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庐江城区街道地图 ===
=== 庐江县资讯概况 ===

地域介绍:基本概况:庐江县,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辖17个镇,面积2352平方公里。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截止2010年,庐江有户籍人口117.94万,其中常驻人口为97.4万,庐江城区人口23万,建成区面积为22平方公里。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3.3亿元,财政收入10.3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1.32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78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37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1.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8亿元。地处多条高速公路、铁路交汇点,交通十分便捷。庐江县城距合肥骆岗国际机场60公里,距铜陵长江大桥70公里;合九铁路庐江段(合肥─九江)、沪蓉高速公路(G42)合界段(合肥-界子墩)、合安段(G4212)(合肥-安庆)、京台高速(G3)合(肥)铜(陵)黄(山)段穿境而过。水路南入长江,北进巢湖,大江航运码头工程建成后,船舶可直达苏、浙、沪及沿江各城市。庐江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文化积淀深厚。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建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历经千百年苍桑巨变的庐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楚文化和淮军文化传统。历史上涌现出了文翁、周瑜、王蕃、丁汝昌、吴长庆、刘秉璋、潘鼎新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当代更有冯法祀、许章润、姜长云、方福前、净空法师等一大批活跃在科技、经济和文化艺术界的著名学者。
自然环境:庐江生态优美,四季宜人,旅游资源颇为丰富。境内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黄陂湖,面积2,333公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良好,地理位置独特,是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南北迁徙途中重要的栖息地和中转站,被收录为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冶父山,位于县城东约9公里処,峰峦叠翠,庙宇辉煌,古迹遗存,佳传甚多,有“江北小九华”之称。巢湖南岸庐江段全长26.8公里,跨4个乡镇17个行政村。居住巢湖岸边,天气晴朗时,湖面烟波浩淼,帆樯如画,姥山矗立于湖心,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古镇汤池拥有号称“华东第一泉”的汤池温泉,古称“坑泉”,具有涌量稳定、水温稳定和化学成分稳定的三大特点,富含十多种对人体医疗保健具有极高价值的化学元素,自西汉以来,就是著名的疗养胜地:北宋文豪王安石曾在此濯足疗疾,留下了“寒泉时所咏,独此沸如蒸”的千古赞誉。此外,汤池还享有“名茶之乡”的美称,尤其是名茶“白云春毫”,产在终年云雾缭绕、兰花丛生、人迹罕至的二姑峰尖,萃天地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香气清爽,滋味鲜醇,视为茶中珍品,先后获省优、部优和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
当地文化:围绕把庐江建设成为“华东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山水园林旅游城市、安徽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定位,县政府先后出台了16条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共投资6亿多元,在原有的“冶父晴岚,凤台秋月,黄陂夏莲,绣溪春涨,金牛晚眺,白石冬雪,水濂听声,青帘渔火”等旧景点基础上,新开发3A以上景区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精心开发的20多个系列旅游商品,市场十分走俏。2006年,以温泉旅游闻名的汤池金孔雀温泉旅游度假村被评为国家级4A级景区和四星级酒店。时下安徽金孔雀旅游度假村正在全力打造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金孔雀温泉体检中心主体建成,金孔雀五星级酒店开工建设。国轩雅典娜酒店正式运营,温泉宫春节前结构封顶,总投资16亿元国轩汤池影视城已于2011年5月22日在汤池镇正式破土动工。万振逍遥别院二期春节前后交付使用。滨湖大道庐江段已于2011年4月28日开工建设,届时庐江与合肥滨湖新区将实现无缝对接。汤池景观大道完成规划、项目立项等前期工作,正在积极争取银行贷款。旅游业发展加快,成功举办中国首届周瑜文化节和柯坦茶文化节、第三届同大葡萄文化旅游节。商贸服务业发展加快,完成商业网点规划。鸿福大酒店已经建成开业,安德利物流中心等建设加快,安徽喜洋洋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总部落户县城。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对接签约项目23个,协议投资144亿元。