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永修城区街道地图 ===
=== 永修县资讯概况 ===
三个基地一个中心:2011年7月29日,永修县召开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坚定不移地推进大开放主战略、工业化核心战略、新型城镇化基础战略和民生工程保障战略等四大战略,全力打造以有机硅为主导的特色工业制造基地,以绿色食品为主打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以云居山、柘林湖、鄱阳湖湿地为主依托的文化旅游休闲基地和以宜居宜业为主品牌的昌九走廊城市副中心“三个基地一个中心”,争得永修应有地位,推动永修新一轮跨越发展。
以有机硅为主导的特色工业制造基地。按照“做大做强有机硅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建材、新型电子、新型特种纸、新型仿生制药产业”的工作思路,强势推进星火有机硅一体化项目,致力开展产业招商、配套招商,不断延伸有机硅产业链条。力争到2015年,有机硅单体产能突破80万吨,有机硅产业产值突破220亿元。同时,统筹推进新型建材、新型电子、新型特种纸、新型仿生制药等四大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力争到2015年,新型建材产值突破80亿元,新型电子产值突破50亿元,新型特种纸产值突破30亿元,新型仿生制药产值突破20亿元,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产值超100亿元企业1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20家,税收突破10亿元的“5121”目标,把永修打造成“特色鲜明、主业突出、龙头带动、产业集群”的特色工业制造基地。
以绿色食品为主打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按照“对接南昌、供应都市”的工作思路,立足永修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宏康蔬菜、建滔果业等现代农业企业为龙头,大力推广“企业+农户”、“基地+农户”等模式,致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水果、水产、蔬菜等农产品,力争到2015年,新增果业基地10万亩,发展优质蔬菜基地6万亩、水产基地16万亩;培育年产值超2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区1个,市级龙头企业增加到18家,省级龙头企业增加到8家;创建“三品一标”(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农产品30个,省级以上产品品牌10个,唱响永修绿色食品品牌,把永修打造成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以云居山、柘林湖、鄱阳湖湿地为主依托的文化旅游休闲基地。按照“主动融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开发”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利用永修独特的山水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积极策应、依托云居山、柘林湖、鄱阳湖湿地旅游大开发的机遇,推进吴城古镇、凤凰山桃花园、燕山龙源峡等自然、人文、生态景区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功能,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与云居山、柘林湖、鄱阳湖湿地等景区,形成联动开发格局,构建“春季赏花礼佛、夏季漂流探险、秋季采桔度假、冬季观鸟泡泉”精品线路。同时,依托三角、立新、永丰的现代渔业基地,努力打造南昌城外休闲垂钓中心。力争到2015年,打造国家3A级景区3个,五星级宾馆1个,市级以上旅游强镇5个,市级以上特色旅游示范村10个,年接待游客超18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超13亿元,把永修打造成周边区域性文化旅游休闲基地。
以宜居宜业为主品牌的昌九走廊城市副中心。按照“打开城门、对接南昌、依托昌九、策应沿江”的工作思路,立足“一河两岸、一城三区”城市总体布局,坚持“改造老城区、完善湖西区、开发湖东区”十五字方针,朝着城市东进南扩的方向,强势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推行“建管分离”,新建小绿地、小广场,创优宜居环境;注重城市物流、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创优宜业环境,以人气聚商气,以商气带财气,促进城市繁荣发展。力争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2万人,城镇化率达52%,新建小绿地22个,小广场10个,城市绿化率达43%,人均绿地面积15平方米,把永修打造成为一座“人气兴旺、商贸繁荣、功能齐全、山水园林”的昌九走廊城市副中心。
永修简介:永修县位于江西省北部,修水下游。面积2035平方千米。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达36.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9万人。全县辖12个镇、4个乡:涂埠镇、吴城镇、柘林镇、虬津镇、艾城镇、滩溪镇、白槎镇、梅棠镇、燕坊镇、马口镇、江益镇(共青)、三溪桥镇、三角乡、九合乡、立新乡、江上乡。共有22个居委会、154个行政村。还有2个垦殖场、2个农垦企业团体,以及柘林湖风景治理局。县政府驻涂埠镇。邮编:330300代码:360425区号:0792拼音:YǒngXiūXiàn英译:YongxiuCounty,修河、潦河自西向东流经县境注入鄱阳湖。年均温17.4℃,年降水量为1486毫米。农业主产水稻、棉花、油料,盛产猪、淡水鱼。土特产有吴城大板瓜子。产业以电机、五金、化工、造纸、纺织、竹木加工及钒矿、矽砂矿为主。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自北向西直通县境。105、316国道经县境西部。境内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0处,商周时代文化遗址16处。唐代古刹云居山真如寺,系佛教圣地和旅游名胜区,现为国家重点开放的寺庙。曾誉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的吴城镇,现列为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历代文人白居易、苏东坡、黄庭坚、朱熹、文天祥等曾先后到此游览并留有诗文墨迹。唐宋以来的古建筑有同安寺、风雨桥等。
