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尤溪城区街道地图 ===
=== 尤溪县资讯概况 ===
经济发展:尤溪农业科技研究应用成果比较突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农业推广研究员刘文炳承担的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技术研究,曾创我国籼稻制种单产之冠,获得第二十届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国家星火三等奖和省科技星火二等奖;他选育的超级稻单产创世界第一,他主持的光身杂交稻研究和超高产制种配套技术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高级农艺师王菊生为主承担的垄畦再生稻丰产栽培技术及模式应用研究,曾连续多年刷新省内大面积高产纪录和刷新世界单产纪录,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开发应用项目。林业高级工程师阮传成承担的木荷生物工程防火研究应用,曾居全国领先水平。发展业绩,尤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曾经创造出了体现发展特色的业绩,即:尤溪是全国南方四十八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重点县之一,第一批全省十七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第四批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全国十一个食用菌生产超亿元县之一,第一批经国家验收达标的初级农村电气化县之一,水电装机容量居全省县级第一(达28.5万千瓦,全国第二)。曾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林业工作、水利水电工作、农村工作、粮食生产先进单位,造林绿化达标单位,教育“两基”达标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卫生县城;连续七届保持了省级文明先进县城称号;还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县,以及全国、全省体育先进县。近年来,通过确立"建设型兴工业县、打造朱子文化城”的发展定位,实施项目带动追赶战略,全县上下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工业开发建设成效显著,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2008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1.65亿元,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第二产业增长21.9%,第三产业增长22.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62亿元,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76亿元,增长39.3%;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增长25.1%;实际利用外资2138万美元,增长21.9%;完成出口总值3031万美元,增长15.4%;引进内联项目29个,总投资11.7亿元;财政总收入4805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26亿元,增长34.2%;农民人均纯收入5209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32元,增长18.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4亿元,增长16.3%;城镇登记失业率4.28%;人口自然增长率6.12‰。埔头工业园,2004年1月,埔头工业园区被授予“福建省级工业园建设先进单位”,同年5月被省政府确定为拟保留的开发区之一。园区控制性规划面积800公顷,分为大埔、红土地、和仙山等3个片区,分期依次开发。