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家洞:距槐树场东南2公里处元宝山石岩上的“谯家洞”(现槐树镇观音坝村七社),工程浩大,造型奇特,地势险要,是西充县文物保护单位。该洞在清嘉庆门年(公元18o1)九月,由青龙寨寨主胥开禹召集工匠36人,破岩凿擘,精心镌刻,历经三年零六个月艰苦开凿建成。从外表看在岩表上只见五个长方形的洞穴,从左边距岩脚3米的洞穴进入暗道,此道蜿蜒曲折,陷阱重重,进入洞内一应俱全,洞内有五间石屋(总面积1o7.5米)、石梯、石井、石厕、石灶、炮台等等,据传原客厅正壁龛上立有一石碑,高击有铿锵悦耳之声,世人赞叹:独具匠心! 历史:明末清初就有了槐树场,不过当时并非其名,而是叫槐溪沟,由五条沟和三条小溪组成,头顶风凰山(蒲氏之地盘),脚踏玉枕山(何二百钱之地盘),形成五马奔槽状。随着集市的繁华,人口的增多,由乡绅们出资修建了关帝庙(现国税所处),庙内塑立镀金关公,香火旺盛。来朝庙的大人和小孩都喜欢爬上院内的两棵槐子树看热闹和玩耍,据传当时这两棵槐子树还可以治病,特别是猪得了软脚病时,人们就会到庙里来求关公保佑,并采几枝槐子树枝为猪擦腿,慢慢猪就会站起来。人们看到槐子树这样有灵性,有人就提出将槐溪沟更名为槐树场,从而槐树场就在四周渐渐出名,人们也淡忘了槐溪沟。在民国二十年左右,槐树场可谓是热闹非凡,生意红火,有了功能比较完备的柴市场、丝绸市场、棉花市场、油料市场、生猪市场、粮食市场、酒市场,还建起了戏楼(现金凤大道与临江街的交汇处),交易的热闹,戏剧的繁荣,人流的增多,加之两大派姓的统治,一派以居住在清末宫(现槐树老粮站处)的举人蒲瑞凡为代表的蒲氏家族,一派以居住在何群宾馆(现综合商店处)的何氏老辈何文南为代表的何氏家族,更有甚者当时特别是盐业非常发达,有13口盐井,还建起了槐树盐业公园(现区公年下面),收购槐树、鸣龙、义和、罐垭、中心等地的盐,运往通南巴(今通江、南江、巴中),使当时的槐树场成为了一个有名的盐业中心,也带动了这个地区的集市贸易、经济繁荣,更有人把这里叫“小盐都”。 风景:进入槐树镇境内,人便不由自主地被那青山绿水所吸引。行驶在蜿蜒的柏油路上,撞击着瞳孔的是绿色,还是绿色,一望无际的绿色从前方铺展过来,令人目不暇接,这种奇特的欢迎方式,悄悄地在槐树的山涧田野拉开帷幕。从车窗放眼望去,但见连绵山峦叠嶂起伏,植被丰厚茂盛,参天树木郁郁葱葱,一路苍翠,一路花香鸟语,令人心旷神怡。闯进这一片青山绿水,沿境内的宝马河顺流而下,有苍鹰在头顶盘旋飞过,有河水从脚下潺潺流过,还有阳光从茂密的树林间隙里斜射出来,让人心境豁然开朗。进入飞虎岭,一种投入青山环抱的感觉油然而生,郁郁葱葱的山峰与绿意盎然的田野遥相呼应,活脱脱的一幅优美山水田园风光画。飞虎岭水库区是一个两山夹一水,湖水清澈见底的幽深峡谷,风景秀美颇有九寨风情,徜徉在林荫小道,沐浴着森林氧吧,但见绿荫蔽日,山泉跌宕喷花,湖水平镜映景,让人流连忘返。 简介:槐树场(今西充县槐树镇),位于县城西北30公里处,是青龙乡、鸣龙镇、义和乡、中南乡和南部县龙风乡的首场,三国鸿儒谯周故里。全镇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8000人。这里民风纯朴,素有“诚信礼仪之邦”的美称。川北名山窦禅寺,匠心独具的谯家洞等都向我们彰显着这里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里是“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四川省文化工作先进镇”。如今这里更有“川东北小家禽之乡”、“有机禽蛋之乡”的美誉,“槐树土鸡蛋”畅销全国,深受喜爱,名扬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