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辛集市区街道地图 ===
=== 辛集市资讯概况 ===
辛集文物古迹:名胜古迹:
辛集清利寺:清利寺原是由静公僧于唐朝太和元年(827)创建。有碑文记载,现碑文尚存。元至正三年(1337)僧德兴重修。明朝永乐二年乡人张山、僧文瑞,天顺年间僧常胜,成化二十二年僧德功,嘉靖十八年乡人裴七玺,清朝顺治8年乡人李可孟相继重修,清康熙时住持僧叫圆平。
辛集崇兴寺:崇兴寺位于河北省辛集市市郊泗尚村,距离市区约9公里。寺院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元代曾有高僧重修。具记载时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客堂,斋堂,藏经楼,僧寮等,建筑宏伟齐全,当时常住僧人有百余人。远近闻名,香火鼎盛,信众极多。历史上崇兴寺历经兴废,屡次修建。解放前崇兴寺一直是河北几所香火最旺盛的寺院之一,‘文革’中寺院殿宇毁于一旦。历史文物现存有碑文,残缺佛像,菩萨像等,世变沧伤,兴废屡更,端端硕贤,砥柱其间,奕叶相承,传之无尽!
革命文物:辛集市烈士陵园,1946年,冀中六分区和辛集市政府在辛集市之南,石德铁路之北修建了辛集市烈士陵园,内有六分区司令员王先臣烈士墓、烈士亭。为褒扬革命先烈,激励后之来者,1960年束鹿县政府将烈士陵园迁至辛集市兴华鹿北段路西,王先臣烈士墓和烈士亭也随迁址新烈士陵园。原定名束鹿县烈士陵园,1986年3月改名辛集市烈士陵园。辛集市烈士陵园占地40亩。园内种植着青松翠柏和各种花草,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王先臣烈士纪念亭座落在陵园南端。北端是烈士事迹纪念馆,馆内陈列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遗物,并有他们的事迹简介。西侧王先臣烈士纪念碑和一区烈士公墓碑南北相对,整个烈士纪念建筑物布局合理,庄严肃穆,浑然一体。,华北联合大学旧址,华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华北联大)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在河北众多地方留下了“足迹”。2011年3月5日,几名网友在新城镇贾李庄、大李庄发现多处残破的老房子。当地老乡说,这些是华北联大旧址,很多文化演艺界名人曾在此住过。郭兰英、王昆、艾青等名人都曾在此生活、学习过。1946年11月,华北联大全体师生1000多人从广灵出发,经过800里跋涉,来到束鹿县(辛集)大李庄一带,对外宣称“平原宣教团”。校部驻大李庄村,几个分院驻贾李庄、郝家庄、沈家庄、前杜科、后杜科等村,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华北联大奉命从束鹿迁走。

辛集热点人物:公木,原名张永年,又名张松甫,现名张松如,笔名有公木、木农等。1910年农历5月15日出生在今辛集市北孟家庄村一个农民家庭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词作者、著名诗人、诗歌理论、学者和教育家。赵望云(1906~1977)中国画家。1906年9月30日生于河北束鹿县周家庄,1977年3月9日卒于陕西西安。初做学徒,1925年到北京,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肄业。1933年在河北农村写生,作品在天津《大公报》连载。1934~1936年又到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河北等地农村写生,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时农民的贫苦生活,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获平民画家的称号。40年代转赴西北,描绘西北地区的山川风光和农村风物,并作敦煌之行,临摹石窟壁画。1949年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西北文化部文物处处长、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赵望云擅人物、山水,笔墨苍厚,作品写西北山川、人物,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画风自然质朴,为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出版有《农村写生集》、《塞上写生集》、《黄河写生册》、《林区写生册》、《西北旅行画集》、《埃及写生画集》、《赵望云画集》.其子赵季平。赵季平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国家一级作曲家,被誉为“最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精神和西部特色的作曲家”。祖籍辛集市周家庄,系赵望云先生的儿子。主要作品:电影《黄土地》、《红高粱》、《霸王别姬》、《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秦颂》、《荆轲刺秦王》、《漂亮妈妈》、《一声叹息》、《回家过年》、《炮打双灯》等。电视剧《水浒传》、《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大宅门》、《青衣》,任率英(1911——1989),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国连环画研究会顾问,当代连环画大师,工笔重彩画的杰出代表。1911年出生于河北省束鹿县,30年代拜著名画家徐燕孙为师,专功工笔重彩人物画,1950年起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中国工笔画、年画、连环画的创作,与刘继卣、王叔晖等共同将中国连环画、年画创作推向艺术高峰。他的作品画风工细,构图严谨,线条优美,色彩绚丽,雅俗共赏。其作品既张贴于百姓陋室,又收藏于博物馆殿堂。任率英一生创作了大量艺术精品,连环画白蛇传被誉为现代连环画四大经典之一。年画嫦娥奔月发行以千万记数,其照片被美国航天博物馆陈列。特别是他晚年创作了大量艺术巨制:工笔重彩八十七神仙卷和百美图卷堪称工笔重彩的巅峰之作。方纪(1919-1998),原名冯骥,著名作家。