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彝族:聚居地带群山耸立,河流纵横。高山深谷中散布着许多湖泊和平坝(盆地),构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等。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受到广大彝族人民的接受和拥护。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6种方言。彝文是一种音节文字,至今使用。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药学等许多著作以及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彝族还有自己的历法。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颇富民族特色。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彝良彝族的节日,节俗:传统节日有火把节和十月年春节、清明、端午、中元、中秋等节日,与汉族节俗相同。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为火把节。傍晚,男子手持火把,走出家门,汇集于野外,挥舞火把,或相互争夺火把欢闹、歌舞,围观群众呐喊助威。十月年:农历十月初一为十月年。一些地方把春节叫大年,十月叫小年(称彝族年),要祭祖。先请毕摩杀1头小猪,然后将它和1只装有祖先灵魂(用羊毛挽成的许多小圆团)的木盒,抬到供有祖宗灵牌位的岩洞里,摆好祭品,由毕摩念诵经文,焚化冥用的车马、炊具和纸钱,祭奠祖先,俗称“送岩洞”。此俗今已不时兴。彝良彝族的风俗,饮食:粮食主要是玉米,其次是马铃薯、荞子和燕麦。鲜嫩玉米可以烧食或掺少量黄豆磨粗粗和汤把吃。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做玉米甜酒,少数人家还用玉米烤烧酒自饮或用以待客。粮食产量中仅次于玉米的马铃薯,多喜用火烤食,有的加工成淀粉或制成片晒干贮存,食用前用油炸脆佐食。荞子的吃法和玉米相仿,喜吃苦荞,认为甜荞不养人,也用荞子做凉粉吃。燕麦油气重,吃起香,多做成炒面食用。肉食和蔬菜基本与汉族相同。成年男子和老年妇女多吸山烟,经济条件好的吸卷烟。住房:彝族大都以姓氏聚居,村寨多选在旁有茂密树林和广阔山野牧场的山坡上。寨与寨、户与户用树木枝条编成篱笆隔开或互相连接在一起。1950年前,多为草顶土墙房,其次是石墙房和“串架房”。依各地建筑材料情况确定。住房多为3间,外观呈“凹”字形,中间堂屋供“天地君亲师”位,并作打玉米、豆子、麦子之用。左右两间,上有木板或竹木条铺成的楼,堆放粮食杂物,房间内用木板等物居中隔开,里屋作寝室,外屋设火炉、火塘做饭、取暖,接待亲友。住房侧有畜肮、厕所,都比较简陋。1950年,草顶房多改为瓦顶,土墙房减少,石墙房增多,有的已住上砖墙瓦房。服饰:1950年,除土目、地主外,一般家庭地男子,中老年头包帕子,上身着白、蓝色麻布长衫,系青色腰带,下穿麻布灯笼管裤,俗称“八幅裤子”,脚穿草鞋,身披羊毛披毡。青年上穿对襟短衫,系大白腰带(从腰至胸),下穿宽脚裤。妇女头包青丝帕或白、蓝布帕,身穿“吊四柱”青、蓝色大襟长衫,领口、肩部、胸部、袖口用彩色布条或花边镶嵌,前后衣脚挑绣图案、花纹。未婚女青年再裤脚上镶有花边,脚穿绣花鞋,栓绣花飘带围腰,戴耳环、手镯、戒指。1950年后,除奎香、树林、海子等地妇女穿彝族服装外,其余与当地汉族服装基本相同。婚姻:历史上,彝族同姓不通婚,各支系之间不通婚,经济地位悬殊不通婚,与其他民族不通婚,姨表亲禁婚,同民族同支系姑表亲优先结婚。婚姻习俗有:烧鸡吃:彝语称“阿曲祖”,表示公开承认婚事。据传,彝族每办妥一桩大事都要“烧鸡吃”,留下鸡卦作信誓凭证。男方要给女家父母带去一对(旧制)小布作礼物,然后女方用1只鸡在翅膀上扎上布条让起带回,布的颜色表示女方的喜爱,男方就照此备办衣服、被褥送到女方家。送财礼:彝语称“肘贺”,是双方再次协商婚事。有钱的土目、地主送钱多,行礼时要鸣炮,向女方家族敬酒等。普通家庭则量力而行。迎娶:男方请迎亲队伍由“押礼先生”带队到女方家接亲。“押礼先生”披着披毡带上两角酒先进女家门,女方事先安排几人站在大门外“打”押礼先生(彝语称“打喜母”),有的泼水,有的用竹竿或木棍打,直到押礼先生瞅准时机冲进堂屋,打泼方止,迎亲队伍随即进入。晚饭后,押礼先生要给老人装烟敬酒,唱“酒礼歌”。给青年人斟酒时,有的将酒喷到押礼先生的脸上、眼里戏闹,直到押礼先生寻机逃离为止。次日早饭后,由新娘的舅父、哥、弟等内亲陪送到新郎家,新娘或坐轿或骑马,或张伞步行。将到新郎家时,送亲队伍在离新郎家稍远处回避休息,待新娘进入洞房后,新郎家再派人迎接女方家陪送者入筵席。送亲者将要离别新郎家吃最后一顿饭时,要设法“偷”碗及其他餐具,然后将其打碎,称为“打口嘴”,以求今后夫妻布吵嘴,和睦相处。60年代后,包办婚姻逐渐减少,自由婚姻及外族通婚增多。许多封建习俗也被革除,操办婚事都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量力而行,布互相攀比。