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孝义市区街道地图 ===
=== 孝义市资讯概况 ===
综合实力:2008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有力有效支持下,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干部群众,经受住了大灾大难的考验,推动孝义经济社会在持续十年快速、跨越发展的高基数上,迈上了新的发展台阶。?,(一)主要指标增幅明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市GDP达到200.1亿元,同比增长9.2%,占吕梁市的31.77%。财政总收入完成43.54亿元,同比增长52.24%,占吕梁市的26.8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03亿元,同比增长42.46%,总量居全省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06元,同比增长16.21%,比吕梁市平均水平多1134元,比省平均水平多9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50元,同比增长18.72%,是吕梁市平均水平的2.1倍,是省平均水平的1.65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97.85亿元,同比增长40.73%,人均储蓄存款明显高于全省。这几组数据有力地表明:我们的实力更强了,家底更厚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新提高。(二)转型项目扎实推进,产业支撑能力得到提升。2008年下半年,尽管我市煤焦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因其群体规模大、产业链条长,表现出了较强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尤其是在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政策催生下,昔日发展滞后的新型产业、非煤产业重点项目迅速推进。兴安化工240万吨4A沸石一期120万吨项目,开创了重大项目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达效的先例,带动全市铝工业产能达到160万吨,铝工业已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8个“双百双千”项目全部开工建设,22个建成投产,完成投资111.39亿元。以东兴国际酒店、晨光物流、新天标汽修综合服务、曹溪河生态旅游开发等25个项目为代表,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相继规划实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3%。这些显著变化充分说明:全市经济转型已经启动、进程加快,新的支柱产业正在形成。(三)“三农”工作得到加强,新农村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市财政统筹“以工补农”资金6500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67个重点村铺开新村庄建设,完成投资14.9%,22个村10156人迁入新居。重点村“五化五通五个一”工程取得突破,街道硬化户通率达到80%以上,有线电视户通率达到90%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9%,完善了村容保洁机制,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高阳农业园区投产企业达到10户,实现产值1.86亿元。铭信禽业1000万只肉鸭养殖加工项目打破了我市非资源性产业不大、不强的局面,用短短一年多时间打造出山西第一、全国第四的肉鸭养殖加工基地,典型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全市具有一定带动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5个,41项农产品、28万亩特色基地获得国家、省无公害认证,为加速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集中力量办大事,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筹资12亿元,铺开14条街道、公路建设工程,12条当年竣工通车,新增道路里程130公里,形成了明显优于周边县市的“周边大贯通、区域大循环、城乡大延伸”的城乡道路基本框架,对周边县市的吸引、辐射和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引文入孝工程全线贯通,年输水量1000万立方米,极大地缓解了工业用水紧张矛盾。