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威县城区街道地图 ===
=== 威县资讯概况 ===
行政区划:威县辖5个镇、11个乡:洺州镇、梨元屯镇、章台镇、侯贯镇、七级镇、方家营乡、第什营乡、枣园乡、固献乡、贺钊乡、贺营乡、张营乡、常屯乡、常庄乡、高公庄乡、赵村乡。
历史沿革:威县本沿用威州之名。威州始置于金代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盖因统治者企图以武振威为名。此时威州并非在今威县地,而在其西北三百余里之遥的今井陉县威州村。今威县当时为洺水县,属洺州,元代定宗二年(公元1247年)以洺水县遥属威州,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威州始从井陉徙治于洺水县,于是威州之名,始出现在今威县地。元末省洺水县入威州,至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始降威州为县,县袭用州名,故名威县,即为今县名之由来。威县境域,在春秋时先属齐,后为晋之东阳地。战国时属赵。秦代属钜鹿郡。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始于此地封广宗国,故城在今县东南二十里。新莽时废。东汉永元五年(公元93年)又封广宗国,不久罢为广宗县,属钜鹿郡(见《大清一统志》)。三国魏时改属安平郡。晋初属安平国,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改国名长乐国,广宗县仍属之。北魏初,广宗县属长乐郡,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析广宗县北部与南宫县南部地置经县,故城在今威县城北约五十里的经镇,今威县此时为广宗、经县两县地,十一年两县改属广宗郡,郡治经县,不久即废郡。两县复属长乐郡,孝昌中(公元525—527年)复置广宗郡,两县仍属之。北齐广宗、经县复隶长乐郡,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经县名武强县。北周建德七年(公元578年)广宗、武强县复属广宗郡,郡治武强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广宗、武强两县改属贝州,六年武强县改名经城县,十六年析经城县置府城县,故城在今县东北,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因避皇太子杨广名讳,改广宗县为宗城县,大业初年(公元605年)省府城县复入经城县,三年罢贝州,宗城、经城两县更隶清河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析经城县置府城县,同年于宗城县置宗州,宗城、经城、府城三县均属之,九年复省府城县入经城县,宗城、经城两县更隶贝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州罢改为清河郡,两县仍属之,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复为贝川,两县依旧属,至天佑三年(906年)以避朱温父名诚之讳,复改宗城名为广宗县,且更隶魏州,而经城仍属贝州。五代初两县依旧属,后唐又改广宗县为宗城县,并与经城县同属贝州,后周宗城、经城两县改隶大名府。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宗城县因避河患,徙治邵固镇(即今威县城东邵固),六年经城县省入宗城县为经镇,宗城县仍属大名府。金代,析宗城县北部的经城县故地置洺水县,属洺州,故城在今县北五十五里的古城,宗城县亦更隶洺州。元初,宗城县省入洺水县,遂徒洺水县治于今威县城,仍属洺州,定宗二年(公元1247年)以洺水县遥隶威州,(其时威州治井陉县),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始将威州自井陉县徙至洺水县,至正(公元1341—1368年)中洺水县省入威州,州属广平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始降威州为威县,属广平府。清代因之。民国二年(1913年)改属冀南道,次年更名大名道,县仍属之,十七年(1928年)威县始直隶于河北省,二十六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四督察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遂于次年八月建立威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区四专区。后因抗日斗争形势需要,在威县北部、东南部、南部还分别设有清江、宏毅、企之县,到1941年11月四县均属晋冀鲁豫边区冀南区十三专区,其后便撤销新设三县,仍并入威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威县属冀南区四专区。1948年9月属华北人民政府冀南区四专区。直到1949年8月1日,威县始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威县仍属河北省邢台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将威县划归邯郸专区,同年12月20日,撤销威县并入南宫县(当时也属邯郸专区)。1961年7月9日,析南宫县复置威县。仍属同年复置之邢台专区。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威县依然属邢台地区管辖。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称邢台市管辖。
威县特产:威县特产“三白瓜”享誉四方。始种于明朝,曾定为明清两代贡品的河北省威县传统特产“三白瓜”,最近又以其高硒、低糖、富含氨基酸的独特优势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北京、石家庄等地客商纷纷签订合同前来购买。“三白瓜”即“三白西瓜”,以白皮、白瓤、白籽而得名,是威县的传统特产,种植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三白西瓜提供了优异的生长环境,使其成为享誉四方的名瓜。“三白瓜”个头大,水份多,瓤口硬,口感细,耐贮藏,最长可存到第二年清明时节。每年到阳历12月份时,其瓜外表不变,其瓤则会成为汤糊状,这时其味则更为淳浓,在其顶部切一小口,用小勺舀着喝,如果再加些白糖,那会更甘凉沁脾。当地的群众还将其糖渍酱腌,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独具风味的佳肴。种植“三白瓜”时间最早的第什营乡张王目村,具有较大的传统种植技术优势,他们抓住时机,大做规模文章,并以实行统一地块、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措施来激发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今年一开春,400亩的西瓜地块早早就规划丈量好了,瓜农们在传统种植技术优势上,使用培育优选良种,严格按照县农技人员介绍的技术要点,进行地膜覆盖,根据不同的土质多蔓整枝,像呵护婴儿一样精心管理,并且严格做到不施农药不用化肥,确保特色产品绿色无公害,目前全获丰收,种植户家里到处是大堆大堆小山样的西瓜,平均亩产达5000斤,亩收入5000多元。他们还十分重视销售,不仅仅满足于当地市场,而把目标定在更大的城市,把目光放得更长远。精明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廷梅在去北京跑销路时,拿着样品到国家食品质量检验中心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此瓜不仅具有一般西瓜的清爽、多汁、体大、耐贮等品质,更为独特的是此瓜含十八种元素,高硒、低糖、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具有一般瓜类所没有的防癌、抗癌、抗衰老之功能,专家称之为罕见的保健、药用佳品。同时,还把“三白瓜”拿到第六届北方农副产品暨农业技术名优产品交易会进行参展,荣获优质产品奖。消息一传开,一车车甜蜜的西瓜拉出去,换回一沓沓的钞票,赢回村里群众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为进一步开发这一独特产品,县委、县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遵循发挥优势、注重特色的原则,以该村为试点,重点进行扶持。县质监、农业等部门通过实地调查,完成了“三白瓜”地方标准起草工作,并顺利通过省级审定。该县将准备建立标准化示范区,按标准生产,提高三白瓜质量,而后辐射推广,使其形成规模种植。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