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武乡城区街道地图 ===
=== 武乡县资讯概况 ===
武乡文艺:武乡秧歌:·武乡秧歌,据大有横岭寺舞台壁词所记,清道光29年(公元1849年),已有武乡秧歌戏班在该台演出。以此推测,它以一剧种出现,距今最少有170年的历史。其由来,一说由河南跑乡铁匠张金川将长治荫城一带的火干板腔引入发展所至;一说由当地小调(特别是夯歌)发展而成;一说由下合、北漳、陌峪、西营一带等18个村子的艺人组成的戏班,将某一曲调(曲名不详)加工而成。虽众说纷纭,无据考证,但无疑,是该县劳动人民不断发展、整理、完善而成的一个独特剧种。经近百年演出的锤炼,剧种日益成熟。抗日战争前夕,其基本板式有二板、慢板、哭板、垛板、散板等。另外,叫、转、留、过、切也基本规范化。在行档上,旦角细分为小旦、正旦、老旦、彩旦、花旦、泼旦等;生角分为小生、大生、老生三种;丑角也分为小丑、老丑两种。同时,净腔也开始萌芽。布伴奏上,文、武场门乐器基本固定。击乐有二簧鼓、手板、小锣、大锣、水钗、枷官钗、梆子等;文场皆弦乐,四大件为二簧、二把、二弦、木胡。武乡秧歌一问世,就受到群众无比喜爱。所演剧目至今有二百多本(出)。由于和襄垣地界毗邻,群众习俗相同,武乡秧歌一问世便很快流入襄垣,故形成现在的两个支派。两派唱腔大同小异,风格各俱特色。目前,两县秧歌剧并驾齐驱,竞相媲美,各自沿着自己的路子朝前发展,武乡秧歌代表任务:姚长旺、安娥英、李效珍等
武乡琴书:起源于武乡农村,流行于武乡、襄垣、榆社、左权、太谷、榆次等县,约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传说,武乡,琴书是由艺人将鼓儿腔和中原曲种鹦哥柳揉合,及吸收了当地小曲而成艺人们称之为“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最初,演唱以两人一挡,以八角鼓击节,用木胡伴奏,唱一段吉利词赋,借以乞食。到清代同治年间,盲艺人开始坐场说大书,每档增至六、七人。抗日时期,武乡县组织了盲人宣传队。为加强说抗日书目气氛,艺人们承袭了咸丰年间大板书艺人操打七件打击乐器的技巧,这时才称为武乡鼓书。民间艺人们勤于探索,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对民间音乐和曲艺音艺颇有建树。武乡琴书后来创造了起腔、垛板、簧腔等。演唱的新书目有《西安事变》、《减租减息》的段子。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鼓书艺人为了参加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事业,编演了数百个新曲目,到各地宣传演出,受到人民政府多次嘉奖,并涌现出数十名模范艺人,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盲人艺术工作者取消了打击乐器,以上制月琴为伴奏,开始叫武乡琴书。音乐唱腔中的起板,是由方言语汇与柳调旋律构成的衬腔、乐句组成,富有乡土特色,传统书目有《呼家将》、《包公案》等武乡名人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石勒(274-333)即后赵明帝,字世龙,原名匐勒,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十六国时期(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后赵建立者。公元319—333年在位,从奴隶到皇帝整个世界历史上的唯一一人。319年称赵王。西晋羯族的来源,一说类亚洲西境诸族人而非匈奴人,如夏曾佑;一说是附属于匈奴随之入塞的羌渠部後裔,如王国维;一说与匈奴有关但与匈奴不同属,似来自西域,如黄文弼;一说与羌族有关,如吕思勉、钱穆;一说属西域月氏胡,如陈寅恪、姚薇元、王青;一说来自中亚的石国(今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如谭其骧;一说西域胡占较大比重的杂胡,如唐长儒;一说来自呼揭国遗民,如陈可畏。诸说并存,各有所据。羯人高鼻深目多,信奉祆(音先)教(即拜火教,看来他们和波斯有些渊源)。石勒父祖都是羯人部落的小帅。没于333年。谥号:明帝;庙号:太祖;安葬地:高平陵;曾用年号:太和(328年二月—330年八月);建平(330年九月—333年)。
明朝工部尚书--程启南:程启南,字开之,号凤庵。明朝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出生于上党武乡县信义村。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与同邑魏云中联捷同榜进士,第二年授任襄阳推官;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入朝任兵部武选司主事;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升兵部郎中,迁济南道副使;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升参政;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升按察使,第二年(公元1622年)朝廷“举卓异”,考核天下官吏,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迁任右布政使,不久转为左布政使,巡按山东。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奉调回京,迁升太常寺卿。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被罢官归田。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被重新启用,奉诏升任通政使;崇祯三年(1630年)迁工部左侍郎,因办事干练,督建德陵有功,迁升工部尚书,加大司空服俸;崇祯四年(1631年),因不愿受宦宫挟制而辞官归隐,直至清顺治七年(1650年)十月辞世,终年89岁。程启南一生“性刚果,多大略,博学工文”,做事光明磊落,清廉正直,循公奉职,为民请命,不谄权贵,大节凛然,为官三十年,处处留佳绩,受到官民的交口称赞。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少平:男,1956年10月出生,汉族,山西武乡人,1975年4月参加工作,197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硕士研究生学历,法学教授,现任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