全年引进内联项目28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61个,到位内资75亿元,增长28.2%,招商引资考核名列全市第二;到位外资3704万美元,增长23.5%。省级庐江经济开发区城西新区首期4平方公里基本建成,入园项目50家,二期征地拆迁工作已启动,105平方公里扩容升级规划通过评审。省级龙桥循环经济工业园获批筹建,江苏天乾重工机械铸造等重大项目即将入驻。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年银行新增贷款14.6亿元,小贷公司、典当行累计放贷10.2亿元。惠民村镇银行完成筹建,徽商银行庐江支行于2011年8月10日正式对外营业,成为在安徽省内设立的第二十三家县域支行。安徽庐江县联社(原庐江信用社)改制加快,成为业内的楷模。庐江还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中国商品粮油基地县和粮油生产百强县,全省重点产茶县、水产基地县和商品猪准基地县。庐江素有“好学之邦”的美名,历史上以科甲起家,以著书立说名垂于世者络绎不绝。这种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在今天得到了更广泛和大力的弘扬,全县现共有中小学448所,其中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20多所。有百年校史的庐江中学已为国家培养数万名高材生,现为安徽省重点中学与安徽省示范中学。全县每年向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达5000余人。
矿产资源:庐江矿藏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多矿种资源集中区。现已探明的有33种矿产资源,其中能源型矿产3种,金属矿产7种,非金属矿产22种,水汽矿产1种。铁、铜、硫铁、明矾石、高岭土等矿产品质优量大,且多分布在庐南的罗河、龙桥、矾山、泥河、白湖等5个镇,资源相对集中。全县四大经济板块之一的庐南重化工业基地,规划面积693平方公里,到“十一五”末,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亿元,规划末期实现工业总产值334亿元,年利税达62.34亿元。省级庐南重化工业基地跻身江南产业集中区,全年完成投资20亿元,实现产值10.7亿元,上交税金2.0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净增30家,达159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6家,年纳税超千万元企业11家;八大产业完成产值69.6亿元,增长41.5%,其中矿业(采掘)、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产值超10亿元。工业拉动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以上。庐南重化工基地完成投资20亿元,实现税收2.6亿元。安徽庐江龙桥矿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十强,纳税2.16亿元,遥居巢湖第一。罗河铁矿实现销售收入7425万元,基建税收1200万元,付冲尾矿库征地拆迁工作全部完成。马鞭山铁矿治水取得突破性进展,金牛矿业主副井掘进到底,沙溪铜矿主井坑探工程开工,泥河铁矿勘探结束,钟山铁矿、杨山铁矿、矾成铜业等扩能技改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00亿元,安徽庐江年产100万吨特钢产能获批,目前由香港企业投资6亿元正在进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庐江县磁性材料产业已颇具规模。现有安徽龙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磁电生产企业,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均取得自营出口权,年生产铁氧体、钕铁硼、非晶以及锗磁等四大类产品愈万吨,2006年一年总产值达7.1亿元,80%的产口销往国外。全县磁性材料的龙头企业还加强了与中科院研究所、合工大材料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的合作,已研制开发出500多种磁砖、磁瓦、钕铁硼等自主创新的新产品,被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和巢湖“7+4”项目。近年来,庐江县相继被授予“安徽省电子磁性材料产业园”、“安徽省磁性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合肥工业大学产学研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2007年11月,庐江县人民政府与地方科技局共同承办了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行业权威性的“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论坛”。庐江县正在进一步壮大磁性材料产业规模,向国家级磁性材料产业基地的目标迈进。城乡面貌不断变化。实施“城市建设推进年”活动,自2007年后,三年来完成各类建设总投资60多亿元,庐江建成区面积由2007年的12平方公里增至22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23万人。今年,为巩固并积极拓展2010年我县“城市建设推进年”活动成果,努力建设秀甲皖中、人民康居、富丽、和谐的新庐城。莲花泊公园建成开园,庐江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庐江中医院门诊楼、塔山广场、二中运动场即将完工。城东新区3平方公里征地拆迁基本完成,3条主干道交付使用,14万平方米安置房已完成80%,奎星楼、城东公园主体工程即将完成,庐江中学新校区、庐江第一人民医院加快建设。