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涟源市区街道地图 ===
=== 涟源市资讯概况 ===
涟源概况:涟源,地处湖南省几何中心,是沟通经济走廊的咽喉之地。1951年建县,1987年撤县建市。辖19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1897平方公里,总人口113万。涟源市境位于涟水上源,西起东经111°33′的三甲乡硐下村,东至东经112°2′的金石镇江边村,南起北纬27°27′的荷塘镇左湾村,北至北纬28°2′的伏口镇梅湾村,南北最长65公里,东西最宽40公里,总面积1897平方公里。涟源市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与娄星区、双峰、邵东、新邵、新化、冷水江、安化、宁乡等8个县市区相邻。全境属山地丘陵区,大致可分为北部中低山区(约占30%)、中部丘岗平区(约占51%)和南部中山、中低山区(约占19%)。西北部的雪峰山余脉、西南部的龙山山脉和中部的雷峰山脉由西向东延伸,构成一个中部隆起、朝东敞口的“E”字形地貌轮廓。龙山主峰岳坪顶,海拔1513.6米,为境内最高峰。渡头塘乡桥溪村江东湾,海拔103.5米,为境内最低点。主要河流有涟水、孙水和湄水。湄水在渡头塘乡铜铃桥汇入涟水(上游又称蓝田水),涟水东流至娄底市娄星区犁头嘴(原属涟源),与孙水汇合,形成涟水干流。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集中,无霜期长,严寒期短等特征。年均温16.9℃,1月均温5.1℃,7月均温28.6℃,极端最低温度-12.9℃(1977年1月30日,桥头河),极端最高温度40.6℃(2003年8月2日)。年均降水量1377.3毫米。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4、5、6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3%。年均日照1648.1小时。年均无霜期276天。涟源是一方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土地。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素称“煤海”、“建材之乡”、“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是湖南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世界最大的触煤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保温瓶生产基地、全国知名的煤机生产基地和锻造铸造之乡,又是全国茶叶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市),全国蔬菜、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旅游资源丰富,北有“三湘独秀”的湄江风景区,南有风景如画的国家级龙山森林公园。涟源文化底蕴深厚,又属革命老区,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全国先进文化市”、“全国先进体育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涟源地理:在涟源境内,群山林立、丘陵起伏之间,溪水奔流,河网密布,水系完整,水量充沛。全市主要河流有:东部涟水,为湘江中游一大支流,源于新邵观音山,自西向东,流经涟源市、娄星区、双峰县,经湘乡至湘潭县河口入湘江,境内全长85.85公里,沿途纳孙水、湄江、测水等1-4级支流89条,控制流域面积3906平方公里。西部资水,由南向北,流经冷水江、新化。经安化柘溪,过益阳注入洞庭湖,贯穿境内西半部,区内流程112公里,有1-4级支流100条,控制流域面积3985平方公里。区内各河流水质较好,PH值在正常范围内,离子总量不高,中等矿化度,适合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之用。全区年平均降水1406毫米,降水总量113.95亿立方米,且西部山区多于东部丘陵平地,直接形成的地表水资源38.87亿立方米。外来水资源丰富,共有133.42亿立方米,主要在西部,控制利用少;东部入境水虽不多,但利用较好。地下水年平均为21.6亿立方米,年径流量平均达21.35亿立方米,主要公布在北、东、南部地区、水能理论蕴藏量32.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14.26万千瓦。目前具备人工养殖的水面18万亩。涟源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冬季少严寒,夏季多酷热,秋季晴朗温暖,春末夏初多雨成涝,盛夏初秋少雨多旱。全年平均气温16-17.3℃。年平均日照时间1538小时,东部多于西部。无霜期268天。由于雨水偏多,土壤湿重,多为红壤,其次还有黄壤、黄褐土等。土地资源优势在于海拔低,土质好,丘岗河谷平地分布比较集中,有利于发展农业和城镇建设;山地面积大,宜于林业发展。从涟源市往西南行83公里,便到了冷水江市。市郊同兴乡有一巨型溶洞波月洞,洞内有27个厅,全长5.4公里,游览面积4万平方米。洞内各色钏乳千姿百态,令游人叹为观止,电视剧《西游记》曾在这里拍摄外景。仅次于娄底市郊的水府庙景区,有45平方公里的水面,水面上有34个小岛,游人可泛舟其中,或进行其它诸如龙舟竟渡、摩托艇等水上体育活动,湖畔的陶龛学校和天籁岩也可供游人参观。娄底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锑都、百里煤海和有色金属之乡美誉。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藏达48种,且储量大,品位高。其中锑矿储量居世界之冠,煤炭储量居全省第二,石膏、石墨、重晶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藏在湖南及至全国名列前茅。涟源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里地处我国东中部通往大西南的必经之道,北进川黔,南下粤桂,东连湖南“一线两点”经济重点建设地带,西接湖南西线开发的丘岗山地试验区,是湖南省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在湘中形成了人流、物流集散中心。湘黔,娄邵铁路干线和即将动工的洛湛铁路交汇于娄底市,使娄底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上海至云南瑞丽高速公路经过娄底。207、320国道以及涟(源)溆(浦)、宁(乡)邵(阳)、娄(底)衡(阳)、娄(底)湘(乡)4条省道贯通全区,通车里程达5000多公里。资水、涟水两大水系贯穿全区,常年通航里程达200多公里。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距娄底仅200余公里。娄底拥有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形成了立湘中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全国、处一隅而至世界的交通优势。

