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贵南城区街道地图 ===
=== 贵南县资讯概况 ===
贵南概况:贵南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海南藏族自治州南部,属共和盆地。县境东西长约122公里、南北宽约109公里,平均海拔3100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县辖6个乡(镇)75个行政村,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多民族聚居县,居住着藏、汉、回、蒙、土等12个民族,总人口6.8万人。畜牧业是贵南的基础性产业。这里的牧场地域辽阔、水草丰美、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共有可利用草场面积593,82万亩,以生产藏系绵羊、牦牛及山羊为主,丰富的畜产品资源为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出产的肉类产品以低脂肪、高蛋白、富营养、无污染、含天然中草药成份大而享誉四方,贵南特有的黑藏羊羔皮皮板坚韧轻软,毛色油黑发亮,卷曲美观,保暖性好,是我省唯一全国著名的黑裘皮羊种。全县现有耕地面积31.36万亩,主要分布在黄河支流冲积地带,土质肥沃,灌溉便利。主要种植油菜、小麦和青稞,每当夏秋时节,麦浪翻滚、金波滔滔、油菜飘香、蜂飞蝶舞,一派丰收景象。贵南是青海省主要的油菜产地之一,达到年产2600万斤的规模。这里的油菜花蜂蜜以产量高、质量优闻名省内外,每年约有185万斤蜂蜜、1700斤花粉和1600斤蜂王浆可供加工。贵南县水电资源富集,黄河从县境北部贯穿而过,形成许多高深峡谷。著名的黄河羊曲峡落差大、跨度窄,水量丰富,是建设中型水电站的理想之地。另外,还有茫拉河等5条河流急流奔涌、水能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茫拉峡水电站正在计划建设。全县理论水电蕴藏量54990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10400千瓦,现已开发2800千瓦。,200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2677万元,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农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种养结构进一步优化,已初步形成草产业、设施畜牧业、中藏药材种植三大特色产业。其中,草产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累计建成人工草场33万亩,每年种植当年生牧草58万多亩,畜牧业生产方式已开始由原始粗放数量型向科学高效生态型转变。以舍饲圈养、育肥出栏为主的经营方式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生产化经营形成规模。全县已建成高标准畜棚1679座,18.6万平方米,草原建设实现了四配套。围栏草场342.6万亩,人工种草39.04万亩,全县百分之百的牧户实现了定居。贵南县大力扶持、引进、组建龙头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开发生产了多年生禾本科牧草青干草捆、当年生燕麦青干草捆、豆禾科青干草和草颗粒,豆科高密度青干草捆、无芒雀麦青贮牧草五大系列草产品,草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并与外省、州等地的客户签订了长期供销协议,使草产业成为贵南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亮点。草产业的蓬勃兴起,使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了转变,已基本形成种草——育肥——贩运——增收的产业链。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全面加强,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现代教学设备进入乡村学校。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达69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4%,巩固率提高到99.6%,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普六”先进县和全国扫盲先进地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充分利用和开发民间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产业市场,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已建立特色文化乡镇2个,小康文化村8个。贵南县认真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加大农牧民实用技术推广、普及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全县医疗保健事业稳步发展。以县为中心、乡为枢纽、村为基础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得到健全和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筑起了农牧民健康保健的坚实屏障,开辟了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贵南县还突出藏医药在农牧区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加快藏医三级网络建设,拓展藏医药服务领域,形成了藏医诊疗、藏医教学、藏医药浴、藏药加工为一体的发展格局;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三为主”、实施“三结合”方针,大力普及计划生育知识,充分发挥县、乡、村级服务网络,从而提高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口增长率控制在22‰以内;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送到草原深处的每一个农户牧帐,并传递着各式各样的致富信息,农牧民群众也通过广播电视关注着外界的变化,了解祖国的发展。全县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贵南县境内野生植物主要有冬虫夏草、雪莲、贝母、麻黄、秦艽、杜鹃、大黄、羌活、黄芪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冬春夏草历来被视为滋补佳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蕨麻、蘑菇等土特产品也是重要经济资源。野生动物有产名贵药材的马鹿、麝;有产名贵毛皮的黑熊、草豹、雪豹、猞猁、狐狸、石羊、盘羊、黄羊、狼、旱獭等;有名贵禽鸟雕、草原云雀、百灵、雪鸡、马鸡、雉、石鸡等。这些野生动植物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家允许开发利用的资源,亟待科学地开发利用。
