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2003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4255.36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079.39万公斤,人均纯收入754元,人均有粮307公斤。按新的脱贫标准860元计算,尚有2.5万人未脱贫,处于温饱线以下,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乡镇企业有年产量750吨的尖山电石厂,年发电量10万度的布丈电站,500亩的“三鑫”果园。全乡森林面积27100亩,森林覆盖率达21.9%。 白龙江和洋汤河从乡境内流过。全乡自然条件差,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素有"五山五断头,十沟九不流,耳听人说话,半天难碰头"的谣谚。气候干燥,无霜期短,自然灾害频繁,春旱秋涝,夏季冰雹和暴雨多。境内虽有白龙江和洋汤河,但由于川坝地少而利用率不高。粮食作物以玉米、洋芋、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纹党、当归、花椒、核桃、蜂蜜、生漆等。高山林区有桦、椴、松、漆木等优质林木。国道212线穿境而过。境内白龙江畔的苗家坝有修建水电站的良好坝址,已经水电部勘测,规划修建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的水电站。尖山乡因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曾是全县最贫困的乡之一,1986年与临江片其他乡一起被列入省扶贫困乡。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乡党委和乡政府带领群众治穷致富,坚定不移地走"抓水整地增粮,营林种草兴牧,多种经营取胜,采矿加工致富"的路子。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兴水修渠,筑堤护田,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坚持粮一起抓,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优势,组织和带领农民大力发发展以花椒和党参为主的多种经营。涌现出如草芽村等营造经济林果园治穷致富的典型,全村建起了亩桔园,户均亩,柑橘最高年产量达15万公斤,产值15万多元,成为治穷致富的先进村。经过历届乡党委和乡政府的努力,尖山乡扶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全乡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也有了发展,尖山小学建起了义教工程教学大楼。 教育状况:全乡有学校24所,其中初等中学1所,全乡在校学生7574人,其中小学6426人,中学1048人,教职工215人,入学率97.8%。全乡有党员741人,党支部16个,村党总支6个。全乡有团员4728人,团委2个,团支部26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