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米易城区街道地图 ===
=== 米易县资讯概况 ===
历史沿革:1952年5月西康省西昌专员公署正式行文“迷易县更名为米易县”。其名沿袭迄今。《竹书纪年》、《五帝本纪》、《邛巍野录》诸史书记载:“黄帝七十七年,昌意降居若水(今雅砻江)”。“德劣不足绍承大位,降居若水为诸侯”。史前早期经济、文化发达的黄河流域的昌意部落南下,和西南雅砻江等河流沿岸各族部落杂居,耳濡目染中原文化。《西南夷传》:“邛都最大,皆椎结,耕田,有邑聚”。春秋战国时期,原迷易(今米易)一带为我国西南夷的邛都部落。史载:“秦时尝通为郡县,但至汉兴而罢”公元前143年,汉景帝时,司马相如任武骑常侍,在邛会地区置郡;汉武帝的元鼎年间,在今汉源东南置沈黎郡,辖邛嶣地区,今之米易地区即正式划入西汉王室版图。是时,安宁河河东归会无县,河西归邛都县;南北朝周武帝建德年间,河东仍属会无县,河西属可泉县;唐天宝十四年,河东属青宁郡,河西属建昌郡(今西昌);五代后蜀明德年间,迷易安宁河东地带命名为诺赕,属会川府,其河西地带命名为屈部,属建昌府;宋时,太祖以“唐之祸基于南诏”,明确表示:以大渡河为界的越嶣等郡“非吾有也”。故邛嶣地带为大理国所占,当时迷易一带曰明夷;元王朝在建昌设置“罗罗斯宣慰司”,辖五路二十三州(包括今米易的普济州、威龙州及安宁河沿岸以东、以西的其它地区)、隶属云南行省。衽土司制,史称“土知州”;至明代又施军事移民卫所(完善土司制),河西属建昌府,河东属会川府。明洪武27年(公元1394)年,在今撤连改设守御千户所,直属四川行都司管辖,其长官统兵慑镇所属各族人民。明永乐年间,行都司饬回族部领在今撤连筹建分县治。因此地处安宁河下游,冬季多雾,日出迷蒙,其分县治因名迷易(阳)县,后又相继改为迷阳守御千户所(巡检所)。《邛嶣野录》作者何东铭(清咸丰年间,迷易撤连才子──廪食增生)曾在史书上落款曰蜀南迷阳增生。再是曾在迷阳巡检所任职的许春所撰写的迷阳山馆碑上镌铭曰:“迷阳山馆系巡检陆蔚创修于迷阳巡检所治西。馆内建有玉墟楼一座、官梅草堂三间、涵光阁三间、榴桂亭一间、澄池一泓、花木互映”。与当时迷阳八大风景的“玉楼观涨”、“澄池夜月”,交相挥映。解放初,撒连街附近仍沿用古名。再后迷易县分县治仍改为守御千户所。清雍正年间,迷易守御千户所划为建川南道宁远府辖。是时已是“招徕广辟人民滋生,以故事务殷繁,实则与州县无异。”至公元1733年所地因地震陷塌城垣,至乾隆4年(1740年),迷易守御千总常景向宁远府上疏:“帕恋沟(今攀莲镇)地势平衍,民户众多,东西直通大道,田土四处环绕,且在适中之地”,主张千户所迁攀莲。未遂。于次年迁往扎外村(今撒连湾崃)。乾隆27年迷易守御千户所改为迷易巡检所。嘉庆年间,四川总督常明向清庭奏准“改土归流,所辖夷众,编入汉甲,土司只袭职名”。但迷易吉、张土司、各自为政,只表示:“下属夷众新垦之地,情愿首报催科,同增国赋”,不愿改土归流。因鞭长莫及,土司制一直沿袭。道光28年6月12日洪水袭毁巡检所,巡检徐秉坤筹资徒迁巡检所于撒连旧址。宣统三(1911)年迷易安宁河以东地区分属会理州十个行政区域的摩挲营、攀连、撒连;迷易安宁河以西的克他、麻陇、晃桥、麻栗坪等地统属西昌县直辖的普威乡公所并巡检所(此建制至民国二年正式废置)。民国元年(1212年),迷易为会理州分州,设分州知事,分州衙仍设撒连,民国二年(1913年),改设为县佐;民国9年(1920年)为会理县分县;民国24年(1935年)红军长征过会理,迷易分县官员惊慌逃匿,因以撤县划区,民国24年(1935年),取普济、威龙两州为首一字,成立普威联保处;民国28(1939)年,西昌宁属屯垦委员会,成立麻陇、龙窝(今南坝乡老街子)彝务指导区公署;民国30(1941)年,迷易的黄草、横山、海塔、金河、大花、小得石、晃桥、马梹榔、麻柳坪等地均划归普威乡,普威乡归属至德昌县设治局,西昌原辖治的麻陇区也划德昌县设治局管辖;民国33年(1944),会理县又划出安宁河以西的撒连、水塘、草场、挂榜、回龙、昔街的上垭口等地归德昌统辖。此区划建制,沿袭至民国末。1950年3月25日,米易地区解放。行政区划是:米易安宁河东岸是会理县的西北区;米易安宁河西岸是德昌县的迷易区。1951年5月从会理县划出平谷、河高、莲溪、昔宁等乡,从德昌县划出迷易区、麻陇区和龙窝区的南坝等地,于1951年10月正式组建成迷易县。1952年3月县府等单位迁攀莲街;同年5月西康省西昌专员公署正式行文“迷易县更名为米易县”。1978年由西昌地区划归攀枝花市辖。1997年,米易县面积2104.3平方千米,人口18.8万,辖3镇25乡:攀莲镇、丙谷镇、得石镇、撒莲乡、垭口乡、柳贤乡、草场乡、坪山乡、新河乡、头碾乡、坊田乡、挂榜乡、宁华乡、观音乡、昔街乡、沙坝乡、横山乡、黄草乡、南坝乡、普威彝族乡、麻陇彝族乡、云峰彝族乡、联合彝族乡、团结彝族乡、胜利彝族乡、黄龙彝族乡、白马彝族乡、新山傈僳族乡。县政府驻攀莲镇。