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庆元城区街道地图 ===
=== 庆元县资讯概况 ===
经济概况: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3.31亿元,增长1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8%、17.4%、13.4%,结构由上年的27.7:34.0:38.3优化为25.7:34.6:39.7。实现财政总收入9077万元,可比增长1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536万元,可比增长2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8亿元,增长32.7%。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7亿元,增长13.2%。外贸出口总额963万美元,增长2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10元,增长6.4%。基本建成全县第一个设施较为完善、功能较为齐全、有一定集聚效应的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反区块,共安排9家企业入园。铅芯、胶水等铅笔配套产业不断完善,体系更加健全;新建成6座电站、总装机2.14万千瓦,新开工建设8座电站、总装机2.15万千瓦,全县在建水电总装机7.41万千瓦,已建水电总装机达到9.04万千瓦。大力发展非资源性工业,初步培育了塑料制品、特种纸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家庭加工业和来料加工业,制定《庆元县2004—2006年来料加工业发展规划》,成立了县政府驻义乌来料加工办事处,实现来料加工费528万元。全年招商引资引进工业项目58个,合同引资1.63亿元,实际到资1.29亿元。完成工业总投入1.16亿元,同比增长52.7%。新增工业贷款481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38家增加到5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95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亿元,同比增长28.9%。实现工业增加值3.22亿元,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实现工业税收4915万元,同比增长9.8%,占财政总收入的54.1%,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其中水电产业创造税收1368万元,占工业税收的29%、财政总收入的15%。
历史沿革:庆元历史悠久,始置县于南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以皇帝年号为县名,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2003年12月11日,同意庆元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将屏都镇五一、五二、五三、五四4个村划归松源镇管辖。调整后,松源镇辖41个行政村、5个社区,镇政府驻地不变(松源街28号);屏都镇辖1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不变(菊水村)。
历史事件:黄华之乱:由于庆元县处于“深僻幽阻、舟车不通(林步瀛语)”的地理环境之中,故自古以来不属兵家争斗之要地。在历史上,所罹受的兵灾寇乱极少。即使是在各个朝代交替之际,这里都是没有多大的风波。有史以来,兵灾之最当属明末清初清廷与南明势力的“拉锯”战,而寇乱之最则首数宋末元初的“黄华之乱”了。黄华是福建政和人,庆元县人依口语发音误称其为“黄花”。所谓“黄华之乱”即是他“集盐夫,连络建宁,括苍及畲民妇自称许夫人为乱”之事。事发于宋末元初的元世祖至元十五年(戊寅·1278年)同时又是南宋端宗景炎三年的十一月二十三(辛丑)日。事发后,他以当作据点而向邻县发展势力。之后,聚众三万余,号称“头陀军”占据了建宁,出掠四方。元廷派“镇国上将军,福建等处征蛮都元帅”鄂勒哲图对他作征讨。屈于元兵之势猛,黄华惧怕了。在鄂勒哲图许之以“副元帅”作授职的诱降之后,黄华投降了元军,任起了“征蛮副元帅”之职而为前驱之部,反之去打击抗元力量,成了汉人的叛徒。过了二年余,这位反复无常的黄华虽当上了元朝的“建宁路管军总管”,但又聚众十万反叛了元廷。此时,距南宋皇朝灭亡已四年之久,但他却改用了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号称“祥兴五年”,以示反元复宋。他举兵攻掠崇安,浦城等县,又围攻建宁府。元廷“命‘征东行省左丞’刘国杰以其兵会‘江淮参政’巴延等讨之”。后来,刘国杰攻破了黄华的据点“赤岩寨”,黄华自知无望而跳入火堆中烧死。“黄华之乱”告终。有人说黄华是个贩盐的贫民。此说未知确否?但黄华是个朝秦暮楚、出尔反尔之人这倒是事实。他在短期间内降元又叛元。在元人对他作诱降时,还有着一个小故事。说的是:鄂勒哲图“虑他奸诈莫测”,就以骑射畋猎来对他耀武。时值一只老雕在天上飞翔,鄂勒哲图弯弓仰射,老雕应弦而落。接着是全军大猎,猎品积之如山。黄华大悦服。即甘心臣服,屈膝投降。且愿为前驱,攻昔同类。足见黄华是个有着劣迹的小人。黄华起事之初,在将势力往外扩充之时,首当其冲的即是庆元县。在其窜扰之际,可谓是“阖邑震动”,在其必经之道的一、七都一带更是人心惶惶。