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目标:梨坪乡党委和政府奋斗目标是:全乡粮食产量达到400万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达到300公斤,人均纯收入600元。 地方名人:地方名人,王应国,曾任甘肃省交通厅厅长,为家乡公路建设、冷堡子渡口、九原电站建设做出了贡献。 自然资源:梨坪乡,以乡境内尚家坝、李家坝、侯家坝梨树多而得名。境内的乡村公路和白龙江上的渡口相连,且连接国道212线,经冷堡子通九原寨。龙巴河为文县八河之一,发源于梨坪乡和武都县交界的擂鼓山,由23条小溪汇集而成,横贯全乡,汇入白龙江,流程28、9公里,年平均流量1、6立方米/秒。利用龙巴河水先后建起了九原电站、草咀电站和池塘坝电站。乡境内山大沟深,大部分耕地分布在山坡。龙巴河上游、九原寨一带森林茂密。境内降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寒冷,无霜期短,生产条件较差。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洋芋等。经济作物有纹党、当归、花椒、天麻等。梨坪盛产梨,个大汁多,香气扑鼻,生产历史悠久,曾在全县闻名遐迩。梨坪乡的九原寨还产名贵药材虫草,每逢采挖季节,山民们争相上山采挖。梨坪乡尚家坝集市繁荣,是梨坪、舍书两乡的农副产品集散地,甚至毗邻的桥头、武都外纳等乡的一些村民也来此赶集,成为临江片除桥头外的第二大集市。每逢集日有数千人云集,各种山贷摆满长街,毗次栉比的杂货摊点琳琅满目。梨坪乡地处地震带上,1897年大地震,曾给当地山民造成巨大损失,至今尚存当年地震痕迹,尹家磨的巨石就是当年地震造成,传说梨树道整村被地震掩埋,三天之后尚闻雄鸡啼鸣。1999年4月15日,这个乡的马家山一带又发生4.5级地震,马家、大寨、梨树道、元头等村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房屋毁坏,墙壁裂缝,还造成个别人员伤亡。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同时也波及至梨坪,造成2人死亡多人受伤。梨坪乡大村大寨较多,比较有名的有金坪、玉坪、赵村、尚家坝等。六七十年代,曾设有玉坪公社,后合并于梨坪乡。全乡有史以来文化氛围较浓,改革开放年代更崇尚习文学字,成立了农民书画协会,曾在陇南地区小有名气,在喜迎香港回归的日子里举办了"迎回归书画展"。这个乡的金玉坪村农民李长忠等还在赵家峰带营造了全省第一个"回归纪念林"。 工作重点:一以退耕还林、农田基建为主,调整产业结构。把全乡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还林还草,25度以下的坡耕地全部抬成水平梯田。并搞好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三大基地"建设。二是争取冷堡子大桥的立项兴建。三是大搞乡村公路建设。力争年内拓宽全乡两条经济大动脉冷九公路、梨桥公路,修通至葡萄架及到草坪的乡村公路,兴建尚坝人行桥、金玉坪人行桥。三是积极争取和大搞水利工程建设。建设好三坪渠是今后全乡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解决马家、梨道、金玉坪、尚家坝、李家坝石介湾、葡萄架等村社的人畜饮水工程,续建堡子村集雨工程、旧寨河堤、尹磨和打烟地水渠等。四是继续抓好温饱工程,打好扶贫攻坚战。重点从三方面入手:(1)明确重点,以干克难,实行倾斜;(2)落实措施,突出效益;(3)点面结合,巩固成果。五是搞好全乡各村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工作,争取长治工程在龙巴河再次上马。六是继续搞好集资办学,力求修好梨坪中心小教学楼。七是继续搞好"四五"普法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八是增强公仆意识,认真改进工作。(一)是正确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建立健全制度,注意倾听社会意见和群众呼声;(三)是公开办事制度;(四)是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改进工作作风,办实事,办好事,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疑点、难点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