任职简历,1975年04月,为山西省长子县插队知青。1977年10月,为山西省高平县丝织厂子弟校中学教师。1982年07月,为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教师。1987年08月,为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干部。1988年01月,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处级审判员。1990年11月,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1991年08月至1993年03月,挂职任凉山自治州会东县委副书记。1993年03月,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处级审判员。1993年08月,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第一刑事审判庭庭长。1995年12月,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2000年11月,任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2002年01月,任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正厅级)。2002年11月,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书记。2003.01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省十届人大代表。2003年9月兼任四川省委政法委委员。2007年12月,任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书记。2008年01月,当选为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二级大法官。
记武乡籍青年歌手·青年作曲家——赵迎:赵迎,青年作曲家、青年歌唱家、声乐教师,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成都乐圣音乐工作室艺术总监、西南交大大学生艺术团声乐队艺术指导、CIP国际职业认证管理协会艺术职业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演艺中心声乐演员、中国演出家协会演出经纪人。1984年出生于山西省武乡县,12岁以一首《种太阳》唱红了全武乡,曾师从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张晓红教授,西南交大艺术与传播学院甘霖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邹文琴教授学习声乐;师从四川音乐学院邹亚菲教授、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尼克·诺尔瓦教授学习流行唱法;师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硕士谭赟老师学习钢琴演奏;曾师从著名中医药专家李义宽主任医师学习中医中药学并把中医理念运用在了歌曲创作当中;在作曲上得到了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著名作曲家朱嘉琪教授的栽培。他唱功扎实、能歌善舞,擅长演唱及创作具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特色的现代流行音乐作品,台风大气而又具有亲和力;他具有良好的作曲天赋和国学修养,他创作的歌曲雅俗共赏,朗朗上口,耐人寻味,可以令不同层面的观众所喜爱。目前代表原创原唱作品有:《成都印象》、《梦醒了》;原唱作品有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歌曲《当家的人》、云贵风味声乐套曲《苗岭情缘》,作曲作品有反映太行抗战精神的主题歌曲《奶娘》、反映新时代“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的《寿光谣》等等朗朗上口、雅俗共赏的优秀音乐作品,其中有多部音乐作品均已入选国家级核心音乐类期刊以及歌曲教材。从2000年至今从艺十年来曾先后在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大型演出中担任独唱演员,常与大陆及港台一线明星同台演出,并频频在各类国家级专业音乐大赛中获奖:2005年8月荣获中国音像协会主办的『中国星』第二届全国流行音乐大赛总决赛银奖,2009年1月17日荣获『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西南赛区优胜作品奖及优秀歌手奖,2009年5月19日荣获『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全国总决赛第十一场第一名及优秀奖,2009年6月17日荣获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西南赛区优胜奖,2009年9月:原唱作品《当家的人》在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举办的『献给建国60周年全国原创歌曲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赵迎老师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以来曾先后在各类音乐专业期刊中发表了《论声乐的有效教学》、《歌唱的三要素》、《五行与歌唱》等具有独特学术视野和价值的专业论文,并把儒学道家思想及中医辩证思维运用在了音乐教学当中,善于根据学生的嗓音特点、性格特点、天赋基础及文化程度来进行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演唱能力的同时还把自己十多年来的舞台表演经验循序渐进的传授给了自己的学生,认真落实“教书”和“育人”的双重教育使命,学生频频在各类音乐大赛中获奖,他的音乐理念及教育理念跟他的音乐作品一样,受到了学校领导、广大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他在发展音乐事业的道路上也为宣传和对外推广武乡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旅游景点:武乡旅游简介,武乡县位于太行山西麓,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最北端,横跨太行、太岳两山,周边与左权、襄垣、沁县、平遥、祁县、榆社毗邻,太焦铁路纵贯武乡,208国道和邢汾高速路经武乡西部,长太高速路经武乡县城,红色旅游线路横贯武乡九大景区(点),与黎城黄崖洞景区相接,观光小火车直通各红色景区,与左权相连。距长治机场1小时,距太原武宿机场1.5小时,交通极为便利。武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县。抗日战争时期,武乡是华北抗日的指挥中枢,八路军总司令部、一二九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等首脑机关曾在这里长期驻扎。当时仅有13.5万人的小县,就有9万人参加了各种抗日团体。战争中牺牲、被捕2万多人,有5300名干部随军南下北上,被誉为“抗日模范县”。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生活和战斗,可以说“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村村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人民军队在这块红色热土上不断壮大,由进入太行时的3万余人发展到打响解放战争时的百万雄师出太行,抗战胜利的号角从这里吹响,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了胜利。