上令狐220千伏、下栅110千伏、石公110千伏、高阳农业园区35千伏变电站建成运行,城南110千伏、铝工业园区220千伏变电站正在加紧建设,我市电力供应紧张、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不复存在。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75万平方米,日供气能力达到10万立方米,集中供水、供气、供热率分别达到100%、80%和80%以上。天然气主口接入孝义,将于近期入企入户,城市基础功能不断完善。(五)扭住治污、绿化不松手,市域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工业企业达标治理稳步推进,累计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7200吨、化学需氧量1100吨。城乡“大造林、大绿化”完成投资2.9亿元,造林6.2万亩,主干公路通道绿化、环城防护林绿化基本完成,城区道路、公园、机关单位和居民小区绿化新增绿地面积155万平方米。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8天,比上年增加96天,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明显。特别是胜溪湖森林公园建成开放,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且构筑了北方难得一见的“一湖两岸”城市格局,孝义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胜溪大地“人杰地灵”的秉赋得到彰显。(六)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得到加强。深刻汲取“6·13”事故教训,全面核查保留煤矿资源储量,查处越层越界行为。实行煤矿复工复产十部门“一票否决”制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采矿行为。组织3200余名干部职工逐级、逐人、逐岗位分解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完善了市、乡、村、企四级安全责任链条。严格安全责任追究,81名安全监管责任人被行政问责。扎实开展18个行业领域全方位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45000余条,培训各类从业人员4万余名,市域安全生产环境有了改善。(七)关注统筹和谐发展,社会民生事业长足进步。新建孝义三中、建西街寄宿制小学、孝义二中德平综合教学大楼,新改扩建51所农村学校。高考达线人数连续四年以百人以上速度递增,达到1175人,位居吕梁第一。完成市图书馆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和四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组建了孝义歌舞剧院。完成市中医院搬迁改造工程。新建、改建13个村卫生所,村卫生所达标率达到8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补助提高到每人15元,参合率达到99.08%。农村、企业、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及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大幅增加,财政补助标准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年用于各类保险的配套资金超过2000万元。市财政一次性拨款6500万元,用于社会保障扩面提标、生活困难村干部和从医从艺人员的生活补助。农村低保人员突破1万人,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市财政筹资2000万元补贴城乡群众冬季取暖,开展春节慰问等活动。采煤沉陷区治理新建小区完成投资5.44亿元、建筑面积55.3万平方米。计生、扶贫、宗教、气象、地震、市志、档案、残疾人等事业均取得新的成绩。(八)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府六位副市长先后向市人大述职。积极支持政协工作,完善市长接待政协委员日、工商联市长特邀联络员制度。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43件、政协委员提案140件。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设立市长信箱,开通民生热线,收到并解答群众意见、建议3700余条。