2004年大力开发埔头片区,开展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园中园”和“股份园”建设的新举措,并取得初步成效。“园中园”地处大埔片区,规划工业用地面积47公顷,概算总投资达30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600万元,已有3个项目签约入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00万元。“股份园”(即红土地工业园)地处西城镇解建村红土山。属埔头工业园的二期工程。“股份园”,总体规划面积300公顷,概算总投资18000万元(滚动开发),现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已有6个项目签约入园,固定资产总投资1.3亿元。2004年共入园落地项目19个,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17170万元,入园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创75100万元,年税利5005万元,从业人员2600多人。至2004年底,累计入园工业项目53个,企业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年产值可达15.5亿元,年税利可达1.2亿元,从业人员可达8000多人,为本县工业经济发展构筑良好平台。
土特产品:尤溪县气候温暖湿润,一年虽四季分明,但冬季有霜期短,且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有着大农业生产的良好环境。大农业生产十分兴旺发达。因此,农业特产的生产也有着相当的规模。尤溪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4%,是全国有名的木材生产大县。由于木材品种繁多,阔叶林面积大,给各种菌类植物特别是食用菌的孕育生长创造了优越的环境,也给人工栽培食用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全县野生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多达30余种。随着生产条件和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食用菌的产量也随之逐年增长。竹类产品,一、毛竹产品,毛竹,毛竹(也称“猫竹),是县内的主导竹种。尤溪县1998年被省林业厅列为全省第一个毛竹丰产林培育技术标准化示范县。全县现有毛竹种植面积45.7万亩,其中亩立竹量140株以上的毛竹林达37万亩。年生产商品毛竹200万根以上,销往全国各地。县内开发毛竹系列产品达11个品种。毛竹笋,春笋春笋产期在立春之后到谷雨前,盛产期在惊蛰至清明期间。其外观为褐色、花斑纹、粗毛密布。一般在出土15~20厘米时挖取。春笋含水份高,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助消化,深受人们喜欢。1998年销往省内外包括上海等大中城市达3000多吨。并制成清水笋罐头外销。县内有7家加工清水笋罐头厂家,加工清水笋罐头3300吨以上,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及出口到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冬笋冬笋的产期在每年的11月底至翌年的1月底,盛产期为大雪后至小寒。笋箨外观色泽为淡黄色,个比春笋小,个重一般在1公斤左右,也有少数达2~3公斤以上。部分笋体呈腰鼓状。也有个较小两头尖的称“老鼠形”的,此形状冬笋笋质量佳。1997~1999年,全县年产冬笋3000~5000吨。销往省内外各地包括上海等大、中城市。保鲜后的冬笋还销往香港等地区,以及出口到日本等国。乌笋干,乌笋干为鲜毛竹春笋加工而成,鲜笋经烤干脱水加工成褐黑色干制品。该产品保质期长、耐贮运。县内经选料加工成的“雀尖”、“雀尾”乌笋干是质量上乘的高档次食品。尤溪县的西城、管前、八字桥、坂面、台溪、溪尾、中仙、梅仙等乡(镇)为主要产区。1985~1999年,年产量达100~150吨。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及香港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是深受欢迎的热销产品。白笋干,白笋干也是鲜毛竹春笋的加工制品,是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的高食物纤维食品,不但营养丰富且助消化。