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鹤峰城区街道地图 ===
=== 鹤峰县资讯概况 ===
主要产业:茶叶产业:目前全县茶园面积10.4万亩,70%以上分布在富硒地带,年产茶叶10万担以上。以低农残、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开发为主攻方向,开发新品。争取在“十五”期间,茶叶产值比“九五”末期翻两番,突破2亿元。
水电产业:鹤峰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位居全省第一。水能理论蕴藏量48.76万千瓦,可调峰开发装机85.3万千瓦,但到目前为止总装机容量还不足5万千瓦。目前,装机4.6万千瓦的芭蕉河梯级电站正在建设之中;装机50万千瓦,年发电量10.61亿千瓦时,年提供税收达12亿元以上,净态投资27亿元的江坪河电站预可研报告通过了由国家经贸委委托中水公司组织的专家审查,已正式行文批准了预可研报告,已落实了开发业主。同时还将大力引资开发中小水电站。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使电力产值达4亿元、税收达1.6亿元以上,形成县城经济的支柱产业。
药化产业:鹤峰县是“华中药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草药品种达2088种,开发潜力巨大。90年代以来,八峰氨基酸高科技药化产业迅速崛起,已具备生产18种氨基酸的能力。“十五”期间,将以八峰氨基酸高新技术药化产品的系列开发为突破口,力争“十五”末使药化产业年产值过20亿元,年创税4亿元以上。
创汇农业:鹤峰是全州农业创汇第一县,目前仅薇菜、香菇等特种蔬菜出口创汇年均近800万美元。抓好有机茶、薇菜、香菇、稀有珍品葛仙米、箬叶等山野绿色资源的深度开发,争取“十五”末期,使农特产品出口创汇突破2000万美元。
生态农业:鹤峰县植被覆盖率达78.2%,人均活立木蓄积量达20立方米,居全州之首。经济林41万亩,农村人平2亩,是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还有自然草场55万亩。把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草)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以生物工程为技术手段的生态化、现代化绿色农业,抓好箬叶、竹类、香椿、银杏、薇菜和40万只山羊等草食畜牧基地建设,搞好溇水河探险漂流旅游开发。
磷化产业:鹤峰县是全国四大磷矿之一“湘鄂磷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露天开采的磷矿储量近12亿吨,占全省磷矿储量的40%以上。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磷化产业将成为鹤峰县极具后发优势的骨干支柱产业。
旅游景观:鹤峰县呈现现典型的山区自然景观,漫长的地壳运动造就了鹤峰群山巍峨、气势磅礴的地形地貌,原始古朴的自然生态与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鹤峰“十大景区”。
自然景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木林子,八峰山和中国第一深的溶洞寨坑洞、咕嘈溪、平山岩溶峰林等五处。
人文景观:有土司古迹遗址(万全洞、睛田洞、万人洞、神龟龙纹恩诏石碑、九峰桥、龙溪桥、百川桥石碑),鹤峰县重要革命遗址21处,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等。
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综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215380万元,同比增长14.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64004万元,80991万元、7038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9%、21.0%、13.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0:34.9:34.1调整为29.7:37.6:32.7。人均GDP达到10966元,比去年增加1699元,增长18.3%。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9553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占县域生产总值的60.2%,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
农业:农村和农业经济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01546万元,同比增长8.4%,其中,农业产值71022万元,同比增长7.5%;林业产值7303万元,同比上升64.2%;牧业产值22242万元,同比增长1.9%,渔业产值119万元,同比增长0.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60万元,同比下降0.7%。年末耕地总资源20.52千公顷,常用耕地面积15.87千公顷,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3.38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3.68千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54.6%,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9.7千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45.4%。农村基础设施与生活质量不断改善,自来水受益村40个,占村总数的19.5%,比上年增加10个,增长33.3%;181个村通汽车,占村总数的88.3%。
工业和建筑业:全县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2333万元,同比增长22.0%。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50家。实现产值145676万元,同比增长3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33922万元,同比增长29.1%。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138.3%,总资产贡献率5.13%;资本保值率120.6%;资产负债率59.81%(低于60%的警戒线);流动资产周转率1.9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06%;全员劳动生产率94006元/人;产品销售率97.0%。全县9个资质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8658万元,同比增长14.8%,占二产业增加值的10.7%。建筑资质企业完成产值32165万元,同比增长11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7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14万平方米。
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招商引资新签合同12个,到位资金8.66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水电工业7亿元,占到位资金的78.1%。新签项目合同金额9.8亿元,累计到位资金1.98亿元。全年实现外贸出口215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8%。直接利用外资171亿美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579万元,比上年增长47.3%。其中,城镇50万元项目完成投资130057万元,同比增长45.8%,房地产投资2171万元,同比下降71.4%。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3879万元,同比增长19.0%,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66.8%。
国内贸易、旅游和市场物价:国内贸易发展加快,市场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4406万元,占第三产业的20.5%。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03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66393万元,住宿餐饮业904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3%、19.8%。全县旅游累计接待人数26.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94万元,比上年下降7.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1.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99.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1.2%;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97.4%。
财政和金融: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7186万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458万元,同比增长16.3%,税收收入7900万元,同比增长14.0%。财政支出82345万元,同比增长59.7%,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5238万元、教育支出9416万元、医疗卫生支出693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7%、15.2%、101.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3025万元,比年初增长31.8%,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136141万元,人均存款余额6130元,比上年增加822元,增长15.5%。各项贷款余额168395万元,比年初增长26.8%。其中:短期贷款50411万元,比年初增长52.1%,中长期贷款116984万元,比年初增长17.4%。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402702万元,同比增长21.3%,现金支出427572万元,同比增长19.1%,货币净投放24870万元,同比下降8.5%。
交通运输和邮电:随着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加快,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2009年全县公路总里程2005公里,比上年增加7公里,增长3.5%,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840万元,同比增长8.2%,占第三产业的12.6%。旅客周转量17930万人公里,同比增长5.8%,货物周转量4434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54.9%,客货周转量4520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49.1%。邮电部门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513万元,同比增长27.8%。全县已通电话的行政村205个,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全县固定电话装机25648部,比上年年增长17.7%,其中农村电话装机18222部。八、教育和卫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农村教育。全县有各类学校79所(不含私立学校和幼儿园),其中,普通中学17所,中等职校1所,小学61所。年末全县在校学生25333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1238人,小学在校学生12357人,在园幼儿2222人。全县专任教师1614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654人,小学专任教师849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7.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6.0%。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了对重大疫病和突发疫情的预防控制和救治工作。年末拥有卫生机构13个,其中,卫生院9个,拥有病床567张,县级医院拥有病床235张,农村卫生院拥有病床332张,卫生技术人员567人,其中,医师251人,注册护士218人。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城市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5570万元,比上年增加2823万元,增长102.8%,城市道路面积49.2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4公顷,城镇化率27.8%。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加大,专管力度加强,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2613万元,占财政支出的3.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7.42万吨,达标率83.14%;工业烟尘排放量327.82吨,达标率96.8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20400人,其中,男性114542人,女性105858人,性别比108.2(女性为100)。年内出生人口2448人,出生率为11.11‰,死亡人口1294人,死亡率为5.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4‰。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09元,比上年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2848元,比上年增长11.5%。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全年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1.05亿元,保障待遇按时足额兑现;城镇新增就业3683人。全县17.4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2.2%,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1645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启动。享受城乡低保的居民达到14221人,发放低保资金1100万元。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