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蕉岭城区街道地图 ===
=== 蕉岭县资讯概况 ===
农业概况: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方面:一、粮食安全生产卓有成效。2004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7037亩,总产70426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41816亩,总产61513吨;单产434公斤。2、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2004年,粮食种植面积与去年增加7166亩,与此同时,优质稻、无公害蔬菜、脐橙、梅花柚等十大种植业基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年优质稻播种面积130470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92%;文福梅花早熟柚、广福脐橙新种面积均超过5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迅猛发展,预计全年蔬菜面积可突破8万亩(含夏种指数),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有新的发展。3、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表现在石窟河一河两岸的堤围建设有条不紊,进展较快,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顺利进行;农业耕作区主排灌圳常管常修,圳道畅通,特别是长潭东西干圳输水快捷,为我县重点农业区的供水提供了保证,为确保农业的增产增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4、科技兴农力度不断加大。一是与深圳福田农产品批发公司、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等单位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在市场准入、种子、技术、信息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打通了我县农产品进入大市场、大流通的绿色通道。二、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和水果套袋技术的推广得到迅速发展,全年水稻免耕抛秧面积22000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16%,全年推广水果套袋面积1500万亩;三是南药、水果、茶叶加工技术的引进有新突破;四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生物农药在水稻、水果、蔬菜、茶叶中的使用面积累计达15万亩次。5、农产品的产后服务不断增强。一是从事农产品流通销售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如农裕菜业公司、三圳志龙菜业公司、碧水农产品服务中心等企业,2004年1-10月份的蔬菜收购量和销售量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统计,上述三家企业销售蔬菜达0.9万吨;二是农产品流通协会和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在蔬菜、淮山、佛手、李子等农产品的流通销售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发展,特别是宝尔植物食品有限公司和昂天塘茶业有限公司以及县烟草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县茶叶、南药和烟叶等初级农产品向高级产品的转化,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提供了载体;四是信息服务有新突破,农业专栏节目《蕉阳田野》农产品流通销售信息的发布不断加强,农技推广机构、农业龙头企业、个别种养大户相继开通了农业信息网。6、农村工作有新进展。一是通过电视、印发资料等形式积极宣传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把农村土地发包、承包、土地经营流转等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不断加强农村经济的管理,全面实行村级会计代理制,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此项工作得到省、市有关单位的充分肯定,今年11月中旬,梅县、梅江区两地农财干部一行40多人前来我县参观学习交流;各挂钩单位切实加强了挂钩扶贫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挂钩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三是增强了对农村减负工作的监督,在效地减轻了农民负担。四是指导扶持农业种植大户采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成立蔬菜、香蕉合作社,今年初三圳招福蔬菜合作社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试点单位。
农业产业化建设方面: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的指示精神,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的决议》,县政府对农业龙头企业建设进行了工作部署,制订了实施意见,要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树立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的思想,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从2001年起至今,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催生、培育、建设了12家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加工流通能力、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含5家市级),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目前,我县主要有15家农业企业,其中已建成的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有12家,分别是:县神农有限公司(市级)、昂天塘茶业集团公司(市级)、县烟草公司(市级)、宝尔植物食品(梅州)有限公司(市级)、三圳志龙菜业公司(市级)、三圳种猪场、农裕菜业有限公司、健民绿色畜牧有限公司、森华林业有限公司、碧水农产品服务中心、金山八宝绿色保健食品公司、伟氏果品有限公司。