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汝南城区街道地图 ===
=== 汝南县资讯概况 ===
经济建设: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80739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5032万元,增长31.7%;第二产业增加值129617万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86090万元,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5∶37.2∶27.8变化为43.3∶34∶22.7。农业着力培植发展蔬菜、林果和畜牧三个特色支柱产业。种植业生产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525626吨,比上年增长55.4%,创历史最高水平。油料总产量91449吨,增长151.9%;棉花总产量1394吨;烟叶总产量990吨,增长35.8%。蔬菜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质量进一步提高。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33万公顷,温室2.3万座,有6600多公顷达到优质蔬菜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逐步扩大,大葱、番茄、萝卜等6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省级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达1300多公顷,大葱、萝卜、蕃茄、辣椒、白菜、南瓜等10多个无公害农产品正在组织申报中。林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成片造林4200多公顷,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3.93万公顷,新建和完善通道绿化造林670公里,河沟渠造林310公里,四旁植树360万株,累计种植林果面积达4660多公顷、花卉苗木面积近1000公顷。超额完成各项林业生产任务,特别是通道绿化和宿鸭湖湿地造林工程建设,实现突破性发展。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生猪生产继续保持强劲势头,牛、羊、兔、鹅等食草节粮型畜禽养殖发展迅速,基地养殖生产优势明显。全县建成养殖专业村96个、养殖小区19个,畜牧养殖生产基地的畜禽饲养量占全县总饲养量的49%以上,实现产值5.8亿元,占全县畜牧业产值的53%。全年肉类总产量85679吨,增长5.4%,其中猪牛羊肉85427吨,增长5.4%;禽蛋产量18831吨,增长3.8%;牛奶产量1310吨,增长10.5%。全年实现水产品产量8520吨,增长17.2%。渔业总产值达1.2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30多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30多公顷。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74.71万千瓦,增长4.6%。主要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基本上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08097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34474万元,增长19.7%。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年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14053万元,增长16.4%。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35.1,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4438万元,增长30.9%;利税3963万元,增长27.1%。