在上海被誉为“玉兰片”的美味佳肴就是白笋干烹调而成的。尤溪县的白笋干加工技术要求甚高,质量等级分捡十分严格,有:绣湖、绣尖、绣片、黄标、凤尾、下路等6个种类。尤溪县白笋干产地主要在西城、八字桥、坂面、新阳等乡(镇)的部分村,新阳镇的双鲤村即是著名的白笋干加工地。一般年份的年产量达50~60吨,盛产年份可达100吨左右。产品主要销往福州、上海及香港等国内大、中城市。出口销往泰国、日本、新加坡、柬埔寨等国。二、绿竹,尤溪县绿竹以“马蹄绿”竹种为主,主要植于尤溪、清印溪两条水系的两岸,面积达6万多亩。1997~1999年,年产绿竹笋6000~10000吨,年销绿竹1万吨以上。尤溪县是闽北最大的绿竹产地县,也是绿竹笋产量最高的县。绿竹的种植利用是尤溪县一项重要的竹业经济。2004年尤溪县荣获全国第一个“中国绿竹之乡”称号。绿竹是笋、竹兼用,以笋用量最大的多效益丛生竹。由于其生产期短,根系发达,只要土壤适应,繁衍极快。全县的自然环境和土质适应于此竹的成长发育。在全县各大水系的沿岸普遍种植了此竹,对水土保持、气候的调节、环境的美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县内的“马蹄绿”绿竹也十分耐旱,适应性强。因此县内的一些黄土质荒山也有一定数量的种植。特别是植于黄土质上的绿竹,其笋更是清甜可口,削去皮即无硬纤维渣。因此其更受欢迎,价值也更高。绿竹虽有着食用、药用及供造纸、制作各种器具的多种效用,但绿竹鲜笋的保持期短,因而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县内交通较闭塞,制约了绿竹的发展。绿竹及绿笋一般只在县内自销,极少向县外销售。60年代至70年代,因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动乱,绿竹的发展也与其他经济事业一样,受到同样的制约。1980年以后,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了各项工农业经济的发展,绿竹也从原来的房前屋后小面积种植和野外绿竹的大部分自生自灭状态,发展到有规划的大面积种植。种植面积从原来的不足5000亩发展到6万多亩。1990年以后,全县每年有大量的鲜笋销往东南沿海各省的大、中城市。并制成笋丝、清水笋片罐头、笋干等干制品销往省内外及出口日本等国家。绿竹呈针状的嫩叶(未张开的叶,俗称“绿竹芯”)及成材绿竹中层的白膜,是尤溪县一种传统的清热解毒功效显著的药材,被人们广泛使用。特别是“绿竹芯”,人们夏季常用来泡茶饮用,是降体温、解暑气、价廉作用大的清凉饮品。三、中小径竹,紫竹,紫竹也称黑竹,竿小而色纯紫,杆上呈现黑色斑点,竿圆筒形,高3~5米,直径2~4厘米,竹竿长成后渐变紫黑色,竹直叶茂而富有层次。紫竹大的可制几案、柜、架及工艺品等,颜色美观。小竿可制箫、笛、烟杆、手杖、胡琴杆等。此竹还可制盆景或植庭院内供观赏。由于竹材坚韧还可作钓竿。系珍稀竹种。该竹主要生长在联合、中仙等乡(镇)。方竹,方竹也称“四方竹”,外观方形内为圆形。竿呈钝圆的四棱形,光滑有节,高5~8米,直径1~4厘米。方竹竹笋产期在每年9~10月,为各种竹笋的淡季,加之笋质鲜嫩,是反季节的好食品。方竹主要产地在八字桥、联合、梅仙、洋中等乡(镇)。系境内较珍稀竹种。箭竹,箭竹竹竿高可达3米许,直径大的12毫米,小的6~7毫米。呈深绿色。花成小穗状,每穗2~5朵小花。花色呈淡绿,初夏时开。据记载此竹可作箭杆,因此得名。也可制作小花伞的伞柄;做庭院、花圃竹篱等,典雅美观,增添观赏情趣。系境内较珍稀竹种。苦竹,苦竹也称“伞柄竹”,是笋竹两用竹种。全县种植面积5.2万亩左右。竹竿呈圆形,其节筒疏长、笔直;叶长而细,呈卵形,常绿不凋。每年四五月开花,每小穗含小花8~12朵,花绿色或淡紫色。竹头较肥大,形状各异,经栽培变种,可作盆景观赏。苦竹笋叶甜中带苦、脆嫩,常吃不腻,深受人们喜爱。被加工成的苦竹清水笋罐头,销往省内外,供不应求。凤尾竹,凤尾竹竿细且长,丛生,高2~3米,竹径仅6~8毫米,叶呈顺序排列。每丛竹葱飘逸,若微风轻拂,楚楚动人,如神话中凤凰展尾,因得此名。因此竹均是聚集成丛,美态万千,故被誉为“竹中少女”。有民歌赞此竹:“凤尾竹如丝飘逸,月色下轻柔美姿楚楚迷人,径使人流连忘返。”可见此竹是观赏的佳品,一般栽植于庭院,供人观赏。系珍稀竹种。湘妃竹,湘妃竹形秀挺拔,高3~4米,竹竿直径2~3厘米。竿和枝叶均有美丽斑纹,色泽典雅。可制作小桌椅等家具,天然形成古色古香之韵味。因此此竹可作为小型家具及工艺品的原材料。该竹成片成林较少,为较珍贵竹种。石竹,石竹是中径竹种,竹径5~7厘米,高6~8米。为笋、竹两用竹种。