不过,各村舍每作防御之设,有组织地起来抵抗。如在一都举水村,村人吴平(即后来任浦城知县的“大一公”)就是这抵御力量的典型人物。事件发生时,他才三十五岁,血气方刚。他“独划拒守计,率乡勇据险厄要以待之”,黄华见其有备,不敢轻进,而取另道攻入了庆元城。黄华占据了县城之后是大肆烧杀,劫掠一方。一时间使城池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他首先是焚烧了县衙,不仅是大堂官舍毁之为烬,便连筑建在县治前、作为立石题刻进士名录的“籍桂亭”也不免其难。与城邑有着一水之隔的“儒学”也罹受彻底的破坏。寇患自然殃及了市井民舍。不过,“黄华之乱”在《庆元县志》中仅作简略的记载,文曰:“毁县剽掠而去”云云。不知是大济村离城邑较近,还是大济人意外地得罪了这帮入侵者?大济村在这场“寇乱”中所遭受的破坏是特别惨重,十分惊人的:他们毁了民宅,断了桥梁,烧了庙宇,挖了祖坟。整座村落据说是“全村烧毁,片瓦无存。两宋时期的文物全部成为历史”。从被后人称为“宋初建”的宗祠成了灰烬,原先的吴氏家族的第三代传人吴子通的坟墓遭受彻底的破坏来看,此说可信。时至今日,扰乱庄舍的厮杀声虽早已远去,废墟的复建也早已旧貌新颜,但古老的创伤依稀可见;由砖碎瓦砾拌合着泥土夯筑的泥墙历历在目,成了废墟的先人墓冢乱草丛生。故“黄华之乱”这一词条在今日大济民间之口语仍时有所闻,文字书写的资料亦犹有可见。足见这场历史惨案给这里带来的影响是何等之深啊!,在庆元县今存的文献中,不管官方的邑志还是私家的家乘,“黄华”均作“黄花”或“黄化”。其实,这是当日依口语传言所书写至讹。然而,也有人说古来“华,花”相通,“花”本“华”之俗字,不必拘泥。好在近人对这“黄华”二字有了统一的规范。于是,这文献中的“花”字不管是相通也好,笔误也罢,看来也是不影响后人对黄华作史实研究的了。黄华之乱发生在至元十五年十一月。黄华受招安是在至元十七年八月。黄华最后身焚事终是在至元二十年十月。这些历史事件的日期在《元史》、《元史纪事本末》、《续资治通鉴》这些国家级史料中都有着共同的明确记载。除此之外,即使是在我县的某些民间史料如举水《吴氏宗谱》之类也与国家史料有着同样的记载。可是,偏偏是在我县官方修编的《县志》中,除早期的康熙版、嘉庆版之类作正确的历史年代记录之外,而之后的光绪版之类竟作出了错误的历史年代记录。这些文献中误将“至元”记成了“至正”。同时,此误竟沿及了近年新版。那么,这错误缘于何因呢?岂知,此乃是因大济村的家乘之误字所至。说及此事,亦算有趣;原来,在历史上有元一朝曾前后使用过两次“至元”年号:一个是元初世祖“至元”,另一个是元末顺帝“至元”。其间,元初的“至元”历了三十一年而元末的“至元”仅用了六年即改元“至正”。而大济村人在复建村庄之后的首编宗谱之际,在叙及村舍的沧桑时是必然涉及到“黄华之乱”的。在提到这事件的年代时,撰稿人马虎地只顾及了元末“至元”而忽视了元初“至元”,于是发出了:“至元仅六年,何来‘至元十五年’?”的疑词来。之后,他们便武断的在文献中将这场事件的年代定为“至正”。清道光间,大济岭根人吴潓将《吴子通墓志铭》供稿给处州训导李金灡收编《续括苍金石志》时,也将此志石的出土年代错定为“至正”间。由于大济村的家乘白纸黑字铸成了错,又加上这《续括苍金石志》之类的书籍也蹈了其辙,故迫使取材于民间史料为原始资料所编写的《县志》也一依其说而改写了原先“康熙版”及“嘉庆版”的正确年代,反之成了误文。(当然,其中犹遗留着一些改之未尽的痕迹。如光绪版《县志》中的“儒学”、“籍桂亭”诸条等。)此一改也,使后来涉及这场史实的资料沿误颇多,让人们读此一类史料时每生疑团。足见,正确地对待这场历史事件的真实年代,是该县史学界在读地方史料时所务必注重的事。其错误必须得到纠正。黄华之乱自始自终将近经历了五年,他在庆元的活动期更是暂短,但却给这山城小县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所以,在庆元县史料中占去了不光彩的一页。给后人留下了负面的影响。历来,人们对这事件的性质持有二说:一是“抗元义兵”说,另是一“寇乱”说。以此二说来论:就黄华抗元的事迹甚少且为时短而反之是劣迹多来看,更从他在我县所留下的行踪来看,就当是“寇乱”说占于上风了。
赤膊岭之战:清顺治五年(戊子·1648)十月,南明政权反攻庆元,陷城。十一月初三日,清兵松溪援兵至,激战于城池内。是役也,军民死亡七、八百名,焚屋毁物不可胜数。是该县有史以来最酷最惨的一场战事。之后,清庭曾加强了庆元城的防卫。翌年(己丑·1649)九月,南明将冯生舜再度攻庆元,清千总李定国迎战,相遇于大济赤膊岭。于是乎,一场鏖战在这山岭展开。南明军杀李定国,遂攻城三昼夜。后因清兵政和援兵至,南明兵败退,战事结束。一度成为古战场而上了史书的“赤膊岭”坐落在大济村南。清版《庆元县志》载:“赤膊岭:县南七里。”它是大济村通往三、七都乃至福建政和的捷径山道。由于在这条山岭中有着穿在山岗背之上、随山势蜿蜒、两边都是陡坡、岭面凹下如水渠的这么具有特色的一段,这段在草木丛中现出的山道状若一只裸露抻出的肩膀,所以,整条山岭就依其形象而命之为“赤膊岭”。如今,古战场的硝烟早已淡去,战死的亡灵也早已长眠安息。至于赤膊岭呢?它不仅也早已让人遗忘了,而连地名也被人更换了。原来,在当时战事刚结束之后,因岭上杀死了好多人,人们依事将它改称为“谋侬岭“(庆元方言:“谋侬”意指“杀人”)。至后来,后人或许是不明其原意而嫌其读音欠雅故又讹称为“猫弄岭”(庆元方言:“谋侬”、“猫弄”二字发言极似)。如今,人们只识“猫弄岭”而鲜有人知“赤膊岭”了。斗换星移、沧海桑田,历史地名“赤膊岭”将会与“大社(注)”一样消失于人间。“秦时明月汉时关”,岁月妆新了古战场。今日的“赤膊岭”已非旧日风光。虽道是古战场,它在国家历史上来论诚属区区,但就该县历史上来说却有着一定的影响。如今,在阅读地方史料时,作为怀古凭吊而对它作一回顾和认识,看来也是值得。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