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白银市区街道地图 ===
=== 白银市资讯概况 ===
白银和铂金的区别:(一)辨印鉴:首饰产品按国家标准,都要打上印鉴及其纯度的标记。如首饰上有“PT”或者“PLATNUM”或“PLAT”字样,则是铂金,如首饰上有“S”或者“SILVER”字样,则是白银。(二)称重量:铂金比重为21.4,白银的比重是10.49,同一体积铂比白银要重一倍,一般用手掂重量即可区分两者。(三)外观和硬度比较:铂金用肉眼仔细观察会略呈带灰色的明亮白色,质地坚硬,用大头针较难刻划伤痕,其摩氏硬度为4.3,而白银的色泽洁白,质地光滑细腻,一轻氧化会变成灰白色或乌黑色。其摩氏硬度为2.7,较铂金柔软得多。,(四)火烧法:铂金能抗高温氧化,其熔点高达1770篊,用一般高温(汽油)火烧不熔,冷却后,颜色不变或带有淬火的痕迹。而白银熔点低,经高温火烧后,视含银量的多少,其颜色呈红色,黑红或乌黑色。(五)化学法:铂金的化学性质极为稳定,耐腐蚀,遇任何酸、碱均不起反映,而白银则不耐强酸腐蚀。
白银市情:正如其名一样,白银充满着神奇和魅力。地质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据志书记载,白银矿藏的开采,始于汉代,明朝洪武年间,官方曾在现市政府驻地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有“日出斗金”之说,白银缘此而得名。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对白银地区有色金属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拉开白银开发建设的序幕,白银人民在荒漠戈壁上开拓出一片片绿洲,建起一座座工厂,一座工业新城迅速崛起,曾享有中国“铜城”盛誉。白银市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处东经103º33'—105º34',北纬35º33'—37º38'。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海原、西吉县接壤,东南与平凉地区静宁县相连,南部及西南部与定西地区通渭县、定西县为界,西与兰州市榆中、皋兰、永登县毗邻,西北与武威地区天祝、古浪县接壤,北面及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连接。白银市气候在中国气候区划上为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6—9℃,年降雨量180—45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属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边缘区,年蒸发量达1500—1600毫米,是平均降水量的4.5倍。北部景泰县年蒸发量最高达3390毫米。全市由南向北分三个气候区,干燥度华家岭至会宁县城间在1.0—1.5之间,属半干旱区。靖远县城向北至白银、景泰间,干燥度由2.0逐渐增大为4.0,属干旱区。白银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白银地处祖国腹地,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地带,东邻宁夏,南连定西,西界兰州并接河西走廊,北靠内蒙。东西宽174.75公里,南北长249.25公里。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总面积的4.4%。白银市水资源丰富,黄河流经全市258公里,流域面积14710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387.1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386.19亿立方米,主要由黄河水系及其支流祖厉河水系构成;地下水0.97亿立方米。可利用总水量为329亿立方米。,白银市属腾格里沙漠和祁连山余脉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全境呈桃叶形狭长状,黄河呈“S”形在腰中贯穿全境,将增内地形分为西北与东南两部分。自西北向东南,景泰、靖远、会宁三县城呈一字形构成桃叶主茎;自西向东,白银区、靖远、平川区呈一字形横列桃叶中心。海拨在1275—3321米之间。1956年11月,白银市正式成立,时为县级市。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1958年4月,白银升为地级市。辖区以郝家川为中心,南北约35公里,东西约20公里,面积700多平方公里。后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因种种原因,1963年10月撤销市建制。198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又恢复建市。现辖白银、平川两区和靖远、景泰、会宁三县,共有64个乡17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79个居民委员会和816个村民委员会。白银市恢复成立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全市上下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开拓,奋力拼搏,使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为今后的更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经济总量从1990年以来一直处于全省十四个地州市的第三位。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8亿元,年均增长11.58%。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大口径财政收入20.28亿元,年均增长14.62%,一般预算收入5.59亿元,年均增长15.06%,一般预算支出22.73亿元,年均增长21.22%。对外贸易总额2亿美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8.23亿元,年均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45元,年均增长5.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43元,年均增长10.99%。白银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工矿企业和科研院所集中,各类专业人才济济,每万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各级各类学校1641所,其中普通高中31所(含独立高中11所),在校学生5万人;初级中学124所,在校学生12.73万人;九年制学校34所,小学1021所,在校学生25.3万人,聋哑学校1所,职工大学3所,教学点326个;全市中小学校有专任教师16492人。每年有11000多名初、高中毕业生考入大中专院校,高考升学率连续十几年居全省前列。学龄儿童入学率99.4%;初中入学率98.4%。白银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5个,文化站78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2个,广播人口覆盖率83.9%,上升4.74个百分点。全市现有电视台3座,有线电视台5座,卫星地面站362个,终端用户已发展到4.2万多户。白银市电视台可转播卫星电视节目42套,广播电视覆盖三县两区。具备室内室外现场直播能力,700平方米演播厅可录制各类综艺节目。白银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城乡卫生状况明显改善。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全市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664个,其中医院27所;卫生技术人员4723人,其中执业医师156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7人;卫生床位数4809张,每百人人均病床占有率居全国前列。中、西医院遍布城乡,农村医疗网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建设长足发展。计划生育基本实现“三为主”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9%。以下,农村计划生育率达到90%。白银全民健身活动设施不断加强和完善。全市已建成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6个,体育主题公园2座。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白银市被国家体委、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职工七项达标”先进城市。黄河流径白银258公里。黄河的乳汁,无私地哺育了白银大地。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白银农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个以黄河为轴线,高扬程灌区为主体,旱作农业为特点的现代化绿色农业园区已基本形成。全市农业人口127万,耕地面积452万亩,其中水浇地125万亩,农民人均近1亩。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优质农产品种类繁多。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水稻、荞麦、糜谷、荞麦、豆类等20多种;经济作物有油料、啤酒大麦、甜瓜籽等;瓜果类有西瓜、甜瓜、苹果、梨、桃、杏、葡萄、红枣等20多种、60多个品种。
释义:[silver]银的通称。金属的一种。古代也用作通货。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