永修概况:永修县地处江西北部、鄱阳湖西岸。南瞰西山、北望匡庐,县境与共青城市以及都昌、星子、德安、瑞昌、武宁、靖安、安义、新建等八县交界。全县土地面积2035平方公里,人口约38万。永修县交通便利,系赣省南北通衢之要道,古有“洪都门户”之称。县城距省会南昌仅40公里,距昌北机场18公里,距庐山机场70公里,距九江市80公里。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105国道、316国道贯穿全境,连接南北。已开通的昌九城际轨道及永武(永修军山-武宁澧溪)高速公路也经过该县。修河蜿蜒104公里,潦河自西南入境,在山下渡与修河交汇,赣江也经吴城流入鄱阳湖。内通省内赣江、信江、抚河、饶河、修河五大水系,外连长江流域各省市。县境地势西高东低,呈梯级分布,南九公路(105国道)以西多为山地,主要有九岭山脉东端的云山和杨岭山等,最高峰海拔969米。京九铁路以东为河湖冲积平原,海拔在30米以下,中部沿南九公路两侧,丘陵交错。境内河湖港汊,水道纵横。主要河流有发源于赣西北幕阜山脉的修河,从柘林水库泄流后经原河道由西向东至吴城入鄱阳湖,在本县境内长104公里;发源于靖奉山区的潦河经安义由西南流入本县到涂家埠入修河,主流约22公里。在古代永修经济生活的日臻发展,都依赖于这两条河流水运的便利和畅通。永修古称艾地,秦隶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海昏县,为建置之始。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废海昏,移建昌居焉”,改称建昌县。1914年因与四川建昌道同名,遂取意“泮临修水,永蒙其利”,改称永修。永修地处江西省北部,隶属九江市,南临南昌、北接共青、东濒鄱阳湖、西倚云居山,自古有“海昏秀域,人杰地灵”之美誉。现辖15个乡(镇),2个垦殖场和2个企业集团,辖区面积2035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永修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古有“洪都门户”之称,是九江的南大门,南昌的后花园,具有承东启西、接南引北的区位优势。京九铁路、福银高速及正在兴建的昌九城际铁路穿境而过。105、316国道纵横全境,修河、潦河两大水系贯穿东西,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化的交通网络,距株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均只需8小时路程。永修山川秀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集名山、名湖、名寺、名鸟为一体,形成“金三角”旅游圈。西南有云蒸霞蔚、风光绚丽的省级重点风景区云居山,主峰海拔969.4米,是观光避暑胜地;山巅的千年古刹“真如禅寺”,为佛教禅寺的发祥地,是全国汉传佛教三大样板丛林之一。西北是拥有一级水质、一级空气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庐山西海,湖面308平方公里,岛屿997座,千岛落珠,碧波万顷,被誉为“红土地上的绿宝石”。东面是位于吴城古镇被誉为“白鹤王国”鄱阳湖世界级候鸟保护区,面积22400公顷,每年来此越冬的候鸟达300余种、100万余羽,有诗云“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地不见湖边草”。永修资源丰富,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有宜农耕地33万亩,宜林山地79万亩,宜渔水面67万亩,宜牧草地22万亩。农业产业化已形成了“五大基地、五大龙头”的发展格局。柘林湖鳜鱼出口韩国、日本,宏康科技技术园蔬菜远销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2007年实际棉花总产10300吨、粮食总产19.4万吨、水产4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11.8亿元。此外、永修境内有锑、铜、钒、河沙等20余种矿产资源,钒矿金属储量达2400余吨,河沙资源蕴藏量大,品质好、按照每年开采2000万吨计,可开采100年。永修工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境内有全国最大、亚洲第四的有机硅生产基地江西有机硅厂,有江西最大的水力发电企业柘林水电厂,有江西较大的变电站500KV变电站。目前,永修县已形成以星火工业园为龙头,云山工业园、城南工业园为两翼的“一区三园”新型工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绿色食品、生物制药、纺织服装、物流仓储”等六大主导产业。特别是以星火有机硅厂为龙头的有机硅产业,被列入全省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和全省“十一五”重点支持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如今已有一百余家中外企业落户永修,逐步形成了以五大板块产业为主导,拥有一千余种产品的工业体系。境内星火工业园区是国家火炬计划有机硅材料产业基地和江西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现有包括江西有机硅厂、美国卡博特公司在内的有机硅高新技术落户企业27家,已开发出有机硅及下游产品60余种,成为江西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典范,被列入全市重点建设的四大工业城之一。永修县委书记:邹绍辉,永修县县长:严盛平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