传统文化:皮影、木偶戏:孝义皮影是中国稀有珍贵的传统民间艺术,已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孝义皮影、木偶戏的特色。皮影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各式各样的皮制道具,通过灯光投影到白色幕布上,并配之以乐器,伴之以唱腔、道白等,使观众听到和看到有声有色的各种戏剧故事,给人以形神兼备的美感。因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均是民间艺人通过手工雕刻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为皮影戏,或影戏。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的一颗明珠。它以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的独特魅力,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受民众的喜爱。孝义皮影戏分为纸窗皮影戏和纱窗皮影戏,并以纸窗皮影为主。纸窗皮影主要以麻纸糊窗作屏幕,凭借悬吊在纸窗后的麻油灯亮影,因此称“灯影儿”、“纸窗子”。一般纸窗高约1米,长约2米,并固定在柜架上。纸窗糊制有严格的裁纸、毛边、对口、粘贴、平整等五道工序,其窗平整无皱雪白无瑕。皮影常以羊皮、牛皮或驴皮作为材料,皮影制作工匠依据戏剧故事,雕刻出各种生动逼真、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以及诸如桌椅板凳、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奇山怪石、龙亭金殿。军营帅帐等花样繁多而又精美绝伦的场景道具和自然事物。一般将这些人物景物和道具雕刻成高42-60cm,并用各种色彩绘制。这些雕刻物件又称作孝义皮雕。孝义的皮雕,构图简洁,造型别致,刀法细致,雕工细腻,疏密有别,色泽鲜艳,形神结合,在光亮下能显出立体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孝义皮影是集文学、音乐、表演、雕刻工艺于一炉的民间艺术,既可表演故事,也可当作独立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欣赏。孝义皮影音乐独特别致,地方特色浓郁。孝义皮影造型粗犷,线条简练,手法夸张,突出性格,雕镂精巧剔透,造型古朴洗练,线条遒劲有力,色彩典雅别致,极富韵味。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独特别致,地方特色浓郁。由于它长期流行于孝义一带,流布范围较小。在音乐方面,受外剧种影响少,因此长期发展缓慢,缺少变革,但同时也保留下自己古朴的风韵和色彩。皮影戏是以说唱为主来表达和完成故事的。基于影人在表演上的局限,所以不采用专门的乐段去表现环境和人物,因而它的曲牌非常简单,常用的只有“走马腔”和“三吹三打”两个曲牌。皮影戏的唱腔属于板腔体,但仍保留着联曲体的混合节拍和强起强落的特点。唱句系上下句结构,多为七字句、十字句,有时也有五字句。(2)孝义皮影、木偶的起源。皮影艺术堪称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先秦,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孝义是我国皮影戏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而得名。据历史考证,孝义皮影已有2400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即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期间,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在孝义讲学,为吸引更多人听他的演说,曾在夜晚利用“影乐”的形式聚众讲学。由于子夏从师于孔子,也会“乐、琴”,以影乐形式设讲,寓教于乐中,使“设教、乐琴、影乐”融为一体而成为“影、乐、教”的完善影戏形式。子夏讲学被当地人所喜爱,当地人学会了表演影乐的技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影乐教的形式在当地变为影戏,这就是最早的孝义皮影戏。(3)孝义皮影艺术的历史盛衰。到汉代,皮影在孝义广泛发展起来。到宋元时期,孝义皮影已发展成熟,成为孝义男女老幼都喜爱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据可考证的文物(1980年12月14日在山西省孝义市驿马乡榆树坪村南金代墓中出土皮影头像壁画)证实,至迟在金正隆元年(1156年)以前,皮影在孝义一直长盛不衰,深受当地百姓喜爱。据记载,金元明清近千年间,孝义皮影到了鼎盛时期。最盛时期,孝义境内有100多个皮影戏班,从事这一职业者达数百人之多。基本是无村不庙,无台不戏的戏剧之乡,并流传到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和内蒙古等地。这些均可由历史古迹所考证,如建于元大德九年(1305年)历朝多次重修的孝义城隍庙全木结构过厅式乐楼,规模宏大,全国罕见。到1992年,孝义市仍保存乐楼和古戏台125座,皮影戏台12座。到清咸丰年间,随着碗碗腔、皮影戏从陕西传入孝义,孝义当地的皮影在竞争中逐渐衰落下来。