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提高0.1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198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0%;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1034万元,增长1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58066万元,增长2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5123万元,增长16.8%;各项贷款余额为191829万元,增长3%,其中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59030万元,增长10.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216万元,增长13.4%。民营经济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初步形成制鞋制革业、机械铸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畜牧养殖业、工艺制品业等六大支柱产业格局。截至年底,全县民营企业已发展到396个,注册资金2.4亿,总投资15.8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32万个,注册资金达16663万元。全年乡镇企业、民营经济总产值完成74亿元,增长11%;完成增加值19亿元;实现利税7343万元,增长10%;新增固定资产原值9.6亿元,增长10%。科教文卫等事业协调发展。科技综合技术服务取得新成绩,举办农业技术培训20余期、技术讲座13期,对推进科技兴农战略的深入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全县有40%的企业建立有技术依托单位,25%的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开发新产品15个,新产品产值的比重占总产值的12%。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复查验收。成功举办第二届梁祝文化、重阳文化艺术节。交通事业稳定发展,县乡道路建设不断加强,“村村通”工程建设顺利,好路率达92.96%。旅游产业规模扩大迅速,天中山生态文化园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南海寺基础设施建设有新进展,全年共接待旅客32万人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68元,下降2.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63元,增长25.1%。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有14232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职工10582人、离退休人员3650人;有28510人参加失业保险,增加175人;有28566人参加医疗保险,增加3518人,其中参保职工23138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36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9569人。
河流:汝南因汝水而得名,汝水上游被截之后,蔡州改为汝宁府,而过汝南的汝水又因汝宁府而被称为汝宁河。因此,不能不说汝河。
古代汝水:《水经注》称“汝水出河南梁县勉乡西天息山”,经襄城、郾县、西平、上蔡、汝南郡郡治、平舆、新蔡入淮。从上到下主要支流为滍水、澧水、潕水、瀙水、溱水、澺水。由《水经注》可知,古代汝水是淮河的一条比较大的支流。
汝源三易:然而,今天的汝河却并没有那么长,现在流经汝南的汝河是发源于泌阳,经遂平入汝南,南下入淮。驻马店的这条汝河常被称为南汝河,而在河南中部还有一条河被称为北汝河,北汝河源于洛阳,经襄城、漯河、周口入颍河。实际上,河流重名的现象很普遍,但在这么小的区域内就有两条都被称为汝河的河流,确实让人不解,这是为什么呢?,对比《水经注》,就可以发现现在的北汝河是古汝水的上游水系,而驻马店的南汝河是古汝水的中下游水系,这说明古代的汝水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汝水的变化还要从元代说起,当时汝水泛滥,为蔡害(蔡为蔡州),有司堨断汝水,使上游入颍,“蔡州水患稍减,遂升蔡州为汝宁府”,汝水被截之后,流经汝南的汝水因汝宁府之名而被称为汝宁河。