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户县城区街道地图 ===
=== 户县资讯概况 ===
自然资源:户县各类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矿藏地及矿藏线索30余处。金、银、铜、铁、锰、钛、铝及石灰石、石墨、磷、滑石、大理石、白云岩等均有储量,以大理石储量最大。户县属富水区。中等年地下水储量为1.9143亿立方米,不重复储量为1.01亿立方米,占年总降水量的10.8%,秦岭山前地带地下300—500米深处还有40度左右的热水。野生动物有羚牛、草兔、松鼠、鹿、狼、熊、猴和山鸡、长尾雉、斑鸠、杜鹃、画眉等,其中羚牛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尾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林地面积52.4万亩,木材蓄积量311万立方米。药材有340种,药用价值和产量大的有菖蒲、乌药、柴胡、天麻、金银花、贝母、五味子等,户县是陕西省乌药主产地之一。
钟馗刘海故里,诗画鼓舞之乡——户县:概况:户县位于西安市境西南部,南与宁陕县以秦岭分水,北同兴平市隔渭河相望,东与长安区以沣水相隔,西与周至县以白马河为界。总面积1213平方千米平方千米,总人口60万人(2009年)。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南部为秦岭山脉、最高海拔3015米。北部为平原,海拔400米左右。主要河流有太平河、檀峪河、涝河、甘河等,汇入渭河。有金、铜、钛、锰、钼、石墨等矿藏。陇海铁路西余支线通过县城,到达工业重镇余下。西户铁路、G5京昆高速、108国道、107省道公路过境。草堂寺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还有户县古城钟楼、高冠峪瀑布等景点。
历史:户县历史悠久,夏为有扈氏国,商为崇国,周为沣邑,汉初置县,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并曾是周、秦、汉、唐等十二朝皇家的上林苑。历史人文景观独特。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其中千年古刹草堂寺、丝绸之路神仙路、道教祖庭重阳宫、古建精品公输堂、钟官城铸币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另外,还有国家级AA免费景区钟馗故里欢乐谷、财神刘海故里度假村、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金峰寺,以及亚洲最大的天然石拱桥“仙人桥”等。户县地处陕西关中渭河流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远在新石器时代(前40~前21世纪),我们的祖先便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与自然界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创造了原始公社氏族文化,为后来户县地区方国(包括邑、方、都、邦)的形成提供了先驱条件。夏代(前21~前16世纪),户县为有扈氏国,与夏同姓姒,为夏之属国。夏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这时国家常以氏族名称作为国名。如“夏后氏”为“夏国”,“有扈氏”为“扈国”。有扈氏国为户县地区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户县地名的由来。商代(前16~前11世纪),户县有崇国,其后有丰邑,都是商之属国。公元前1143年,西伯(周文王)国势强盛,四十余国诸侯尊西伯为王。公元前1136年,西伯伐崇侯虎,自岐迁都于丰。武王伐纣时,誓师于丰。当时的丰京实际上已成为政治中心,但仍为商之属国。由于商代人口稀少,交通阻塞,小方国政权常在狭小的地域范围内形成,所以有的史书记载,商代户县的甘亭、甘盘也是商之属国。西周(前1133~前771年),武王灭纣后,虽建都于沣河以东的镐,而丰京不移,每遇大事,如伐商、作洛之事,皆步自宗周,以告于宗庙〔注7〕。在西周时期,一直是丰、镐并举。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周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秦代(前221~前207年),在咸阳设内史,兼治三辅,户县属内史管辖。汉代(前206~公元220年),汉初置鄠县,属右扶风,高帝九年属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属右扶风,东汉仍属右扶风〔注11、12〕。三国、魏(220~265),置雍州三辅,下设8郡,户县属始平郡。晋代(265~420),户县属始平郡。北魏(420~534),置雍州下设7郡,户县属京兆郡。西魏(535~556),户县属雍州京兆郡。北周(557~581),雍州下设5郡1尹,户县属京兆尹。隋朝(581~618),全国分为109郡,关中设京兆、冯翊、扶风3郡,户县属京兆郡。唐代(618~907),全国分为10道,户县属关内道京兆府京兆郡。开元二十一年(733)全国改设为15道,户县属京畿道〔注19〕。五代(907~960),梁时户县属大安府。唐、晋、汉、周户县属京兆府。北宋(960~1127),全国分为15路,在长安设立陕西路,后改陕西路为永兴军路,户县属永兴军路京兆府京兆郡〔注21〕。金代(1127~1234),陕西分6路,户县属京兆路京兆府。元代(1271~1368),陕西设行中书省,下辖6路,户县属奉元路。明代(1368~1644),明初陕西仍设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置陕西布政使司,下分4道,户县属关内道西安府。清代(1644~1911)仍依明制,户县属西安府。民国元年(1912)废陕西布政使司,全省分7府,户县属西安府。民国三年(1914)撤销府的建制,全省分3道,户县属关中道。民国十六年(1927)撤销道的建制,户县属陕西省政府直接管辖。民国二十六年(1937)陕西省政府以下设立行政督察区,户县属第10行政督察区(区治在咸阳)管辖。1949年5月21日,户县解放后,户县属陕甘宁边区咸阳分区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户县属咸阳专区管辖。1953年元月,户县直属陕西省人民政府管辖。1958年11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户县保留县的建制,划归西安市人民委员会管辖。1961年8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户县划归咸阳专区管辖。1964年9月10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1969年到1982年,户县属咸阳地区管辖。1983年10月20日将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户县自汉初确定了县的建制以后,两千多年来,只有隶属关系的变更,县名及县制设置相沿未改。