2000年,米易县辖8个镇、13个乡、7个民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07300人,其中:攀莲镇32857、丙谷镇13270、得石镇3441、撒莲镇15642、垭口镇10734、挂榜镇11681、普威镇10164、团结镇2180、柳贤乡8454、草场乡10228、坪山乡4917、新河乡8253、头碾乡4459、坊田乡4173、宁华乡5918、观音乡8160、昔街乡11232、沙坝乡6850、横山乡4121、黄草乡6083、南坝乡4554、麻陇彝族乡4540、云峰彝族乡2913、胜利彝族乡2657、黄龙彝族乡3753、白马彝族乡1650、联合彝族乡2647、新山傈僳族乡1769。2004年3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4]6号)批复同意米易县:撤销横山、沙坝、柳贤、观音、坪山、坊田、新河、头碾、昔街、黄草、宁华、南坝、云峰彝族、白马彝族、胜利彝族15个乡和团结镇;挂榜镇更名为白马镇,黄龙彝族乡更名为湾丘彝族乡,联合彝族乡更名为白坡彝族乡。将原横山乡和沙坝乡(马槟榔村除外)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草场乡;乡政府驻克郎村康家田。将原柳贤、观音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攀莲镇;镇政府驻攀莲茶园路。将原坪山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新山傈僳族乡;乡政府驻坪山堡堡。将原团结镇所属行政区域和坊田乡的大田、沙田、西番3个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得石镇;镇政府驻小得石。将原新河、头碾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丙谷镇;镇政府驻观音阁。将原云峰彝族乡的云盘、马颈2个村和坊田乡的黄草坪、庄房2个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麻陇彝族乡;乡政府驻麻陇街。将原昔街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和宁华乡的小街、茅坪2个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湾丘彝族乡;乡政府驻河石坝。将原黄草、白马彝族2个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和原沙坝乡的马槟榔村及宁华乡的台子、龙塘2个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白马镇;镇政府驻挂榜街。将原南坝乡、胜利彝族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白坡彝族乡;乡政府驻张门扎。将原坊田乡的金花塘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撒莲镇;镇政府驻禹王宫。将原云峰彝族乡的累坡、板棚2个村和原联合彝族乡的尖山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普威镇;镇政府驻普济州。保留垭口镇;镇政府驻垭口村廖家湾。2004年底,米易县辖7个镇(攀莲、丙谷、得石、垭口、普威、撒莲、白马)、1个乡(草场)、4个民族乡(白坡彝族、麻陇彝族、新山傈僳族、湾丘彝族)。
米易“7.27”暴雨洪涝灾害:1.经济损失近2亿:攀枝花市米易县“7.27”暴雨洪涝灾害造成22人死亡、7人失踪、41人受伤,农作物、基础设施和农房受损严重,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9415万元。7月26日20时至27日8时,米易县遭受1955年以来最大强降雨袭击,降雨量达177毫米(其中26日22时至27日4时,6小时降雨量达167毫米),此次强降雨时间短、强度大、区域集中,引发了山洪并泥石流,导致人员死亡、失踪、受伤,致使农作物、基础设施严重受损,房屋倒塌、受损。截止7月27日21时,据初步统计,灾害造成全县12个乡(镇)69个村434个组25875户103115人受灾,成灾10350户41407人,22人死亡(其中:攀莲镇18人、撒莲镇3人、1人身份正在核实中)、7人失踪(攀莲镇2人、撒莲镇5人)、41人受伤,农作物、基础设施和农房受损严重,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415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4737万元。灾情发生后,中共米易县委、米易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反应,迅速行动,立即启动救灾应急预案,成立了现场搜救组、医疗救护组、善后处理组、疏散转移安置组、灾情核查组、宣传报道组等应急救灾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能职责全力开展救灾工作。