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全镇有耕地62989.05亩,人均占有耕地1.04亩,2007年,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农民增收放在首位,着力抓好产业培植。一是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推广良种7.62万斤,规划完成综合配套措施2万多亩,其中四配套9369亩,三配套10415亩,水稻917亩,实施县镇样板2452亩,其中县样板1350亩。二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规划完成烤烟种植4000亩,其中省基地烟1250亩,截止9月25日,完成烤烟收购35.47万公斤,占任务数的70.94%,其中上等烟12.42万公斤,占收购数的35.02%,中等烟18.47万公斤,占收购数的52.08%,目前库存6.5万公斤,估计未烤烟叶4.5万公斤;规划种植洋芋13374亩,反季蔬菜3319亩,其中向家湾新农村示范点引进种植优质蔬菜300亩,大棚2.4亩;高规格种植土瓜1774亩,其中基地样板1000亩;完成魔芋种植7867亩,其中连片示范种植1000亩;引进种植雪莲果2亩,西瓜20亩,蚕桑287亩,优质核桃300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余人。三是畜牧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紧紧围绕“种、料、管、防”四个环节,淘汰劣质公牛78头,实施黄牛冻精改良125窝(次),完成生猪杂交550窝(次),上半年完成畜禽存栏71715只(头、匹),出栏畜禽29185只(头、匹),实现肉蛋产量1609.1吨,产值达1294.52万元,完成青绿饲料种植7240亩,推广青贮饲料1630吨,混合饲料1740吨,浓缩饲料13.5吨,添加剂2.8吨。 人口卫生:2007年,全镇有已婚育龄妇女9160人,占总人口的17.63%;截止9月份,出生人口581人,其中计划内出生438人,一孩300人,二孩254人,计划外多孩35人,出生率为10.66‰;死亡228人,死亡率为4.18‰;人口自然增长率6.48‰,计划生育率75.39%,多孩率6%,与去年相比,多孩率下降3.57个百分点。完成“五术”790例,“三术”764例,其中一孩放环370例,占任务数的108.8%,与去年相比增长17.79%,避孕及时率80.29%,二孩结扎790例,占任务数的116%,增长5.14%,多孩结扎110例,施行补救措施26例,同比增加2例。完成社会抚养费征收41.5万元,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办证30户,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办证巩固率100%。定期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测环查孕,累计开展测环查孕9000余人(次),医学监护面达100%,人均2.6次。对集镇、矿区流入人口进行全面清理查验,查验流入人口《婚育证明》800余人(次),主动为流入人口提供避孕节育措施一孩12人,二孩1人;建立健全流出人口台帐963人,及时联系流出人口所在地计生部门对5名超生超怀对象施行补救措施5人,回复流动人口信息107条,流动人口管理开始步入正规化,制度化。认真开展清理整治工作,以“钉子户”、“长跑户”为重点,清理整治“钉子户”11户,“长跑户”2户,征收“钉子户”、“长跑户”社会抚养费3万余元,并全部施行了绝育措施。定期对村级计生宣传员进行政治学习和统计等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基层计生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村级计生宣传员中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采取“以奖代补”激励机制,适当提高村级计生宣传员工资待遇,对优秀的计生宣传员参照副主任工资发放,激发了村级计生宣传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降低了村级台帐误差率。 地形地貌:洛泽河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资源丰富。洛泽河、龙潭河、巴抓河穿流其间,落差大,为全镇水电开发提供了优越条件,建有电站10座。其中在建2座,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蕴藏量大,主要有铅、锌、硫、铁、铜、莹石等,其中铅、锌储藏量为18.5万金属吨,主要分布在簸迤、洛泽河、毛坪、虎丘、龙潭、太坪等村。煤炭资源现已探明储藏量为360万吨,远景储量为7600万吨,主要分布在小发路区、黑桃坪区、大寨区、龙潭区北段,龙潭区南段5个区域,其中被誉为世界煤炭“王中王”的小发路优质无烟煤具有开发前景。内昆铁路、昭彝(镇)公路和在建中的昭彝公路(二级路)经过洛泽河西岸5个村,内昆铁路彝良站(含客运和货运站)设在大寨村两委驻地,距彝良县城20公里,全镇已实现村村通路,乡村(村社)公路里程远达150多公里,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毛坪、洛泽河、龙潭三个集镇位于昭彝(镇)公路沿线,簸迤集镇是全县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场。 简介:洛泽河镇情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区位特殊。位于滇黔两省三县(区)结合部,东与角奎、龙街、奎香三乡(镇)毗邻,南接贵州威宁石门乡,西与昭阳区盘河、北闸、小龙洞三乡相邻,昭彝公路、内昆铁路途经洛泽河镇,是彝良对外开放的窗口;二是人口众多。2005年末,全镇总人口58077人,其中农业人口12371户、54855人,有少数民族苗族6926人,彝族1990人,分布广,居住分散。三是气候多样。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立体气候突出,干、湿季节分明,旱、洪、冰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最高海拔2780米,最低海拔850米,是一个集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四是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有洛泽河、巴抓河、龙潭河流域,有7座水电站;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主要有铅、锌、铜、硫、铁,有被誉为世界煤炭“王中王”的小发路优质无烟煤,煤炭储量,现已探明储量为360万吨,远景储量为7600万吨,铅锌矿储量为18.5万金属吨。境内有56口铅锌矿,16对煤矿,7家选厂。“十五”期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县委“农业富民,工业兴县,文化固本”的总体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深化五区经济开发,加快集镇建设,培植四大支柱产业,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全镇社会政治稳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党的建设得到加强,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2005年全镇农业生产总收入突破6000万元,年均增长12%,工业生产总值突破1000万元,年均增长15%,第三产业纯收入突破500万元,财税总收入达113万元,稂食产量达1047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80元,年均增收100元以上。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2.1694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8094.16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3亿元,第二产业600万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37.31:59.92:2.76,人均有粮21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540元。 基层组织:洛泽河镇有基层党总支(支部)25个,其中农村党总支13个,企业支部1个,有党员1147人,其中农村党员679人,占59.1%,企业党员11人,占0.09%,妇女党员197人,占17%,少数民族党员165人,占14.3%,60岁以上党员264人,占23.01%,25岁以下党员157人,占13.6%,预备党员25人,党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9人,占0.4%,中专及高中254人,占22.14%,初中373人,占32.5%,文盲党员271人,占23.6%。2007年镇党委在所属13个农村党总支无职党员中广泛开展“设岗定责、五星联创”主题活动,结合农村党员弱化倾向,为了调动农村无职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好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全村13个农村支部开展“设岗定责、星旗联创”活动,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义务,以支部为单位,因地制宜,因事设岗,各支部总体上设置了“政策宣传岗、经济帮带岗、村务监督岗、科技推广岗、扶贫帮困岗、信息传递岗、小康建设示范岗、文化新风倡导岗,遵纪守法岗”10个岗位,同时按照党支部“五个好”的标准,民民主评议产生“宗旨星、团结星、遵纪星、正气星、义务星、参政议政星、致富星、文明星、形象星”根据党员得星情况,民主评议推荐产生“红旗党小组”,为在党员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