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5.6亿元,新开工面积41万平方米。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加快推进,4.5万平方米人行道完成改造,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取得预期效果。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市容管理局和综合执法大队组建成立。集镇新改建道路50多公里,道路铺装率达88%。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庐江县基础设施建设也已日渐完善。用电均由华东电网提供;实现村村通电话,移动电话通信覆盖率达百分之百;全县共设有大中小型水库98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城区自来水取自山清水秀的风景名胜地汤池,水质清纯且富含矿物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城区内居住小区均实现绿化美化,大型超市、餐馆星罗棋布,方便居民生活和消费。近年来,安徽马钢集团、江淮汽车集团、外经集团、万振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相继在庐江投资兴业;本土老牌企业恒泰活塞、安风风机等也在市场大潮中日益壮大,成为著名品牌;来自江浙沪闽广等地众多客商甚至台胞和海外客商相继在庐江落户,为庐江经济社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历史沿革:基本情况:汉置,郡治在今安徽庐江县西二十里。汉末徙治,在今安徽潜山县。三国魏置,在今安徽六安市北。晋置,治今安徽霍邱县西五十五里。南朝宋置,后魏因之,治所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三十里。隋置,唐初废,天宝元年复名庐江郡。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废。今安徽合肥市治。南齐置,隋废,改舒县曰庐江,即今安徽庐江县治。
建制沿革:“庐江”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东经》“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鄣”。《汉书·地理志》“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原是江名,或以为指青弋江,或疑是江西乐安江,史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不争的事实是:郡因江名,县因郡名,延续至今。庐江又叫潜川。春秋属舒国,徐人取舒后,为楚地。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以楚地为郡,舒邑先属九江郡,后属衡山郡。汉为舒县,初属淮南国衡山郡,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分淮南国为淮南、衡山、庐江3国,元朔中,庐江国除后属衡山国、庐江郡。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废江南庐江郡,以其地分属豫章和鄣郡(后改丹阳郡),以江北衡山郡东部及九江郡南部置新的庐江郡,郡治舒。平帝元始四年(4)王莽改庐江郡之舒县为昆乡。东汉仍为庐江郡舒县。治今舒城古城,三国,先后分属为吴庐江郡(治皖),魏庐江郡(治阳泉)。晋仍为舒县,属豫州庐江郡(治今舒城县古城)。刘宋舒县仍属庐江郡,隶南豫州。治今舒城古城,齐属庐江郡,舒县复为庐江郡治。治今舒城古城,梁天监末设庐江县。隋为庐江县;以州统县,废庐江郡,改合州为庐州,州治移建于合肥。唐为庐江县。武德三年(620),又改庐江郡为庐州。开元二十三年(735),分合肥、庐江地置舒城县。天宝元年(742),改庐州为庐江郡,乾元元年(758),复改庐江郡为庐州,庐江是其属县。五代十国时,庐江县属庐州(庐州先属杨吴德胜军,后属南唐昭顺军,周克淮南后,庐州属保信军)。宋初属庐州保信军。太平兴国三年(978)置无为军,庐江属之。元属无为州,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属庐州路。明隶庐州府。清顺治二年(1645),庐江县属江南布政使司庐州府。顺治十八年(1661),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庐州府。康熙六年(1667),属安庐滁和道庐州府。民国元年(1912)元月罢府,庐江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6月至民国十七年(1928)8月,隶安徽省安庆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10月,隶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简称“二区”)专员公署(驻芜湖)。民国二十七年(1938)7月二区裁撤,改属五区(驻含山),同年10月又改属三区(专署先后驻立煌、庐江、桐城)。民国二十九年(1940)4月,属一区(专署先后驻桐城、太湖、怀宁)。民国三十六年(1947)5月,改属九区(专署驻巢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5月,改属第八绥靖区(驻蚌埠);年底又属九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9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八旅二十四团攻克庐江县城,成立庐江民主县政府,月底部队转移后即撤销。是年底,庐南大化至砖桥一线和桐城东北乡建立桐庐民主县政府,庐江同时建立湖西民主县政府。桐庐、湖西两县同属皖西第二专员公署(驻桐城境内)。民国三十七年(1948)8月,湖西县划分为庐江、湖西两县,新的湖西县属皖西第四专员公署(驻无为开城),庐江县仍属二专署。1949年1月22日,庐江全境解放,庐江、桐庐两县属桐城专区。