由于其竹材厚、质坚韧,所以以材用为主,笋用有保护性管理。竹材可加工成各种耐用性器具,如农具柄、扁担、桌椅家具等。石竹笋清甜无苦味,脆嫩,出笋期5~7月。该竹原来成片成林较少。80年代末以来经逐年培植,全县成片林达1万亩左右。罗汉竹,罗汉竹,又称人面竹,竹径3~4厘米,高4~5米。主要产地在洋中镇上塘村。该竹基部竹节呈念珠状,是稀有的珍贵竹种。植成盆景变种,有极高观赏价值。近年来少量加工高档拐杖,销往省内外。少穗肿节竹,少穗肿节竹,为小径笋、竹两用竹。竹径一般6~8毫米,高2~3米。产于汤川、溪尾、台溪、管前等乡(镇)。竹材一般用于造纸。可供育秧架暖棚使用。近年来有成批销往我国北方作为冬季种菜弓架暖棚使用。该竹竹笋脆嫩甜美,是受人们喜爱的食品。所制笋干被誉为珍珠笋干,价值较高。该产品销往省内外及台湾、东南亚各国,深受欢迎。黄甜竹,黄甜竹为稀有竹种,种植面积仅3000亩左右。以笋用为主。笋味鲜美、清甜,笋质幼嫩。一般以清炖、炒食为主,还可鲜食。每公斤鲜笋价格达12~20元。茶杆竹(亦称篙竹),茶杆竹是尤溪县用途较广泛的以竹用为主的竹。直径2.5~5厘米,高达8~10米。成熟的竹竹质坚韧,弯曲到60~70度不会断裂。可作农具柄、撑船竹篙,可加工各种耐用器具。该竹主要分布在城关、梅仙、联合、西城等乡(镇),种植面积7000~8000亩,质地好的该竹,按大小每根价植可达10~20元。其笋脆嫩、有微苦,因其成竹价值较高,故较少食用其笋。刺黑竹(亦称观音竹),刺黑竹,竹径3~5厘米,高8米左右。该竹分枝以下各节的气孔上长发达根刺,故名刺黑竹。分布于全县各地,不成林。竹质坚硬,以竹用为主,可制各种器具。笋也可食用,笋味清甜。每年10月出笋。小观音竹,小观音竹,高仅60~80厘米,竹径大的1~1.2厘米,小的仅5~7毫米,皮润节密。一般供盆景制作用。成竹也可制作小工艺品及烟杆。联合乡是此竹繁衍最多之地。食用菌,红菇,红菇是稀有的较珍贵的野生食用大型真菌。目前尚无法进行人工栽培。红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富含人体所需的几种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可治疗贫血,舒通血管等,还有很高的抗癌作用。尤溪县是福建省产红菇的主要县份之一。年产红菇12吨左右,销往全国各地。由于质量好,产量不高,所以每年均供不应求。香菇香菇是尤溪县历史悠久的传统产品,有800多年的栽培历史。1999年全县种植香菇3000多万袋,鲜品产量达2万吨左右,产值达6600多万元。产品不但销往省内外,并销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及台湾、香港等地区。草菇,尤溪县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进栽培草菇。发展至90年代,各乡(镇)均有栽培草菇。主要产区在管前、西城、新阳、城关等乡(镇)。已形成室内、室外堆栽、床栽及工厂化整年栽培技术。已开发出草菇保鲜鲜品、干品、速冻产品、罐头等系产品。年产鲜品草菇800吨以上。1999年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香港等地区及出口到日本等国家。灵芝,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进人工原木栽培技术,随着栽培工艺的不断完善,目前的灵芝产量占全省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是福建省的灵芝主产县之一。尤溪县灵芝的主要产区以坂面乡下川村为主及辐射周边各村,梅仙镇的玉石村、小蕉村为主及辐射周边各村。1999年全县年产灵芝25吨左右,产值200万元以上。尤溪县已开发出灵芝精粉、灵芝口服液、灵芝饮料、灵芝片剂等系列深加工产品。产品销往省内外,并出口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活水牌灵芝,沈城大酒店北侧有卖,也有灵芝精粉等。姬松茸,尤溪县1994年在汤川乡引种成功,1997年全县种植面积发展到200多万平方尺,1998年达到300多万平方尺。由于姬松茸栽培主要以稻草为原料,尤溪县又是福建省的水稻主要产区之一。所以姬松茸是尤溪县重点推广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之一,现干品年产量可达70吨以上。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茯苓,尤溪县的茯苓历史上均是野生的,虽质量好,但产量极低。1964年,尤溪县开始人工引种栽培获得成功,逐步得到发展。