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威远城区街道地图 ===
=== 威远县资讯概况 ===
交通通讯:改革开放以来,公路建设通过改造、加宽、新建,全县境内现有总里程1236公里,公路密度每100平方公里96公里,已基本形成了以贡连路、内威路、资威路、荣威路为主骨干架与县城至镇(村)道路建设步伐网络服务体系,连接成渝、内宜高速公路,是推进威远与外界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成自泸高速公路威远段:成自泸高速公路建设可望于年内开工,预计2012年建成通车。据了解,成自泸高速公路起点为成都绕城高速公路,经眉山仁寿县桐凉村进入内江市威远县境,过连界西、关刀桥,设隧道穿马鞍山,经新场东、穿心店、老场、上坝、双河口、庆卫、威远西,在徐家冲跨省道S207线,过曹家冲,在朱家祠堂跨清溪河,经小高洞、界牌东后进入自贡境内,于大山铺北万家桥设枢纽互通与内(江)自(贡)高速公路交叉。路线全长262.551公里,总投资估算为206.8338亿元。贡连路:建设时间1999年至2003年,威远县城至连界场47公里泥结石路面改造水泥路面(一级5公里,二级42公里),总投资额1.8亿元人民币。内威路:建设时间1998年至2001年,威远段16.8公里二级水泥路面,总投资额1898万元人民币。资威路:建设时间1998年至2000年,威远段14公里水泥路面(一级5公里、二级9公里),总投资额2558万元人民币。城南汽车总站:建设时间1998年至2001年,部标二级汽车客运站,客发车位20个、站房面积4253平方米,停车场面积10000平方米,总投资额1500万元人民币。当前,筹建已久的“成(都)、自(贡)、泸(州)高速公路”马上就要开工建设。建成后,威远县到成都就只需1个小时多一点。县委、县府积极实施“畅通工程”,通过多渠道筹资,在“十五”期内,全部实现省、县专养公路硬化,建成连接高速公路主干道,县到镇公路主干道基本硬化或建成标美路,并以各镇干道为依托,村村通公路的路网体系。2007年,全县已形成县、镇、村三级公路网络。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11公里,其中:省道1条34公里,县道4条458公里,等级公路1144公里。车辆发展迅速,民用汽车7406辆,其中:私人汽车4715辆。随着成自泸高速公路的建设,县受交通瓶颈制约的局面将得到全面的改观。通信实现全覆盖,构成交叉立体网络。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1.71万户,其中住宅电话8.6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23万户,互联网用户1.44万户。
民族情况:威远是少数民族杂居县之一,长期以来,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威远的经济和文化。全县共有24个民族,有藏族、壮族、苗族、彝族、白族、土家族、纳西族、仡老族、布依族、瑶族、回族、哈尼族、佤族、高山族、僳僳族、侗族、傣族、满族、拉祜族、水族、黎族、维吾尔族、景颇族等23个少数民族。全县少数民族79户、268人,分布在全县18个镇。
经济状况:2007年威远县在第七届西部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列第63位。2007年,威远县成为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之一。2008年,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视察威远时指出,要建设工业威远。为此,威远县立足本县优势,抓住一次次机遇,提出“建设工业威远,打造丘区示范,迈向全省十强”发展战略。实现了农业县变工业县的飞跃。200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2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首次突破百亿元。经济总量列全省181个县(市、区)22位;连续两年当选四川省“类区先进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791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799465万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239398万元,增长12.4%。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6:65:1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8%、76.3%和11.9%。人均GDP达17553元,增长14.9%。全年财政总收入124295万元,增长28.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787万元,增长25.7%。国税、地税收入合计114108万元,增长27.1%。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人口62.15万人,可耕地面积54.42万亩,荒山面积48.86万亩。粮食总产量358703吨/年,油菜4659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元/年。县农业经济的自然条件历来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农村经济局限于有限的土地上。1980年后,逐步实行以户为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县坚持以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将西部低山区划定为工矿、林、牧业区,东南部丘陵区为粮、桑、果、油、养殖区。注重粮经结构调整,开发粮、猪、林、渔、禽、果、麻、茶等八大项目,形成粮食、生猪、林业、经济作物四大产业,农业经济由单一的种植业逐步发展为多层次的经济联合体,农业经济结构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有效地促进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9.90万吨,油料总产1.15万吨,生猪存栏50.81万头,出栏70.30万头,农业总产值26.34亿元。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3925元,人均住房面积达33.3平方米。农副土特产品新店“七星椒”、生姜,复立高山云雾茶,镇西“周萝卜”、龙会鸿顺竹笋,“川老妈食品”、“八卦鸳鸯酒”为国家、省、市名优产品,为全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和国家瘦肉型猪、柠檬基地县。
工业悠久资源丰富::县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菱铁矿、岩盐、白云石、石英砂、石灰石等二十几种。主要分布在低山区。煤、盐、铁矿开采始于西汉,至唐宋采煤冶铁已具规模。清末,煤、铁、糖等工业产品已达28种。民国中期,有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办的钢铁厂一座,私营铁厂17座,年产钢铁八千余吨。私营煤井408口,时称“煤炭县”。六十年代中期,境内发现油气田,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邓小平、贺龙、彭真、彭德怀等领导多次莅临视察。石油部在威远进行了“大会战”,使天然气资源迅速得到开发利用。八十年代后,县制定工业起飞战略,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工业,使建材、化学工业竞相发展。逐步形成以能源、建材、陶瓷、玻璃、化工、轻纺、塑料、食品和冶金机械九大工业门类。九十年代后,注重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抓大放小”,逐步形成冶金、建材、化工、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川威集团、康达建材工业公司,白塔新联心集团,建业集团公司,石牛化工集团公司成为县工业骨干企业。为全县煤炭工业重点县。2007年,全县有规模工业企业104个,以下企业3088个,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181.81亿元,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8.5%,工业品“川威牌”热轧带肋钢筋,焊条盘圆,“威玻牌”中碱球,玻纤丝(布),“白塔牌”墙地砖获国家、省名优产品称号。其中川威钢铁集团属国家中二档企业,正式职工5000余名,具有年产53万吨钢及各种钢型材的生产能力,其中川威钢筋属国家免检产品。白塔(集团)公司属国家大二档企业,职工2000余名,主要产品有内、外墙砖、地板砖,具有年生产能力1350万m2。白塔牌瓷砖为省知名品牌。建业(集团)公司属国家大一档企业,职工4000余名,主要产品为机焦及附产品、墙地砖,具有年产机焦20万吨,墙地砖550万m2的生产能力。康达建材工业集团公司属国家大二档企业,职工5000余名,主要产品为高、中、无碱三大玻璃球,具有年产8.3万吨的生产能力。新兴工业企业有高分子功能材料厂及石牛化(集团)公司,其中高分子功能材料厂为集改性剂合成、改性母粒、炭黑母粒及护套料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厂家,具有年产1万吨的生产能力,其产品获省新产品称号。石牛化工(集团)公司为磷化工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有饲料级磷酸氢钙及过磷酸钙,其磷酸萃取技术国内领先。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