由于汝水上游入颍,流经西平的古潕水(今洪河上游)成为汝水上源。同样是在元代,堨断潕水上游于锅垛口,开挖新河使其向北流入澧水,潕水上游水断以后,潕水支流西平云庄、诸石二水(其中一水就是洪河上游经舞钢的那条河)成为潕水上源。明嘉靖年间,汝水在西平、上蔡淤断,本为汝水支流的遂平之瀙水(即遂平县城南沙河)成为汝水上源,瀙水也就成为南汝河的上游,而西平的潕水东注澺水,形成洪河。经过这三次变化,古汝水形成了今天的沙河和洪汝河水系。元代截断的汝水上游为现在的颍河的主流,古汝水的支流潕水和澺水形成了今天的洪河,古汝水的下游两支流瀙水和溱水成为南汝河的两源:经遂平的沙河和经确山的溱头河(即臻头河)。对于汝水的这三次变化,《清史稿》称之为“汝源凡三易”。
汝河:今日的南汝河发源于泌阳县,经遂平,上蔡,汝南,平舆,正阳,新蔡,在班台纳洪河,于洪河口入淮。汝南县城西北以上河段即为古代的瀙水。
溱头河:溱头河为南汝另一源,本为汝水下游支流,在汝南县城东南注入古汝水,因汝水以上源水断,与遂平瀙水成为汝水源头。溱头河古称溱水,《水经注》称“溱水出浮石岭北青衣山,亦谓之青衣水也”。发源于确山与泌阳交界千眼岭,流经确山、汝南两县,全长135千米,流域面积185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竹沟河、渠南十里河、吕岗河、小沙河等。在上游建有薄山水库,总库容6.2亿立方米。溱头河在夏屯并入宿鸭湖水库。夏屯以下河段成为宿鸭湖水库泄洪道,于沙口注入古汝河,随汝河入淮。溱头河由于“溱”字生僻,在当今地图及书籍中多称“臻头河”。溱头河在当地俗称沙河,上游称石滚河,下游又称余子河。在清代史料中多称“吴寨河”。
著名景点:天中山,天中山—天地之正中,天中山,亦名天台山。位于汝南城北1.5公里处。《重修汝宁府志》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为豫州之中,故聚土垒石以标天中,名天中山。”《读史方舆记要》也有“天中山在府城北三里许,自古考日影,测分数,以此为正”的记载。清代府官金镇在《天中山》一诗中写道:“孤屿当城北,登临风大荒。云阴连楚甸,山色入吴房。百战作残垒,千树祗夕阳。土圭常不改,影似昔日长。”,天中山,虽自然造化之功,实为人工构筑的日咎测影和观察天象的地方。它的知名,不仅是因古人测影极为准确,被认为位居天地之正中,而且是因它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尽节地,并存有他亲书的“天中山”碑文。为挖掘旅游资源,弘扬天中文化,提升汝南形象,汝南县委、县政府本着科学慎重的态度,于2001年邀请有关专家来汝南考察论证,决定建立占地500亩、集八卦文化、吉祥文化、水系生态文化为一体的“天中山文化生态园”,创立驻马店市旅游业的精品,使之成为“天之中生态文化游”的俊美的开头。悟颖塔--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悟颖塔位于汝南县城南,是唐代和尚悟颖所建,故名“悟颖塔”,又名无影塔。塔门向南,呈单面6角形,塔高26米,是单阁式砖塔,整个塔身用长35厘米、宽16.5厘米、厚5.5厘米特制的青砖平卧顺砌而成,石灰浆粘壁面,黄泥粘合砖缝,塔身底层为大,向上逐层递减,使整个塔体外廊呈抛物线形,塔身基座为单层须弥座,座之束腰部分用横柱分隔,横柱间的砖面上,雕有山羊一对,童子两个,还有莲花、牡丹、腊梅、桂子等花卉图案及盆景。在须弥座上,设五铺作斗拱,斗拱上有撩檐枋台数室,塔檐下砖砌仿木结构的五铺作出的双抄斗拱,塔身九层。1984年修葺时,在第八层中间发现一块长0.45米,宽0.28米,厚0.08米的石刻志名,上刻有“隆庆元年崇藩施财重建宝塔”字样。,宿鸭湖---河南省重点湿地保护区,宿鸭湖—亚洲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库宿鸭湖于1958年始建。位于汝南县城西6公里。北起玉皇庙,南至野猪岗,东临桂庄,西到别桥。水库大坝全长35.29公里,高58米,挡防浪墙长0.5米,坝顶宽4—7米,拦蓄板桥、薄山水库等上游来水,蓄水面积239平方公里,常年水面11万亩,出产的鱼达30多种,其中产量最多的是鲤鱼。宿鸭湖于1989年重修完工后,水面开阔,风景宜人,人称北方“人造洞庭”。东,岸百里长堤,柳浪翻卷;远望水天一色,云蒸霞蔚;近观碧波荡漾,鸥鹭齐飞。宿鸭湖畔名胜古迹很多,如仙女桥、壶仙观、燕亭、金城、白马将军庙等,加之西岸5万多亩森林公园的秀美景色及垂钓园、游泳池、水上乐园等游乐设施的开发建设,慕名前来观光旅游者越来越多。
