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大事记:1997年改革开放重大经济事件、活动、建设项目,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352万元(90价,下同),比1992年的14271万元增长29.2%,年均递增5.26%,其中第三产业达到4826万元,增长98.76%,年均递增14.73%;工农业总产值20988万元,年均递增4.22%;财政收入达到1218万元,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年均递增26.43%,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3823万元,增长239%,年均递增27.7%;贷款余额达到11073万元,增长14.3%,年均递增8.7%。1997年肉类总产量达到3987吨,比1992年增长18.26%,年均增长3.41%;四畜存栏数基本稳定在54万头(只)左右;畜牧业产值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提高到42%;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畜牧业收入占45%;羊毛总产量420吨,增长20.6%。以“百乡千村”工程为重点突破口,使整个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县15万贫困人口已下降到7.4万人,累计形象扶贫11230户。 1998年改革开放重大经济事件、活动、建设项目,完成了全县草场有偿承包,共划分承包到户草场1561889.2亩,占全县草场面积的86.4%,共填发了草场使用证书。改造中低产田土21555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完成人畜引水工程35处,解决6959人和25672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新建10千伏农村配电线路70公里,新民堰新建4.5公里左友渠,已实现灌溉,160KW电站已发电,维修了部分水利工程。建设县医院医技大楼,投入45万元,建筑面积800m2;维修了昭中教学楼,投入30万元,项目已通过验收;投入10万元,建设脱毒洋芋繁育基地。共引进5批客商,分别是:富顺县客商在我县比尔波洛乡投资采煤;资中龙洁公司承租了我县铜选厂日处理200吨闲置铜精砂生产线;攀枝花客商投资开发瓦卡木铁矿;与飞龙集团签订了开发竹核一级电站的协议,协议资金2800多万元;与云南飞越公司达成引进资金1350万元开发三比洛呷矿山意向性协议。竹核水泥厂已通过竣工验收,投入正式生产,黑桥电站及输变电工程也验收移交;开通了县城移动电话和到竹核的通讯自动化;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即将实现我县乡乡通公路的多年夙愿。 1999年改革开放重大经济事件、活动、建设项目等,认真落实了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成立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领导小组,填制42000本农民负担卡发放至农户手中,加强了检查、督促,受理农民上访67次563人,涉及21个乡。县委、政府于10月派出了3个工作组,为农村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编制了天保工程实施方案,建立了天保苗圃,实施封山育林,清理森工企业,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狠抓绿化造林工作,完成长防工程造林17402亩,飞播林12190亩,高山松试验飞播造林4035亩,以工代赈造林6561亩,群众造林三万五千亩,并圆满实现连续10年无森林火灾,开展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强了农业机械化服务,实现机耕0.65万亩,机播2.5万亩,推广化肥深施器2100只,首次引进使用水稻联合收割机。又将有7631户、34340人达到“58”线,至此,基本完成我县扶贫攻坚任务。今年新增私营企业有磷肥厂、塑料制品厂、蒜粉厂、瓦卡木铁矿等,其中除蒜粉厂外,另三家已投产。完成了市话扩容1000门的工作,完成了比尔、俄尔、四开电话改制工作和线路整治工作,完成了解放沟的网调工作。投资5万元在城区安装路灯117盏,城内体育场已开发成集文化、体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利用“万村广播电视工程”建成了68个村的地面接收站,投资10万元,改造城区有线电视主干线2条3.5KM,支线8KM。 2000年改革开放重大经济事件、活动、建设项目,“5·8”扶贫攻坚:已于2000年10月经省、州检查验收确认达标。2000年11月初,县上对全县退耕还林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自查,确认3万亩退耕还林面积实在率100%,面积合格率接近100%,全县造林平均成活率达92%。已完成玛增依乌、三岔河、庆恒、久特洛古、支尔莫、波洛、树坪等7个乡基层政权建设,并接受州上验收合格。共完成167个村广播电视接收器的安装工作,成倍地完成了年初在人代会上承诺的任务。“组织并完成毛纺厂依法破产”:毛纺厂依法破产,139名职工妥善安置。县城至好谷段的公路加宽改造的全部路基工程已按照工程的标准完成。庆恒至日哈段的公路改造进行了野外实地测量工作,计划在2001年2月完成内业设计和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 基础设施:电厂和装机能力、输变电能力,全县现有小水电站16座。装机30台,共14845KW,安装110KV输电线路43.5公里,110KV升压变压器一台/16000KVA、35KV输电线路59公里,10KV输电线路710.5公里,配电变压器281台/40010KVA,0.4KV输配电线路669公里,年均发电量约为8000万千瓦时。全县有40个乡镇通电,通电率为85%。267个村已通电216个,通电率为80%。全县人均年用电量219度,年户均用电量377度。 公路和城市建设:县境内公路有40余条,总里程688.7公里。其中省级公路有3条,204公里(包括美雷路13公里在内),县级公路3条,112公里,乡级公路32条,296.2公里,专用公路9条,76.5公里,按照一九八八年公路总造价计算,县境内总价值已有1.2亿多元。昭觉县城市人口1.2万人,城区面积1.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城市街道全长5243米,街面面积55771平方米,城市行道树466株,城区下水道总长7624米,城区内有三座石拱桥,东面为昭觉大桥,南面为团结桥,北面为城北桥,城区公厕2个。城市供水:投资192万元的瓦曲引水工程,于1992年10月31日竣工投入使用,日供水5000吨,城区管网总长6500米,1992年改建了水池至南坪的管网2.5公里。 旅游资源:昭觉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名胜古迹多,西境有全国最早成功的飞机播种林区。县城东北15公里有竹核温泉,泉眼水温50℃,建有游泳池、浴室、凉亭、可烤食热带罗非鱼,为旅游胜地。附城、竹核、四开、俄尔觉等区有春秋战国时期石板墓和汉代砖室墓。2005年开始修建的洛古电站大坝(位于俄尔区)。好谷乡东汉石表,高1.7米,刻有400余字的汉隶铭文,为全国罕有的较完整石表。碗厂乡博什瓦黑有唐宋时期大型佛教支提岩画,为省级保护文物。昭觉县为彝族聚居区,世居有操行汉藏语系彝缅语族彝语支什扎、依诺、所地话的人们。昭觉是彝族聚居的主要代表县,有“不到昭觉不算到凉山”一说,服饰绚丽多彩,上装窄袖大襟左衽,下装男子着裤,女子着百褶裙,披擦尔瓦、羊毛毡。砣砣肉、荞麦烙饼、酸菜汤风味独特。火把节、彝族年为传统节日,常举行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史诗《勒俄特依》、《玛木特依》、《阿莫尼惹》等广为流传,漆绘独富民族特色,“会唱歌”的口弦、月琴等动人心弦。昭觉旅游业蕴藏着较大的开发前景,自然景观得天独厚。昭觉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独特的高原湿地生态环境和神奇的彝文化使得昭觉成为度假休闲和旅游观光的胜地。昭觉素有“彝族服饰之乡”、“彝族文化走廊”、“骏马之乡”、“彝族民间文化宝库”之美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