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所有县领导立即带领救灾办、民政局、水电局等相关部门赶赴重灾区攀莲镇、撒莲镇等乡(镇)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挥受灾乡(镇)进行抗灾救灾。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接到米易县灾情信息后高度重视,及时启动救灾抢险预案,拨出专款和救灾物资。攀枝花市党政领导赵爱明、刘晓华、王川红、肖立军、李群林等率领市应急办、市救灾办、市防汛办、市民政局等部门负责人赶赴灾区,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挥抢险救灾工作。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副省长张作哈率省应急办、省民政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等省级部门领导赶赴灾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并就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确保灾区人心稳定、社会安定作出明确指示。截止目前,米易县接收上级紧急救灾资金50万元,救灾棉被1000床,紧急下拨救灾资金100万元,发放帐篷30顶、救灾棉被450床、衣物150套,发放3000条编织袋等救灾物资用于抗洪抢险救灾。目前,各项救灾工作正扎实推进,受灾群众情绪稳定,灾区秩序良好。
2.接收发放救灾资金和物资:自2009年7月28日开展接收捐赠活动以来,截止2009年7月30日17:00时,市级下拨救灾资金50万元、棉被1000床;全县共接收捐赠现金91.0946万元;接收捐赠棉被1100床、大米4.23吨、衣物等554件、食品等3153件;下拨乡镇救灾资金50万元;发放棉被772件、大米9.4吨、衣物等651件、食品等3020件、编织袋3000条。自2009年7月28日至2009年7月30日17:00时,全县接收发放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具体情况如下(按捐赠时间顺序):一、接收捐赠现金91.0946万元,其中:四川省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2万元、县残联750元、县地税局19950元、县移民办1800元、县安监局1700元、县体育局1300元、县统计局2100元、县督查办1300元、县能源办1550元、县人口计划生育局3000元、县财政局18450元、攀枝花市金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万元、县扶贫办1700元、县国土资源局5300元、县志办600元、新北社区居委会1650元、县民宗局1700元、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4900元、县科协900元、县文化旅游局及下属单位3700元、县教育局5300元、县信访局900元、县环保局3400元、县委宣传部2700元、县民政局及下属单位5600元、米易元通铁钛有限责任公司1万元、米易庭军花岗石有限责任公司5000元、米易愉天矿业公司2万元、米易县万民农牧有限责任公司1986元、米易友文花岗石厂5000元、米易县冰花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万元、米易县平大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1万元、米易县晃桥水库管理所2800元、县人大8400元、团县委500元、县妇联900元、县政协7350元、县政务中心800元、县委党校1500元、县农牧局8220元、重庆啤酒攀枝花有限责任公司3万元、米易全兴花岗石厂5000元、县委统战部1400元、县工商联500元、民盟米易支部1000元、民进米易支部300元、农工米易支部500元、致公米易支部300元、九三米易支社1200元、县委党史研究室400元、县总工会1500元、县档案局1600元、张留明200元、县委办5400元、县人事局2400元、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O六地质队10万元、县计生局500元、曾权达200、米易县顺添砖厂3000元、县委组织部3200元、县发展改革局4300元、普威林业局2万元、县政府办1万元、县白马工业园区管委会1500元、县烟办1200元、县规划建设局4300元、米易七星能源集团5万元、县接待办500元、攀枝花国家粮食储备库300元、人保财险公司米易支公司2100元、良康粮油有限责任公司400元、攀枝花大水井省粮食储备库600元、盐边县财政局10万元、攀枝花市朝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迷阳水岸项目部5万元、米易恒扬工贸有限责任公司1万元、吴天华300元、茂源粮油有限责任公司300元、华美粮油食品有限公司300元、绿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00元、富民粮食加工厂300元、佳良粮油有限责任公司200元、通力饲料加工厂500元、密地国家粮食储备库300元、渡口粮站500元、龙达面粉厂1000元、东区民政局80440元、东区财政局10万元。