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82.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0%,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4位。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63486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突破9000美元,达到9378美元,位居全省第五位。工业重新成为经济发展主力。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8663.1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36.71亿元,同比增长27.8%,比去年同期有了较大规模的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居全省第三位。商贸、金融、房地产、旅游等第三产业主要行业继续保持较好的运行态势,成为经济发展主力。其中全市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50.59亿元,同比增长13.4%,增幅居全省第2位,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7.8%。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同时,食品、居住类价格上升助推CPI上涨。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4%,全年累计上涨4.0%。所调查的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全线上涨,涨幅前三位的是食品、居住、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等。此外,2010年,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生态建设等方面都有比较显著的成果。民生工程有了扎实推进,2010年,全市财政支出222.03亿元,其中用于民生支出147.57亿元,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69.6%,增长27.2%。其中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支出同比增长42.4%、36.6%和42.8%。 新温州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后,绍兴既温州苏锡常地区之后成为长三角第三经济模式的发祥地,其最显着的特点在于贫富差距较采用温州模式的浙南地区小,而又较采用苏南模式的苏锡常地区高收入人群比例大。因成为国内第一个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城市而得名。与温州采取个人家庭作坊单打独斗发展的方式和苏锡常地区集体经济发展方式相左,绍兴以内资民营股份制和国企转型股份制与外资私有制为主的新私有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低调发展,在2005年后国内生产总值在国内迅速上升,经济总量逼近浙江省私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其模式因与浙江东南与浙西义乌地区多发展的温州模式有较大区别,在美国专业经济评论杂志福布斯中“绍兴的奇迹”一文中,被称为新温州模式和绍兴模式。 民族宗教:先秦时期,绍兴地区主要为於越族的聚居地。秦汉以后,随着中原汉族的大量南迁,民族之间的互相融合,汉族在绍兴占了主导地位。同时,也有少量的少数民族居民在绍兴居住。1978年以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绍兴少数民族居民也有较大增加。绍兴系多种宗教并存、群众宗教信仰多样之地。道教流传最早。东汉炼丹方士上虞籍魏伯阳参照“大易”、“黄老”和“炉火”三家理法,撰成《周易参同契》一书,首次系统论述道教炼丹术,被后世誉为“万古丹王”;东晋建武元年(317),著有《抱朴子》的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结庐会稽,炼丹修行。稍后印度佛教传入会稽。东汉中平年间(184~189),由安息国(今伊朗)高僧安世高来会稽弘传佛教。此后,绍兴高僧辈出,名刹林立。高僧中以梁佛教史学家慧皎、隋唐三论宗创始人嘉祥大师吉藏、唐代华严宗四祖清凉法师澄观和五代曹洞宗始祖洞山良价最著名;各种宗派诸如华严宗、律宗、净土宗、密宗、三论宗、禅宗等都在境内流传。唐代,越州成为江南佛教活动的重要场地和对外交流的驿站,日本“入唐八家”中的最澄、圆仁、圆珍、空海四家,都曾来越州求法,学成回国创宗弘传,在日本佛教界具有深远影响。1982年,日本空海访华团来绍兴寻根问祖,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佳话。新中国成立后,境内多所佛教名寺得到修缮,一些著名法师升座讲经,重大佛事活动相继举行;道教已近湮灭;基督教、天主教会摆脱外国教会势力控制,经过爱国爱教的革新运动,获得健康发展。全市有宗教信徒5万余名,约占总人口的1.2%,其中基督教徒4.43万名、天主教徒365名、佛教僧尼252名、三皈依信徒约1.25万名;全市有各教各级爱国组织18个,各教活动场所218处。教徒在各个领域劳动、生活和参加宗教活动,爱国爱教,心情舒畅。 自然灾害::【洪涝】1961至1990年,全县发生三日过程两量≥100~300毫米,日最大雨量50~150毫米之洪涝34次,年均1次以上。其中全县性洪涝12次,占35%,不到三年发生1次,且有11次在梅雨季季节,占91.7%,其余均为局部性洪涝。【干旱】1961~1990年,境内发生干旱33次,其中30天以上者各级干旱27次占82%。平均一年发生一次。18次是全县性干旱,占67%。1967年伏秋冬连旱,三江闸一带干旱长达133天,24.5万亩晚稻受灾。【台风】1961~1990年,受过程降雨≥30毫米之台风影响102次,年均3.4次。最多195*****年分别有7次。1956年8月12号台风,过程降水176.1~196.4毫米,风力12级以上,最大风速40米每秒。2006年8月10日下午17时25分,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2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60米/秒,为50年来登陆我国大陆台风中强度第一。【冰雹】据1950至1980年观测,31年中发生冰雹30次,年均近1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