历史沿革:伊宁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末期,境内北部丘陵前缘一带已有人类生息。春秋、战国、秦时,伊宁县境内属塞地。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伊宁县纳入祖国版图。西汉迄晋为乌孙,南北朝时期为悦般,隋末唐初隶属西突厥。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唐灭西突厥,其地设嗢鹿州都督府,隶属安西都护府(公元702年改隶新设的北庭都护府)。五代十国时为九姓乌护属地。北宋属喀喇汗王朝西回鹘国。南宋、金时期为西辽属地。元太祖十四年(1226),成吉思汗分封诸子,其地归属封授给次子所建的察合台汗国。明永乐十六年(1418),察合台汗后裔歪思弑兄自立,率部西迁伊犁河谷,改国号“别失八里”为“亦力把里”。明末清初,准噶尔部崛起,称雄天山南北,在伊犁河北岸建固勒扎都冈,都冈建筑金碧辉煌,俗称“金顶寺”,成为准噶尔封建贵族会盟之地。乾隆二十年(1755),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后,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伊犁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管理新疆天山南北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筑“伊犁九城”,其中在固勒扎筑宁远城,并陆续从南疆乌什、叶尔羌、和阗、哈密、吐鲁番等地增调维吾尔人来伊犁分拨屯种,史称“回屯”。“回屯”实行伯克制,设阿奇木伯克、伊斯罕伯克、商伯克、明伯克(千户长)、于孜伯克(百户长)等各级伯克共81员督理屯务。总理“回屯”事务者为阿奇木伯克,伊斯罕伯克协理“回屯”事务,商伯克专征粮赋。乾隆三十三年(1768),从南疆各地迁来的维吾尔人6383户,内除彦奇(各级伯克的农奴)323户及挖铁维吾尔人60户外,其余6000户按水系分为九屯60于孜种地纳粮。同治四年(1865),伊犁爆发反清起义,九城失陷,但起义成果被封建宗教上层反动人物攫取,次年在宁远城建立“伊犁塔兰奇苏丹国”地方割据政权。同治十年(1871)七月一日,沙俄乘伊犁内乱边防疏守之机,入侵占领伊犁。光绪七年(1881),清政府从沙俄手中收回了残破的伊犁,伊犁重回祖国怀抱。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在宁远城设伊塔兵备道,并设同知衙门与伊塔道共同治理伊犁。1888年5月25日设宁远县,隶属伊塔道伊犁府,管辖伊犁府除绥定县以外的广大地区。政区东至库尔喀拉乌苏(今乌苏一带),南接温宿(今阿克苏旧城),西连俄境,北邻绥定(今霍城),东西长610千米,南北宽130千米,总面积46848平方千米。置县后,废除了伯克制,钱粮刑民诸政归于政府,县以下实行乡庄制,宁远县有四乡(按方位分为东、南、西、北四乡)五十七庄。民国3年(1914),宁远因与湖南、陕西、辽宁、甘肃等省宁远县犯重,更名为伊宁县。民国6年(1917),伊犁道分设伊犁、塔城两道,后伊犁道改为行政区,伊宁县隶属之。民国21年(1932)3月24日,以喀什河为界析置巩留县,伊宁县辖5个行政区。1943年实行保甲制度,伊宁县城为9城119保1434甲(18595户);农村划8乡102保1072甲(13409户)。1944年3月,伊犁、塔城、阿勒泰爆发三区革命。11月12日,各地起义代表集会伊宁县城成立三区革命“临时政府”,1946年6月28日,三区革命“临时政府”撤消,改组建立伊犁专员公署,伊宁县属之,时辖10个区(县城、农村各5区)。1949年9月25、26日,新疆和平解放。12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伊宁县城。次年6月,伊宁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隶属伊犁专员公署,辖14区72乡。1952年5月23日,由县城5个区析置成立伊宁市,县辖9个区。1955年3月伊犁专署建制撤销后,伊宁县与伊犁地区其余8县1市成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1957年县城迁驻吉里于孜。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各区改设为红旗、胜利、红星、团结、天山、十月、火箭、新路、灯塔(年底撤销)、五一共10个公社,到1962年又先后成立了第一、第二、第三公私合营牧场。1975年恢复伊犁地区,伊宁县归其领导。从1959年到1977年,经过多次更迭,到1977年时全县共有13个人民公社、2个地方国营农场、3个公私合营牧场、1个良种繁育场。1978年,各公社改以驻地命名。1979年伊犁地区建制再度撤销,伊宁县复为伊犁州直属县。1980年9月,十月公社析置成立萨木于孜公社。1981年12月,“文革”时期成立的伊宁县革委会被撤销,恢复成立县人民政府。1985年1月,伊犁地区建制再次恢复,伊宁县隶属之。同年政社分开,原人民公社分别更名为乡、镇,全县共辖2镇、16乡(其中1个为民族乡)、2个地方国营农场、3个地方国营牧场。1987年成立喀拉亚尕奇、阿乌利亚两乡。1998年7月28日,3个牧场改制,分别划归临近乡管理。2001年伊犁地区建制第三次被撤销,伊宁县再度成为伊犁州直属县。2004年9月,潘津、达达木图两乡又划归伊宁市。伊宁县自建县以来到2004年,面积由46848平方千米先后划出40695.45平方千米。2006年,全县辖2镇、16个乡(场)、141个村民委员会(另有1个农场代管的行政村)、2个地方国营农场。辖区内另有农四师所属的1个军垦农场及隶属天西林业局的伊宁林场和蒙玛拉林场等多家驻县单位。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置宁远县。1913年改为伊宁县,取伊犁、宁远首字得名。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少数民族仍沿用“固勒扎”(即宁远城的少数民族语称谓),系突厥语,盘羊之意。
名胜古迹:伊宁县文物胜迹有弓月城遗址,位于伊宁县吐鲁番于孜乡东北部,是古代中亚贸易的重要集散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有大小二城,现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苏丹.歪思汗麻扎,位于伊宁县东北部麻扎村内,麻扎墓区占地约百亩。歪思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一代孙。1428年去世葬于阿布热勒山麓博尔博松河滨。歪思麻扎为土木砖结构,三层方形,顶为六角形塔楼,上竖新月,颇为壮观。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阿克塔什瀑布”,汇聚着源出科古尔琴山涧涓涓溪流,从洁白如玉的山体跌落,主瀑幕宽4米,高6米,总高26米,颇为壮观,境内唯一的“阿克乌增森林公园”因此更加令人留连往返。辖区内还有国内罕见的大片第三纪残遗树种小叶白蜡林,以及面积多达近2万亩的珍贵药材阿魏,这些,又都是伊宁县生物多样性极为明显的最好体现。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