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临泉城区街道地图 ===
=== 临泉县资讯概况 ===
历史沿袭:临泉,古称沈地。西周初,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封聃季载于沈地,建立了沈子国。公元前506年,沈为蔡国所灭,后来楚国又灭蔡国,此处既属于楚,为楚国平舆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全国设36郡,310余县,我县当时被设为平舆县。西汉时我县仍为平舆县,并要今鲖城镇设鲖阳县。东汉时仍为平舆县,鲖阳县改为鲖阳侯国,封阴庆为鲖阳侯。属汝南郡。两晋时期平舆、鲖阳两县仍并存。属汝现郡。南北朝时,此处为南北战争要冲,平舆、鲖阳两县先后废止。隋朝时实行州、县制。公元583年开始设沈丘县,复设鲖阳县,先后属沈州和颍州。唐朝时,公元618年在县境东南增设高塘县,6年后又废,公元627年,沈丘、鲖阳两县废。公元706年,重设沈丘县。属颍州。宋朝进,沈丘县属顺昌府。元朝时,沈丘县属颍州行省。姜寨、鲖城、瓦店属河南行省。元朝末年,沈丘城中百姓北逃,城空面废。明朝初年,废沈丘县,降为沈丘镇,属凤阳府颍州。西部姜寨、瓦店,鲖城属汝宁府。公元1497年,在距今临泉县城西北30里的乳香台(今沈丘县老城)复设沈丘县。清朝建立不久,沈丘镇属江南省(包括今江苏、安徽两省),公元1667年安徽省正式成立,沈丘镇属安徽省阜阳县。1935年正式成立临泉县,因县城滨临泉河而得名。驻地在沈丘集。1947年10月临泉解放,由于革命形势的需要,先后在临泉境内设临泉市、临泉县、泉阳县和泉南县。1949年2月又同归为临泉县。现我县辖33个乡镇,825个村民委员会,173.7万亩耕地,38.8万户,户籍人口230万人。沈子国公元前1115年,西周都城镐(hao浩)京城外,丽日高照,薰风习习,旌旗飞扬,号角阵阵。在一座高筑的土台上,周王朝的第二代天子,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正在大封功臣昆弟。受封者一个个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其中一位叫聃季载的,他的封地,就是现在的临泉,当时叫沈地。他的封国,就叫“沈子国”。周文王有10个同母儿子,次第是: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聃季载。周灭商后,周文王次子姬发为武王,给他的6个弟弟封了国,因大哥伯邑考在此前被殷纣王杀害,所以未封。其余的2个弟弟康叔封、聃季载因年龄太小,也未得封。欺余的2个弟弟康督封、聃季载因年龄太小,也未得封。因此,一直到公元前1115年,武王死后,其子成王继位,才封康督封于卫,封聃季载于聃(聃、沈二字,古代意义同)。古书记载:聃,国名。季载,人名。伯邑考最长,所以称“伯”。蓁都统称“叔”。因载最少,所以称“季载”。沈子国在周王朝的位级,始封为侯国,但到周厉王时,被降为子国。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称同姓为“伯父”、“叔父”,异姓为“伯舅”、“叔舅”。宗法血缘关系把诸侯与周天子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目的。沈子国与其他封国一样,虽为封国,但绝非独立之国。它要定期向周王朝纳贡,定期晋京朝觐,并听从周天子之命,率兵从征。如不履行义务,或冒犯了“周礼”,轻者要受谴责,重者要被处死。聃季载虽被封于沈地,但并未来到沈地。他的三哥周公旦看他很有才能,就把他留在周王室,任命为司空,管理全国的农耕和水利。他死后是不是葬在封地沈子国也未可知,但我县相传有老丘堆为沈子墓的说法。沈子国自立国后,中间数经战乱,历尽沧桑,风雨飘摇,但却一直维持到公元前506年才被蔡国灭掉,共有609年的历史。三县一市解放前夕,在我县境内曾经设过“三县一市”,就是临泉县、泉南县、泉阳县和临泉市。这是很多年轻人气温了解的。临泉县: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临泉。为把大别山根据地和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接起来,根据邓小平关于开辟沙南地区的批示,于1947年10月1日临泉县政府正式成立。下辖迎仙、长官、宋集、老集、陈集、艾亭、滑集、方集、吕寨、望远、高塘11个区。彭亚英任县长。驻地在临泉县城。

基本介绍:邮编:236400代码:341221区号:0558拼音:LínQuánXiàn英译:LinQuanCounty,总面积1818平方千米。总人口213万人。全县辖21个镇、10个乡、1个工业园区:城关镇、杨桥镇、同城镇、谭棚镇、老集镇、滑集镇、吕寨镇、单桥镇、长官镇、宋集镇、张新镇、艾亭镇、陈集镇、韦寨镇、迎仙镇、瓦店镇、姜寨镇、庙岔镇、黄岭镇、白庙镇、关庙镇、牛庄乡、高塘乡、范兴集乡、土陂乡、谢集乡、杨小街乡、陶老乡、田桥乡、张营乡、庞营乡、临泉工业园区。县政府驻城关镇。地处淮北平原西部,地势平坦,海拔31~40米,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南临洪河,北依泉河,中有谷河、润河、涎河、流鞍河穿境东流,又有临艾渠、界南渠等人工河道。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14.9℃。106国道经过县境西缘,102、204、238等省道过境。泉河可常年通航。古迹有老丘堆、鲖阳古城遗址。民间艺术有杂技、抬歌、肘歌等。