民国以后,其流行和分布范围越来越小,演出市场越来越小,影班解散,艺人改行。但抗日战争时期,皮影戏因说、唱、演俱全,且人少行动快,剧目丰富多彩,曾再度兴盛,受到群众的欢迎。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孝义还残存15个农暇搭伙的皮影班子。由于历史、社会和自身的原因,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皮影戏与其他的传统文化的断裂现象一样,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日渐式微。皮影的演唱、制作方法、雕刻工艺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古老的皮影戏演唱技艺濒临灭绝,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皮影演出建筑遭到破坏。随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能演皮影的人越来越少,能唱皮腔的艺人更少之又少,制作皮影的人也寥寥无几了。随着国际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传统文化正在进一步扩大影响。孝义市的皮影木偶剧也跟随着时代,走出了新的篇章。不但演火了国内,而且还走红了国外,由孝义皮影木偶剧团所拍的120集《英雄出少年》的电视系列剧荣获国际影视剧奥斯卡铜奖,名震海内外。
皮腔:孝义皮腔与孝义皮影的产生与发展相依相伴,主要以唢呐为伴奏乐器,故亦称“孝义吹腔”。孝义皮腔保留着联曲体混合节拍和强起强落的特点,是中国戏曲古老的声腔之一,对于研究中国戏曲声腔演变历史具有重要价值。皮腔因其演出时以白纸糊窗借光显影,被当地人习称为纸窗腔。皮腔的唱腔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为四句体,“起承转合”结构,艺人多称其为“平板(慢板)”,加锣鼓点称为“流水”;另一种是可以多次反复的上下句唱腔,艺人称其为“垛板”。皮腔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上下句结构多为吹奏乐(包括小唢呐、笙及呼胡)和打击乐(包括亮锣、二捂眼、马锣、饶钱、木头等)两大类。孝义皮腔的音乐独特别致,地方色彩浓郁,古朴清新,唱腔朴实、明快、粗犷、活泼。皮腔的传统剧目有50余个,现存30余个,其内容可分两大类,一类写神怪故事,其代表作品有《诛仙阵》、《万仙阵》、《黄河阵》、《风沙阵》等;一类写道教传说故事,其代表作品有《真武出家》、《森罗阵》等。随着碗碗腔传入孝义后,皮腔影戏在竞争中逐渐衰落,特别是民国以后,境况日下,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孝义市仅留下半个皮腔影班。
碗碗腔:山西省是闻名全国的戏曲大省,戏曲剧种数量居全国之首,孝义又是山西戏曲品种最多的一个市(县)。孝义人爱看戏,也爱唱戏,从事戏曲的人很多,因此素有“无孝不成戏”、“无戏不成班”之说。在孝义戏曲中,最有名流行最广的是孝义的碗碗腔。孝义碗碗腔是孝义民间戏曲艺术,也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戏剧之一。(1)孝义碗碗腔由流行于孝义民间的一种皮影说唱艺术逐渐演变而成。其旋律优美,柔和婉转,地方特色浓郁,语言诙谐、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很受老百姓的喜爱。孝义碗碗腔有两种声腔,即皮腔和碗碗腔。这两种声腔均来自于孝义皮影戏,即纸窗皮影唱皮腔和纱窗皮影唱碗碗腔。碗碗腔的特色乐器是碗碗和节子,碗碗的金属之音质地清脆、明快,和唱腔曲牌的婉转细腻混同一体后,使人觉得清新悦耳,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别有一番特殊的韵味。碗碗腔音乐为一种特殊的板腔体,有着完整和丰富的声腔体系,其唱腔板式有慢板、紧板、滚板、闪板、垫板、二导板、观灯、过关等。碗碗腔的调式为微调式。唱白板式主要有平标,流水、介板、滚白四种。武场乐器同中路梆子基本相同,独以碗碗和节子掌握节奏;文场主奏乐器是呼胡、月琴和二弦。碗碗腔唱腔的特点是真假声混用,唱腔尾音多用“虚词假声腔”。假声有两种唱法,一种是“二音子”,另一种是“尖音子”,而“尖音子”是在“二音子”基础上再翻高形成的。碗碗腔的假声拖腔,以“咦”、“呀”虚词唱出,加上呼胡、乐琴的滑弦伴奏,委婉缠绵,优雅动听,抒情性很强,听起来有一波三折、柔情似水的特殊韵味,因此碗碗腔音乐很是迷人。孝义碗碗腔的传统剧目题材很广,剧目丰富。前自春秋,后至元明,还有民间传说,内容广泛涉及中国历代社会的各个侧面。碗碗腔剧目现在能提名的只有120本,目前孝义市博物馆共收集整理了100本。这些传统剧目的代表作品有《闹朝歌》、《逼尘珠》、《九联珠》、《抱纱亭》、《三首案》、《大西汉》、《困淮南》、《桃仙洞》等。这些剧目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故事很长,最能吸引那些爱听故事的观众。(2)碗碗腔的起源与历史。孝义碗碗腔的形成于皮腔。它生于陕西,长于孝义。