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吉县城区街道地图 ===
=== 吉县资讯概况 ===
历史沿革:吉县在商祖乙时属耿地,西周称翟城,城址在今文城乡一带。春秋时为晋之屈邑,又称北屈,城址在今县城东北10公里麦城村。战国时属魏之屈邑。秦朝时称为河东郡北屈县。西汉时仍沿用秦时旧称。王莽始建国元年(9)改北屈称朕北。东汉时复置北屈县,隶河东郡。三国时期属魏,称平阳郡北屈县。五代十国时为河东道慈州治,辖3县。北宋时,为河东路慈州下团练,辖吉乡、文城、乡宁3县。金天德三年(1151),废慈州称耿州,置文城郡军。明昌元年(1190)改耿州称吉州,辖吉乡、乡宁2县。元大德九年(1305)改平阳路为晋宁路,吉州隶之。明朝期间为山西布政司平阳府吉州,辖乡宁1县。清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辖蒲县、乡宁2县。乾隆三十七年(1772)划乡宁县为平阳府,降吉州为散州。民国元年(1912)废州称吉县。1947年10月吉县解放,隶属晋绥吕梁十专区。1948年12月划归西北区晋南专区。1949年6月划归晋绥晋南专区。1949年10月,划归山西晋南专区。1958年并入乡宁县,降县城为镇。1961年7月,复置吉县。1970年划归临汾地区至今。
气候特征:吉县境内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日照时数2538小时,大于10℃的有效积温3361.5℃。无霜期年平均172天,年均气温10.2℃,年均日较差11.5℃,年均降水522.8毫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十年九春旱;夏季气温凉爽宜人,降雨集中;秋季多连阴雨,冬季寒冷干燥。
文化渊源:吉县古称“屈”,实际上“吉”与“屈”乃一音之转,是后人为避其“短亏”、“困顿”等贬义,才谐为“吉”的。公元前658年,晋献公为了实施其消灭虞国和虢国的计划,采纳了大夫荀息的建议,以屈产之乘和垂棘之璧去贿赂虞君,请求借道南下伐虢。所谓“屈产之乘”便是屈地所繁育的良马;“垂棘之璧”是垂棘(在今泽州县,一说在曲沃县,一说在潞城市)所产的宝玉,这是两种晋国特有的珍稀之物。起初晋献公还舍不得送给虞君,荀息劝道:“只要虞国允许借道给我国,这两件宝物只不过是在外寄存些时候罢了”。果然三年后,晋国利用虞君的短视先后消灭了唇齿相依的虢国和虞国,良马和宝玉又重新回到了晋献公手中,只是“马齿长矣”。几乎与伐虢战争同时发生的另两件与屈有关的史事便是“士?筑屈邑”和“夷吾居屈”。当时,骊姬为了废掉太子申生,改立自己的儿子奚齐,借口屈与蒲为国防重地,鼓动晋献公下令让夷吾守屈,让重耳守蒲,完成了她扫清障碍的第一步。前666年,司空士?监工建成了屈邑,使“夷吾居屈”。据《左传》记载,在修筑屈邑的过程中,夷吾发现筑城的工人常把柴草填进墙体内充土方,工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于是就汇报晋献公,晋献公又严厉斥责了监工的士?。谁知士?却恭敬而坦率地向晋献公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没有战争而筑城池,这只能使国内的敌人据以为患,既然是为敌人修城池,又何必那么认真呢?我没有认真筑城,是对您的不敬,但如果认真筑城而被敌人利用,又是对您不忠,我该怎么办是好?如果君主能修养德行,群公子的地位得以巩固,什么城池能比这坚固?但照此下去,不出三年将出现内战,我看就不要太认真了吧”。回家后,士?还满腹牢骚地赋诗一首,其中有“一国三公,吾谁适从”的名句。前656年,骊姬又设计诬陷夷吾和重耳要加害晋献公,夷吾恐祸及其身,连夜从绛都逃往屈邑。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怒不可遏,派人伐屈,夷吾被迫据城抵抗。次年春,又派贾华伐屈,夷吾不敌,只得逃往梁国避难。这一切都在士?的预言中,屈邑从建城开始就蕴含着晋国内战的危机。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大致了解到屈地悠久的历史及当初的军事、经济状况。“屈”的本意是“无尾”,其地名来历可能与这里特产马的外形特征有关,也可能与这一带特起的高天山地貌有关,因为古“屈”也通“崛”。我们从古文献中还了解到,屈地分为北屈和南屈两部分。《左传》在记述骊姬谮诸公子于献公时说:“蒲与二屈,君之疆也”,这“二屈”即指北屈和南屈。《水经注》中引用了《汲郡古文》中的一句话:“翟章救郑,次于南屈”,也证实了二屈之分。西汉因在今吉县置北屈县,隶平阳郡。北魏延兴四年(474年),因定阳县(今陕西省宜川县)的定阳胡人东渡黄河居此,魏孝文帝特在今吉县城侨置定阳郡和定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又改定阳县为吉昌县。“吉昌”一名与当时相邻的禽昌、昌宁、平昌、昌原等县名同属“昌”系列地名,是这一地区古老昌方文化的反映。吉,乃谐音于古名“屈”。五代唐时,为避李克用之父李国昌名讳,改为吉乡县,先后属慈州、耿州、吉州,并为州治所在地。元至元二年(1265年),吉乡县并入吉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直隶州,辖蒲县、乡宁县;九年,蒲县划出改属隰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吉州改为散州,与乡宁县同隶属于平阳府。1912年3月,山西省废吉州,改为吉县至今。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