1990年以后,全县每年茯苓产量达50吨左右,是福建省的茯芩主要产区之一。主要产区在新阳、洋中、溪尾、中仙等乡(镇)。双孢蘑菇,尤溪县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双孢蘑菇,发展很快。近年来又开发了反季节的该菇品种。1998年全县种植面积达600多万平方尺,年产量达6000多吨。该菇原出产于每年的11月初,现提早到8月底9月初就可出产。尤溪县生产的双孢蘑菇,80%以上制成罐头食品销往省内外及日本、东南亚各国及香港等地区。果类产品,银杏,尤溪县是福建省现存古银杏树最多的县份,人工开发种植银杏的历史也较久。据调查,现存的古银树有353株,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仙乡的善邻、吉安、剑溪及联合乡的连云、下云、云山、东边等村。古银杏树一般零星分布,中仙乡善邻村龙门场、山坑有集中连片的古银杏林,共有155株,是福建省最大的古银杏群。据传,这两片古银杏树群始植于南宋年间,最长树龄达800多年。县内现存的古银树最高年份的产量株产干果(白果)达100~200公斤。1980年以后,尤溪县大力发展银杏树的栽培,至1999年,全县新种植的银杏达3000多亩,年产白果近百吨。产品畅销省内外及港澳、东南亚一带。尤溪金柑:尤溪县的八字桥乡、管前镇由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成为盛产优质金柑的主要产地,而以八字桥乡的洪田村、洪牌村、管前镇的洪村三个相连一片的“三洪”村及其相邻的绿柳村、九曲村等出产的金柑品质最优。这几个村是福建省的金柑主产区之一。尤溪县金柑最早植于八字桥洪牌村。据清康熙五十年(1711)《尤溪县志》载:“金桔,实长曰金枣,圆曰金桔。又有山金桔,俗名金豆。”可见金桔在尤溪至少有270多年的栽培历史。尤溪县金柑面积达3.68万亩,产量达2.1万吨。14个重点村建立了千亩、百亩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尤溪县现已成为全国金柑四大产地之一。尤溪金柑形美色鲜,皮薄核少,汁多味浓,甜酸可口,酸甜适口,连皮带肉均可食用,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盐,生食理气补中。散寒之功和消食化痰之效。金柑树的叶、梗、果均可作药用,尤其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疗效。营养价值在柑桔水果类中名列前茅。
功效:金柑对防止血管破裂,减少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减缓血管硬化有良好的作用,并对血压能产生双向调节。高血压、血管硬化及冠心病患者食之非常有益。金柑的香气令人愉悦,具有行气解郁、生津消食、化痰利咽、醒酒的作用,为脘腹胀满,咳嗽痰多、烦渴、咽喉肿痛者的食疗佳品。常食金柑还可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防治感冒。尤溪现有金柑面积101512亩,占水果面积的61%,1999年产量为35900吨,占水果产量的46%。1984年以来,尤溪县在省市科委与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实施了金柑高产优质栽培及贮藏加工技术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亩产达1700公斤。金柑果品研制目前也取得了初步成果,1990年与福建农业大学联合研制了糖金柑,县罐头厂开发试制了金柑汁。在此基础上,制订了金柑果品地方标准《尤溪金柑》,由福建省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1997年尤溪金柑荣获福建省名优特又产品,优质水果柑橘类金奖。2001年尤溪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金柑之乡”;2002年尤溪金柑荣获“福建名牌产品”,2005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尤溪金柑地理标志已获国家检验检疫总局审批通过。1997年,尤溪注册了金柑鲜果“秀峰”牌商标,制定统一的销售等级标准,打响品牌。尤溪金柑畅销上海、杭州、广州、福州、昆明等大中城市。2004年,还通过广交会走出向了东南亚国家。尤溪县罐头厂和金柑制品厂,已将其制成罐头、果酱出售。几十年来厦门、漳州缸头厂生产的出口水果缸头,配上管前金柑打浆的桔香水吃起来桔香回味绵长,独具风味而闻名全国各地。