提亲: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彝语称“扶菊”。去时带酒和其他物品。物品的种类、数量视男方家庭贫富而定。女方同意否,不明盐。若让媒人将礼品带回,表示不同意;若收下礼品酒表示同意。此后,男方择期到女方家“奠酒”,表示告知先灵,子孙已与某家订婚。丧葬:清代以前,彝族多行火葬,后逐渐改为棺木土葬,砌坟墓,部分树墓碑。一般都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道士先生泽日期安葬。通常有以下习俗:喀红贝(铃铛舞):又名跳脚,事纪念先祖不畏艰苦的踩路精神。由几个青壮年男子手持1串马铃,在死者灵前边唱边跳。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彝族先民在迁徙时,经过的地方没有路,全时野草、藤蔓、荆棘,走在前边的引路人要用双脚踩出一条路来。其二,彝族先民在南迁时,一路上既要踩路,又要不断与敌人作战,由于人马死亡较大,甚至连首领野牺牲了,可剩下的人并不屈服,他们继承先烈遗志,取下马脖子上的铃铛,用手摇响迷惑敌人,表示人马继续在浩浩荡荡前进。指路:毕摩用彝文念经,其中的“仇举”或“脚母”是给死者指路,指向祖宗生活过的地方去。境内彝族所指的方向是彝良→昭通→威宁→东川→昆明,也有指向彝良→镇雄→威宁→东川的。招灵:是道场法事的最后程序。送葬中,摇将死者的灵魂招回。认为人死后有3个灵魂,1个在祠堂,1个看坟,1个回到祖宗生活过的地方。招回的1个放在竹筒内,供在祠堂或室内墙上。未婚女死后,所招之灵不能供奉家中,只能置于深山野外。禁忌:涉及生产、生活、伦理、道德各方面,其中关于妇女的禁忌尤多。如夫妻不能直呼其名。儿媳妇和公公不能对面就座,不能同桌用餐,也不在丈夫同宗长辈的男性旁边坐。男子忌讳从晾晒的妇女裤子下走过。小辈不能在长辈面前翘二郎腿和敞开衣裳。粮食或做熟的饭掉在地上,不能用脚去踩等等。现多已消失。民间歌舞有丧葬歌舞,婚礼歌舞(酒礼歌),反映生产劳动的“木苏舞”(撒麻舞)。这些歌舞的节奏缓慢,音调低沉。配与唢呐、月琴、二胡等乐器。吹唢呐有业余和专业两种。属专业性的,一般为男青年结婚时,新郎的姐夫等亲戚出资聘请前往吹娱,以助婚事热闹。手工工艺:主要事刺绣、纺织。刺绣、纺织技巧的高低事评价妇女本领的标准之一,所以,妇女从小九学。刺绣的花纹图案一般为花草、蝴蝶、鸟、兽。大都绣在鞋上、飘带末端、衣服边沿、枕头逃两端、小孩帽上、背小孩的“背杉”套中部等。纺织是用羊毛、火麻、家麻做原料,从纺线、织布到成衣,大部分工序都由妇女完成。现衣料以棉布、化纤布代替,自己纺线织衣的极少。树神崇拜:选择1棵古树崇拜祭祀。如海子新场的“盘龙树”,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周围几十里的人都要来赶“盘龙会”。有奠酒的,烧香化纸的,磕头跪拜的,杀猪宰羊献牲的,在树上栓红布条的,还有用红毛线在树上勒绕几下后栓在小孩颈上的,以求“神树”保佑。择龙脉:新宅基选址及寻找葬地都注重“龙脉”和向山。认为龙脉和向山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家庭贫富、子孙祸福。祭白龙:俗称赶“白龙会”。据称,祭白龙就会风调雨顺,避免灾害。各地举办的形式各异,如梭嘎由陇毕摩主持。清晨毕摩就到陇家念经宰羊,同时用1只羊在背上架鞍驮上两只小竹箩,逐户收玉米花,参加人跟在后面闲闹。由完后就赶到青冈岭一棵树下宰杀,羊皮、鞍架、竹箩扔下山洞,羊肉就地煮吃,餐后白龙会即结束。家祭:几乎每个家庭都在堂屋内后墙正中设置神位。神位中部横放1块木板,香炉放在上面,上部正中几个大字是“天地君亲师”位,横额为“昭穆宗祖”,还有对联,一般由道士先生书写张贴。逢年过节,供桌上摆放许多供品,要在神位下烧香、烧纸,跪拜祭奠祖宗。除夕日,还要在地上撒些松毛(叶),供桌前方两只脚上各缆1根顶端有权的盐肤木(俗称敷烟木),高出桌面1米左右,在权上放1横木,形似道门。灵筒祭:为了敬奉先祖,不少家支在房后山坡上建有祠堂。祠堂供有灵筒一祖先的灵魂。灵筒用10~12厘米长的竹筒制成,内装有茅草根或白花燃草根代表祖灵,用羊毛及红绿线分别捆扎妥当(红线代表男性死者,绿线代表女性死者,羊毛表示盖垫之物),竹筒装入小箴箩内,供在祠堂台板上。未建祠堂的,将小箴箩悬挂在堂屋上空。一般通过一次祭祀之后,将第一台前5代的箴箩送入深山大管人迹罕至的悬崖绝壁之上,又将下台5代升至上一台,下一台又安放新5代。悬挂箴箩(竹筒)的,挂满5代之后,照次送出。基督教信仰:70年代,部分彝民开始信仰基督教。到1990年,彝族信教户225户,信徒709人,占全县信徒总数的9%。信徒主要分布在树林、奎香、龙街等10各乡20个村。最多的奎香圆包包教会,有信徒293名。 气候特征:全县气候差异大,垂直差异明显,总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从河谷到高山区可细分为: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4个气候类型,西南部高温少雨,日照较多;东北部多雨潮湿,日照较少。