鹅鸭池:位于城北1公里处,天中山之南,汝上公路东侧,原面积18亩之多,系历代筑堤取土之地,常年积水为池。池四周杂草丛生,为鹅鸭栖食之所,唐代以前称悬瓠池。唐末,吴元济叛唐,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宰相裴度率李愬等讨伐。次年冬,李愬率兵夜袭蔡州(今汝南城),至鹅鸭池,令击鹅鸭以乱军声,攻下内城,活捉吴元济。建国前,曾立碑于此,上书“唐李愬雪夜击鹅鸭处”9个字,现已不复存在。南海禅寺,南海禅寺—亚洲最大南海禅寺位于河南省汝南县城东南隅。占地600余亩,宏伟壮观,工程浩繁。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平面呈边长80米的正方形,超过故宫太和殿与山东曲阜孔府大成殿的规模,号称“亚洲第一殿”。天王、观音、文殊、普贤四大配殿,三重飞檐、高大雄伟,可与全国现有佛教圣地同类建筑相媲美。南海禅寺山门牌子楼长50米,高31米。山门内长500米,宽20米的甬道上,自北向南依次按12姻缘、12生肖、12菩萨建筑的12座花岗岩牌坊,风格独特,巍巍壮观。南海禅寺东北部白圣长老舍利塔,融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与东南亚现代建筑艺术风格为一体,既高大雄伟,又典雅别致。大雄宝殿台基上雕刻的花岗岩质500罗汉,集全国20多处罗汉堂之精华,聚优秀雕刻工匠于一堂,精心雕塑,风格殊异。院内藏经楼,设计独特。楼内珍藏古今中外多种版本的佛教经典。梁祝之墓,千古爱情传奇—梁祝故事,西晋时,汝南郡南30公里梁庄有一青年叫梁山伯,遵父母之命到红罗山书院求,学,路过一个叫曹桥的地方,就在路边的亭子里休息。离梁庄东十八里有个祝庄,庄上朱员外家有一女儿叫祝英台,十分聪明,一心求学,说服了父母,女扮男装,化名祝九弟,也前往红罗山书院求学。二人相遇在曹桥亭,互问了家乡、年庚,结拜为弟兄,同赴红罗山书院求学。红罗山学校四面环水,景色宜人,一次,梁山伯、祝英台和同学们一块玩耍,用石头砸水中嬉戏的鸳鸯。祝英台在扔石头的时候腰闪了一下,同学叫道:“祝九弟象女人一样”。祝英台顿时满脸飞红。师娘心细,发现了英台的女儿身,就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床中间立了块界牌。梁山伯生性憨厚,不知其意,同窗三载也没想到祝九弟是个女的。英台回家看母,山伯相送十八里。一路上英台作了许多比喻,梁山伯仍是不解其意。最后,祝英台说家中九妹尚未婚嫁,想说与山伯,山伯答应了。来到祝家,英台让山伯在客厅等候,说让九妹出来献茶。英台换上女儿服装端着茶走了出来。梁山伯诧异地说:“你不是祝九弟吗?”英台说:“九弟即九妹,九妹即九弟”,二人遂私约终身。北马庄有一秀才马文才,姥娘家是祝庄的,祝员外有心为女儿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成亲,就托马文才的姥娘说媒,许英台于马家,英台无奈,违心应允。山伯如约前来议婚,英台泪告已晚。山伯气得当场吐血,归家后一病身亡。家人遵嘱将其埋在马乡官路的西沿,碑刻梁、祝姓名,黑红两色。马文才迎娶祝英台,花轿至马乡村后,突起旋风挡路,祝英台下轿哭祭山伯,墓忽然裂开,英台扑入墓中,墓随即合上。从墓中飞金黄、雪白两只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鸡黍台与二贤祠:据《汝南县志》记载,鸡黍台位于金铺镇金铺村北,旁有二贤祠,供奉范式、张劭。金铺原名张庄村,东汉时,汝南张庄人张邵为太学生,与山东金乡范式同学,二人友谊甚笃。卒业临别时,范式约明年某年某日去汝登堂拜见张劭母亲。第二年,约定的日子到来时,张劭让母亲做好饭菜等范式,张母以为金乡太远,范式未必能到,张劭认为范式很守信义,一定能到。张母就杀鸡做黍(小米饭),等待范式到来。到中午,范式果然到了,二人在门外土台上尽欢而别。张母及乡人无不称范式为信士。以后,每次范式来汝,张劭即于土台上置鸡黍来招待他。几年后,张劭患重病,卧床不起,临终前以不得见范式而憾。出殡时,棺重移不动。已做功曹的范式,梦见好友病故,素马单车前来吊唁,由他执绋,棺柩才埋入土中。后人筑鸡黍台,在张宅建二贤祠,改张庄为金乡铺,以示纪念。后龙亭和金哀宗陵,后龙亭位于县城北隅,金朝曾在此建立行宫。金天兴三年(1234年),宋蒙联军灭金,金哀宗自缢于行宫,自此金王朝灭亡。战后,金哀宗被葬于汝水南岸,因金帝姓完颜,故称哀宗陵为葬颜冢,附近村庄也被后人谐音为“张颜庄”。明清两代,此处建有龙庭一所,仿京制而规模小,正中设“御座”、“御案”,案上供“万寿牌”,上书“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每逢朔望、国家大典和喜庆日子,地方官员至此集体朝贺,犹如“面君”。因龙牌之处建有亭牌,故名龙亭。龙亭至今犹存。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在旧龙亭广场上建公共体育场。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