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施秉城区街道地图 ===
=== 施秉县资讯概况 ===
民族风情:施秉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境内人口有一半是苗族,保存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有民族建筑风格村寨3000多个,民族服饰80多种,民族节日135个,其中参加人数上规模的36个。淳朴、热情的苗族群众有着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是贵州省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在建筑方面,有龙塘古寨、高塘苗寨,具有风格独特的木楼、吊脚楼等;精彩的节日有河边苗的姊妹饭节、牯藏节、龙舟节,高坡苗的芦笙节、爬坡节,“三月三”、“四月八”等。民族歌舞丰富,有飞歌、大歌、酒歌、织布歌、游方情歌、刻道,芦笙舞、踩鼓舞、铜鼓舞板凳舞等。拥有的民族服饰、银饰、刺绣等更是异彩纷呈。另外,风味独具的酸汤、米酒、色彩斑斓的糯米饭等,为施秉一幅幅美丽的风景。施秉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1.12%,主要有苗族、侗族、彝族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与生活习惯。以氵舞阳河风景名胜区为中心的区域,保留一定民族特色的村寨有300多个,民族服饰80余种,民族节日达135个,仅清水江风情区内,每年民族节日集会多达82个。风景区内保留有鲜明风格的民族村寨建筑,如苗族的吊脚楼等。众多的民族节日中有芦笙会、踩歌堂、姊妹节、龙舟节、五彩缤纷的民族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竹杆舞、跳坡、跳场等。风味独特的民族食品:酝子肉、腌鱼、蕨菜粑、腊肉、酸汤鱼。多彩的民族服饰和精美的盛装银饰让你目不暇接,精致古朴的民族工艺蜡染、泥哨、草编、竹编等让你爱不释手。此外还有原始的民族宗教信仰,淳朴的民族礼仪。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在旅游活动中,具有很大的观光、体验和科学考察价值。

基本概况:目前,县城总规划面积10.4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3.96万。县城一面临山,三面环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至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暖湿润,是一座融山、水、林、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生态旅游服务城。县内水电资源丰富,有水电站多个,其中观音岩电站装机容量为12600千瓦。电力充沛,因此施秉县被列为全国的100个农业电气化县之一。
历史沿革:施秉为苗语音,据《施秉县地名志》载:早在1391年在今县城东北方一公里的打杵岩外有一木桥,是黄平通往镇远的必经之路,是两县的中间站,地以桥名,施秉是名称近音的汉字书写。但按史籍出现施秉名称又早于1392年,尚待考定,暂存此说。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置前江等处军民长官司,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以前江故地置施秉蛮夷长官司,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置施秉县,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废,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复置,按旧县治在今县城东南90里,因征苗大胜于此,故改名施秉,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1月,改胜秉县丞为胜秉分县,仍属施秉县。1958年并入黄平县,1962年复置。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