据传,清代光绪年间,陕西省同州(今大荔县)一带连年灾荒,大批饥民渡过黄河逃难到晋南、晋中,一些皮影戏艺人也前来卖艺谋生。由于其行装简单,曲调通俗,剧目多是表现流行在民间的故事,其中有许多剧目直接抨击社会现实,直抒百姓心意,如《孟姜女》、《反徐州》、《五花马》引起当地人的思想共鸣。因此当碗碗腔传入孝义后很快被当地接受下来。在以后的成长岁月中,受到山西的中路梆子、孝义皮腔、汾孝秧歌等孝义地方戏曲和孝义民间艺术的滋养,结合方言语调的特点,在演唱、伴奏、风格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具有孝义地方特色的碗碗腔。在清光绪中期,碗碗腔影戏班子逐年增递,并且引进了木偶戏和不少梆子剧目。清光绪末期,出现了兴旺繁荣景象班社多达70个,演出足迹遍及全省,远达宁夏、辽宁,大量上演移植剧目,并出现了较有影响的艺人,如王宝栋、张立广、井润元、李付德等。民国初年,由于军阀割据,政局动荡,极为兴盛的碗碗腔皮影开始步步衰落。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孝义境内仅存下十几个农闲搭伙的碗碗腔皮影班子,且都家当破败,演艺粗拙,演出质量低下,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碗碗腔这一传统戏剧。1950年,艺人那鹏飞、高仲玉、冯庭荣等大胆创新,首次用皮影形式表现现代生活,演出了《白毛女》、《赤叶河》、《血泪仇》等现代剧目,开辟了碗碗腔艺术发展的新途径。40年来,碗碗腔先后搬上了木偶和戏剧舞台,随着表演形式的变化,搜集创作了60多个曲牌,如《庆丰收》、《迎亲人》、《夜深沉》、《灯下吟》、《甜心头》、《倚门望》等。现今的碗碗腔音乐,板式丰富,唱腔多样,特别是女演员出现以后,唱腔更加优美动听,妩媚动人。
孝义历史:春秋:瓜衍县前655,(周惠王22年)晋灭虢迁其民于此,建虢城(在今古城北10里大虢城)置瓜衍县。平周城约前514,(晋顷公12年)魏献子在晋国朝中执政,将抢到的十县六卿瓜分,晋国名存实亡。魏国在虢城南10里筑宗庙建平周城,实际是魏国的国都
战国:平周城前479年孔子卒,约魏斯出生,战国始,前476年卜子夏被聘来西河孝义,当任魏文侯的老师,前453年魏、赵、韩三家分晋,前446年魏斯继魏国位,前420年派吴起在孝义西北78里筑吴城守西河以拒秦(今离石吴城镇有遗址),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任命魏、赵、韩三国为侯,魏国迁都安邑(今夏县),魏文侯在位50年,在孝义43年,在安邑7年,前396年卒。可以这样说:从魏献子在孝义的前403年,期间111年,孝义实际是魏国的国都。前381年魏武侯15年)“魏败赵于北蔺”即是在离石、柳林一带魏国战败,前339年“秦孝公派商君伐魏”,“赵进攻魏”,魏国在孝义玉泉山一带战败,约赵国占领平周城,更名中阳。
秦朝:平周县(中阳),前306(魏襄王13年),“秦取曲沃、平周”从前381到前282是魏、赵、秦在平周展开拉锯战的时代。前285年秦与赵会中阳,前282年秦拔赵(中阳)、兹氏二城。
西汉:于离县,前206—126年,约汉高祖刘邦改置于离县80年,平周县,前126年,汉武帝刘彻复置平周县
东汉:于合县,前9年,王莽建新国在此33年,约置于合。平周县,公元25年,汉光武帝复置平周,公元220年,东汉末废平周
三国:中阳县,公元220——307年,“魏移西河郡中阳县于今理”永嘉后划入隰城(今汾阳市)
南北朝:永安县,公元493,(北魏太和17年),分隰城置永安县,公元526,(孝昌2年),侨置平阳界(临汾一带),显州,公元529年,(北魏永安二年),置显州于六壁城(今六壁头村),领建平郡,定戎郡、真君郡、武昌郡、北齐废,永安县,公元555年,(北齐天宝中),复置永安县,同时并入介休县,公元561年,(北周武成帝),划出介休县
唐朝:公元619年,(武德2年),在温泉(今交口县)、高唐(今王才堡)置二县,公元620年,(武德3年),分新城县置温泉县,孝义县,627年,(贞观元年),贞观元年“因邑人郑兴孝行闻名于朝,赐名孝义”又有“永安与涪州同名故改为孝义”。同年新城县、高唐县入温泉县。
宋朝:中阳县,孝义县,976年,(太平兴国元年),曾改为中阳,不久复为孝义,孝义镇,1072年,(熙宁5年),并入介休,孝义成为镇,孝义县,1086年,(元元年),复置孝义县汾州辖,金、元、明、清、民国至今沿用孝义不改
元朝:1337年,(元至元3年),割温泉县之半入孝义县,属汾州辖
明朝:1595年,(万历23年),改属汾州府辖
民国:孝义县,1912年,(民国元年),属省府直辖,1914年,(民国3年),改冀宁道辖,孝义县,1930年,(民国19年),废道省府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孝义县,1948年,(民国37年),孝义解放,1949年,(民国38年),改汾阳专区辖,1952年,榆次专区辖,孝义镇,1958年,入介休县孝义降为镇隶晋中专区辖,孝义县,1961年,复置孝义县,晋中专区辖,1971年,吕梁地区辖,1975年,省府批准治县点由、古城迁建今新城,1985年,辖地更名为吕梁行政公署,孝义市,1992年,中央政府批准撤县建市,2003年,吕梁市撤公署,建吕梁市、孝义市由省府直辖,吕梁市代营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