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冬咏高家坊,[明]左天明,雪里诸山尽伏藏,高家坊底露平冈。峰峦尽处梅花发,十里风来冷艳香。高家坊镇抒感,朱茂松,四周山静镇繁忙,铁道穿行驶岳长。特产石材销外国,成名学子忆高坊。一街矮屋曾嫌小,两岸层楼已见昌。冬雪春阳情万种,几多故事问青江。高家坊镇,彭智平,高坊镇小不寻常,峡谷清流复线长。马列弘扬怀主敬主敬:任主敬堂设有党的地下支部,1947年省工委李锋同志曾来此指导工作。,先锋铸就念青江青江:青江中学在抗日战争时期建有党的地下支部。。河沙崛起湾深处,巨石频开地底乡。广厦千间新绿隐,党恩国泽永泱泱。高家坊镇麻石矿,任远凡,切割墙砖光似境,象狮龙马艺心雕。西洋人爱中华货,巧匠神锤出绝招。座座雄狮怀抱子,口含珠宝略张牙。先朝只在豪门住,今日踞蹲百姓家。长岳段设站高家坊,任建云,铁道拟依古驿行,长湘争线论分明。邑贤策马勘基实,百姓舒眉盼福荫。轮响初来山欲动,笛鸣远去鹊争鸣。乡间闭塞开新局,情系神州万里朋。忆青江中学,任建云,卓识欣开霹地篇,雁峰高耸向蓝天。青江逐浪常流远,明月移光难入眠。学府广招求智者,人才深造效先贤。文明早播时风异,誉满长湘一听园。 行政区划:高家坊镇下辖村:船山村六丰村三姊村永安村杨桥村燕塘村万岭村狮岭村青江村松阳村仁里村新华村桥坪村周坊村永丰村沙河村达仁村凤形村高华村 三姊桥集镇:?,三姊桥集镇位于高家坊镇域中北部,紧靠京广铁路之西,有长汨公路过此。距汨罗城区38公里,距高家坊镇区5公里。相传明代李氏姊妹在此处建有一桥,人呼为三姊桥,遂以名地。三姊桥至今仍保存完好。桥为花岗岩桥墩,高3米,长30米,宽2?85米,建国后曾建有三姊桥乡、三姊公社,为乡、社机关驻地。后并入高家坊乡。集镇现有常住人口620人,建成区面积约0.2平方公里,现有个体工商户132家,集体企业3家,部门单位设点8个。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水、电、路设施基本齐全,是镇域北部8个村的人流、物流聚散地。2000年产生于集镇的国内生产总值2000万元左右,各类税收总额60万元左右,进入镇财政的收入65万元。集镇区内以麻石加工、经商、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咏三姊桥?,方华文,三姊桥畔茁新芽,栉比高楼气象赊。商贾频仍营贸易,星移日换灿光华。集镇名三姊,桥头景物妍。高楼鳞栉比,店铺两厢连。? 历史人物:高家坊镇历史上人才辈出。明代有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彭泽,清代有两江总督、赠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李星沅,“湘中七子”之一的周锡溥;民国有孙中山的挚友任鹤年,军事理论家瞿寿礻是,泥木工人领袖任树德及知名学者周铁山、周正江、黄绍琼以及当代著名古汉语学者周秉钧等。? 地理位置:高家坊镇位于市境西南角,玉华乡和望城县茶亭乡,南边与望城县桥驿镇接壤,北边靠川山坪镇。镇域清末为高坊局,民国后期为白水区高明乡。1949年隶川山坪办事处,1950年为沙河、青江、达仁、高华4乡,隶2区,后改6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高坊乡。1958年,高坊乡、三姊乡、川山乡合并建立“七一”公社,后改川山公社。1961年缩小为高坊、三姊和川山公社,隶弼时区。1966年,三姊公社并入高坊公社。1984年3月改社为乡,5月建为县辖镇。辖19个村、2个居委会、33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735人。集雨面积76平方公里。镇域地貌山地和溪谷平原兼有,山多田少。花岗石资源十分丰富。耕地面积2.39万亩,其中有水田2.15万亩,主要农产品有粮食、牲猪。尤以仔猪生产在湘北素享盛名,有增肥快、抗病力强的特点。200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0949万元,各类税收460万元,财政总收入57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