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文县尖山乡:基本概况:尖山乡位于文县东北,白龙江和洋汤河畔。东北靠临江乡,东南接口头坝乡,南临尚德乡,西邻城关镇,西北与桥头乡连接。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12公里,面积13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6%。乡政府驻地老爷庙村,距县城70公里,海拔860米。耕地面积9490亩,其中水田495亩,水浇地1160亩,旱地7825亩,梯田5114亩,经济林果6100亩,党参1870亩,农民人均耕地1.63亩。2001年,全乡经济总收入608万元,多种经营收入381万元,粮食总产181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20公斤,人均纯收入613元。 经济建设:尖山乡党委和政府立足本乡实际,主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良种示范推广。(一)是狠抓粮食增产措施,三年共完成地膜作物9850亩。(二)大搞农田水利,兴建1个社管引、1个社水渠、5个社河堤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10亩,保护农田350亩。完成吉山、山根、铁古、河口、高峰、木元、核桃坪、尖山、老爷庙等9村18社人饮工程,解决2100人、500头大牲畜饮水难问题。兴修梯田330亩,坡改梯2500亩。(三)是林业建设取得新的突破,规模营造经济林、薪炭林6300多亩,涌现出2户造林大户。全乡退耕还林461亩。(四)是扶贫攻坚取得新成果,发放扶贫贷款34万元、小额信贷8万元,确定的6村28社3460人基本解决温饱,全乡基本实现整体脱贫。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尖山木元吊桥已动工建成,尖山大桥已动工修建,尚家山公路已修通近4公里,高峰、杨家山6.5公路已动工。乡政府投资6、5万元,建成花园2座、计生服务站2间、石拱桥1座、厕所2间,配置了办公用品,改善了办公条件。三是加强人口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打"普九"攻坚战。全面清理了历年来超生遗留问题,落实了分村包片责任制,加大了计生投入经费,投资1、8万元新修了2间计生服务所,配备了计生器械,全乡10个村建立了计生活动室,经省地抽查,基本达到"三为主"。建成了尖山中心小学教学楼,新修校舍3间,维修校舍5间,添置课桌凳70多套,解决县聘民办教师报酬6000多元。全乡办学硬件建设水平提高,普九四率基本达标,通过了地县验收。四是社会治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调解30多件民事纠纷,收缴枪支91支,偿还上届政府欠帐4万元,查处山根村私种大烟户,维护了一方平安。 教育状况:全乡有学校24所,其中初等中学1所,全乡在校学生7574人,其中小学6426人,中学1048人,教职工215人,入学率97.8%。全乡有党员741人,党支部16个,村党总支6个。全乡有团员4728人,团委2个,团支部26个。 2、湖北省咸丰县尖山乡:基本概况:尖山乡地处鄂西南边陲,与重庆市黔江区山水相连,地域犬牙交错,是湖北出入西南的重要门户。全乡辖30个行政村,2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9684人,总面积301平方公里。尖山资源众多,物产丰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独特。 历史文化:尖山乡,境内有座山脉,称为“尖山”,为文县八景之一,其山势独特俊秀,峰顶尖若笔锋,尖山乡因此而得名。尖山独峰秀岭,明清之时已是人们旅游区,为历代文人墨客赋诗赞咏,尤以“尖山卓笔凤来鸣”诗句最为脍炙人口。清代诗人肖籍《尖山卓笔》诗曰:万山深处一峰圆,翠抹丹涂画里妍。鬼斧削成真似管,神工造成疑如椽。雨来喜见珠矶落,霞起争夸绵绣翻。中夜遥看明月过,恍从云外写婵娟。随尖山沟向南,翻八盘山,过关家沟,可进入文县县城,曾为近百年人行要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