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杜尔伯特城区街道地图 ===
=== 杜尔伯特县资讯概况 ===

基本简介:杜尔伯特,蒙古语,意为“四”。据《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的十二世祖道布莫尔根之兄道蛙锁呼尔有4个儿子,被称为杜尔伯特氏,世代相因,游牧于嫩江两岸,成为杜尔伯特部。清初,1648年(清顺治五年),将杜尔伯特部改设杜尔伯特旗,隶属哲里木盟。清末,1906年2月(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将杜尔伯特荒段靠近中东铁路安达站一带划归安达厅。同年10月,于多耐站(今东吐莫东南)设置杜尔伯特沿江荒务行局,开始出放时、和、年、丰四段荒地,后为泰来设治局辖地;1927年4月设置泰康设治局,又新放民、康、物、阜四段。实行旗县分治。中华民国时期,杜尔伯特旗隶属黑龙江省管辖。东北沦陷后,1933年10月1日,将泰康设治局改为泰康县。隶属黑龙江省。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1940年5月,撤销泰康县,并入杜尔伯特旗,伪旗公署迁至泰康街(今泰康镇)。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杜尔伯特旗划归嫩江省管辖。1946年4月,旗、县分设,泰康县政府驻泰康镇;杜尔伯特旗政府驻巴彦查干(王府)。县、旗均隶于嫩南行政区。同年5月,改由嫩江省管辖;8月2日,撤销泰康县,并入杜尔伯特旗,旗政府驻泰康镇。1947年2月至9月,隶属黑嫩联合省第四专区,黑嫩联合省分开后,仍隶属嫩江省。1949年5月,撤销嫩江省,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54年8月,改属新设之嫩江专区。1956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杜尔伯特旗,设置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自治县人民委员会仍驻泰康镇。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嫩江专区曾一度撤销时,改由齐齐哈尔市领导。1984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划归齐齐哈尔市领导。1992年8月21日,国务院批准,划归大庆市领导;省政府于9月26日下发通知,从12月1日起变更隶属关系。1992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下游东岸。西邻泰来县,西南与吉林省镇赉县隔江相望,南与肇源县毗邻,东靠大庆市,北与齐齐哈尔市、林甸县接壤。全县总面积6003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1个乡、镇。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23.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4万人;蒙古族人口4.28万人,满族、回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人口约4700人,其余为汉族人口。县政府驻地泰康镇。(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泰康县位于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北部。中华民国时期设治,隶属黑龙江省龙江道。1927年4月28日,黑龙江省长公署发布训令,于“泰来县东境杜旗时、和、年、丰暨新展之民、康、物、阜八段内,设立泰康设治局,委任马汝郲为设治员。……定于本年5月1日为该局实行开办日期,暂借小蒿子站清理时、和、年、丰四段荒务办公室办公。”隶属龙江道。同年11月14日,省长公署决定,将安达县属之喇嘛甸子站以西一带划归泰康设治局管辖。1929年2月,省长公署又令,将铁道以西林甸县各地及小蒿子街一并划归泰康设治局,同时将泰康设治局改由黑龙江省直辖。东北沦陷后,1933年10月1日,按伪民政部规定,将泰康设治局改为泰康县,县署驻小蒿子站(今泰康镇)。隶属黑龙江省管辖。据《满洲地名考》载:县之区域由时、和、年、丰四段及民、康、物、阜四段构成,前四段为了和泰来县分开用了“泰”字,预定在后四段的康字段修筑县城,遂取名泰康县。1934年12月,改隶龙江省。后因“县小人少”,于1940年5月将泰康县并入杜尔伯特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4月,恢复泰康县,县政府驻泰康站,隶属嫩南行政区,同年5月改由嫩江省管辖;8月2日撤销泰康县,并入杜尔伯特旗。(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原为泰康县。泰康名称的由来,是因此地由时、和、年、丰四段与民、康、物、阜四段组成。前四段是从泰米县划出,故取泰字。又因城址筑于后四段的康字段,放取康字。命名为泰康。杜尔伯特为蒙古科尔沁十旗之一。此地金属蒲南路;明属福余卫,清初设杜尔伯特旗。此地居住着蒙古、汉、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等族.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泰康设治局,隶属黑龙江省。日伪大同二年(1932年)设县公署,隶属于黑龙江省,为了类具。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划东北为十四省,泰康县与杜尔伯特旗同时存在,隶属于龙江省。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取消了伪龙江省,泰康县与杜尔伯特旗均划属嫩江省。全国解放后,划东北为三省,此地又划属黑龙江省所辖。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五日建立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后撤销泰康县。2000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辖4个镇、7个乡。总人口22053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为:泰康镇53439胡吉吐莫镇10120烟筒屯镇20365他拉哈镇19207一心乡22184克尔台乡14067白音诺勒乡15790敖林西伯乡15277巴彦查干乡14890腰新乡20155江湾乡9589绿色草原牧场虚拟乡5448(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1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辖4个镇、7个乡:泰康镇、烟筒屯镇、胡吉吐莫镇、他拉哈镇,江弯乡、一心乡、克尔台乡、白音诺勒乡、腰新乡、巴彦查干乡、敖林西伯乡。面积6054平方千米。将135个行政村调整为82个。
行政区划:泰康镇,辖4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东街居委会、南街居委会、西街居委会、北街居委会、幸福村、万丈村、五一村、八一村)。胡吉吐莫镇辖6个村委会(胡吉吐莫村、好田格勒村、泊泊里村、东吐莫村、扫力毛德村、赛罕他拉村)。烟筒屯镇辖10个村委会(三合村、合光村、新发村、广胜村、东升村、东岗子村、土城子村、当奈村、新合村、南阳村)。他拉哈镇辖10个村委会(山湾子村、安平村、九家子村、治平村、兴平村、庆平村、康平村、布拉和村、六家子村、永升村)。一心乡辖8个村委会(一心村、勇敢村、永胜村、民主村、前进村、前锋村、团结村、胜利村)。克尔台乡辖9个村委会(克尔台村、前伍代村、官尔屯村、扎郎格村、西新村、乌诺村、波布代村、烟屯村、太平庄村)。白音诺勒乡辖9个村委会(他拉红村、合发村、南岗村、白音诺勒村、长合村、温德沟村、二龙山村、九河村、巴哈西伯村)。敖林西伯乡辖9个村委会(好利保村、杏树岗村、好尔陶村、敖林西伯村、诺尔村、四家子村、布木格村、新兴村、永发村)。巴彦查干乡辖7个村委会(绰尔村、巴彦他拉村、永珍王府新村、和南村、和平村、大庙村、太和村)。腰新乡辖8个村委会(中新村、巴彦村、好尔村、兴隆村、前新村、后新村、翻身村、胜利村)。江湾乡辖2个村委会(九扇门村、江湾村)。