出生于河北省辛集市佃士营村,著有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和诗歌集。代表作散文《挥手之间》,记录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参加国共和平谈判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抗战爆发后曾在武汉、长沙、桂林、重庆等地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39年到延安,延安时期曾在陕甘宁边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央党校三部(马列学院)和《解放日报》社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热河省文联主席。解放战争中,在前线任随军记者。此时,还参加了农村土改,写下了反映冀中人民抗日和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老桑树底下的故事》和中篇小说《不连续的故事》。1949年后曾担任《天津日报》编委、文艺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等职。1956年到西南旅行,写下了歌颂祖国飞跃前进的散文特写集《长江行》。以后他写了长诗《不尽长江滚滚来》和《大江东去》;发表了短篇小说《来访者》。1965年出版了散文集《挥手之间》。另外还有文学评论集《学剑集》。1979年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作协理事。李锡铭,(1926—2008)河北束鹿新城镇南街人。1946年后入清华大学先修班、建筑系、土木系学习。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受北京市委青委委派到石景山发电厂从事建团工作并兼石景山发电厂党总支部宣传委员。1952年后任石景山发电厂党总支部副书记、代理书记。1957年任石景山发电厂党委书记。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0年后先在石景山发电厂生产组协助工作,后任厂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5年后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电力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1年在国务院国民经济调整办公室工作。1982年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党组书记。1984年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1993年在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于2008年11月10日13时4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边章五(1900—1954)又名边荣浩,曾用名边慎斋。男,1900年生于河北省束鹿县(今辛集市)文朗口村。1922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在冯玉祥西北军部队任职。1931年参加江西宁都起义,加入红军。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第四十师、第三十七师师长,中央军委作战科科长,军委一局局长,红军大学司令部科长,延安城防司令员,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谋、军事教官,中共长江局编战委员会军政组组长,中共中央情报部第三室副主任,晋冀鲁豫国防工业部副部长,军事调处长春执行分部中共代表,旅大公安总局代局长,辽宁军区司令员,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武官,朝鲜停战谈判中方代表团军事代表。1954年2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边章五都有较高的评价。毛泽东主席曾两次为边章五题词表彰。任桂林(1915-1989),戏曲编剧。直隶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河庄村)人。建国后,历任中宣部文艺处干事,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编有《郑成功》、《陈胜王》等。合作编有京剧《三打祝家庄》等。曹天钦(1920——1995),生物化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原籍河北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出生于北京。长期从事蛋白质化学、植物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肌球蛋白轻链发现者。在肌肉蛋白质、神经蛋白质、蛋白水解酶和抑制剂、马王堆古尸的保存、植物病毒、植物类菌原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等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为发展中国的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张树政,1922年10月22日生于河北束鹿县(今河北省辛集市),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50年代初,分析比较了酒精工业的不同种曲霉淀粉酶系的组成,确定了黑曲霉的优越性;60年代初,阐明了白地霉的木糖和阿拉伯糖的代谢途径,纯化了木糖醇脱氢酶并证明为诱导酶;发现白地霉中有甘露醇,阐明了其合成途径;发现并纯化了NADP-甘露醇脱氢酶;70年代初,首次得到红曲霉糖化酶的结晶,进行了性质、化学组成、糖肽结构、化学修饰和光谱学构象研究,发现不同分子型有构象差异,后来证明是糖基化引起的;80年代,选育出β-淀粉酶高产细菌,活力当时在国际上领先;研究了20多种糖苷酶,首次发现有严格底物专一性的β―D―岩藻糖苷酶;从嗜热菌纯化了8种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