年平均气温13.4℃(县城17℃),降雨量774.6毫米;相对湿度72%;日照1320.3小时。2011彝良县冰雪灾害:2011初至,彝良县遭受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全县电力、水利、农业、林木等不同程度受损,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出行带来严重影响。据初步统计,截至1月18日,全县15个乡镇105个村1231个村民小组35873户148477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500多万元。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彝良土地类型有土类6个,亚类10个,土属23个,耕地土种45个,自然土种17个。土属多,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在6个土壤类型中黄壤土最多,占土地总面积的38%,水稻土最少,占0.14%。有耕地608655亩,基中水田31605亩,旱地57705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19%和94.81%,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16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2498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1.45%,其中:国有及规模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产值67574.6万元,增长28.63%;集体工业产值279万元,增长82.42%;个体私营工业产值57132.8万元,增长46.34%。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3035万元,比上年增长32.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44375.5万元,比上年增长62.67%。2007年,全县具有资质等级企业2家。全社会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185万元,比上年增长12.33%。 四季景色迷人的小草坝:春赏花、十里花溪美不胜收;夏观瀑,瀑布叠水流连忘返;秋采红叶,五齿枫林溢彩纷呈;冬踏雪,雾淞冰挂景色醉人。小草坝,是自然造化赐予人类最美丽的乐土,是充满诗意的“人间仙境”,是我们回归自然的精神逸园,是旅游者首选目的地之一;小草坝水墨般的山水风光是云南旅游资源的精华和集中代表,将以其鲜明独特的吸引力而成为21世纪云南旅游业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
彝良县毛坪中学 彝良县毛坪中学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彝良县特产网__昭通彝良县特产大全 昭通彝良县特产,博雅特产网提供黄草,干锅茶树菇,天麻气锅鸡,豆面丸子,彝良桃李,大麦,四季豆,马铃薯,毛呢,昭通皮革,皮大衣等昭通彝良县特产,彝良县特产的介绍和资料... |
彝良县中医院_互动百科 彝良县中医院-基本信息 机构全称 彝良县中医院 所属行业 综合医院 所在地区 云南 昭通 彝良县 机构网址 5046029.sme.cn 法人性质 企业法人 法人代码 0000000000 机构... |
彝良县 昭通市彝良县 行业门户网站导航昭通市彝良县 乡镇村(社区)门户网站导航... |
彝良县概况-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系统 县府驻角奎镇。明嘉靖五年(1526)置归化长官司(治所今奎香),清雍正六年(1728)设彝良州同(治所今牛街),民国2年(1913)设彝良县,县治所由奎香迁至角奎。... |
云南彝良县角奎中学_网校首页 云南彝良县角奎中学 角奎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云南省彝良县发达中学 云南省彝良县发达中学 云南省彝良县发达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云南昭通彝良县示范小学 云南昭通彝良县示范小学 云南省彝良县示范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彝良县,彝良县简介,彝良县概况,彝良县旅游介绍 本页是彝良县城市指南页面,主要为您提供以下信息:彝良县简介、彝良县概况、彝良县旅游指南、彝良县旅游地图、彝良县旅游介绍等与彝良县旅游相关的信息。... |
|
昭通彝良县概况-旅游联盟云南昭通旅游资讯中心 合作伙伴广告 昭通彝良县概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