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实施的五年,是我县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面对非典、严重自然灾害的新挑战,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扎实苦干,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五”计划圆满完成,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县域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确立并全面贯彻“畜牧立县”方针,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0亿元增加到23.5亿元,年均以18.7%的速度攀升,是建县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工农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3.3亿元增加到41.7亿元,年均增长25.7%;全口径工商税收由2000年的3167万元增加到34297万元,年均增长60.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0年的3170万元增加到13387万元,年均增长34%。县域经济社会综合评价在全省的位次明显前移,全口径财政收入在全省排名由2000年的51位上升到第8位。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累计投资15.4亿元,开发建设面积35.42万平方米。建成达尔罕立交桥、草原广场、天湖公园等146项公益基础设施。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户率、道路铺装率分别比2000年提高13.3%、14.9%和19.9%。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用电条件明显改善。信息网络全部覆盖,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明显提高。公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建、改建油路27条430公里,新建红砖路52条303公里,全县硬化路面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853公里,通油路乡镇比例达到100%,通硬化路面行政村比例达到95%。林肇路、让杜路的全线贯通,结束了我县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改善办学条件,实施“爱心工程”,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卫生机构实现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新建了疾控中心、传染病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289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扩大到8344人。实施扶贫解困工程,为770余户城镇特困职工落实了脱贫项目,完成了农村30个重点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分别比2000年增长124%、291%和97.1%。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圆满结束,保全资产2000万元,解除不良债务15509万元,为职工补发工资和接续养老保险关系928万元。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两补一免”政策全部兑现,企办学校全部纳入政府管理。组建了敖林“兴农兴牧”、胡吉吐莫“东兴”、白音诺勒“百兴”等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转变传统扶贫救助机制,完成了30个重点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贫困人口脱贫率达18.7%。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累计引进市外项目392个,到位资金24.3亿元。伊利、妙士、合隆、馋神、海达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进驻,壮大了企业群体。德力戈尔民族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累计入驻企业8户、实现产值14.32亿元。地方工业实力不断增强,产、销、利、税年均增速达到38%以上,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多元工业经济新格局初步形成。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坚持依法行政和民主行政,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办理人民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认真落实《自治条例》和其它单行条例,在巩固省财政单列县的同时,我县又实现了省计划单列。全面贯彻《行政许可法》,完成了“四五”普法目标,依法治县进程明显加快。完成了第六届、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组建了城镇七个社区,基层政权建设得到加强。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推行审计执法,促进了廉政建设。认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对照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整改措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时期,我们坚持并全面贯彻“畜牧立县”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农业和农村工作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特别是2005年,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再次迈出新步伐、登上新台阶,为“十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划上了圆满句号。全县农业总产值、农业总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00年的8.7亿元、4.5亿元和805元发展到18.2亿元、9.3亿元和3150元,分别增长109%、106%和291%。畜牧业主导地位得到确立。2005年,全县奶牛存栏11.2万头,交售给伊利的商品奶12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3.1倍和5.7倍;大鹅、狐貉饲养量分别达到200万只和45万只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畜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人均来自牧业收入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都超过了60%。