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宁国市区街道地图 ===
=== 宁国市资讯概况 ===
历史沿革: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置宁国县。取安宁定国之意。1997年3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宁国县,设立宁国市。
古代历史:宁国市春秋战国时期先后隶属吴、越、楚国地。秦属鄣郡(治故鄣县,今浙江安吉西北鄣吴镇)。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属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宛陵县。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分宛陵县南部置怀安县和宁国县,隶属丹阳郡。吴景帝时(258—263)改属故鄣郡。西晋太康二年(281),又分丹阳郡置宣城郡,宁国县属之。南北朝沿旧制。隋开皇九年(589),并怀安,宁国县入宣城县。唐武德三年(620)分宣城县复置怀安县、宁国县,属宣州。武德七年又并入宣城县。此后,怀安县再未设置。唐天宝三年(740)以原怀安、宁国二县地置宁国县,属宣城郡。五代十国时属宣州。北宋属宣城郡。南宋乾道二年(1166)属宁国府(治宣州,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元至元十四年(1277),世祖忽必烈改府为路,宁国属宁国路,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改路为府,宁国复属宁国府。明、清相沿。
现代沿革:民国元年(1912)废府,宁国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属芜湖道,民国21年属宣城首席且长,同年11月,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4月23日宁国县解放,5月隶属宣城专区。1952年1月属徽州专区,1956年2月属芜湖专区,1961年3月复属徽州专区,1980年1月改属宣城地区。1997年3月11日撤县设市,宁国县改称为宁国市。1997年撤县设市后,宁国市辖11个镇、18个乡:河沥溪镇、中溪镇、石口镇、港口镇、梅林镇、狮桥镇、霞西镇、宁墩镇、胡乐镇、山门乡、甲路镇、仙霞镇、姚高乡、汪溪乡、桥头乡、杨山乡、青龙乡、虹龙乡、竹峰乡、平兴乡、畈村乡、万家乡、南极乡、庄村乡、东岸乡、板桥乡、方塘乡、太平乡、云梯畲族乡。2000年,宁国市辖13个镇、1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381842人,其中:河沥溪镇80079、港口镇15487、中溪镇11341、石口镇10020、霞西镇9048、胡乐镇12992、宁墩镇12502、狮桥镇11876、梅林镇8828、山门镇18989、甲路镇9697、仙霞镇11300、天湖镇4682、板桥乡2668、方塘乡11665、姚高乡8252、汪溪乡10574、畈村乡15137、平兴乡13048、云梯畲族乡6142、杨山乡8218、南极乡11234、万家乡14314、桥头乡6757、庄村乡6575、虹龙乡14516、竹峰乡13204、青龙乡14786、太平乡7911。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4年底,宁国市辖3个街道、10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西津街道、南山街道、河沥街道、港口镇、梅林镇、中溪镇、宁墩镇、仙霞镇、汪溪镇、甲路镇、胡乐镇、霞西镇、天湖镇、云梯畲族乡、南极乡、万家乡、竹峰乡、方塘乡、青龙乡。2006年被安徽省列为12个享有省辖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县市之一。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历史渊源:“一担箩筐下江南”的故事在安徽宁国民间流传,这个故事说明宁国和广水近代的渊源关系。近年来,有部分祖籍应山的宁国人回到广水寻根问祖,他们通过民间组织、通过新闻媒体表达寻亲意愿,但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变迁、记忆模糊,许多人无功而返。根据访谈对象的口述和《宁国市志》记载:“清咸丰年后,受战乱影响,本地生灵涂炭、十室九空,后大批移民相继迁入,其中以鄂之应山人居多。”根据调查资料显示,今天的宁国市人口构成中,80%是外来移民的后代,而在这些外来移民中,应山人就占了80%,这些应山籍移民后代中,广水籍(原应山县)就占了一大半,今天宁国38万人口中,广水人约占20万人左右。在今天的宁国市河沥溪办事处,还保留有一条楚风浓郁的湖北街,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几乎全部是应山人的后代。
现代农业:重点是木竹用材林、盆景花卉及优质苗木、经济林果基地建设;出口无公害农产品栽培基地、优质畜禽养殖繁育基地和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