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延安市区街道地图 ===
=== 延安市资讯概况 ===
历史沿革: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轩辕黄帝的陵寝就安卧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被炎黄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延安以其“边陲之郡”、“五路襟喉”的特殊战略地位,吴起、蒙恬、范仲淹、沈括等许多中国古代名将在此大展文韬武略,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悲壮史剧。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1982年延安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左右,延安已有晚期智人“黄龙人”生息。约在公元前13世纪,延安属独立的方国鬼方之域。商帝武丁曾发动大规模的讨伐鬼方的战争。《周易·既济》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这是迄今所知延安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春秋时,延安是白狄部族所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游牧兼狩猎的少数部族。晋公子重耳曾流亡白狄12年,即居住于延安一带。战国,延安大部属魏国。《史记·秦本纪》载:“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又称,秦惠文王七年(前300年)。秦帅公孙不大败魏军于雕阴(今富县与甘泉交界处),斩首8万余,俘魏将龙贾;秦文王八年,魏纳河西地予秦;十年,魏纳上郡15县(今陕北宜川、延安一带)予秦。延安始属秦。秦汉时,延安属上郡(郡治肤施,今榆林市南)。秦昭王时期,秦在延安一带置高奴县,县治在今延安城东尹家沟。这是延安筑城之始,其城垣至今犹存。秦统一六国后,大将蒙恬统兵30万北击匈奴,后又监修长城和秦直道。汉武帝时曾大量移民和屯戍,使陕北等地农业经济空前发展,被誉为“新秦中”(意为富庶如关中)。汉虞诩《奏复三郡疏》有“水草丰美,上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描述。三国,延安为羌胡所据。东晋义熙三年(407),匈奴铁弗部赫建立大夏国。其在延安城东修筑丰林城(今宝塔区李家渠镇周家湾村)。宋代沈括曾考察该城,谓之坚密如石,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利于战守,赞叹“赫连之城,深为可法也”。西魏,设东夏州,领遍城郡、朔方郡、定阳郡、上郡;设北华州,领中部郡、敷城郡。延州和延安之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云:“延安郡后魏置东夏州,西魏改为延州,置总管府,开皇中,府废统县十一,户五万三千九百三十九。肤施大业三年置及置延安郡,有丰林山丰林后置魏,曰广武及遍城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为丰林,大业初又并沃野县入焉魏平后魏置,并立朔方郡,后周废郡,并朔方、和政二县入焉金明有治官,有清水临真有西魏神木郡、真川县,后周废郡,大业初真川入焉延川西魏置,曰文安及置文安郡,开皇初,郡废,改县为延川延安西魏置,又置义乡县,大业中,废义乡入焉因城后魏置,后周废,寻又置义川西魏置汾州、义川郡,后改州为丹州;后周改县为丹阳,开皇初,郡废,改县曰义川,又废乐川郡入;大业初,州废,又拔云岩县入焉汾川旧曰安平,后周改曰汾川,大业初,废门山县入焉咸宁旧曰永宁,西魏改为太平,开皇中改为咸宁。”另记载,大业二年延安南部设富城郡,后改为上郡,统县五(洛交、内部、三川、富城、洛川)。唐武德元年(618)改延安郡为延州总管府,领肤施、丰林、延川三县,管南平、北武、东夏三州;改上郡为富州,领洛交、洛川、三川、伏陆、内部、富城六县。宋代,属永兴军路,设延州、富州、丹州、坊州。这一时期,宋与西夏战事频繁,宋代名臣庞籍、范雍、韩琦、范仲淹等在此御敌。宋元祐四年(1089),升延州为延安府。金置彰武军部管府。金夏在保安军(今志丹)置榷场互市。元置延安路。明改设延安府。明末陕北农民爆发大起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领袖纵横延安南北。清仍设延安府,顺治年间领三州(富州、绥德州、葭州)16县(肤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延长、清涧、洛川、中部、宜君、米脂、吴堡、神木、府谷)。雍正年间,三州归省直隶,府领8县(肤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延长)。乾隆年间,又增领定边、靖边二县。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军和西捻军张宗禹在延安境内反清,左宗棠率湘军入境剿抚。最后一支捻军武装袁大魁部在永宁山被镇压,捻军运动在中国最后失败。清末,清政府设延长石油官厂,在延长县钻成中国大陆上第一口油井。民国2年(1913),本境属榆林道。民国17年(1928),撤道,各县由省直辖。民国24年(1935),9月,延安南北各县分属国民政府陕西省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区。1944年,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洛川,初领洛川、甘泉、宜川、富县、中部、宜君、6县,后领洛川、黄陵(1944年由中部县改称)3县及黄龙设治局。1948年3月~4月,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第三行政督察区所辖各县。1926年初,李象九、谢子长等创建中共宜川军队第一、第二特别支部;春夏,陕西省立第四中学(延安)建立中共延安特别支部。是为延安最早的中共地方组织。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等在延安境内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称陕甘省和陕北省。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长征到达吴起镇。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成立,10月,成立延安市政府,直隶于边区政府。1942年始置吴旗县,属三边分区。同年11月,设延属分区,1月成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延安市及延安、富县、甘泉、志丹、安塞、子长、延川、延长、固临10县(市)。1948年1月,陕甘宁边区设黄龙分区,辖洛川、黄陵、宜君、宜川、黄龙等10县;次年2月,增辖富县。1949年5月,撤延属分区,设陕北行政区,卫北行政公署驻延安,辖榆林、三边、绥德、黄龙4个分区及延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甘泉7个直属县。1950年5月,撤销陕北行政公署,成立陕西省延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延安、延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陵、宜君、黄龙12县。同年10月,改称陕西省人民政府延安专员公署。1955年5月,又改称陕西省延安专员公署。1956年10月,延川、子长划归延安专区。1964年,鄜(fu富)县改称富县。1968年8月18日,成立延安专区革命委员会。次年9月,延安专区改称延安地区。1970年延安县析置延安城区(县级),1972年,延安城区改称延安市。全区辖1市14县。1975年8月,延安县并入延安市。1978年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延安地区行政公署成立。1983年9月9日国务院【国函字187号】批复:宜君县划归铜川市。1996年11月5日国务院【国函84号】批复:1.撤销延安地区和县级延安市,设立地级延安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宝塔区。2.延安市设立宝塔区,以原县级延安市的行政区域为宝塔区的行政区域。3.延安市辖原延安地区的安塞县、黄陵县、延长县、志丹县、洛川县、延川县、甘泉县、黄龙县、子长县、富县、宜川县、吴旗县12个县以及新设立的宝塔区。2005年10月17日民政部【民函278号】批复;2005年10月1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陕政函128号】批复:延安市吴旗县更名为吴起县。
