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增城市区街道地图 ===
=== 增城市资讯概况 ===
增城现代发展规划:增城市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科学主导、市场运作、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增城模式,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实施公园化战略,创建学习型社会,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和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市,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9年,增城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由1999年的58位跃居第9位,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74.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4.3%;工业总产值1268.17亿元,增长16.26%;财政总收入117.37亿元,增长14.52%。今年上半年,继续呈现强劲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6.4%、18.46%、28.91%和22.89%。先后荣获“联合国和谐城市提名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和谐之城”和“中国全面小康10大示范市”等称号。
以不平衡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
增城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增城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跳出增城系统谋划发展增城,注重发挥优势,转化劣势,借助强势,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地将全市1616平方公里划分为三大主体功能区。南部区位优越,工商业基础好,定位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区,组团式、园区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广州乃至广东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中部是增城市区,环境优美,城市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定位为优化开发的文化生活区,重点发展科教研发、文化创意等产业,努力创建山水文化宜居城市和广州东部城市副中心。北部山区工业基础薄弱,但生态环境好,是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是增城乃至广州市的饮用水源头,定位为限制开发的生态产业区,重点发展都市农业和度假休闲旅游业,创建1000平方公里的生态旅游示范区。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宜居城乡:
增城实施公园化战略:2007年,南粤大地吹响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号角,增城市积极响应,率先提出实施公园化战略,变“重物轻人”为“见物见人”,树立“保护也是发展,发展促进保护”的理念,用公园化的理念来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变“在城市里面建公园”为“在公园里面建城乡”,打造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大花园和优质生态生活圈,促进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融合发展,让增城处处像公园,让市民工作在公园、生活在花园。围绕把增城建设成为“既经济又生态,创业与享受生活的地方”的目标;坚持政府和市民、城市和乡村“两个互动”;推进路边、山边和水边“三边”整治;实施原生态、原产权、原居民、原民俗“四原”保护;推动家园公园化、田园公园化、果园公园化、校园公园化、工业园公园化等“五园”建设。领导率先,干部带头,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从小事做起,大力实施城乡“清洁美”和管理精细化工程,城乡面貌发生巨变,生活与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生态优势日益凸显,城乡品位和城市价值不断提升,干部群众的幸福感明显增强。去年共引进优质项目107个,总投资近300亿元;全年接待游客1189.95万人次,增长128.6%;旅游收入25.17亿元,增长151.48%;农民人均纯收入9281元,增长17.18%,增幅连续三年高于城镇居民。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增城实施富民惠民工程:认真贯彻广州市委市政府惠民政策,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重,一方面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心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着力从人抓起,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致富农民,立足长远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中心镇建设,提高以城带乡水平。按照“今日中心镇,明日卫星城”的理念,形成“两城”(增城市区、新塘城区)、“三中心”(石滩、中新、派潭等中心镇)、五大组团的城镇发展格局,以文化为灵魂,以道路为骨架,以产业为支撑,以水系为血脉,以生态为衣裳,大力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农业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中心镇集聚集约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有力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全面实现了282个行政村“六通”。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发达的交通网络。全面打通增城到广州、东莞等大城市的通道,增莞深高速全线通车,广河、增从、广州北三环高速顺利推进,通达增城的城际轨道、地铁建设全面启动,广州东部新塘交通枢纽中心、新塘和增城两个客运站(国家一级A类)加快建设,投资近20亿元的广汕快速路和市内近百公里主干道综合改造工程于春节前全面竣工,推动增城全面融入珠三角。着眼长远,发展大教育,从根本上减少未来农民。增城把教育当作最重要的德政工程和基础工程,一方面抓基础教育,先后投入42亿元,科学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合理撤并“麻雀学校”186所,以增城市区、新塘城区和中心镇村为重点,集中资源建设了一批优质规范学校,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优秀教师,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全市现有优质学校是2000年的13.5倍,今年高考上线率达89.0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4.84%提高到2009年的34.01%,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另一方面大力抓好职业技术教育,引导民营企业家投资25亿元,创办了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等7所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达4万多人。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把财政重点投向公共事业领域,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加大,今年高达64.65%。落实政府资助资金1.1亿元,建立5道社会保障线,启动了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3.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6%。投入1.2亿元完成了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并整体移交孙逸仙医院组建中山大学博济医院,全面提高增城医疗卫生水平。
提升发展软实力:
增城创建学习型社会:大力推动全民学习,全面提高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学。以增城市委党校为载体,立足增城,面向全国,办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基地”,开设“科学发展增城论坛”,干部群众既是学员,也是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和忠实的执行者,领导干部既当学员又争当教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学相长,带出推动科学发展的优秀团队,努力把增城建设成为全国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阵地。善于借助“外脑”,推进民主科学决策。成立了增城科学发展专家委员会,先后与中央党校、中央政策研究室、新华社、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合作,建立了“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增城研究基地”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基地”,举办了“科学发展南方论坛”,先后邀请了中国电子商务专家陈记强等100多名专家学者到增城调研讲学和研讨,帮助我们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和水平。大力实施城乡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以“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增城广场为核心,整合周边增城图书馆、广播电视中心、科技文化博物馆、增城歌剧院等资源,力争建设富有影响力的群众文化中心区,走出一条党委政府策划规划科学引领,发挥市场威力,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新路子。推进镇街图书馆、农家书屋、绿色网园等文化载体建设,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抓班子带队伍:
增城增强科学发展能力,:抓干部比抓项目重要,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关键要造就一支执行力强的优秀团队。狠抓各级班子建设。按照“博学善思练就一身本领,干事创业造福一方百姓,廉洁自律确保一生平安”的要求,市领导率先垂范,一级带一级,切实加强各级班子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认真选好配强二级班子,坚持德才兼备,唯才是举,让一批为公为民、理念超前、务实清廉、公道正派、敢干负责、成绩突出的干部脱颖而出担当重任。我市二级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5岁,大学以上学历占96.8%,硕士、博士研究生40人。增城大规模培训干部。选派干部到新加坡、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学习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先进理念,对2000多名干部进行了善于抓落实的能力建设培训,促进干部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多渠道招贤纳才。近年来多次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20多人,优秀教师、医生、公务员等各类高素质人才4000多人,尤其是去年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选调)200名全日制硕士以上研究生充实镇街干部队伍,在全市范围公选200名大学生“村官”充实农村基层“两委”,全面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素质能力,为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增城扎实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改革,探索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机制,广泛开展“和谐农村365”创建活动和“三联六帮”城乡共建行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先富帮后富,实现城乡之间、村企之间、干群之间的联帮互动,全面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激发城乡发展活力。
增城高校:增城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美国英卡奈特大学广州教学点(驻广州华立教育园),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历史名人:增城市有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历史上人民群众的文艺创作丰富多彩,不少仕宦文人,曾留下不朽篇章。唐元和十四年(819),文学家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路经增城时,曾写有《宿增江口示侄孙湘》两首诗,流传至今。邑人中,北宋进士古成之著有诗集传世。南宋进士、军事家、政治家崔与之以诗词著名,有“粤词之祖”的称誉,著有《菊坡全集》。宋代进士陈大震于元大德八年(1304)著有《南海志》,其残本为广东现存最早的志书。度宗咸淳七年(1271)进士李肖龙,在百花林石壁题诗,是迄今唯一发现的宋代诗词真迹。明代进士湛若水是闻名国内外的教育家、理学家、诗人,遗著有《湛甘泉集》30多卷。明代进士胡庭兰,亦以从事教育著名,著有《相江子集》。清乾隆进士湛祖贵,著有《红荔山房诗稿》。进士赖际熙,著有《荔坨文集》。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