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和关心武乡革命老区的建设,1951年毛泽东派以杨秀峰为团长的老区慰问团将“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亲笔题词送到武乡。1979年邓小平同志批准在县城建设“纪念馆”,为该馆题名“八路军太行纪念馆”。2001年8月20日江泽民同志亲临武乡视察,并亲笔写下了“发扬老八路光荣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光辉题词。2005年7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区人民的亲切关怀,亲自踏上了武乡这块曾为中华民族革命和解放事业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红色热土,并强调“我们要继承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李长春、习近平、曾庆红、刘延东、刘云山、徐才厚、曾培炎、何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亲临武乡视察,重温了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光辉历史,肯定了在国家和民族危亡时刻,武乡人民所孕育的伟大太行精神。太行精神已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这种民族精神的感召下,2004年,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也来到武乡这块红色土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建国以来,先后有100多个国家的友好人士来武乡参观考察。武乡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从总体上看可分为革命文物、自然风光、历史文物三大类,一是革命文物星罗棋布,红色景点遍布全县,有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王家峪八路军总部、砖壁百团大战总指挥部、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旧址等革命遗址40多处,藏有革命文物4026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上百件,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有抗战时期八路军在太行山战斗、生产、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及与当地民众鱼水情深情境再现的八路军文化园,有利用高科技手段全面展示毛泽东游击战十种战术的游击战体验园,有大型实景剧《太行山》,有朱总手植红星杨景区。二是自然景观引人入胜,有太行山脉精华所在——雄奇壮丽的板山风光,又有风景秀丽的太行龙湖,还有险、奇、幽、深华北最大的溶洞太行龙洞。三是历史文物五彩斑澜,县境内存有宋代的五龙山应感庙、金代的故城大云寺、金代的监漳会仙观、元代的东良洪济院、北魏的土河真如寺、清代康熙年间的千佛塔等古建艺术珍品,有东汉的圣泉寺、后赵的石勒寨和南神山古建筑群、北魏的离相寺等,有南北朝从奴隶到皇帝的石勒、有在西晋时期去天竺国(今印度)取经的高僧法显、佛图澄等一大批有影响的历史名人遗址。红色旅游线路上已开放的景区有九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太行龙湖——实景演出《太行山》——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朱总手植红星杨景区)——砖壁百团大战指挥部旧址——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太行龙洞——板山风景区,形成了以革命传统教育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红色旅游专线,来到这里能让您领略太行风情、触摸近二千年的历史脉搏、观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武乡县红色文化产业确定“十二五”期间的工作思路是:以弘扬太行精神和传承八路军文化为主线,充分发挥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著名的革命圣地优势,坚持文化带动、旅游拉动、品牌支撑,大力培育八路军抗战历史缅怀、八路军游击战法体验、八路军文化精品演艺、八路军系列纪念品开发、八路军饮食文化挖掘等红色文化品牌,不断丰富发展内容,积极创新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服务质量,逐步完善产业体系,全方位打造全国一流的八路军文化主题公园,发挥“形象品牌”聚集作用,带动文化创意、动漫开发、影视制作、物流会展、饮食赛事、商品展示等现代旅游综合服务业蓬勃发展,推出穿一身灰军装、当一天八路军、住一天民俗村、吃一顿八路餐、爬一次太行山、打一场游击战,使之成为山西省红色文化产业推出的一张新名片,真正走出一条符合国家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规律,符合我县红色旅游发展的新思路的崭新路子。中共武乡县委,武乡县人民政府热情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武乡投资观光,休闲度假。
崇城山:崇城山,位于县城东130华里的墨镫乡东南处,山中绝壁万仞,悬崖千寻,危岩凌汉,巨石悬空,情势绝险,山口有“太行天险”石匾,入山有一线鸟道,只可辗转回环,蚁附而行。
八路军纪念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座落在武乡县城西凤凰山麓,面临漳河水,交通方便,景色秀丽。馆址原面积54000平方米,其中民族风格与现代特色融为一体的主展厅倚山而建,雄伟壮观。
太行龙湖:太行龙湖位于浊漳河北源的关河峡口。在县城东边,长太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就设在这里。这里是武乡县的北大门,1958年建成关河水库,浩浩渺渺的河水象一块映天的明镜托起于千山万壑间的峡谷之上,形状极象一条潜伏的巨龙,甚是新奇壮观,因此便有了太行龙湖的美誉。
太行龙洞:太行龙洞位于武乡县东部石泉村,该洞形成于5.7亿年前的喜山运动时期,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溶洞之一,总长1000多米,其中洞洞相连,回旋曲折,各种造型奇特的钙化景观攀沿回壁,栩栩如生,加上现代化灯光的装饰更显得异彩纷呈,炫丽夺目,太行龙洞由于洞口狭水,水气不易蒸发,气候相对湿润,这也是形成溶洞的一个重要条件。
板山:板山位于武乡县东部洪水镇西南一带山脉,这里是武乡县的最高处,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最高峰花儿垴达2008米。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