据预测,2004年12家农业龙头企业共拥有固定资7400多万元,年销售产值达10800万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7.6%,其中年销售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有2家,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有5家,300万元以上的有5家;上交税金45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760万元,连结农户1.2万户,约占全县农业总户数的25%;带动种植面积9.2万亩,养畜量1.8万头,养禽量42万只,农户从中增加收入1837万元,户均收益705元,直接或间接吸纳劳力5000多人。通过发展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对我县农业生产促进最大、发展最快的是蔬菜生产。全县年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次,形成了在三圳、兴福相对集中连片近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其中获省无公害认证的基地3500亩,蔬菜商品率高,仅志龙菜业、农裕菜业、碧水农产品服务中心3家农业龙头企业向外销售蔬菜8千多吨,约占当年全县蔬菜总产量的17%,所产茄瓜独占惠州市场。
民俗风情:客家风情:蕉岭客家人,是古代中原汉族的后裔,在长期手产生活中生成了客家人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意识。客家人十分好客,每当亲朋戚友到来,他们都喜欢以家酿米酒相待,这种米酒又称“水酒”,如是初开坛提取的酒,称之为“酒娘”。这种“酒娘”好喝,度数虽然不高,但后劲大,容易醉人。他们在喝酒时,很注意礼节。客家人喜欢使用四方桌,俗称“八仙桌”,一种可供八个人同坐的木头桌。上座时,他们很重视席位的安排,一般按亲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坐。宴席间的大小位,是这样安排的,如正厅只排有一张桌子,这时以面对大门的左侧为首位,右侧为第二位。然后从左到右,穿插论序,面对正厅的右侧为最小。如果安排二张桌子,这时候以左边桌位为大,右边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称之为“一品席”,这种情况,以首席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宴席间第一回斟酒(亦称筛酒),是按尊卑长幼次序先后斟酒,最后再给自己斟酒。酒斟好后,酒壶嘴不能对客人,要对着自己,否则就是失礼。敬酒时,敬酒者要站起来,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诚意),右手举杯讲几句祝颂的吉祥语,并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迟到,视不同情况罚酒1-3杯,妇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3杯,才能离席。客家人喝酒时,为了增添酒兴和热闹气氛,在各种宴会场合,或俗、或雅、或简、或繁,都有猜拳助兴的习俗。猜拳时还有一些规则,比如出三时,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时,大拇指要侧向,不能往上翘。出二时,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时要侧向,不能象灯驳壳枪一样食指指向对方,以表示礼貌。客家人酒令,具有丰富的知识性。猜拳的数字从零到拾,如猜中双方所出的手指合计数,即为胜方。如双方同时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采取“四字式”叫法,比如猜“一”时叫“一品高升”;猜“二”时,叫“两家和好”;猜“三”时叫“三星高照”;猜“四”时叫“四季发财”;猜“五”时叫“五子登科”;猜“六”时叫“六六顺心”;猜“七”时叫“七巧成图”;猜“八”时叫“八仙庆寿”;猜“九”时叫“九久长长”;猜“十”时叫“十全十美”。所以喊的就是吉祥语。喝酒猜拳时,一般以三杯酒为一组,输拳者喝酒,三杯酒喝完就算过关。如余兴未了,可再来一组或几组。如需请人代拳、代酒,应和对方协商,征得对方同意才行。除了猜拳斗酒外,还有出手指点数字斗酒,做法是席间指定一人为首,按大家所出手指的总数,算到谁,谁就得喝一杯,例如大家所出手指是六,从为首者算起,到第六位即为喝酒者。另外也有“转汤匙”斗酒的,桌中摆一个汤匙,由一人旋转汤匙,待汤匙停止转动时,汤匙柄指向谁,谁就得喝一杯。除外还有“猜单双”斗酒的,在手心中任意放入一枚或两枚硬币,让别人猜单、双,输者喝酒。客家人酒令花样多,有文化的人还喜欢“字词令”(包括地方特产令、农谚令等)、“诗词令”,此外还有“通令”(多是别出心裁,涉及意趣,令人忍俊不禁。),包括猜谜等。客家人喜欢通过酒规酒令、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游戏,增添酒兴,消除寂寞困倦,直至尽欢尽醉。
生产习俗:以耕田为主业,禾分早晚两季。农忙时村人互帮互助,不计报酬。男人多外出谋生。理家与耕作由妇女担任。传统农具有犁耙、辘轴、脚头、铁扎、禾镰、荡耙、木制龙骨水车等。妇女上山割草代名叫割鲁萁,客家妇女鲁萁担最有特色,一担鲁萁二头共八捆,用竹杠勾索绑担,四平八稳,旧时,园中种苎,妇女用其织为夏布,名曰家机布。另种黄麻以编绳,作萝索、牛索等。
生活习俗:服饰旧时用自织的织家机布制被和衣着,今已淘汰,清至民国初期,官吏豪绅及儒生穿长袍马挂,平民男女服装为开襟式,女的为在则开襟上衣,称大襟衫,衣长齐膝,现在服饰多样中西服盛行。鞋帽旧时有布鞋,俗名阿姆鞋。草鞋和粤俗传统木履,现时的品种多,式样日趋新颖,旧时冬天男人戴毡帽、礼帽和棉帽。妇女冬日戴帽(头裙)蓝布所做。饮食一日三餐,米饭为主。旧时早上用锅煮饭,用罩捞把饭捞起,盛于饭甑中,供一天吃,传统名菜、名吃有“蒜头焖猪肉”、“焖狗肉”、“炒鸡酒”、“盐焗鸡”、“扣肉”、“蘸仔鸭”、“酿豆腐”、“鱼生”、“仙人粄”、“猪油粄”、“锅笃粄”、“黄粄”等。民居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客家民居是“围龙屋”,它多建在丘陵、斜坡地面或田畴交错的小丘前。其所采用的建筑工艺,是中原汉族建筑艺术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形式,其结构一般是“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屋前有一晒禾坪,大门之内,分上、中、下3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以两厢向后延伸,形成马蹄形的后围,其特点是以南北子午为半轴,左右对称,以屋前面的半月形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屋结合成一个大极形整体。
