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南阳市区街道地图 ===
=== 南阳市资讯概况 ===
南阳民族:南阳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1000余万民众分别隶属于汉、回、蒙古、满、藏、苗、彝、朝鲜、侗、壮、布依、瑶、白、土家、傣、水、纳西等3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4.6万人。汉族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遍布境内的大部分乡村。回族是少数民族中的第一大族,境内各县均有居住。蒙古族和满族等少数民族多在镇平、内乡、淅川、南召、社旗的居住。多民族共融的局面,集中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娱乐潮流和社会趋势。千百年来,南阳盆地一直绵延着不熄的楚汉文化之光。
文化教育:南阳科技教育事业比较发达,拥有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等本科院校,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阳职业学院和南阳广播电视大学七所高职高专学校以及十四所中等专业学校。劳动力素质较高;南阳是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的科技示范市。南阳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高等教育篇:
南阳理工学院:学院前身是1986年底为适应南阳科技进步和人才战略需要而创办的南阳大学。1992年底经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审通过,由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建校,定名为南阳理工学院。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南阳理工学院升格为本科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拥有工、管、文、理、法、医、经济、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高校。目前以升格“大学”为目标,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争取早日进入全省重点大学行列。
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始建于1907年,具有百年历史,是河南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其前身是建于1907年由举人任学椿创办的南阳县师范传习所,历经南阳府公立初级简易师范学校、南阳县立师范、南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1945年初日军侵占南阳,学校停办,日军投降后复办。南阳解放后,1949年7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南阳专署在旧中国南阳师范教育基础上成立新师范学校。1951年9月组建河南省立南阳师范学校。其后学校三移校址、三改校名,历尽沧桑。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南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南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南阳师范学院。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始建于1973年,1979年4月,学校搬迁到河南省南阳市,1994年和2000年两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2000年学校合并了洛阳兵器工业职工大学,2001年4月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是南阳卫生学校以及张仲景国医学院于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进行合并,升格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南阳卫生学校,始建于1951年;南阳张仲景国医学院(原张仲景国医大学),创建于1985年。
南阳职业学院:南阳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文201154号文件和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程类和管理类专业为主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阳西峡县城,学院占地869.5亩,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其中教学、实验、行政用房面积4万余平方米。
河南佛教学院:河南佛教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河南省桐柏县龙潭河景区,占地约40亩。学院于2005年经国家宗教局批准开办,是河南省唯一一家佛教高等院校。学院学制为全日制四年本科,面向佛教界和社会招生。学院由河南省佛教协会举办,由中华慈善总会名誉副会长王国全先生全额资助,受河南省宗教局行政领导,院长由省佛教协会会长兼任。
南阳广播电视大学:南阳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于1979年,是经省、市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高等学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办学的中间环节,是一所采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现代远程教育的综合性开放大学。
南阳张衡职业技术学院(筹):由南阳市张衡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筹建。学院位于南阳市政府规划中的职教园区核心地带,现已完成一期工程规划建设。
南阳职业技术学院(筹):由南阳农业学校多所国家级重点中等专科学校进行筹建,目前学校基础建设、师资力量等均达到到或者超过高等职业院校的设置要求。南阳市人民政府已向河南省人民政府呈报拟设立“南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筹):由国家级重点中专,中国第一中专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为基础进行筹建。
南阳国际珠宝学院(筹):为了推动玉雕产业的发展,特筹建。目前正在规划之中。南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筹)由南阳幼儿师范学校为基础进行筹建。位于南阳下属的邓州市。
历史文化: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秦汉时叫宛郡,后来也有叫陈留的,故有“南都”、“帝乡”之称。城西卧龙岗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前的躬耕地武侯祠,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典故的最正统的发生地。南阳历史上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以及政治家百里奚,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科技发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当代名人。南阳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荆紫关镇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阳板头曲、内乡宛梆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阳民歌: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民间歌曲有着极其辉煌的成就,它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反映了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社会实践,南阳地区民歌,是南阳地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并经过千锤百炼,不断推陈出新而形成的一种音乐艺术体裁,千百年来,它体现着南阳地区人民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同时,也创造了抒发人民喜怒哀乐之情的各种艺术表达方法。不仅对研究我国民族间音乐具有重大价值,而且,对研究社会、民族、地理、历史、语言、文学以及风俗习惯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南阳地区,在民族民间音乐整理、研究、编辑、出版等方面,在各级有关领导和全体编辑人员共同努力下,成绩卓着。《南阳民间歌曲集成》问世,在民歌采风史上是空前的,它一方面把民歌的社会风情,音乐风格以及歌词的完整性溶为一体。并根据南阳地区民歌体裁和形式发展完善,把南阳地区民歌分为:号子类、山歌、田歌类、灯歌类、小调类、叫卖类。叙事类及其它,共八类,这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另一方面,以内容和题材,又较全面的反映本地区的历史、社会、民族、文化、生产斗争和生活、风俗等各个侧面的人民生活风貌。它不仅是研究本地区社会、文化、历史、民众、文学、美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资料,同时,也是音乐家,作曲家、歌唱家、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珍贵的案头工具书。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