历史沿革:贵南县历史极为悠久。据考古发掘,在黄河河谷拉乙亥地区发现的由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古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部分磨谷器物等文物考证,早在7000年以前,就有人在此垦田耕种,繁衍生息。又据《后汉书·西羌传》等文献可知贵南地区在秦汉时为西羌地。两晋时属浇河郡(治贵德)管辖,南北朝时,境内穆格滩曾被吐谷浑王国建为都城之一,称沙州(因沙漠故名)、莫河川。如南朝刘宋王朝曾封吐谷浑王阿豺为沙州刺史,一度为吐谷浑王国中期的政治、经济及军事指挥中心。隋唐时曾为吐蕃控制地区,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四月,唐允许吐蕃以河西九曲之地(今贵德、贵南以上黄河流域地区)为金城公主汤沐之地。因其地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吐蕃人在当地屯兵畜牧。为便于入侵唐界,遂在该县尕马羊曲地附近的黄河上建造了一座洪济桥。又在其境沙沟关塘置九曲军,与唐对抗。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唐将高舒翰发兵攻陷吐蕃洪济、大莫门等城,收复黄河九曲之地,在今贵德设浇河郡,今贵南为其辖地。唐为巩固其地在境内龙羊峡口一带设金天军,在今过马营一带设武宁军,在今沙沟一带设威胜军。北宋时,经常与辽战争,无力暇顾西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其境内唃厮啰政权辖地。北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后,其地又为金所占。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金将今贵南地割让给西夏10年。南宋理宗宝佑元年(蒙古蒙哥汗三年,公元1253年),蒙古帝国在河州(今甘肃临夏)设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下辖西宁、积石、贵德三州,今贵南地区属贵德州管辖。明洪武八年(1375年),将元贵德州改置为归德守御千户所,今贵南亦为其辖地。清初沿用明制,贵德所隶甘肃省河州卫,贵南为贵德所管辖。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贵德所改为贵德厅,隶西宁府,今之贵南仍属贵德厅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在今贵南设置鲁仓行政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在鲁仓、茫拉一带设南屏设治局,于1944年撤销。1953年3月21日,由青海省委决定,将贵德二区所属牧区过马营、日安、鲁仓与三区常牧划出,组成鲁仓工委,于7月15日从贵德县析置贵南县,直属青海省人民政府。同年12月6日,成立海南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自此,贵南为州属县之一。

社会事业:贵南县是国家防沙治沙重点县之一,县委、县政府确立的生态立县、生态兴县、生态强县的治理思路,使全县的生态治理步入崭新阶段,已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小流域治理、荒漠化治理等生态治理骨干工程投资逾1.7亿元。每年开展的军民共建万亩林活动群众参与人数众多,声势浩大,成效显著,昔日黄沙漫天的黄沙头地区,如今绿荫丛丛,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多什泽沟、沙沟、茫拉沟流域山沟经过多年种草植树,已形成三条绿色长廊。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全面加强,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现代教学设备进入乡村学校。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达69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4%,巩固率提高到99.6%,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普六”先进县和全国扫盲先进地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充分利用和开发民间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产业市场,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已建立特色文化乡镇2个,小康文化村8个。贵南县认真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加大农牧民实用技术推广、普及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全县医疗保健事业稳步发展。以县为中心、乡为枢纽、村为基础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得到健全和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筑起了农牧民健康保健的坚实屏障,开辟了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贵南县还突出藏医药在农牧区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加快藏医三级网络建设,拓展藏医药服务领域,形成了藏医诊疗、藏医教学、藏医药浴、藏药加工为一体的发展格局;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三为主”、实施“三结合”方针,大力普及计划生育知识,充分发挥县、乡、村级服务网络,从而提高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口增长率控制在22‰以内;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送到草原深处的每一个农户牧帐,并传递着各式各样的致富信息,农牧民群众也通过广播电视关注着外界的变化,了解祖国的发展。全县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县府茫拉琼托依山傍水,绿树环抱,周边油菜花飘香。城镇建设发展迅速,街道布局整齐美观,各种建筑错落有致,餐馆、宾馆云集,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修建的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人大政协办公大楼、法院检察院办公楼拔地而起,雄伟庄严。庭院建设宽敞大方,绿草盈盈,优雅肃静的办公场所,在全州乃至全省都小有名气。贵南县不断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实施“民心工程”,党的作风建设得到加强,“星级动态量化管理”、“三级联创”活动扎实有效,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一大批政绩突出、德才兼备的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年轻干部和妇女干部脱颖而出、茁壮成长,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在物质文明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有声有色。随着农村牧区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种各类宣传文化中心户、宣传文化大院、宣传文化站,已成为农牧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争创文明单位、先进集体、五好家庭以及“文明校园”、“十星级”文明农牧户已蔚然成风。“四五”普法工作深入推进,以德治县和依法治县力度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实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得到落实,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活动在贵南大地蓬勃开展,这里的各民族之间互助团结、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用辛勤的汗水绘制这金色土地的未来与希望。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