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龙凤乡:乡情简介:龙凤乡地处国道212线,东与建兴镇、义丰乡接壤,西与西充县义兴镇相邻,南与碾垭乡为界,北与西充县中南乡槐树镇相接,距县城35公里,是南部的南大门。全乡幅员面积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35亩,总人口11792人,3194户,其中非农人口1019人。辖洞洞山、杜家祠、石门堂、李家街、新庙岭、回龙庵、莲池坝、过间楼、桥楼子、李广山、龙滩寺、红军垭、中和井、板桥子14个行政村,共89个杜。乡内有乡小学1所、村小7所;有乡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站14个。 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成就辉煌。2002年底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898万元,财政收入15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850元。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基地建设欣欣向荣。"稳粮抓养殖,建园搞种植,大户带农户"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逐渐明晰,确立了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大户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建成优质稻生产基地5000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2000亩,花椒生产基地600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1500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1500亩,中药材生产基地1000亩,优质牧草生产基地1100亩.出台优惠政策,培育各类种养大户14户,实现户均年产值逾10万元,带动全乡农民科学种养,实现年生猪出栏25000头,小家禽14万只,存栏毛兔4.7万只,发展南江黄羊210只,年产茧2万公斤,药材115万公斤,优质茶叶1500公斤,产业结构调整如火如荼,得到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称之为全县的"亮点"工程,龙凤已成为旺苍粮油、畜牧、茧桑、林果基地乡。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商贾云集,场镇坐商76家,流动摊点50余处,逢场日流动群众3000余人,日交易量5万余元。 物产资源:资源丰富,极具开发前景。据传"龙凤大米"早在唐朝时就是朝庭贡米,其糯性适中,口感好,极富营养。近年来又大力开展IPM生产,严格控制有害农药,做到绿色无污染,加之土壤由保罗系蓬莱镇组的砂泥岩构成,呈中性至微碱性,适于水稻生长。形成以龙风、南垭、五营三村为主,带动全乡农户栽种5000亩优质水稻,年产大米2500吨,实现产值400万元。目前,"小青蛙"品牌已通过省市专家组验证,已备案颁牌,极具开发潜力,市场前景可观,期待有志之商前来洽谈,进行综合开发,力争把龙风建成)川北无公害大米供应基地。 公路交通:公路交通便利。近几年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公路建设步伐。积极响应县委“乡造公路黑色化”的号召,投资30余万元,动员民工10万人次,挖填土石方2万余方,备石料5万余方,完成了油路铺筑路基工程。如今,从县城到乡场镇26公里,半小时就可到达,村道标美化完成45公里,开通了旺苍县第一条村级客运线,新修通村入户路12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80%的有入户路,打通了与周边乡镇的“断节”路,形成了以南龙公路为主骨架,辐射全乡的公路网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场镇建设日新月异,坐落在幽深峡谷之中,山环水流,绿荫拥道。投资80余万元,建成使用面积145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大楼;多方筹集资金30万元,硬化了长500米、宽9米的场镇街道;投资5万余元,新建500米的河堤,美化了场镇环堤,促进了商贸业的发展,场茹三、六、九日,市场繁荣,为旺苍南部重要物资集散地;电力有保障,争取国家资金260万元,实现了高压线路联网供电,并实施了低压网改,加强了农电管理,在全县率先实现用电城乡同网同价;信息通畅,光纤电视电话信号与县级联网,电视节目扩容增量至32套,发展程控电话1000门左右;争取国家资金110万元,建成移动递信G网站,动通信信号覆盖全乡;农业基础设施良好,近几年以市场手段为突破口,坚持“中小微结合,提引畜并举”原则,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治全乡现有5座水库,203口山坪塘,62条砚渠堰,新修小微水池200余口,蓄水达到200余万方,可灌面积7500余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