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武平城区街道地图 ===
=== 武平县资讯概况 ===
著名人物:开国上将——刘亚楼:刘亚楼(1910-1965),原名刘振东,福建省武平县桃澜区大洋泉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任空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开国少将——廖步云:廖步云(1914-2008),福建省武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军区彬县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湘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湖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开国少将——林伟:林伟(1914-1979),福建省武平县陈坑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第九团团长兼政治委员,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开国少将——罗斌:罗斌(1914-1967),又名罗振兴、罗思富,福建省武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队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备部队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中共北京密云钢铁厂委员会副书记,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公安部队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开国少将——蓝文兆:蓝文兆(1919-2001),原名高禄水,福建省武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四十五军一三四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
文艺理论家——林默涵:林默涵(1913——2008),武平县武东乡川坊村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公厅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中宣部文艺处处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等职。
省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王锦春:王锦春,男,武平县万安乡小密村人,武平一中教师,福建省“优秀班主任”,“首届中国银行闽西奖教金”获得者,省级“骨干教师”。其事迹纪录片两度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纪事”和“社会记录”栏目播出。
作家、知名记者——王松兴:王松兴,笔名王超,南风,福建省武平县东留乡大阳村人,中新社河南新闻·人物频道总监、河南电视台翰墨春秋栏目执行主编。
《网易》副总编辑——方三文:方三文,《网易》副总编辑,福建省武平县人,《南方都市报》高管,曾任《南方周末》记者。
青年作家——钟兆云:钟兆云,笔名赵云,福建省武平县人,青年作家,福州市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杂志编辑兼记者、副处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
经济社会: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6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0.70亿元,增长24.2%;第三产业增加值25.06亿元,增长14.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7:33.6:40.7;财政总收入3.04亿元,增长1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04亿元,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63亿元,增长4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2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66元,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5780元,增长8.9%。被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工业经济:2009年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24亿元,增长21.7%;工业总产值46.11亿元,增长3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33.49亿元,增长34.4%;新增福建(武平)塔牌水泥有限公司、新洲(武平)林产化工有限公司、中恒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3家亿元企业,累计达8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累计达115家。矿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农林产品加工、建材、电子等重点产业实现产值27.26亿元,增长41.5%,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81.4%;“IZUMI”(依苏米)、“春景”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媖洁”被认定为省企业知名字号。新注册建安企业4家,资质建筑企业在地总产值6.14亿元,增长134.4%。
农村经济:2009年全年农业总产值26.87亿元,增长4.3%;粮食播种面积3.75万公顷,粮食总产20.5万吨。生猪、烤烟、茶业、食用菌、果蔬、竹业等传统特色产业和仙草、野生花卉、象洞鸡等新兴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3.9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引进省外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业基地2个,新开工农产品加工企业7家,新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新增省著名商标4件、市知名商标3件,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持有量位居全市前列;获得省名牌产品2个、绿色食品认证4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武平绿茶”被核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象洞鸡”成为武平县首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品种。
第三产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大型商场、商务家政、文体娱乐、旅游休闲等服务业功能不断完善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9%。各项存款余额36.47亿元,比年初增加7.68亿元,增长26.7%;各项贷款余额27.01亿元,比年初增加9.41亿元,增长53.5%。新成立房地产公司2家,开发建设紫金大厦、成安丽景、东方新城、碧水绿洲、博士源住宅小区5个,商品房销售面积7.94万平方米,增长19.2%。全年接待游客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305万元。扶持发展限额以上贸易企业12家,举办首届(武平)闽粤赣边商品交易会暨小吃文化节,至尊娱乐城、红树林娱乐城、金池商务宾馆等娱乐休闲项目竣工运营。
项目带动:武平县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实施项目带动的重要抓手,结合区位、资源优势,在交通便利的国省道沿线规划建设武平工业园区和岩前、十方工业集中区(简称“一园二区”),着力构建“三足鼎立、众星拱月”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武平工业园区是省级工业园,距县城中心1公里,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区内已建成16栋12.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4栋3.7万平方米职工宿舍。主要发展电子、机械制造、轻纺等产业,有新洲林化、宇田汽配、瑞晶机械等30多家企业入园。
十方工业集中区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交通枢纽——武平十方镇,距县城15公里,距天汕高速公路永武路段互通口500米,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林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产业,有中恒通机械制造、澳森高档家俱、希科厨具等10多家企业入园。