围绕牧业调整种植结构,粮经饲比例由2000年的3.5:4.8:1.7调整到2:3:5,粮豆薯总产30.7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在伊利、妙士、馋神、合隆等龙头企业拉动下,以奶牛、大鹅为主的畜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万寿菊加工项目的引进和城郊杂粮杂豆集散市场的逐步规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的积极性。优势产业的不断壮大,牵动了饲草饲料、兽医兽药、运输、建筑、电力、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直接从业人员达5万人以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了拉海、绰尔、小河口等6处灌排泵站,为渔业生产和水田开发提供了保证;加强抗旱水源建设,累计打井1.3万眼,完成抗旱保收田12.6万亩;3个农机合作社项目顺利实施;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94处,解决了2.8万人口的饮水问题;交通网络日渐完善,通油路乡镇比例达到100%,通硬化路面行政村比例达到95%;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信息网络全部覆盖,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入户率不断提高。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规划了宽20公里、长89.9公里的“西北风口”绿化带,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组织大企业采取大兵团作战、集中治理等有效措施,累计造林40.3万亩,并成功实施了程地房子“生态移民”工程;加强草原建设,草原禁牧工作顺利实施,采取围栏封育、种改草等工程措施,累计改良建设草原65万亩;实施“补水还湿”工程,建设了“八支干”进水闸,初步建立了连环湖水域补水长效机制。全县生态环境得到历史性恢复,全民生态意识明显增强。
工业经济:2005年,全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5亿元,增长21%;实现销售收入20.4亿元,增长20.4%;实现利润1.63亿元,增长10.4%;实现税金1.62亿元,增长13%。实现工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10.8%。工业经济健康高效运行。一是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全县工业生产形势稳定,大小企业全部生产,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喜人态势,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4%,工业产值利税率达到13.6%。工业税收(含油田)占全县税收的比重达到93%。地方工业产值(除油田)实现15.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7.7%,工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二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大幅提升。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0亿元,比2004年增长38.2%;实现销售收入8.9亿元,比2004年增长14.1%;实现利润8100万元,比2004年增长25.6%;实现税金5100万元,比2004年增长3.5%。三是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取得新突破。年初以来,我县生产企业的续建项目有6个,增加投资总额5737万元。即:杜蒙海达纸业有限公司的“增长2730高速长网纸机项目”、杜尔伯特伊利饲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狐貉饲料生产项目”、“膨化饲料生产项目”、“酵母饲料生产项目”、大庆吉禾豆奶有限公司的“豆奶粉生产项目”、大庆妙士乳业的“杯酸生产线项目”等。企业的增资扩股,产品创新,增强了工业经济实力,积攒了发展后劲。四是重点企业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伊利、妙士等乳品加工企业运行良好,拉动作用更加突出,乳品加工企业全年实现产值5.5亿元,较2004年增长34.8%,占地方工业总产值的35%。仅杜尔伯特伊利乳业公司就实现产值4.5亿元,上缴税金4150万元。园区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一是园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园区内已入驻企业8家,共9个项目,项目建设总投资达到7.73亿元,已完成开发建设面积120万平方米。目前,园区内新建项目土建工程均已顺利结束,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近期均可投产,牧源兽药加工项目已顺利通过了国家GMP认证。二是区内企业效益大幅提升。2005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3亿元,占全县地方工业总产值的39.6%,上缴税金465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近1500个。三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总投资1198万元,完成了3公里园区环路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并为合隆、馋神、兽药加工等企业平整场地,修筑施工便道,打深水井以及提供其他的配套服务,保障了新建项目的顺利实施。此外,园区土地征用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突破,2005年征用土地66公顷,为园区下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目前我县的德力戈尔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全市比较成型的工业园区,对此市领导也给予了充分认可,并明确表示将在2006年对我县的工业园区建设给予更大的支持。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05年,是我县工业项目建设取得可喜成果的一年,全年在建项目18项,总投资5.2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98亿元。一是一批新建项目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目标。2005年,联塑、伊路、津威、酒厂等15个项目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目标,投产率达到83.3%,为工业经济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二是产业化龙头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2005年,我们围绕“畜牧立县”方针,新上了馋神食品、合隆羽绒等鹅产品深加工企业,依托我县芦苇资源,在理顺造纸企业机制的同时,新上了“增长2730高速长网纸机”项目,这些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加速我县资源优势向资金优势的转化,壮大地方工业实力。2005年新建项目投产后可新增生产能力7.55亿元,增加就业岗位550个,将极大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加快我县的工业化进程,提升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