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市坚持“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发特色主导产业,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96.2亿元;粮食总产66.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444元;财政总收入18.0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亿元。全市生产总值713.27亿元,增长15.7%,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全国6.7个百分点,在全省十市中居第四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15亿元,增长7.1%,拉动总体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第二产业增加值575.61亿元,增长17.0%,拉动总体经济增长13.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5.6%。第三产业增加值85.51亿元,增长12.7%,拉动总体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4%。三次产业的结构为7.3:80.7:12。人均生产总值达33332元,折合4831美元,较上年净增4657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1%,人均生产总值在全省十市中位居第一位。——群众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主导产业开发初具规模。“七五”以来,大力推广了地膜覆盖、大垄沟种植、适时早播等旱作农业技术,粮食产量先后跨越了6亿公斤、7亿公斤、8亿公斤和9亿公斤四个台阶,2000年在遭受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村人均生产粮食仍稳定在500公斤左右,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烟、果、羊、薯四大主导产业开发初具规模。2000年,全市烤烟产量1.95万吨,苹果总产43.68万吨,羊子存栏91.64万只,薯类总产74.19万吨,以主导产业为主的多种经营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止1999年,全市8个国定贫困县全部实现越线目标,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山川秀美工程全面启动,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进一步加快。引进外资治理的延河流域、杏子河流域等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和一致赞誉。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到2000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5.1%,农民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4亩,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初步形成以能源开发为主体的工业布局,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2000年,全市独立核算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6.9亿元(现价),增长4.9%。石油、煤炭、卷烟、电力四大骨干产业继续发挥了支撑经济全局的作用。全市原油产量246万吨,原油加工量306万吨;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148.52万吨;卷烟产量14.49万箱;发电量3.39亿千瓦时。市编31户国有工业企业全年实现税金1.8亿元,利润4.19亿元,保持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财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市场日趋活跃。200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18.02亿元,增长2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89亿元,比上年增长23.1%;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97.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4.9亿元。全市商业网点1.43万个,其中个体1.4万个,集贸市场195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5亿元,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延安机场经过扩建,可以起降大、中型飞机,延安——西安、延安——北京航线保持畅通。西延铁路于1992年8月全线开通营运,神延铁路年内将建成通车。铜川至黄陵高速公路基本竣工,延安至安塞高速公路正在加紧建设,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延安邮区中心即将投入使用。1996年底,全市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村村通电、村村具备通程控电话条件”的“三通”目标。——对外经济技术协作力度加大,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先后与山东省潍坊市,江苏省连云港市、盐城市、无锡市、福建省福州市,上海宝山区,北京石景山区,深圳龙岗区等市区缔结了友好关系,与上海市卢湾区达成了建立友好市区意向。引进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和世行资金实施了杏子河、延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效果。世行贷款延河流域治理二期项目、德援造林项目、比利时援助的农村人畜饮水项目,联合国扶贫项目和日元农业综合开发、城镇供水等项目正在组织实施。与德国埃尔富特市正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开始启动。——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0年,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918所,在校学生51.65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23%。196个乡镇全部完成了“普九”任务,7个县完成了“普九”任务,全市提前两年完成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初级卫生保健网络逐步健全,长期危害群众健康的克山病、地甲病、大骨节、氟中毒等地方病基本得到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8‰。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3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8.13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1444元,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2.46平方米。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2亿元,电话总数达15.38万户,电话普及率8.2部/百人。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8.7%和91.2%。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为延安在新世纪的更大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延安人民将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面向市场、发挥优势、调整结构、突显特色”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和缩小差距两大任务和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城市化建设和实施科教兴延战略等工作重点,加快特色经济开发步伐,进一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设一个富裕、民主、文明、开放的新延安。
友好城市:中方城市外方城市国别结好时间延安市埃尔福特市德国2000-10-02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