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境内新关、郭家坡、剪子坪一带有岩金矿。新关金矿为文县主要黄金矿山,金属藏量12吨。1992年,建立全县第一家股份制黄金企业--新关黄金开发有限公司,已累计生产黄金100多公斤。县上还在县城建起黄金冶炼厂,形成采矿、堆浸、冶炼一条龙。 旅游资源:境内柴门关地处文县与九寨沟县交界处,两县以青龙桥为界。柴门关为文县著名雄关,位于万山众中,是古阴平通往四川松潘的重要关隘。白水江自松潘流来,自柴门关流入文县境内。关内山势陡峭,悬崖连阁,栈道通径,江水湍急。峭壁上刻有"秦蜀锁钥"四个字。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古为拒吐蕃入关的险关要隘,历史上曾有征战厮杀,如今成为汉藏同胞的友谊之关。柴门关东南有哈南寨,位置极为险要,坐落在白水江南岸,属文县四大边寨之一,历史悠久,明代此处建有规模较大的王镇寨,东南西北四门齐全,城墙伟岸矗立,有寨墙遗迹,曾立建一大古庙,名"哈南大佛寺",全铜铸佛称"祖师爷",1958年大炼钢铁被毁。今该寨有390户、1800多人口,与四川九寨沟县草地乡接壤,过去双方曾因柴山和采金争执,引起两县政府关注,如今关系逐步得到改善。 水利建设:白水江、中路河穿境而过,此外还有岷堡沟河、哈南河等溪流,水利资源十分丰富,为水电开发和农业灌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石鸡坝大渠始建于60年代,哈南和平渠始建于70年代,浇灌耕地面积均在1000亩以上,为文县"十大水渠"之一,此外还有岷新渠、毛过渠等水渠。1993年至1995年,在陇南地委主要领导亲自抓点带动下,石鸡坝乡实施万亩水浇地工程,。经过三年艰苦奋斗,全乡群众集资和投工折合人民币达到232万多元,投劳18万多个,建成44项水利工程,新增水浇地5525亩,加上原有水浇地4812亩,全乡水浇地总面积达到10335亩,成为陇南地区第一个建成万亩水浇地的乡,人均达到1亩水浇地,促进了全乡粮食生产。 行政区划:全乡辖11个行政村(石鸡坝、陶家湾、朱元坝、插柳山、水磨沟、沙渠、边地坪、哈南、岷堡沟、薛堡寨、新关),42个合作社,31个自然村,2437户,10588人。坐落在岷堡沟里的薛堡寨村是一个藏族村寨,有藏族同胞548人。全乡耕地面积16124亩,其中水田814亩,水浇地10335亩,旱地4975亩,梯田4138亩,经济林果1800亩,党参1959亩,农民人均耕地1.54亩。2001年,全乡经济总收入1284万元,其中多种经营收入685.6万元,粮食总产320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03公斤,人均纯收入1000元。 自然状况:交通便利,省道东青公路穿越乡境直通四川九寨沟、松潘、平武等县,县乡道安中公路从境内而过直通马营、中寨乡。全乡地貌"一江一河两条沟,山峦起伏两边走",荒山坡陡。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黄豆、洋芋、荞等。经济作物有纹党、当归、花椒、核桃等。当地自育白杨树,为优良树种。乡境内盛产的大米,因稻田多为山溪灌溉,米质优良,历史上曾为贡品。朱元坝一带山坡"盐土"多,农家饲养的羊舔食盐土,羊肥肉鲜,在文县一带颇有名气。境内为文县泥石流滑坡多发区,水土流失严重。1989年8月上旬,连日暴雨过后,新关村对面山崖大面积滑坡造成交通中断、人员伤亡的危害,一位去九寨旅游的法国女郎在此香消玉损。边地坪村、朱元坝村因山体滑坡整村搬迁。郭家坡、沙渠一带滑坡也越演越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