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嘉禾城区街道地图 ===
=== 嘉禾县资讯概况 ===
风土人情:嘉禾人庆寿一般不在生日,而在春节举行。父母虚龄满60岁时,子女要为父母庆寿,以后每10年庆寿1次。60寿庆,称花甲初庆。70、80寿庆分别称七旬、八旬大庆,也称七秩、八秩荣庆。如父母或祖父母同龄,称双寿。亲友前来祝寿,贺礼一般不送银钱,而是送寿幛、寿联或寿酒、糕点、干果、水果等。考究的则送寿盒,寿盒中盛馒头、糕点、寿面、寿烛、寿桃等,称为寿盘。寿盘数一般要成双,以求吉祥。近年来时兴送蛋糕。庆寿时讲究摆寿堂,寿堂陈设一般是中悬寿星图或松柏图,中堂两旁挂寿联,联句有的是自撰自书,有的向裱画店(或书画店)定购。大多选用现成的祝颂词语。寿堂前设一供桌,上面点燃寿烛。两侧悬挂绸幛。中间的绸幛上贴用金纸剪成的“寿”字或“寿比南山”等词语。庆寿时摆寿筵。有一道点心是用米粉或面粉做成的寿桃。不吃米饭,而是吃面,称为“长寿面”。如果父母未及寿诞或虚龄不满60岁而亡故,有钱人家常在父母的诞辰日做冥寿,以后每10年举行1次。过去,嘉禾山村村姑出嫁,看得最重的是出嫁鞋。谁家的姑娘出嫁鞋做得多,做得好,就受到大家的称赞。姑娘小伙子订婚了,婚期将近,姑娘就忙着做出嫁鞋。姑娘初做出嫁鞋害羞,做鞋躲着人。躲在阁楼上,一边做鞋一边唱情歌:“情哥家住陡石壁,山高路远两分开。翻山越岭来看妹,草坡走出大路来。我为情哥做双鞋,针儿细,线儿长,线线连在郎身上。”那幸福的情景写在眉梢,写在脸上。后来风俗变了,不仅为新郎做,郎家父母兄弟姐妹都要做,甚至连侄儿女也做。出嫁鞋多了,一人做不了,于是请来了帮工。女伴们来了,大家团团围坐在一起,三个女人当面锣,你一句她一句,话与线儿长。不用说,戏谑的对象自然是出嫁娘。新娘嗔怪这个,“骂”着那个,可心里比喝了山蜜还甜。那气氛不知有多欢快,朗朗的笑声弥漫了一屋,弥漫了整个农家山寨。这个风俗不知始于何年。传说以前有一对聪明勤劳的青年男女相爱了,婚期那天,突然要征丁御边,要抓新郎。这一下急坏了新娘子,新娘马上从箱子里拿出一双新鞋,给新郎穿上。新郎从后门逃走了,逃呀逃,被前面一条河拦住,后面追赶的人又将近,怎么办?突然,奇迹出现了,新郎一双新鞋腾空而起,小伙子纵身一跳,跃过了好几仗宽的河流。大家都说是这双鞋救了新郎的命。就这样,风俗传开了,姑娘出嫁一定要做双顶好的鞋子给新郎穿,说穿上这双鞋就刚强勇武,还能驱鬼祛邪。如今,现代文明新风早已出进了农家山寨,花上几个钱买双鞋既经济又美观,但不少高山人家姑娘仍做双出嫁鞋,大家说这可是个吉祥物,不能丢!,在嘉禾农村,每逢元宵节,人们有舞草龙和耍萝卜灯的习俗。草龙,又称禾草龙,是用禾草编织而成;萝卜龙灯,就是将大萝卜贴上色纸,并插上几根点燃的线香的龙灯。关于舞草龙和耍萝卜灯的起源,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丙穴附近住着一位老人,他心地善良,好行善事。自从神农在丙穴教民耕种后,禾谷成了人类的主要粮食,人们结束了光吃兽肉、野果的生活。从此,老人不仅自己不再去打猎了,还常常劝说别人把捕获的野生动物放生。有一次,他上蓝岭山砍柴,遇见一个猎人抱着一只幼獐下山,后面跟来一只母獐。母獐不停地哀叫,那叫声好悲哀啊。老人禁不住生了怜悯之心,便把幼獐买下,放回了山上。又有一次,邻村有个人看见两条蛇正在交配,那人捉住其中一条。老人听说后,马上找到那人,把蛇买下放生。他说,要是让那两条蛇夫妻分离多么可怜啊!,过了几年,丙穴一带连续两年发生大旱,禾谷歉收,青黄不接,人们不得不上山挖野菜充饥。有一天,老人在蓝岭山挖野菜时,忽然听见背后有人叫了一声“恩人”!老人四处张望,可是,看来看去,除了见到一只獐,四周什么人影也没有。“难道是这只獐会说人话么?”老人心里嘀咕着。这时,只见那獐嘴巴一张一合,说:“恩人,我是你当年救下的那只獐啊。”老人定睛一看,哟!这只獐头顶上有一撮白毛,正是自己几年前救下的那只幼獐。如今它长大了,几乎认不出来了。老人三步并两步走了过去,抱着那只獐摸了又摸,亲了又亲。獐舔舔老人的手和脸,告诉老人,如今它已修炼成精。它见老人上山挖野菜,知道他无米下锅,便在山上造了一个滴米岩,让他每天到那儿装一升米回去,以后就不用挖野菜吃了。