婚姻习俗:解放前,蕉岭人的嫁娶分为“大行嫁”、“童养媳”、“等郎妹”、“二婚亲”。大行嫁,多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程序有定亲、纳彩、迎亲、拜堂闹洞房、做三朝等礼节。迎亲之日,女子穿旗袍、戴凤冠、乘花轿,出嫁时,先行一童桃枝或榕枝开路,谓拖青,男家鼓乐迎亲,花轿到男家后,新郎要踢轿门扶新娘入屋拜堂成亲,旧时小户人家生有男孩后,就向邻近外姓人捡(收)一女孩,俗谓“细心”。待成年后于除夕晚成亲,称圆房,此为童养媳。等郎妹即旧时有些贫苦人家当时自己没有儿子,先买个女孩来抚养,等自己生有男孩后,即配为偶,长大后即行婚配。有的媳妇长到十八岁,“小丈夫”才几岁,故有“十八娇妻三岁郎”的说法。二婚亲即妇女再嫁,旧时多受歧视,新中国成立后,婚事新办,大兴文明之风,有集体婚礼、男到女家、旅行结婚、开茶话会等形式,婚礼简朴而热烈。
祭祀习俗:旧时,老人逝世,俗称“过身”;安葬,俗称“还山”。葬礼亦有许多繁文缛节,有钱人家还要延僧诵经(俗称做斋)。蕉岭县用棺木土葬为尚,今已除旧习实行火葬,祭祀,蕉岭各姓均有祖祠,设于县城者为宗祠,设族中曰家襟祠亦称祠堂。祭祀祖先分春祭与秋祭,春祭主要为扫墓形式,秋祭在八月,每姓各有祭日,从八月初一至秋分为止。但也有部分地区祭祀祖先日期七月半或其他时间。
教育概况:总体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和“三胞”的热心支持下,我县教育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事业得到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普九”成果得到巩固、提高:目前,我县有电大进校联校1所,普通中学19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小学87所,幼儿园98所(含私立幼儿园),在校学生(不含联校)人数为42065人。我县现有专任教师2497人,其中中学1184人,小学1206人,幼儿园107人。我县“两基”工作于1993年通过了省人民政府的验收,成为国家教育部首批颁布实现“两基”的达标县,1997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又于1999年、2002年先后两次接受并通过了梅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的“两基”复查验收,复查验收组的领导、专家对蕉岭的“两基”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03年10月全市中小学预防中小学学生辍学的现场会在蕉岭召开,我县“控辍”成绩得到了与会领导的肯定,我县“控辍”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市推广。我县“普九”成果得到了新的巩固和提高。我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毕业率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5周岁人口文盲率为0。初中入学率为99.75%,辍学率为0.98%,初中毕业率为99.2%,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8.3%;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为91.8%。
教育扶贫工作取得实效:近年来,通过上级“拨一点”,发动社会“捐一点”,自我挖潜“免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86万元扶助贫困学生。目前,全县共有1117位中小学贫困生,其中的900位学生得到了资助(不含部分不公开的结对扶助),确保我县贫困家庭学生不致因贫困而辍学。
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我们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重点,以创建“行为规范学校”、“绿色学校”、“平安校园”为载体,积极联合政法委、团县委、公安、妇联、防疫、关工委等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了“星海之声”万众歌会、“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文艺宣传“百校行”、“双合格”家庭教育活动、“邮政杯”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血的教训”安全教育征文比赛等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进一步优化了校园周边环境,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形成了全员德育、全程德育、整体育人的新格局。全县师生犯罪率继续保持为零,违法违纪事件大幅度减少,各中小学校校风正、学风好。实验中学被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建设快速发展:全县以布局调整为切入点,以优质资源扩大配置为动力,以教育信息化拉动教育现代化,努力构建优质教育体系。一是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十五”期间,我县积极落实“筹资办学”工程,多方筹措资金4800多万元投入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和校园环境建设,新建了实验中学、友邦小学;改造了蕉岭中学、华侨中学、新铺中学、逢甲中学、县人民小学、实验小学、南礤中心小学、蓝坊中心小学、上村小学、程官小学、油坑小学、群贤小学等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至目前止,全县中小学基本实现了楼房化。有85%的中小学达到了校园建设规范化的标准,有84%的中小学校创建成为市、县的美丽校园。二是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根据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变化,结合城镇化建设进程、薄弱学校改造等工作,进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全面完成了“十五”布局调整的任务。全县已撤并了50间“麻雀”小学(含教学点),1间初中和1间普通高中。