岩前工业集中区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西南门户重镇——武平岩前镇,与梅州接壤,距天汕高速公路永武路段互通口1公里,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是福建省距离“珠三角”最近的一个工业集中区,已建成29栋15.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6栋5万平方米职工公寓、培训中心等配套用房。主要发展电子产业,有20多家电子企业落户园区。武平县根据省、市产业发展布局和县情实际,提出集中全力培育机械制造、矿产品加工、建材、农林产品加工、电子、生物医药等六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旅游休闲和轻纺产业(简称“6+2”产业)。2008年引进签约“6+2”产业项目66个,其中机械制造项目16个、电子项目9个、农林产品加工项目19个、旅游休闲项目5个,“6+2”重点产业实现产值19.37亿元,现价增长35%,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3.8%。为有效聚集国有资产,增强国资运营实力,提高国资经营效益,武平县对国有资产运营体系进行改革,重新组建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成立县矿业投资开发公司、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一园二区”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等子公司,实行经营性国资“国家所有、集中授权、分级管理、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强化资本运作、资产经营和资源开发,扎实推进土地盘活、资产处置、企业产权改制重组及优势矿产资源勘查收储开发等工作,有效拓展投融资空间,2008年融资2.55亿元,有力支持了国企改革和重点建设。2008年,武平县新开发项目116个,总投资7.9亿美元。新签约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69个,新开工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39个,新竣工投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新开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个。列入龙岩市“三个一百”项目计划中的12个新增长点项目新增产值2.35亿元,19个投资项目完成投资8.72亿元,分别超计划26.3和27.6个百分点;21个重大储备项目有7个转化实施。利用国内资金7.1亿元,增长65.1%;新批外资企业8家,实际利用外资1133万美元,增长332%;外贸出口661.1万美元,增长12.9%。
城乡发展:2009年第九期旧城改造完成拆迁补偿450户,补偿资金1.8亿元,安置房已动工建设,安置地完成“三通一平”;闽粤赣边客家生态文化城进入实施阶段,将军广场、影剧院、青少年宫等完成规划设计;法院、平川中心学校、实验幼儿园、仁济医院完成迁建选址;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投入运营,城区机械化定点屠宰场基本建成。完成碧水公园映碧湖建设及南门大桥除险加固,新建丰平路、育才路(一期)。完成岩前、象洞等12个乡(镇)集镇总规修编,规划实施蛟湖开发、十方商业一条街、岩前产权式酒店等88个集镇建设项目,中堡、武东、大禾及56个村“家园清洁行动”通过省级验收,十方镇被确定为市中心镇建设试点;6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村庄整理试点村、10个综合示范村初步建成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样板典型。
民生改善: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发放农资综合直补资金2246万元、粮食直补资金110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626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84万元、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742万元、石油价格补贴资金89万元,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1682万元,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费162万元。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年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07亿元,支付医保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2789万元;7136户1.82万人纳入城乡低保,发放低保金1464万元;为329名医改后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办理参保手续;启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伤生育保险和公务员医疗补助及退休人员住房工龄补偿工作,及时提高在职人员住房公积金提存比例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工伤职工待遇。实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269人纳入养老补助。安排新农合基金3017万元,参合人数扩大到30.2万人,2.1万人(次)得到补偿,补偿金额2924万元。新增城镇就业3132人,城镇下岗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7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培训新型农民33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50人。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工作,协调争取各类帮扶资金6087万元。完成造福工程搬迁2300人,发放补助资金621万元。
社会事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县。利用“6·18”对接项目成果86项。投入6019万元实施22所中小学、幼儿园迁建或改扩建工程。武平一中学生方洋以总分678(658+20)分获全省文科投档分状元,武平一中学生程美华以总分720分获全省理科原始分状元。投入1200万元新建县医院病房大楼,投入1056万元实施县中医院迁建工程,投入350万元实施乡(镇)卫生院建设。开工建设海西中山百家姓博物园。投入900万元建成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5个光华图书阅览室、23个农家书屋。《梁野神韵》在市文化周活动中获得八个奖项,是获奖最多的县份;《走出围屋》剧目在省二十四届戏剧节中获得四个奖项。在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59枚、银牌38枚、铜牌20枚。保持省“优质服务先进县”荣誉。城区数字电视转换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成2所乡(镇)敬老院。完成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修编,并通过省国土厅批准。
地理环境:武平县,地处武夷山脉的最南端,界于东经115°51′~116°23′,北纬24°47′~25°29′之间。东邻福建省上杭县,西接江西省寻乌县、会昌县,南连广东省蕉岭县、平远县,北靠福建省长汀县,是闽西、粤东、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集散地。武平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沟壑纵横,山脉连绵,最高峰梁山顶,海拔1538米,西北部多高山,东南部多宽广的平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17—19.6度,年降雨量为1450—2200毫米。河流属汀江、梅江、赣江水系,全县大小河流200多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8条。
历史沿革:武平县,历史上原是畲族聚居地,多为汉族。夏商时属扬州之域,西周属七闽地,东周称越国地,秦属闽中郡,汉时为南海王织封地,吴时改属建安郡,公元282年(晋太康三年)今武平境域属晋安郡新罗县地。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置汀州后,在州西南境设南安(今平川镇)、武平(今中山镇)二镇,隶属长汀,公元946年(南唐保大四年),并二镇为武平场。公元994年(宋淳化五年)升武平场为武平县。公元1913年(民国2年)废除府州制,以省统道,以道统县,武平属汀漳道。此后,武平先后属福建省第八、第七督察专员专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武平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29年10月,成立武平县苏维埃政府,隶属闽西苏维埃政府。1931年1月,武平的武东、武北地区与上杭联合成立杭武县苏维埃政府,隶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同年12月撤销杭武县,武东、武北划归武平县。1935年,红军离开中央根据地后,武平县苏维埃政府逐步停止活动。1949年5月,武平县县长练平宣布起义,成立闽西义勇军临时行动委员会武平分会,不久,国民党残部窜扰并盘踞武平;同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部队收复武平;11月7日成立武平县人民政府,建国后,武平先后隶属福建省第八专员公暑、龙岩专区、龙岩地区、龙岩市。?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