獐带着老人来到一个十分隐秘的地方,找到了滴米岩。有了滴米岩,老人又能餐餐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了。过了十多天,同村的一个地痞见老人天天到山上装米,便偷偷地跟在他后面上了山。可是,当地痞学着老人的样子,先在滴米岩上敲三下,然后满心欢喜地拿着袋子去装米时,滴“米”岩却成了滴“水”岩。地痞气得七窍冒烟,马上回家去拿来锤子,把滴米岩打掉了。失掉了滴米岩,老人又要忍饥挨饿了。看见田野里禾苗一片枯黄,老人好伤心啊!每逢初一和十五,老人总是忘不了烧上几柱香,祈求老天爷下雨。转眼到了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老人正在家中祈祷,突然天空乌云滚滚,电闪雷鸣。霎时,半空飞下一条头像滚圆的萝卜、浑身长着长毛的龙。龙飞到老人家门口时,向老人频频磕头,尾巴摇摇摆摆。紧接着,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久旱逢甘雨,人们欣喜若狂。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家户户谷满仓,猪狗牛羊圈满栏。后来,大家知道了事情的原委,都说雨是龙带来的,龙给人们带来了好运,那龙就是老人当年救下的那条蛇变成的。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十里八乡传开了。从那以后,每逢元宵节,这一带便出现了舞草龙和耍萝卜灯的娱乐活动。人们把舞草龙和耍萝卜灯当作好兆头。元宵节草龙、萝卜龙灯光临的人家,主人便放鞭炮欢迎,烧线香祈祷。据说,萝卜龙灯光临过的人家,新年定会五谷丰登;草龙磕过头的人家,新年必然六畜兴旺。
历史沿革:嘉禾县,古称“禾仓堡”;禾仓,即谷仓,是天下粮仓,清人李元度重修《南岳志》卷十引《湘衡稽古》云:“今桂阳县北有淇江,其阳有嘉禾县。相传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为禾仓。后置县,因名嘉禾。”,明属桂阳、临武县地。崇祯十二年(1639)始置嘉禾县,县治设禾仓堡。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占领长沙、衡州,其部属胡尚月、胡圣华、朱衣点进驻桂阳、临武、蓝山。嘉禾为刘新宇起义军余部占领。清顺治四年(1647)平南王尚可喜占领桂阳州,献忠领兵转移,嘉禾入清版图。次年,南明永明王袭取嘉禾。顺治九年,明兵败走,嘉禾复归清,属衡州府。雍正十年(1732),嘉禾属桂阳直隶州。中华民国元年(1912),撤销府州建制,嘉禾直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民国27年属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湖南设10个行政督察区,改原第八区为第三区,嘉禾属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嘉禾隶属郴县专区。1950年11月改名郴州专区;1952年11月并入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恢复郴县专区;1960年复名郴州专区;1979年3月改名湖南省郴州地区;1995年改名湖南省郴州市,隶属关系不变。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嘉禾县辖8个镇、9个乡,总人口307657人,各乡镇人口:城关镇32846、车头镇13026、塘村镇22110、袁家镇14460、行廊镇19886、肖家镇12072、龙潭镇21160、石桥镇25239、泮头乡10559、普满乡17429、田心乡17495、坦坪乡23387、广发乡29042、莲荷乡11007、盘江乡9071、钟水乡13838、石羔乡15030。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单位:人)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