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广饶城区街道地图 ===
=== 广饶县资讯概况 ===
气候特征:广饶县地处暖温带,属季风型气候,境内气候无明显差异。气候特征是雨、热同季,大陆性强(大陆度66.4),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季为3~5月,气温回暖快,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夏季为6~8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气候湿热。秋季为9~11月,气温急降,雨量骤减,天高气爽。冬季为12~2月,雨雪稀少,寒冷干燥。境内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34.0小时,年日照极值2881.4小时。历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最高气温18.8℃,年平均最低气温6.8℃。极端最高气温41.9℃,极端最低气温-23.3℃。降水量历年平均587.4毫米,多集中在6~9月。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冬季多吹西北风,春、夏季多吹东南风,初秋多吹东南风,晚秋多吹西北风。常年始霜期为10月21日前后,常年终霜日在4月6日前后,年平均无霜期为198天。2001年,广饶县年平均气温13.3℃,较常年偏高1.0℃,年极端最高气温38.5℃(7月1日、2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7.3℃(1月15日)。年总降水量528.5毫米,较常年偏少58.9毫米,较上年偏少2.2毫米,全年出现过一次暴雨过程。年日照时数2463.5小时,较常年偏多229.5小时,较上年偏少66.1小时。年内主要气象灾害是大风和干旱。
自然资源:土地:总面积为11.378万公顷,其中耕地、园地、林地及水域共8.3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3.6%;城镇村、工矿及交通用地共1.65万公顷,占14.5%;未利用土地1.35万公顷,占11.9%。
水源:水资源总量13.87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0.79亿立方米,年均径流深69.9毫米。地下水资源总量0.63亿立方米,年均降水总量6.41亿立方米,实际可利用水资源总量3.09万立方米,全县农业、工业、城镇居民、农村人畜等年用水总量2.6万立方米。
矿产: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卤水、地热等。已探明油气资源总分布51平方公里,石油储量为6628万吨,天然气储量为2.5亿立方米。
动物:生物资源动物资源中水生动物主要有各类鱼、虾、贝、毛蟹等。畜禽有马、牛、羊、鸡、犬、猪等;野生兽类有野兔、刺猬、黄鼠狼等10余种;鸟类有麻雀、鸭兰、喜鹊、啄木鸟等。
植物:植物资源中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等;蔬菜有大白菜、萝卜、大蒜、茄子、辣椒、黄瓜、韭菜、大葱、芹菜、西红柿等40余种。有各种树木(包括变种)93种,主要有杨、柳、槐、榆、桐等,经济树有苹果、枣、桃、杏、桑、葡萄、山楂、梨等近30种。水生经济植物主要有苇、蒲、藕等。药材有车前子,蒲公英、益母草、香附、茵陈、枸杞、蛇床子等284种。近年,银杏、人参果等种植业发展并引进了巴西木、南洋山、荷兰郁金香等花木。
文物考证:从广饶县境内古遗址出土的文物考证,远在史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约五千年),境内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左传-昭公二十年》载:晏婴对齐景公说:“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则艹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即姜太公吕望)因之。”据此,上古时代,今广饶县境属爽鸠氏的居地,夏代至殷末,为季则艹氏、逢伯陵和蒲姑氏居地,西周时,为姜太公封地--齐国的辖地,春秋、战国时期,县境仍属齐国。秦代实行郡县制,分山东之国凡七,泰山之北为齐郡,县境属齐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广饶县,此广饶县名之始。西汉时,今县境为齐、千乘两郡属地。据《汉书-地理志》齐郡领县十二,千乘郡领县十五。县境在齐郡者有广饶、钜定及利县的东部,在千乘郡者有琅槐及千乘的东部。因此,西汉时,今广饶县境为两郡五县之属地,即:南部广饶县、西部利县、中部钜定县属齐郡,东北部琅槐县、西北部千乘县属千乘郡。广饶县,故城(一说为古乐安城)址在今城北二十里许。后为侯国,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封甾艹川靖王之子刘国为广饶侯。利县,故城在今城西北二十余里的利城村(属博兴)东。钜定县,故城在今城东北四十里巨淀湖西北。《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三月耕于钜定,即此。琅槐县,故城在今城东北七十余里。王莽时,县境属建信郡。东汉时,广饶、钜定、琅槐三县俱废,将其地分为利、益、博昌三县,属乐安国。三国时,县境属青州齐郡,归魏国所辖。至晋,复置广饶县,属齐国。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青州没于汉刘聪,东晋时,后赵石勒、燕慕容广鬼、后燕慕容垂相继占据;至南朝宋,刘裕曾于此置乐安郡,不久即入于北魏,仍为乐安郡,属青州。至隋,罢郡为州,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移千乘于广饶,县名改为千乘。另据清光绪《山东通志》载,南北朝时,南朝刘宋即徙千乘于钜定故城。千乘之名始于战国,因齐景公有马千驷畋于青丘而得名。至唐,于千乘县置乘州,县为属。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废乘州,县境属青州都督府。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青州为北海郡,属河南道,县为属。