自然条件:户县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素有“银户县”之美誉。南部山区风景如画,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奇花异木千姿百态,珍稀动物种类繁多,是避暑度假胜地;西安亚建国际高尔夫球场,西北一流;陕西太平国家森林公园,拥有我国北方独一无二的瀑布群,有“北方九寨沟”之称;闻名关中的高冠潭瀑布,雄奇壮观,历代许多文人骚客曾在此留下众多逸丽诗篇。北部平原沃野广袤,交通便利,西汉高速路纵贯南北,西安环山旅游路横穿东西,西余铁路连接内外,县内主干道路九纵八横,条条畅通。境内水资源充沛,涝河等36条大小河流年径流量3亿立方米,地下水存量4亿立方米。
文化、教育、科技事业:户县的文化、教育、科技事业发达。先后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并曾获“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称号。户县科技事业蒸蒸日上,先后荣获全国星火西进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等称号.。
行政沿革:户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为夏之有扈氏国。这是户县地区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户县”地名的由来。商时为崇国,周作丰邑,春秋为扈国。秦代改“扈”为“鄠”,西汉设鄠县。1964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改鄠县为户县。1996年,户县面积1213平方千米,人口56.4万人。辖9个镇、12个乡:甘亭镇、余下镇、秦渡镇、大王镇、祖庵镇、草堂镇、蒋村镇、庞光镇、涝店镇、渭丰乡、苍游乡、甘河乡、光明乡、五竹乡、牛东乡、玉蝉乡、白庙乡、天桥乡、石井乡、太平乡、涝峪乡。县政府驻甘亭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549252人,其中(10个镇、11个乡):甘亭镇68416人、余下镇54018人、秦渡镇28225人、大王镇30714人、祖庵镇28011人、草堂镇30118人、蒋村镇18309人、庞光镇28278人、涝店镇35240人、涝峪镇3852人、光明乡20560人、五竹乡21403人、玉蝉乡25632人、石井乡25206人、天桥乡16459人、太平乡4789人、牛东乡18419人、苍游乡20008人、渭丰乡27108人、甘河乡27699人、白庙乡16788人。2001年12月,光明乡并入甘亭镇,牛东乡并入秦渡镇,白庙乡并入蒋村镇,太平乡并入草堂镇,涝峪乡并入石井镇。2010年,户县辖11个镇、5个乡:甘亭镇、余下镇、祖庵镇、秦渡镇、大王镇、草堂镇、蒋村镇、庞光镇、涝店镇、甘河镇、石井镇、五竹乡、玉蝉乡、天桥乡、渭丰乡、苍游乡。2011年,撤销玉蝉乡、五竹乡、苍游乡、渭丰乡、天桥乡,设立玉蝉镇、五竹镇、苍游镇、渭丰镇、天桥镇。至此,全县辖16个镇:甘亭镇、余下镇、祖庵镇、秦渡镇、大王镇、草堂镇、蒋村镇、庞光镇、涝店镇、甘河镇、石井镇、五竹镇、玉蝉镇、天桥镇、渭丰镇、苍游镇。
历史人文:远在前40世纪—前21世纪,先民们就在户县一带生息繁衍,创造了氏族文化。前21世经—前16世纪,为夏代之有扈氏国,这是户县地区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户县”地名的由来。春秋战国时,名曰丰邑。秦代,复名“扈”,后改“扈”为“鄠”,名“鄠邑”。西汉初年,成立县的建制,置鄠县,属右扶风;高帝九年属内史。武帝太初元年至东汉,均属右扶风。三国、魏,属雍州三辅之始平郡所辖。北魏、西魏属雍州之京兆郡。北周,属雍州之京兆尹。隋朝,属关中京兆郡。唐初属关内道京兆府京兆郡。开元二十一年,属京畿道。五代、梁属大安府。唐、晋、汉、周属京兆府。北宋时,属永兴军路京兆府京兆郡所辖。金代,隶京兆路京兆府。元代,属奉元路。明代,属西安府。清代沿用明制,隶属无变。1912年,属西安府。1913年,属关中道。1928年,属陕西省政府直接管辖。1937年,属陕西省政府第十督察区。1949年5月21日后,属陕甘宁边区咸阳分区管辖。10月后,属咸阳专区管辖。1953年元月,属陕西省人民政府直管。1958年11月,划归西安市。1961年8月,复划归咸阳专区。1964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1969年属咸阳地区。1983年10月20日,复将户县划归西安市。户县自汉初确定了县的建制以后,2000余年来,历代朝政更迭,隶属各异,而县名及县制设置相沿未改,直延至今。户县是周、秦、汉、唐等十二皇家之上林苑。南部山区森林茂盛,自然风光旖旎,素有“西安后花园”和“银户县”之称。建于公元前401年的佛教译经场草堂寺今天依然焕发着昔日的风采,紫阁峪内的紫阁寺塔经过考证为一代大师玄奘移骨之地,最早的皇家铸币中心钟官城遗址坐落在大王镇境内,建于明崇贞八年的县城钟楼完整地保存了绝世精品雁字回文诗碑,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在高冠潭、紫阁峪等地留下了众多的名篇佳作。
终南山下老子著《道德经》的传说:由西安钟馗文化研究所与国家级AA景区西安钟馗故里欢乐谷钟馗王,组织专家在秦岭终南山下收集整理的,钟馗故里陕西户县流传千年《老子与钟馗的传说》。传说,当年函谷关总兵尹喜见到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便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头望时,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一手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浩然,不尽叹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欲观其妙,常有也,钟馗钟馗赐福镇宅,中榜得魁,真神也……。”洋洋洒洒五千言,由尹喜记录,世谓之《道德经》是也。后老子与伊喜结草阿福泉,马放南山,老牛坡放牛,南山不老松下讲道,发现终南捷径后清凉山讲经,楼观台炼丹,铸南山铁案,享南山之寿,是谓道教之祖庭,钟馗之故里,天下第一福地也。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