临泉概况:临泉县是伟大的祖国壮丽山河的一部分。它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广袤百里,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该县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劳动在这块土地上,创造着自己灿烂的历史,改变着家乡自然的风貌、资源与人口。目前户籍人口213万,为全国人口第一大县。河流密布,交通便利。南临洪河,北依泉河,中有谷河、润河、涎河、流鞍河自然河道穿境东流,又有临艾河、界南河人工河道横贯南北。阜临、临鲷、临新公路是沟通东西交通的动脉,临艾、临南、临界公路有连接南北往来的要道。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黄豆、高梁、玉米、红芋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芝麻、油菜、烟叶、花生、薄荷、红麻、荆条等。药用作物主要有生地、白芍、白术、半夏、菖蒲、菊花、穿心莲、猫儿眼、马齿苋等。瓜菜作物主要有西瓜、南瓜、黄瓜、甜瓜、白菜、萝卜、菠菜、芫荽、芹菜、韭菜、大蒜、生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用材林木主要有泡桐、椿树、楝树、槐树、白杨、柳树、松柏、桑榆、楸梓等。经注济林木订极桃、李、杏、梨、石榴、苹果、葡萄、香椿等,饲养动物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狗、兔、鸡、鸭、鹅、猫、鸽、蚕、蜜蜂等。饲养鱼类说要有鲤、鲢、鳖、青鲩、泥鳅、金鱼等。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人类的生存。因而,早在远古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狩猎与栖息。但历史上由于连年的战争和频繁的自然灾害,解放前人口密度并不很大。建国后,由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健康,在饮食、医疗、卫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人口增长很快。全县人口由1949年的75万增长到1999年的181.3万。其中城镇人口10.5万,占总人口比例如此之大,表明我县工业发展水平不高,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县。人口问题是当供类面临的世界性问题之一。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邓小平指出:要使中国实现不定现代化,必须首先认识人口多、耕地少这个重要特点。人多有好有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目前,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在生产力不够发喧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都成为严重的问题。因此,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古时候,安徽为夷族和越族居民住地区。长江以北称淮夷或东夷,阜阳、临泉一带称东夷。在临泉,汉族是世代祖居的土著居民。回族迁入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先是明朝未年自山东枣林庄迁入我县长官一带的回民,后又有山陕、阜阳、淮南等地经商回民陆续来此定居。回民在县内有人数多的少数民族,有6468人。此外,县人还有满、蒙、苗、傣、彝、达斡尔、黎、壮、白、高山、景颇、土家、布依、瓦、哈尼等少数民族共190人,多半是县内支边人员或外出打工才与当地居民结婚而迁进来的。我县回汉两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斗争中,有着深厚的友好关系和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共同为改变家乡面貌,发展家乡经济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临泉这片热土,孕育着一代代风流人物,有古代先贤达士,也有近代志士人;有为推翻旧社会而英勇捐躯的革命先烈,也有为建设新中国而贡献突出的当代群英;还有技艺超群、誉满海外的艺术大师。他们的业绩,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品格,将永远垂范世人,激励来者。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