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北海郡仍改为青州。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道改为军,青州属平卢军节度使领辖。五代时,梁、唐、晋、汉、周共53年,县境一直隶属于平卢军。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罢军使,复称州,平卢军仍改称青州,县境仍属青州。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占据青州后,县境被伪齐刘豫统治8年。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改千乘为乐安,属益都府。自此,历经元、明、清各朝至民国初年,县名与境域及隶属均无大的变更。中华民国初期,厘定官制,首废府,另设道尹为承转机关。民国2年(1913年),置胶东道,乐安县为属。民国3年(1914年)1月30日,政府改定全国重复县名,依照“凡两县同名,存其先置,新名从旧,仍还故称”的原则,因与江西省乐安县重名,在《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中,乐安县存废理由是:江西省乐安县相沿较久,拟存;山东省乐安县,金时因千乘改名,迄今仍之。查该县旧为汉广饶县,至隋时始省去,拟即定名广饶县。由是复名广饶县,隶属胶东道。民国14年(1925年)改属淄青道。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尹后,直属山东省。抗日战争时期,广饶县有下列政权: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行政办事处:民国28年(1939年)10月成立,隶属清河专员公署,民国29年(1940年)4月撤销,民国31年(1942年)2月重建,隶属清东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1年(1942年)8月,改称四边县政府,隶属未变;民国33年(1944年)2月,隶属渤海行政区主任公署五专署。广饶县历史沿革表,时期公元建置隶属原始社会晚期约前3800~前2000年大汶口文化夏约前2033~前1562年季则艹诸侯商约前1562~前1066年逢伯陵诸侯、蒲姑氏封地西周约前1066~前771年齐国春秋前770~前476年齐国战国前475~前221年千乘齐国秦前221~前20年千乘齐郡西汉前206~公元8年广饶、钜定、琅槐、千乘齐郡、千乘郡新王莽公元8~25年千乘、琅槐建信郡东汉25~220年青州刺史部千乘郡(国)乐安国三国(魏)220~265年青州刺史部西晋265~316年广饶青州刺史部东晋十六国317~420年广饶青州刺史部南北朝420~581年广饶、千乘青州刺史部隋581~618年千乘青州、北海郡唐618~907年千乘河南道、青州五代907~960年千乘平卢军、青州宋960~1127年千乘京东东路、青州南宋(金)1127~1279年千乘、乐安山东东路、益都府元1279~1368年乐安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总管府明1368~1644年乐安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清1644~1911年乐安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中华民国1912~1949年乐安、广饶山东省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广饶山东省,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民国29年(1940年)4月建立,隶属清河行政专员公署。同年12月,改属清东分区办事处。民国30年(1941年)6月,改属清东专署。民国31年(1942年)2月,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撤销。广北县行政公署:民国30年(1941年)1月建立,隶属清中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2年(1943年)2月,改称广北县政府,隶属清中办事处。民国33年(1944年)2月,隶属渤海区五专署。二、国民党县政府。民国26年(1937年)12月,国民党政府县长周义章敛库存现款潜逃,一时政权无主。民国27年(1938年)10月,国民党山东保安十六旅建立广饶县政府,隶属国民党山东省第十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8年(1939年)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广饶城,国民党政府县长李寰秋及随员出逃。附:日伪政权。民国28年(1939年)2月,侵占广饶城的日军组织伪广饶县政府,隶属日伪山东省公署青州道尹公署。解放战争时期,广北县、四边县撤销,建立广饶县政府,隶属渤海行政区清河专区。民国35年、36年(1946年、1947年),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曾两次进占,均立足未稳。新中国成立后,广饶县属渤海区清河专员公署。1950年5月,广饶县隶属惠民专区。1958年10月,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广饶县归属。1961年1月,惠民专区分立,广饶县仍归属惠民专区。1983年8月30日,广饶县划归东营市。,1994年1月17日,撤销广饶县石村乡,设立石村镇。1994年3月10日,撤销广饶县丁庄乡,设立丁庄镇。1996年10月31日,撤销广饶县颜徐乡,设立颜徐镇(鲁政函民字[1996]46号)。2000年,广饶县辖6个镇、9个乡。总人口472841人,各乡镇人口:广饶镇55780、大王镇57731、稻庄镇32460、石村镇22181、丁庄镇48224、颜徐镇32968、花园乡17387、李鹊乡16297、小张乡20432、西营乡28884、大码头乡31749、西刘桥乡28896、大营乡19429、花官乡38146、陈官乡22277。