撤县建市:背景:概括地说,撤销涟源县,设立涟源市,是涟源政治、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建设涟源、振兴涟源的需要,是涟源人民的迫切要求。建县30多年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涟源县工业、农业、财政贸易、交通运输、市政建设、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广播体育等事业都获得了迅速发展,基本改变了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整个国民经济趋于协调发展,为撤县设市创造了条件。1986年,涟源县设7个镇、40个乡,有9个国营农林场库所,921个村委会,24个居委会;耕地面积约65.3万亩;总人口达95.3万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含自理口粮从业人口)约30.3万人,占总人口的31.8%。城区非农业人口(含自理口粮从业人口和农村籍在校中学生)达12.1万余人。从事非农业劳动的人口逐年增加。(一)工业基础牢固,实力雄厚。(二)农业有了较为稳固的基础。(三)交通运输较为发达。(四)水电矿产资源部分开发利用。(五)城区建设初具规模。这一系列情况表明,涟源的县建制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只有通过撤县设市,涟源以市为特征的中心作用,即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科学技术文化中心、信息中心等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更有利于发挥本地优势,开发利用本地资源;才更有利于引进技术、设备、资金和人才,发展横向经济联系;才更有利于加快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步伐和文教、科技、卫生、体育、广播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经过:根据党中央关于“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和国务院有关县改市的指示,以及涟源县的状况和发展前景,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研究,认为涟源县改市符合国务院国发[1986]46号文件中关于县改市的规定,将涟源县改市,有利于振兴涟源经济、更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县人民政府就于1986年10月4日具文报娄底地区行署和省人民政府(涟政发[1986]135号),请求将涟源撤县建市,并提出了具体方案。省、地对此很重视,多次派员进行专题调查,确认涟源具备撤县设市的条件。1986年11月10日,县政府向地区行署并省人民政府请示,请求将涟源县改为涟源市(涟政发[1986]151号)。是月,涟源县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县。1987年3月17日,省长陈邦柱签发上报国务院的《关于撤销涟源县设立涟源市的请示》(湘政[1987]5号)。6月10日,国务院批复省人民政府(国函[1987]103号),同意撤销涟源县设立涟源市(县级),县改市后行政区域不变。6月22日,省人民政府向各行署、自治州、市、县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发出《关于撤销涟源县设立涟源市的通知》(湘政函[1987]26号)。从国务院正式批准撤县建市以后,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家开展了历时3个多月紧张而有序的筹建工作。并召开四大家联席会议,组建涟源市筹建领导小组。在建市筹备期间,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工作。宣传部、总工会、文化局、广播局等向全县村以上单位发出建市宣传提纲和宣传标语;组织有关厂矿、单位排演歌颂涟源建设成就的文艺节目;组织一批摄影爱好者拍摄了200多张照片,更新县城橱窗;同时,县委、县政府还在各种会议上宣传县改市的意义,利用广播电视对筹建工作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烈的社会舆论氛围。8月15日,县委办通知(涟办[1987]85号)就更改刻制斟换全县区、镇、乡和其他县直属单位的党、政印章和悬挂衔牌,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9月27日,县委以[1987]106号文件,向地委写出了请求更换涟源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武装部机构名称,改任有关领导班子成员职务的报告。10月7日,召开中共涟源县委第五届四次全体会议,县委书记阳花萼作题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为建设一个文明发达、繁荣昌盛的涟源市而努力》的报告。全会确定,市庆大会定于当年11月1日举行。10月8日,县委办发出《关于启用“中国共产党涟源市委员会”及其所属部门印章的通知》(涟办发[1987]1号),正式启用中共湖南省委颁发的“中国共产党涟源市委员会”印章1枚和本市刻制的市纪委、市人民武装部和市委办等27枚印章,原公章作废。10月10日,根据地委的批复([1987]38号)及县五届四次全会的决议,县委作出《关于更换有关机构名称及改任有关干部职务的决定》(涟发[1987]10号),将县委更换为市委、其届别次数连续计算。使市建制机构名称和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得到正式确认。10月13日至14日,召开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撤县建市有关问题的报告,通过关于撤县建市的6项决议。县改市的工作得到法律的确认,从此,揭开了涟源市建制历史上的新篇章。10月14日下午,市十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七次会议,就县人大常委会各委办主任、副主任和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改任涟源市人大常委会各委办主任、副主任,县人民政府各委办主任、各局局长,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庭长、副庭长,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的职务改任作出决议。10月21日,经报请地区行署和省人民政府同意,市政府发出《关于撤销蓝田镇设立蓝田、六亩塘、马家境三个街道办事处的通知》(涟政发[1987]11号),撤销蓝田镇建制,将城区部分划分为蓝田、六亩塘、马家境3个街道办事处。其中蓝田办事处驻中山街,原系蓝田镇所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一并归蓝办管辖。六亩塘办事处驻六亩塘,管辖牛角石等6个居委会、79个居民小组。马家境办事处驻马家境,管辖双江口等7个居民委员会、68个居民小组。同时,启用三办新印章。11月1日,来自省、地有关单位的重要领导、有关城市的联络处负责人、境内省地厂矿和驻涟部队的领导,区、乡镇以及厂矿、农林场库代表等2000余人在光明山大礼堂举行隆重的建市典礼,庆祝涟源市正式成立。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