通过布局调整,学校布局逐步趋于合理,中小学规模效益显著提高。三是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目前,全县中小学优质学校由“十五”初期的1所增加到11所,县一级学校由8所增加到16所,蕉岭中学正向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迈进。全县中小学生就读优质学校的比例近50%,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分布差距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均衡进展明显。四是信息技术教育和英语教育有新的发展。目前,全县各中学、中心小学均装备了计算机室,安装计算机共2078台。信息技术课在全县逐步得到普及。英语教育方面,到2004年秋季,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开设了英语课教学,县直小学、中心小学和有条件的农村完全小学四年级起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
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县先后启动并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工程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工程。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切实加强新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大力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逐年提高。实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教师聘任制,加强师德建设,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十五”期间,共有1位教师获得国家级奖励,有30位教师获得省级表彰,有65位教师获得市级表彰。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和合格率逐年提高,一支扎根山区、安教乐教善教的教师队伍活跃在全县教育战线上。
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多年来,我县坚持邓小平“三个面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普通高考省线入围人数逐年攀升,从2000年的314人上升到2005年的606人。虽然有高考不断扩招的因素,但万人口上省线率高居梅州市前列。2003年高考,高分尖子生有了突破,进入全市总分前50名的人数仅次于东山中学和兴宁一中。蕉中的杨丽娟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2004年,蕉中徐伟权同学以总分838分的好成绩列全市第八名,并被北京大学录取;蕉中的郭建芳、陈剑文两位同学成为梅州市的单科状元。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高中教育规模扩大。县内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由2000年的4003人,增加到2005年5103人;普及程度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87%,较2000年提高了10.11个百分点,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数为194.8人,排在梅州市前列。职业教育上新台阶。县职业技术学校从镇平中学分离出来独立办学后,加大了职业中学与塔牌集团、县绮梦制衣厂等企业的联办力度,扩大了学校规模,教学设备设施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蓬勃发展。全县现有公办幼儿园55间,私立幼儿园39间,在园幼儿5184人。幼儿教育逐步形成了多元化投资办园的格局。成人教育红红火火。我县教师进修学校电大联校坚持“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的办学思想,开设有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等大专专业8个,本科设有法学、英语教育等7个专业,参加学历教育的学员达983人,电大办学水平居全省先进行列。
素质教育成绩斐然:1997年底,我县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实施素质教育实验县之一。几年来,先后实施了“科研促教工程”、“教学评价工程”、“学科竞赛工程”、“教学龙头工程”、“第二课堂活动工程”、“课堂教学变革工程”等,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了我县教育整体水平。全县被确立为国家级立项的课题3项,省级3项,市级8项,县级99项。2002年有四项教学科研课题获市第二届普教科研成果奖励,五项科研课题被市普教科研“十五”规划立项。近年来,有12位教师获省教学教研成果奖励,有150多位获市教学教研成果奖励。中小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实践活动屡获荣誉。如原实验小学学生丘兆翰曾荣获2001年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一等奖。在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县体育健儿屡获佳绩。在连续两届获得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各两个团体总分第一名的辉煌战果后,又获得2003年“长乐杯”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初中男团总分第二名,初中女团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在1999年举行的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我县镇平中学学生丘春苑一人勇夺两块金牌和一块银牌。在2002年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县华侨中学学生丘剑锋一人夺得四块金牌,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在蕉岭学校体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