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寿阳城区街道地图 ===
=== 寿阳县资讯概况 ===
气候:寿阳县气候较为寒冷,年均气温7.3℃左右,一月-9℃至-10℃,七月22℃上下。年降雨量40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20天。交通以铁路为主,石太铁路由东向西横穿县境,是全县的交通大动脉。此外,县城至段王有煤炭专用铁路一条;太旧高速公路横越城关;石家庄至太原、榆次至盂县等公路也途经县境。主线与县内的县级公路、乡镇级公路组成以县城为中心的公路网。境内大部乡镇和部分村庄可通行汽车,交通尚称方便。
概述:寿阳县位于山西中部,全县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所辖14个乡镇,206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寿阳土地广阔,资源丰富。全县耕地面积104万亩,宜林宜牧面积130万亩,发展农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被中国农科院列为晋东豫西旱农开发实验区,同时还是华北细羊毛基地县和山西山区杂粮豆类开发试点县。“寿绿”牌茴子白以低糖多维高钙闻名于世,是全国重大的绿色无公害茴子白集中产区。全县已探明煤炭总储量200亿吨,为全国重点产煤县,年生产能力500万吨。境内铝矾土、石膏、石料、紫砂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寿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太原、阳泉、榆次三市之间,距石家庄、郑州、天津、北京等大中城市较近;石太铁路、307国道和省道榆盂公路贯穿全县,太旧高速公路横贯县境47公里,把寿阳纳入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络,有“金三角”之称。境内还有11条地方铁路专用线,11个发运站,国家、省级各类仓库30多个,总储量130多万吨,已初步形成山西的“旱码头”和商品集散地。寿阳,春秋为晋马首邑,汉为榆次县东境。西晋主康年间置县,因县城地处寿水之阳而名寿阳。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寿阳迁大陵城(今文水县)并改名受阳。孝昌末,朔州寄置原寿阳城,辖五郡十三县。隋开皇十年复置,改名受阳。唐贞观十一年仍名寿阳。1958年合并于榆次市。1959年始分,现属晋中地区。寿阳县名胜主要有位于县城东关街的文昌阁,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清代康熙、乾隆、咸丰年间曾几度重修。文昌阁采用木结构建筑,重檐三层,建造雄伟,错落有致,16通碑石环阁而立,令游人流连忘返。此外,还有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尹灵芝纪念馆。寿阳羊为山西省优良绵羊品种之一。其特点是繁殖快,产毛多,毛质好,有90%的毛可为纺织工业利用。寿阳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春秋时期为马首邑,西晋太康年间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境内风光秀丽,夏季气候凉爽,有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清代名人“三代帝王师”祁隽藻故居、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尹灵芝烈士陵园、文昌阁等170多处建筑,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
历史沿革:寿阳春秋时为祁氏封地,晋顷公十二年(前514)祁氏之田被分为七地,寿阳之地置为马首邑。西晋太康年间置县寿阳。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徒其民于大陵城南,别置受阳县,孝昌末(527)朔州陷落,寄治于寿阳。隋开皇十年(590)于晋建之寿阳古城置受阳县。唐武德六年(623)置受州于县城,贞观十一年(637)改受阳为寿阳。宋、金、元、明为并州所属。清雍正二年(1724)改属平定州。民国三年(1914)属冀宁道,后直属于省。抗日战争中,由于战争形势需要,以石太铁路为界,设路南、寿西和寿东三个抗日民主政府,分别为太行二专署和北岳二专署所辖。民国三十七年(1948)全县解放,恢复原建置,后将松塔、落摩寺等地由平定县划入,归晋中行署第一专区所辖。1949年3月成立太原市人民政府后,归太原市一专署所辖,同年10月又划归榆次专署(后称晋中行署)。2000年晋中撤地建市,寿阳县属晋中市所辖。
工农业:境内共有耕地78.97万亩,粮食作物以谷子、玉米、高粱、豆类为大宗,经济作物以蔬菜、油料、瓜类为主。林区以双风山、罕山、牙山为主,仅罕山、方山两个林区面积就达30万亩,树种以松、杨、桦、柳、槐为主。经济林以梨、苹果、核桃、枣为主。寿阳县矿藏丰富,主要有煤、铁、矾石、石膏、耐火粘土等。其中煤的储量约280亿吨。工业有煤炭、钢铁、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纺织、食品、维修、建筑器材等。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