(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0年,广饶县辖6个镇(广饶、大王、稻庄、颜徐、丁庄、石村)、9个乡(花园、小张、李鹊、西营、大码头、西刘桥、大营、花官、陈官))和2个办事处(清河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办事处),共553个村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47233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6812人,农业人口415518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415人。2001年,广饶县撤销李鹊乡、小张乡,设李鹊镇;撤销颜徐镇、花园乡,并入广饶镇;撤销大营乡,并入石村镇(原颜徐镇杜疃、马疃两村划归石村镇);撤销西营乡,并入大王镇。2月12日,中共广饶县委、广饶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乡镇规模调整工作会议,公布将6镇9乡调整合并为6镇4乡:撤销花园乡、颜徐镇,其行政区域并入广饶镇;撤销西营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大王镇;撤销大营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石村镇;撤销李鹊乡、小张乡设立李鹊镇。8月20日,正式成立城区办事处。其管理的地域范围为县城区,管理对象为县城区内的常住非农业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下设7个居委会、82个居民小组。2001年底,广饶县辖广饶、大王、稻庄、李鹊、丁庄、石村6个镇和大码头、西刘桥、花官、陈官4个乡及城区、清河、经济开发区3个办事处,共553个村民委员会、7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47438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743人,农业人口415642人。(《广饶县年鉴》),2001年,全县总面积1137.87平方千米。辖10个乡镇、2个办事处,553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年底全县总人口47.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7万人。(《山东年鉴·2002年》),2002年底,广饶县辖广饶、大王、稻庄、李鹊、丁庄、石村6个镇和大码头、西刘桥、花官、陈官4个乡及城区、清河、经济开发区3个办事处,共553个村民委员会、7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47603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083人。农业人口414949人。2002年,全县总面积1137.87平方千米。辖6镇4乡、3个办事处,553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年底全县总人口47603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083人。2003年,全县总面积1137.87平方千米。辖6镇4乡、3个办事处,553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年底全县总人口47665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8304人。共有25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89%。2006年底,广饶县辖广饶、大王、稻庄、李鹊、丁庄、石村6个镇和大码头、西刘桥、花官、陈官4个乡,城区办事处1个,开发区管委会1个,共538个行政村,15个社区和8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486602人,男性人口245362人,女性人口241240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4.8‰。广饶县共有31个民族,少数民族30个,有白族、彝族、满族、苗族、傈僳族、土家族、蒙古族、壮族、回族、佤族、普米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怒族、藏族、维吾尔族、水族、土族、锡伯族、哈尼族、傣族、黎族、阿昌族、布依族、拉祜族、朝鲜族、侗族、纳西族、羌族、瑶族。2006年底,全县总人口486602人,男性人口245362人,女性人口241240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4.8‰。广饶县共有31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89%。少数民族30个,有白族、彝族、满族、苗族、傈僳族、土家族、蒙古族、壮族、回族、佤族、普米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怒族、藏族、维吾尔族、水族、土族、锡伯族、哈尼族、傣族、黎族、阿昌族、布依族、拉祜族、朝鲜族、侗族、纳西族、羌族、瑶族,共530人。其中,人口数最多的是白族131人,其次是彝族64人,满族62人;人口较少的是羌族1人,瑶族1人。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1个管委会和7个县直部门,居住分散,都与汉族杂居,大多为婚姻迁入,主要来自云南、四川等西南地区。女性人口远远多于男性,占90%以上。18岁以下的有22人,城镇人口26人,国家工作人员有11人。2010年5月20日,撤销花官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花官镇,镇政府驻原花官乡政府驻地。撤销大码头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大码头镇,镇政府驻原大码头乡政府驻地。撤销西刘桥乡,将小营、东杨家、北塔、南塔、小高刘、高刘、燕寨、宋寨、三水、印家、西雷埠、东雷埠、南雷埠、胜利、韩家等15个行政村划归稻庄镇,将桑科一、桑科二、桑科三、房家、前桑、乌河、西燕、石碑、李官、蒋官、北辛、东流桥、东河口、西河口、小刘桥、西刘桥等16个行政村划归大码头镇。调整后,广饶县辖2街道6镇1乡(广饶街道、乐安街道,大王镇、稻庄镇、丁庄镇、李鹊镇、大码头镇、花官镇,陈官乡)。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