厦门、福州等地厂家,以尤溪金柑为原料,加工成的金柑罐头和蜜饯,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纽荷尔脐橙,尤溪县的城关、梅仙(丁地)、西滨、联合、洋中、尤溪口等乡(镇)属于低海拔的河谷盆地,丘陵地带,土壤肥沃,热量资源丰富,平均气温在19℃左右,适合于抗脐黄的纽荷尔脐橙的种植。尤溪县于1990年从中国柑桔研究所引进纽荷尔脐橙,种植于上属各乡(镇)。所产的果实,果皮橙红光滑,果肉鲜红汁多浓甜,清脆化渣,香味浓,可食率高,可溶性固形物13%,每百克含维生素c50毫克。尤溪“九都柚”,“九都柚”又名“九都抛”,为尤溪县梅仙镇梅营村的独特产品,历史上梅营的行政区划属九都故得名。梅营村处于尤溪河中游河畔,其地质为古代泥沙沉积形成的小河谷平原。尤溪芦柑(厚禄坪芦柑),尤溪芦柑是尤溪县的特色产品,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尤溪河上游的坂面、台溪两个乡。1990年以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97年产量达7500多吨。而以坂面乡厚禄坪村的芦柑质量最为优良而闻名省内外,因而有“厚禄坪芦柑”独特的称呼。1998年,全县已投产的芦柑面积1万多亩(厚禄坪村达5500亩),年产芦柑1.1万吨(厚禄坪芦柑达6000多吨)。产品远销广东、澳门、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近几年来已有大量厚禄坪芦柑销往俄罗斯等国家。1979~1999年,厚禄坪芦柑先后三次获福建省名牌产品奖。其中1996年,在福建省第二届优质水果鉴评会上获金奖。尤溪果蔗,尤溪果蔗历史上主要种植在梅仙镇的梅营、坪寨及西城镇的解建、联建等村。历史上全县年产量150~200吨。1958年后由于过份强调粮食的种植面积,对经济作物严重忽视,果蔗的种植面积急剧下降,全县年产量不到20吨。1978年以后,经济作物的发展重新得到重视。几个主要的植蔗村又恢复了传统的植蔗局面,并进一步得到发展。1998年全县该品种蔗的产量达到300多吨,除在县内销售外,还销往邻近各县。尤溪苏柑,尤溪县栽培苏柑的历史有百年以上。民国16年(1927年)版《尤溪县志》物产篇中记载:“有仙柑、雪柑、苏柑,微酸酢,九都(现梅仙镇部分村)产者最佳。”苏柑的主要产地在梅仙镇的汶潭、梅仙、半山、坪寨,城关镇的水东、埔头,台溪乡的清溪、山兜、象山等村以及西滨镇、坂面乡的部分村。由于受土质等方面条件限制,苏柑的产量不很高,全县年产苏柑不超过5万公斤。据资料记载,福建省西地区部分县(市)有产苏柑,但仅是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唯尤溪县部分乡(镇)有成片苏柑种植。中仙无核柿,无核柿,因其果实无核而得名;又因形似枣,又名枣柿;因含糖份高,又名糖柿。无核柿主要产地在中仙乡的华仙、上仙两个村,也有部分村零星种植。据《中仙乡志》记载,该柿在华仙村的栽培历史已有250年以上。由于无核柿有无核、高糖以及自然生长性能良好和高产的优良特点。因此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一般嫁接后的柿三年即可结果,10年生单株平均产量达49公斤,最高株产量达125公斤。华仙村仅存的60余株百年以上的母树,产量最高年份株产达200多公斤。1990年以后,其经济价值得到重视,进行推广栽培。90年代中期,中仙乡发展无核柿近50亩,可采摘面积达20亩左右,年产量2万公斤以上。茶叶,汤川普济茶,汤川普济茶产于尤溪县汤川乡赤墓村的普济岩,也称普济岩茶,又称苦竹茶。该地海拔800米以上,清泉常年不竭,土质为黄红壤,适宜该茶生长。每年产茶季节雾多、湿润,这一地带遍长苦竹。这些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的茶叶味纯香浓厚,清甜又有微苦。此茶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有生津止渴、祛痰止喘、收敛、止泻、消炎及治腹胀和消食等功能,还有治疗浮肿的药效。此茶连冲3~4次味质犹厚。故此茶叶是品味极高的清凉保健茶,是尤溪县的名茶。由于受地域环境的限制,普济茶的产量不高,90年代年产仅1.5吨左右,故较名贵。台溪东岩有机茶,位于台溪乡高海拔地区,是全市第一家有机茶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有机茶产地。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