2月,桐庐县原庐江庐南部分归还庐江建制。7月,湖西县并入庐江,隶皖北行署巢湖专区。1952年2月4日,庐江县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58年7月7日,庐江县由芜湖专区划归六安专区。1965年7月14日,设巢湖专区(专署驻巢县城),庐江县由六安划归巢湖专区。1971年8月29日,巢湖专区改称巢湖地区,庐江属之。2000年1月,巢湖地区撤销,设省辖巢湖市,庐江隶属巢湖市。201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巢湖市,庐江隶属合肥市。2011年8月22日起,根据国务院回复安徽省《关于撤销巢湖市及有关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皖政[2011]57号)的《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国函[2011]84号2011年7月14日)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
汉庐江郡:治所在舒县,即今安徽庐江西南。根据《安徽省志·建罟沿革志》记载:西汉高祖十年(前196)年七月,九江郡属汉,境内设舒县(治今安徽省庐江县柯坦镇陈埠城池埂),地名大城坂,今遗址城墙依稀可见,30米护城河尚存。元狞二年(前121年)七月,撤销江南庐江郡,在江北以原衡山郡东部与九江郡南部地区并,组建新庐江郡(治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此时庐江郡领12个县,除境外黄山、黄梅县外,在今安徽境内设10个县,它们分别是:舒县(治今安徽庐江县柯坦镇陈埠城池埂)、龙舒县(治今安徽舒城县龙河口)、皖县(治今潜山县梅城镇)、湖陵邑(治今太湖县东)、松滋县(治今宿松柳溪乡,古名仙田)、潜县(治今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襄安县[治今无为襄安镇(后王莽改为庐江亭)]、临湖县(治今无为百胜乡临湖圩山临壁村)、枞阳县(治今枞阳县城南下枞阳镇)、居巢县(治今巢湖市区东北)。王莽建立新朝,改舒县为昆乡。东汉复名舒县(仍治今安徽省庐江县柯坦镇城池埂),属扬州庐江郡(治舒县),堂和二年(88年),和帝即位,复撤销六安国,并入庐江郡(治舒),在今安徽境内10个县、侯国。它们分别是:舒县(治今安徽庐江县柯坦镇城池村城池埂)、皖县(治今潜山县城梅城镇)、居巢侯国(治今巢湖市区东北)、临湖侯国(治今无为县湖垅百胜乡临壁村)、龙舒侯国(治今舒城县龙河口)、六安侯国(治今六安市区北西汉故址)、安风侯国(治今霍邱县邵岗乡许集村)、阳泉侯国(治今霍邱县临水镇)、襄安县(治今无为县襄安镇)、潜县(治今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庐江郡治迁皖城(今潜山县梅城镇),改六县为六安县。建安十九年(214年),吴拔皖城,庐江郡一分为二,吴庐江郡仍治舒(今舒城县城关镇东),魏庐江郡治阳泉(今霍邱临水镇)。
名优特产:小红头:庐江“小红头”是安徽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名点‘原名饽饽,又名油糖烧卖,其外形如盛开的石榴花,因顶端染一点红,故而得名。相传在清同治年间,清军著名将领吴筱轩,是庐江县沙湖人,奉命出征。随身家乡厨师常为他做此点心,很受吴的赞赏。该厨师回乡后,在庐江城关岗上开设“段万和”饭店,继续做这种点心,深受食者欢迎,遂驰名于世。“小红头”制作十分考究,选料精细。其特点:油糖滋润,色泽金黄,香甜酥松,细腻无渣,馈赠亲友,携带方便。食用时:蒸、炸、炒均可。清光绪年间曾被列为贡品,奉献宫廷。1979年省小食品展销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1982年北京“方便小食品”会上受到好评。
芹芽:是由庐江县白湖镇利用特殊的土壤气候条件和生态优势,在传统蔬菜水芹的种植过程中改良品种,创新工艺,经多年努力培育而成的特色蔬菜,由于它洁白如玉,鲜嫩清香美味,属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并具有清热解毒、降压消肿等功效,所以备受消费者青睐。好的芹芽的标准:洁白如玉的芽再加上青青的嫩头可称之为极品!
冻米糖:春节前,农村家家切糖制作冻米糖。传说此俗已流传了近千年,至今仍在延续着。冻米糖是将上乘糯米蒸熟后放在露天晒、冻,然后下锅炒,使之膨化,再拌和白糖、饴糖做成。然后用刀切出一片片印痕,食用时用手分片即可。制作再讲究些的可加上红、绿米和桂花、芝麻、桔片米等天然香料,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糕点。
麻酥糖:麻酥糖从南宋流传至今为传统名品。它是用炒熟的芝麻研粉和糖加料制成,用一张小红纸包成长方形,小红纸上印有店家的招牌,其味香甜、质感松软。麻酥糖中的精品称为“顶市酥”。顶市酥采用脱壳的白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面粉或米粉,拌以饴糖精制而成。成品白中显黄,抓起成块,提起成带,进嘴甜酥,满口喷香,不粘牙不粘纸,老幼皆宜。徽州习俗,过年时家家都把小红纸包糖装在果子盒里招待客人,到亲戚家去拜年一定要送上麻酥糖。民谚曰:“拜年不带麻酥糖,请君不要进厅堂”。
米饺:将米磨成米粉,掺入水后做成面皮,包入馅,放入油锅炸成饺子。颜色金黄,以同心楼的较为有名。不过已经被三河先注册
荸荠:素有“四面杨柳肥沃田,满圩春风鱼米乡”之美誉的安徽省庐江县杨柳乡,地处军二路沿线,距省城合肥一百公里,水陆交通便利。该乡荸荠(俗名“马蹄“)种植有近二十年的历史,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对其植物形状及栽培法有详细描述。中国长江以南各省栽培普遍。安徽无为、广西桂林、浙江余杭、江苏高邮和福建福州为著名产地。用球茎繁殖。萌发后,先形成短缩茎,其顶芽和侧芽向上抽生的绿色叶状茎细长如管而直立。叶片退化成膜片状,着生于叶状茎基部及球茎上部,光合作用靠绿色叶状茎进行。自母株短缩茎向四周抽生匍匐茎,尖端膨大为新的球茎。穗状花序,小花呈螺旋状贴生。小坚果,果皮革质,不易发芽。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