二、接收捐赠物资:攀枝花市兴华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方便面417件、矿泉水417件、面包400件、棉被200床;攀枝花市东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方便面150件、矿泉水150件、火腿肠20件、饼干20件;米易佳佳购物中心矿泉水180件;昆明顶津食品有限公司矿泉水400件;攀枝花市金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棉被300床;东区区委、区政府方便面200件、矿泉水400件、饼干50件、面条50件、大米140袋、棉被400床、衣物200套、手电筒100只、蚊香10箱;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队方便面150件、饼干100件、棉被200床、床单100张、枕头100个、卫生纸5件;县农牧局床单1床、被套2套;攀枝花市粮油贸易总公司大米0.5吨;攀枝花市华美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大米0.5吨;县妇联炒锅11个、锑锅11个、碗筷11套、蜡烛1箱;县委组织部矿泉水20箱、面包4件;县能源办抽渣泵2台;正好超市矿泉水5件、大米0.83吨;西区个人食用油20桶、大米1吨。三、已认捐暂未到帐资金217万元,其中: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100万元、攀枝花立宇矿业有限公司40万元、米易安宁铁钛有限责任公司15万元、攀枝花东方钛业有限公司15万元、米易石峡水电开发有限公司15万元、攀枝花兴辰钒钛有限公司10万元、攀枝花中禾矿业有限公司10万元、米易华森糖业有限公司10万元、攀枝花锐华农业有限公司1万元、米易绿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万元。四、已认捐暂未到物资情况:米易平大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价值3万元何首乌茶、米易万民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肥猪10头价值1万元。
五、发放资金和物资情况:下拨乡镇救灾资金50万元;发放帐篷60顶、棉被772床、被套50床、床单50床、枕头50个、衣物350套、手电筒100只、蚊香10箱、炒锅11个、锑锅11个、碗筷11套、蜡烛1箱、卫生纸5件、抽渣泵2台、方便面767件、矿泉水1567件、面条50件、面包404件、食用油142桶、火腿肠20件、饼干70件、大米9.4吨、编织袋3000条。
风土人情:在新山僳傈族乡的“约德节”那天,傈僳同胞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在林荫道上,在绿草坪中,唱起婉约动人煽情的歌,跳起欢快的舞步,约会意中人,约见亲朋,进行特有的原始宗教崇拜仪式,为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举杯,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族中兄弟姐妹和睦团结、幸福安康。仫梭族的插竿挂骨葬是生活在米易的古仫梭族人的独特的埋葬法,即仫梭族人死后不用棺,穷的用布、富的用绫裹了焚烧,焚烧后把头颅及手足骨架插竿挂在岩上,视为隆重安葬。在插竿的上方,有阴刻圆圈,象征月亮的,代表女性;下方有阴刻圆圈,象征太阳的、代表男性。尸骨、插竿、阴刻圆圈三位一体,构成母系家族制度的完整的葬式。瓮棺葬,是明清时期生活在米易的古摆夷族把死者焚烧后,拣骨置于瓮中而葬,瓮棺一般用高0.73米,口径0.3米,敞口、斜腹、平底的陶罐(瓮)。陶罐(瓮)表面有泥条镶成的堆纹装饰,有的还刻有“福”、“富贵双全”等字样。在瓮的内层盖上放有一精制的小陶罐作冥器,陶瓮的质地为红泥,泥条盘筑法,慢轮修制,火候较高,施陶釉为微青色,不到底,肃穆而典雅。瓮棺葬是少数民族的一种特殊墓葬。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