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昌吉市区街道地图 ===
=== 昌吉市资讯概况 ===
气候特征:昌吉市地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183-200mm,区域年平均气温6.6℃,年日照时数2833小时,有效积温3400-3584℃,年均蒸发量1787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9.77倍,平均终霜日为4月22日,平均无霜期166-180天,境内有大小冰川158条,水储总量19.88亿立方米。气候受山地垂直分布影响,适应小麦、玉米、甜菜、油葵、西甜瓜、豆类、蔬菜等各类农作物生长。
城市修建:昌吉城的开始修建是在昌吉建县之前12年的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于第二年(1762年)竣工,当时为昌吉巡检所在地。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昌吉县建立,此城始为县治所在地。1761年农历十月,由都司永海和革职总兵吴士胜等受命率兵开始修建昌吉城,工期确定为一年,至次年(1762年)农历八月,工程提前两月完工。竣工后的昌吉城周长3里5分,城高1丈5尺;有4座城门,每座城门均有名:东门叫“文同”,西门叫“武定”,南门叫“谐迩”,北门叫“燮(音谢)遐”。昌吉城建成的消息上报到中央朝廷,同年农历九月,乾隆皇帝亲自为其定名为“宁边”,于是昌吉城便有了名称,是为“宁边城”。一个边远的小城,由皇帝亲自为其定名,足见当时朝廷对国家边务的重视。而“宁边”的意思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希望边地安宁。在昌吉城的修筑过程中,还发生过两件趣事,即筑城的人从5尺深的土中掘出女绣花鞋1只,长3寸许,做工精美,尚未全朽,另外,还掘出有盛满了面的陶罐,其中的面粉还可食用。清代学者纪昀后采写诗2首,分别记咏其事。前一首诗是:筑城掘土土深深,邪许相呼万柞音。怪事一声齐注目,半钩新月薛花侵。后一首是:深深玉质几时藏,出土犹闻饼饵香。弱水西流宁到此,荒滩那得禹余粮。纪昀不但饶有兴味地赋诗记载这两件事,而且根据穿绣花鞋与食面粉判断:昌吉之地很早以前就有汉族人居住。我们认为纪昀的这个判断是不无道理的。关于昌吉城的修建,还有1人需要说明,即我们前面已经提到的负责修建者之一的吴士胜。据史料载,吴土胜是一位建筑师,曾在当时的新疆各地负责修建城池和官署、房屋多处。他原为总兵职,先因事降职,后又因负责建筑有功而受到嘉奖和升迁。宁边城的维修,见于史载的有两次:一次是在179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是由原任昌吉副将的徐鼎士个人出资捐款进行的;另一次是在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由县驻防抚标左营游击朱正口流失,景象颓败。1876年(清光绪二年),左宗棠兵击败阿古柏侵略者收复昌吉后,经过招集,县城人口有所增加,面貌有所改观,经济也有所恢复。但全县人口己比前减少,据1880年(清光绪六年)统计,全县共有新旧垦户1300户。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昌吉县在县城内重修县学宫。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农历十二月,昌吉县在县城内重修县衙署,于次年4月完工。和负责承修,使“城垣规模如旧”。作为昌吉县城的宁边城,曾经有过兴盛的时期。纪陶曾经赋诗写过昌吉市场卖鱼的热闹景象,《昌吉县乡土志》的作者也曾写过昌吉县城手工特产及贸易等情况。据史料载,昌吉县城繁荣时,全县人口达2768户,9810人。但昌吉县城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亦经历战火,受到过毁损,“城垣雄堞坍塌不堪”,以至人世事苍茫,风云变迁。1949年后,昌吉县人口增多,城区扩展,宁边城城墙基及护城河沟上平地盖房,大部被毁。现仅有南城墙东部老粮仓一段仍然留存,已被有关部门保护。
地名来历:“昌吉”地名的称呼始于元代。据《新疆图志》载:“侍行纪云:《元地志附录》有仰吉八里……按:仰吉与昌吉音近……蒙语……”以此可知,“昌吉”是由蒙古语“仰吉”转化而来的。另外,自元代以来,除“仰吉八里”的地名称呼外,史籍中还有“昌八刺”(音读喇)、“彰八里”、“掺八里”、“昌八里”等地名称呼。据我国学者考证,这些称呼其实都是一音多转,或曰一音多译,它们其实都指的是—个地方,而这个地方就在现昌吉市境内。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昌吉”是由“仰吉”转化而来的。关于此,从清代另一位官员萧雄的诗句中亦可得到印证。萧雄在清光绪年间写的《昌吉》诗中有“沿革想从昌八喇”句,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关于“仰吉八里”的含义,据有关史载及专家考证,“仰吉”蒙语意为“场圃”,亦即游牧和种植的园地;而“八里”蒙语意为“城”。这样将两者的意思合起来,“仰吉八里”的意思便是“游牧与种植的园地之城”。根据昌吉这一带建县前曾长期为准噶尔蒙古人的游牧地,而昌吉县城东南面又有古城,所以我们认为这一说法是可信的。由上可知,古代的昌吉是"游牧与种植的园地",而近代与当代的昌吉也以畜牧与种植园艺业发达著称这一种偶然的巧合吗?它们之间是否有一种历史的脉络相承的关系呢?,当然,在"仰吉"这个词真正转化成汉语的"昌吉"这个词时,人们是否又给它加进了新含意,比如"昌盛吉祥",这完全也是可能与合理的。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